查看原文
其他

齐白石说他超过了自己,你会去国博看他的展览吗?

赵婧 时尚芭莎艺术 2019-05-25

李苦禅《松鹰图》,纸本设色,118×53cm,1978年

正值李苦禅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主办、李苦禅纪念馆等协办的“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已于11月21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展出了百余件不同时期的精品力作,以此向艺术家致敬。


苦禅人生


谈到李苦禅,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他是中国20世纪重量级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以大写意花鸟画成就最高,尤善鹰、鹭。其笔墨雄阔,画风以质朴、豪放著称,在画坛独树一帜。

李苦禅作画


一晃两个甲子过去,李苦禅的艺术与精神在今日仍有影响:人们观摩他的作品、研习其艺术思想,而那些曾得到他言传身教的弟子们也早已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


这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李苦禅艺术大展汇聚了多方强大力量,着实为观众接触、了解其艺术作品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

李苦禅《松鹭图》,纸本设色,168×85cm,20世纪50年代

李苦禅《育雏图》,纸本设色,112×96cm,1981年

李苦禅《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纸本水墨,177×87cm,1983年


那么,李苦禅的艺术人生是怎样的呢?他1899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的贫寒家庭,儿时就对民间工匠的雕塑与绘画工作充满兴趣,中学时开始接触国画。


后因兴趣浓厚,19岁时的暑假,他来到北京大学的“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学习炭画、油画。23岁时,他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即后来的北京艺专)西画系,开始接受正规学院派美术教育。这些学习西画的经历为李苦禅后来融西法入中画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苦禅《斗室苦吟》,纸本水墨,79×49cm,1983年


然而,比起艺术理想的美好,他的求学之路却充满了现实的苦涩。他曾靠拉人力车、借住庙宇来生活。“苦禅”之称便是当时艺专同学见他“参透苦谛”而起,那时专心学画、苦中有乐的李苦禅欣然受之。

李苦禅《蒲扇西瓜》,纸本水墨,24×34cm,1964年


在刻苦学习西画的同时,李苦禅始终没有放弃对国画的追求。他不仅利用晚上的时间揣摩吴昌硕等人的笔墨,还在24岁时拜当时名声尚不显著的齐白石为师。师徒二人互相欣赏,且大方向一致:都在传统领域富有革新精神。

李苦禅《三蟹图》,纸本水墨,90×32cm,1937年


热爱绘画、学习勤奋的李苦禅尚未从艺专毕业时就展露才华,31岁便应校长林风眠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开启了美术教育家之路。


兼具画家与教育者身份的他在授课生动、深受学生欢迎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勤学苦练的精神,大量写生禽鸟,且继续探索中国画的变革之道。之后,无论是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任北平艺专教授,还是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国画教授,他六十年如一日地践行“苦禅”精神,在艺术与教育上贡献颇丰。

李苦禅《远瞻山河壮》,纸本设色,138×68cm,1982年

李苦禅作品,纸本水墨,23×34cm,1964年


李苦禅《白薯》,纸本水墨,23×34cm,1964年


李苦禅的艺术人生经历了革命战争、“文革”等艰难时期,却仍然保持着文人画家的性格——真诚直率。这在为他带来真正友谊与尊重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与肉体上的不幸。无论是辞去日伪公立学校教职,还是面对审讯坚贞不屈,他始终保持着精神与艺术的独立性,为后世留下了一个铁骨铮铮艺术家的鲜明形象。


李苦禅手卷,纸本水墨,30×236cm,1978年

李苦禅《劲节图》,纸本水墨,283×429cm,1980年



沉浮花鸟


伴随着李苦禅艺术人生的是20世纪中国花鸟画的命运沉浮。在社会动荡、政治主题高扬的时代背景下,原本表现艺术家生活情趣、寄寓其生命追求与天人精神的花鸟画,也不得不间接地和宏大社会主体发生关联。

李苦禅《红荷栖翠图》,纸本设色,79×69cm,1977年


然而,相比人物画与山水画,花鸟画难以为社会革命和国家建设“服务”,这一画类因此被批判为表现封建士大夫情趣的艺术,花鸟画教学随之在一些艺术院校被取消。于是,李苦禅与中国花鸟画共同经历了冷遇。

