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之父”大展首次亮相北京,年末重磅,不容错过!
李铁夫《音乐家》,布面油彩,67.5×56cm,1918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大展昨日在北京画院隆重开幕,与他不朽的革命伟迹相比,我们对他艺术价值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的先驱,甚至有“中国油画之父”、“东亚画坛第一巨擘”之誉的李铁夫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
▲「 为何如此杰出? 」
在中国近代有据可考的留洋学画历史上,李铁夫在1885年便跟随叔父到了北美,紧接着便进入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这比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徐悲鸿早了整整34年。在李铁夫已经于国外取得一定地位时,国内才刚刚接触到西画,更妄提之后多年的“全盘西化”与“文人画价值”之争。
李铁夫像,罗苏文摄
在阿灵顿美术学校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系统而深入地学习多年后,李铁夫追随当时被认为是欧洲最好的肖像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及享有盛誉的艺术教育家、画家威廉·梅里特·切斯(William Merritt Chase)深研;并在沙龙展上获奖数十余次。
李铁夫《盘中鱼》,布面油彩,82×97cm,1941年,广东美术馆藏
李铁夫《鱼尾》,布面油彩,63.2×76cm,上世纪30-4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萝卜蚌鱼》,布面油彩,54.5×76cm,1948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李铁夫喜欢画鱼被认为是直接受到了威廉·梅里特·切斯的影响。
李铁夫的艺术价值是不可磨灭的。在国外画坛驰骋的岁月里,贫穷困顿、民族存亡与家国沦丧的煎熬始终驱策着他日夜创作;尽管早年学习、生活的资料大多失佚,甚至与西方艺术大师并驾齐驱的峥嵘历史尚未得梳理,但只需一睹其画作,观众便可明白,他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方尖碑。
李铁夫《秋雨》,纸本水彩,37.7×58.2cm,1933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山色》,纸本水彩,38×58.5cm,1934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想象画》,纸本水彩,37.7×58.3cm,1937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
▲「 艺术风格与价值 」
李铁夫的油画艺术登峰造极、已臻化境,他尤其精于肖像画与静物画,这些都体现了其对西方写实油画艺术独立而深入的探索。同时,李铁夫的英式风格水彩画也是秀逸精妙;更为难得的是,这些接近其传世作品近三分之一的水彩画集中体现了李铁夫绘画中所蕴藏的东方气韵与个人艺术思想。
李铁夫《未完成老人像》,布面油彩,59.6×45.9cm,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画家冯钢百像》,布面油彩,90.5×71.2cm,1934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另一方面,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感情的李铁夫,在中国传统水墨上也有深厚造诣。无论是凶猛威严的山兽,还是搏击长空的飞禽,均神韵俱佳。
李铁夫《饿物》,纸本水墨、水彩,27.3×94.2cm,1940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临岸虎姿》,纸本水墨、水彩,59.2×95.2cm,上世纪30-4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爪木飞鹰》,纸本水墨、铅笔,70×66.5cm,上世纪30-4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深厚积淀还体现在他的书法上,他一生创作了丰富的书法、楹联与诗稿作品,其书法的气势之磅礴、格局之高远都得到了各界认可。而笔走龙蛇间,李铁夫对民族文化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也令人动容。
李铁夫《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纸本水墨,每张107.8×37.5cm,1949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还极为推崇齐白石的艺术,虽然两位艺术大师在生前并没有交集,但“北齐南李”的说法却一度传扬甚广。可见李铁夫虽长期身处国外,却为国内时人所重。
李铁夫《临水飞鹰》,纸本水墨、铅笔,81.6×46.3cm,1945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
▲「 发展中国美术教育 」
“回顾我国的整个油画发展史,既然徐悲鸿等人已被归为第一代的油画家,那么我们不妨把李铁夫划为‘前世代’的油画艺术家了。”——钟耕略《广东绘画研究文集》
花甲之年,李铁夫得偿归国,香港钟声慈善社为其举办了盛大画展,专程从内地赶来的徐悲鸿直称他的画属“国内之首”。当时,各路政要高官都欲请其当官,但因耿介孤高的性格和自己的艺术理想,李铁夫只在晚年出任了华南文艺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之一)的名誉教授及华南文联副主席。已是迟暮,他依然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耗尽心力。
