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特效炸裂,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视效大片?
《海王》宣传海报
如今,好莱坞模式下的流水大片往往以极快的节奏、真实刺激的视觉效果抓住观众的眼球。《毒液》票房炸裂之后,《海王》的视觉奇观又掀起了新一番狂潮。观众对于这些视效电影深度迷恋的背后,到底纠扯着怎样的艺术思想呢?时尚芭莎艺术为你揭秘!
=========
▲「 记录运动的电影 」
电影起初被用来记录纯粹的运动,之后才被用来讲故事。“最早的电影并没有摹仿本身就包含一定运动的戏剧表演,而是将运动注入原本是静态的艺术作品中。”当时的人普遍选用“活动画片”(moving picture),而不是“影戏”(screen play)来指代电影。
恩里科·普波罗林尼(Enrico Prampolini)用几何图形和极个人的美学理念创作的作品
19世纪后半叶,欧洲出现了各种关于活动影像的实验,最终由爱迪生发明活动视镜(Kinetoscope)、路易·卢米埃尔发明电影机(cinématographe)而宣告了影像时代的来临。
爱迪生发明的活动视镜
孩子们在摆弄活动视镜
上世纪20年代,随着电影俱乐部运动的兴起,以及艺术家对电影的介入,电影逐渐成为了艺术的一种新型媒介,“当电影不是去一味迎合观众粗糙的现实感,而是注意去发挥自己的媒体特性的时候,电影的艺术也就开始了。”(阿恩海姆)
法国卢米埃尔研究所收藏的电影机
路易·卢米埃尔的第一部电影《Workers Leaving the Lumière Factory in Lyon》画面
=========
▲「 先锋电影与艺术 」
那电影的艺术与我们熟知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呢?古典透视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但是之后的毕加索突破了这种世界观,他所开创的立体主义“使各种物体同时存在,并连续地显示出形形色色的外表”,立体主义绘画因此被认为是典型的电影时代的绘画。
巴勃罗·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姑娘》,1907年
巴勃罗·毕加索《带曼陀林的女孩》,油画,100.3×73.6cm,1910年
巴勃罗·毕加索《哭泣的女人》,1937年
继之,未来主义对运动的模仿也是昭然若揭,“未来主义艺术是渴望成为电影的艺术。”《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1910年)中的有这么一段话:
“事物的外形在我们眼前决不会静止不动,而是不断地出现,不断地消逝。由于图像在视网膜上的暂留,运动的物体会产生不断的增殖;在疯狂的速度中,它们的形体变化犹如飞速的振动。因此,一匹奔跑中的马不是有四条腿,而是有二十条,而且这些腿的运动是三角形的。”
翁贝托·波丘尼《枪骑兵的冲锋》,1915年
贾科莫·巴拉创作于1912年的油画作品《Dynamism of a Dog on a Leash》(图为局部),被公认为是对未来主义动态原则的经典图解。
一战期间,达达主义在苏黎世兴起,其中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和维京·艾格林(Viking Eggeling)都从事电影胶片的实验。而马塞尔·杜尚的《下楼的裸女·作品2号》中对于人物运动的极端描绘也可见当时欧洲绘画中对于“动态性”的追求。
汉斯·里希特实验电影画面
艾格林《Hauptpartie des Horizontal-Vertikalorchesters》,约1921年
马塞尔·杜尚《下楼的裸女·作品2号》,1912年
杜尚后来表示,这幅画受到了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运动摄影实验的影响,后者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同时也对先锋电影影响巨大。通过视觉暂留在视觉中制造类似听觉的连续所体现出来的“动态性”属性,成为了当时先锋实验中最实质的特点。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的运动摄影实验,19世纪70年代
=========
▲「 电影的独立与追求 」
上世纪20年代,苏联电影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的《战舰波将金号》和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带电影摄影机的人》(1929年)在电影语言的实验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最终推动绘画发展到了电影的逻辑终点。
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奥德萨阶梯时使用的蒙太奇手法成了影史经典,甚至被人引为史实,但这段描写沙俄残暴的情节从未在历史上发生过。
导演吉家·维尔托夫(Dziga Vertov)
《带电影摄影机的人》可以被认为是以胶片形式发表的一份宣言,同时也是一部“城市交响曲”,它没有剧本、布景、字幕,也没有演员、道具;整个大城市纷繁复杂的生活场面被快速拼切成一阕阕交响诗,这部影片被奉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十大电影之一”。
《带电影摄影机的人》中,米哈伊尔·考夫曼冒着生命危险设置镜头以完成最佳的拍摄。
《带电影摄影机的人》的开场画面
电影传到中国后,我们最开始是从戏剧的意义上去理解,这其实是对电影视觉逻辑的瓦解。戏剧更关注的是文学性的构思,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国内的电影环境下,我们往往听到的是对于一个好故事的渴求。
中国电影的视觉语言没有西方绘画一样的发展基础;但在西方商业电影的冲击下,我们也越来越期待好的视效,视觉逻辑与文学逻辑因此也并行不悖了。
《带电影摄影机的人》电影画面
今天,技术的变革更是对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D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更真实的动作特效;CG技术的出现则是电影对于已经不能真实饰演的角色动作的虚拟。数字效果彷佛成为了电影中的无声明星。
《黑客帝国》的特效画面
那些疾速而酷炫的效果模糊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进而麻痹了我们在世俗生活中早已疲惫的身心。尤其是“超级英雄”们创造的新世界,也许正是因为知道那是假的,我们才得以轻松地沉醉其中吧。
《星际穿越》电影画面
精彩回顾:
[编辑、文/刘家嘉]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