李苦禅《竹坪野禽图》,纸本设色,83×50cm,1978年

李苦禅《三只鱼鹰》,纸本设色,139×70cm,1964年


“冷遇”其间,已经颇具艺术影响力的李苦禅失去了上课的权利,加上传统书画也失去了曾经的市场,他全家的生活陷入困窘。最后,他通过直接写信给毛主席才解决了生活问题。


在之后的土改运动中,李苦禅生活上很能吃苦耐劳,但在艺术上始终对一些绘画任务嗤之以鼻。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情愿地画过某些“改造”花鸟画。然而,艺术家内心的坚持也并非完全无用:当环境改善时,他被压缩的、个性化的情感与意趣便很快回到了画作中。


李苦禅《绿雨》,纸本设色,97×45cm,1979年


在他发自真心的花鸟画中,自由生灵传递出闲适安逸、悠然自得的内在状态;浓墨挥就、骨力兼备的禽鸟及红梅、翠柏则表现了天地间生命的壮丽之美。

李苦禅《晴雪》,纸本设色,94×180cm,1977年


如今,李苦禅“传万物之神、写我之意趣”的大写意花鸟画持续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市场的肯定,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2012年秋,其《会英图》更以391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李苦禅《会英图》,纸本设色,190×397cm,1973年


回顾历史,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几十年前李苦禅们面对“曲解”艺术的“不情愿”、因为内心对传统绘画与诗意生活的珍重,我们今天才得以在艺术上与过去相连,之后的创新与发展也才有迹可循。

李苦禅《渔乐图》,纸本设色,145×370cm,1980年

李苦禅《江南景物》,纸本设色,98×180cm,1980年

李苦禅《雨后初晴》,纸本设色,178×95cm,1980年



由来有道


那么,李苦禅的“不情愿”从何而来呢?追寻李苦禅的师承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他从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处广泛地吸收学习、研究体悟,其中尤以八大山人、齐白石为重。

李苦禅《群鱼图》,纸本设色,69×137cm,1981年


在李苦禅的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极为欣赏八大山人画作的削尽冗繁、返璞归真之妙。他结合前人画论、依循倪云林与王蒙的轨迹,细细体味其构图之新意、笔墨之清脱、意趣之超俗。

李苦禅《溟鱼图》,纸本水墨,69×49cm,1981年

李苦禅《白藕鸡头米》,纸本水墨,23×34cm,1964年


随笔呈现的只是李苦禅多年习画过程中的冰山一角,对不同时代与角度的积累、学习与研究,构建了他对传统写意画艺术语言与意境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理解,由此心中才有一定要守护的艺术精神。同时,他的开拓与创新才有了坚厚的基石。

齐白石(坐)与李苦禅(立)

李苦禅《白梅水仙白菜》,纸本设色,69×47cm,20世纪60年代

李苦禅《大吉图》,纸本设色,68×68cm,1980年


作为齐白石的首位入室弟子,他“学齐而不似齐”。他与老师“似”在“外师造化”、善于观察自然、勤于写生,并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高妙意象。而“不似”之处则在于其写意画风格雄强豪放,且所画对象多为鹰、鹭等大鸟,以方硬的笔法呈现刚毅方正之美。


李苦禅能够学习恩师而开拓笔意,无怪乎齐老赞之“英也过我”(“英”为李苦禅的名)。

李苦禅《远瞻图》,纸本设色,138×69cm,1981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李苦禅的艺术人生,我们得以管窥这位写意花鸟画大师在中国绘画长河中勤奋刻苦的研究学习。这让他在时代潮流中对艺术有所坚守,也使他在反思中突破前人窠臼,在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留下了独具个人风采、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在展出▲▲▲



展览: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

时间:2018年11月21日-12月22日

地点:国家博物馆(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南7、南8展厅

门票:免费




精彩回顾:

盘点熊孩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样子……

如果12月只能看一个展览,请记住:上海!董其昌!

150亿人民币、10年,揭秘举世瞩目的阿布扎比卢浮宫!















[编辑、文/赵婧]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