李铁夫《狮子山》,纸本水彩,38.4×58.7cm,1933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孟晋》,纸本水彩,35.5×57.1cm,1943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可惜的是,两年不到的光景,李铁夫便缠绵病榻。弥留之际,他将自己身后的百余幅作品全数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与人民,目前由广州美术学院珍藏。
李铁夫《美国校园》,纸本水彩,30.8×48cm,广东美术馆藏
李铁夫《今日时局》,纸本水彩、铅笔,58.5×76.4cm,1951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2013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中,李铁夫的精品及各时期代表作被限制出境。2017年6月,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委员会公布了特别评选出的广东百年美术史上的大家,李铁夫位列首位,林风眠、何香凝等人都在其后。
李铁夫《瓶菊》,纸本水彩,38.1×58.3cm,1933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木帆船图》,纸本水彩,38.3×56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
▲「 革命先驱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其中有道存焉,只有言人民之志载人民之道的作品,才与日月同光永远不朽。”——李铁夫
与名震海内外的艺术成就相比,其实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的是他为民族兴亡而奔命的历史。郭沫若曾回忆,“李铁夫是值得认识的一位奇人……他搞革命的时候我们都还没出生。”
李铁夫《革命烈士蔡锐霆就义》,布面油彩,100.8×176cm,1946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刘素微肖像》,布面油彩,102×77cm,1942年,广东美术馆藏
李铁夫是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的会员之一,与孙中山先生等同为革命元老。在孙中山为民族存亡奔走呼疾之际,李铁夫是他重要的战友与知己。
李铁夫《菊花(红瓶之二)》,布面油彩,52.5×41cm,上世纪30-4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山坡下的小溪》,布面油彩,63.2×78.5cm,上世纪30-4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除了出任中国最早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常务书记六年外,李铁夫还是孙中山极信赖的秘书。他常说,“我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艺术”。在革命维艰之际,他甚至毫不犹豫地变卖了自己两百余幅呕心之作。
李铁夫《白菜和胖头鱼》,布面油画,63×79cm
李铁夫《明虾》,布面油彩,63.4×76cm,上世纪30-4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后来,李铁夫还数度冒死策反清廷朝员,最终成功将清政府的“海圻号”舰改旗易帜,在武昌起义时对清廷倒戈一击,促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
李铁夫《林荫道》,纸本水彩,38.9×54cm,1932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
▲「 学术价值重拾 」
多舛的个人命运与动荡的国家时局交织下,李铁夫这位人中“奇逸”与艺术“传奇”的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的不足,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大缺憾。
李铁夫《瓜蔬与坛盘》,布面油彩,71.5×90.5cm,1938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而令人感慰的是,近几年,大批学者史家不遗余力地投身到李铁夫艺术价值的发掘与还原工作中。这位铸就了中国20世纪艺术丰碑的“晚归独鹤”,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李铁夫《南瓜双鸭》,布面油彩,63.3×76cm,上世纪30-4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此次广州美术学院与北京画院通力合作举办的“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李铁夫作品首次集中走出广东省,在首都北京进行的展览,也无疑为业内学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次全面认识李铁夫艺术价值的绝佳机会。
李铁夫《男侧面像(男大学生侧面像)》,布面油彩,60×48cm,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正在展出▲▲▲
展览:“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
时间:2018年12月12日-2019年1月13日
地址: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精彩回顾:
他是巴西“野兽派”大师,78岁获建筑界奥斯卡!其理想是:让建筑属于每个人!
[策划/齐超][编辑、文/刘家嘉][图片提供/北京画院]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