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一场合格的网红展?学着点儿!
Museum of Ice Cream
如今,“网红”早已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不仅仅是指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的红人们,“网红酒店”、“网红美食”都成为了人们争相打卡、集赞炫耀的资本。而对于一场艺术展览而言,又如何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里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
今天,你看展了吗?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当代艺术界的景象热闹非凡。除了屡屡创下的拍卖新纪录、在各地相继举办的艺博会,精彩纷呈的无数展览也早已摆脱“高冷”的标签,走向了更加大众的视野范围。
2018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外场。
如今,当我们打开微博、小红书时,在数篇“网红美食推荐”、“网红旅游地打卡”的种草文之间,越来越多的“魔都最高颜值展”、“帝都必去艺术展”等标题开始出现。在周末时,挑选一场艺术展览,进场、拍照、修图、发朋友圈定位,已成为了很多人的固定娱乐项目。
如今,各个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展”推荐层出不穷。
网红展,成为了诞生于流量时代的一大奇特现象。身为一场艺术展览,却因为种种或许与艺术并无太大关联的原因,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身处作品前的人们或许是第一次走进艺术空间,而在几张美颜过度的照片之后,仍然记不住艺术家的名字。
艺术家埃利亚松于北京红砖美术馆举办的个展“道隐无名”,因其作品的互动性与高颜值,成功跻身全城最受欢迎的展览之列。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网红展的产生的确为主办方带来了过去从不敢想的效益;而网民之间大范围的传播,也为很多从未接触过艺术的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作品
网红展本身的存在,就是极为矛盾与复杂的。有的展览因为“网红”的外表,而被人们忽略了其本身所具备的学术价值;而更多的“无良”主办方,却期望通过速成一场粗制滥造的网红展敛财。
一场艺术展览,如何才能成为“网红”?而你是否也曾被网红展所吸引?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全面解析一场网红展的四大特质,让我们一起讨论,如何客观冷静地看待网红展。
01
颜值当道
在“脸能当饭吃”的时代,颜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精心包装的商品,还是富有情调的装潢设计,高颜值带来的视觉冲击,对无心且无力花费时间、精力仔细体会内涵的现代人来说,成为了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当展览空间与作品本身达到高度契合时,也能在无意间形成一场高颜值的展览。(图为2018年初,艺术家向京于龙美术馆举办的大型个展。)
对于一场本应拿内容说话的艺术展览,高颜值或许是艺术家“无心而为之”的意外惊喜。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或许莫兰迪色系、极简主义的走红,也从侧面说明当下观众的审美品位也在逐步提升。
02
装置最佳
多年以前,当一个漂亮女孩在一幅大家不知道名字的抽象画前留下迷人的倩影——这样精修的图片配上英文的地理定位,她的网友们一定会留下“高级”、“文艺”的点赞评论。但到了今天,这样的社交作品早已被遗忘,大家更希望在尺寸巨大、效果酷炫的装置内部拍下自己的合影。
冰淇淋博物馆展览现场(Museum of Ice Cream)
相对于传统的绘画、雕塑,装置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为观众提供了一定的互动性。对艺术家来说,交互性让观众成为了作品有机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创作目的;但对普通观众来讲,交互性等于趣味性:谁也不想干巴巴地在一幅看不懂的画作前留下标准游客照。
日本艺术家名和晃平创作的大型泡沫装置,行走在其中的观众能在不断膨胀的泡沫之间感受生命从诞生到破灭的过程。
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作品《呼吸的房间IV [RIO]》,观众可在黑暗与白光的不但切换之间,获得心灵上安抚与对抗的双重体验。
03
时尚跨界
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可谓是绞尽脑汁。艺术展成为了大牌们目前最青睐的项目。奢侈品牌的名字对年轻人来说无法拒绝:我买不起,还看不起吗?而品牌对展览主题、现场效果、作品质量的高要求,也是在消费者的心上稳准狠地开了一枪。
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在上海举办的展览“飞行 旅行 航行”,可谓是俘获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对品牌而言,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设计理念生动地呈现出来,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明白:你背的不仅仅是一个包,更是独一无二的品位,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惜的是,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体会到品牌的良苦用心。
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办的展览:艺术家此在(The Artist is Present),因为GUCCI的加持,一度成为上海年轻人周末必打卡之处。
04
流量IP王
对于这一类网红展来说,它们的走红实在是令人欣慰的。从惊鸿一瞥的《千里江山图》,到掀起全民爱国情怀的《祭姪文稿》,再到小学生都知道的董其昌、毕加索等等,这些大师和佳作自带光环,从艺术爱好者再到普通人,对我们而言,这一类展览都是绝不可错过的精神盛宴。
《千里江山图》的每一次现身都会掀起一阵全民看展热潮,甚至出现了“故宫跑”等现象。
在这一类展览门口排队的观众里,除了慕名而来的人,还有很多是带着小朋友的家长们——艺术方面的素质培养,已经成为了如今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对这样一群特殊的观众来说,家长如何在自己充分理解展览内容的同时,有效地对孩子进行输出,成为了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近,在日本展出的颜真卿《祭姪文稿》引起全民热议,无疑为展览又添热度。
面对粗制滥造,要说NO!
作为现今艺术圈乃至整个社交网络上的一大怪象,网红展的背后有更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作为一场高质量的展览,如何在它的“网红脸”背后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而在利益至上的时代,如何正确躲避精心炮制的、徒有表象的“假展览”?
2018年,无良商家在全国多地举办的所谓“草间弥生×村上隆双联展”引起公愤,来历不明的假作品甚至遭到了艺术家本人的起诉。
这其实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你首先就抱着能在网上po一组美照的虚荣心,那直奔展厅、拍照走人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在本来就宝贵的假期,花大把时间、用真金白银买票入场的你,确定不想学点干货吗?
人人都知道teamLab的展览颜值高,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团队对艺术和技术的深刻理解呢?
被酷炫的颜值、紧跟潮流的主题吸引是人性使然,但我们更应该学会主动去学习。一场好展览的背后,是主办方、策展人、艺术家付出大量心血的成果——当有心之人已经把烹制好的美味放在你面前时,自己拿起勺子吃一口,这并不是难事。
出身街头的艺术家KAWS,对商业消费、潮流文化拥有独到的见解。
展厅旁免费获取的导览手册、入口处显眼的展览前言,每一幅作品前详尽的注释,甚至语音导览的二维码,都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整场展览。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时,每个人的第一感受都是不同的,而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但当我们不知所措时,利用专业人士的一点帮助,也不失为上策。
在前往展览现场的路上,翻阅一下美术馆的公众号科普,也是快速了解展览内容的好方法。
在被允许的情况下,用镜头定格自己喜爱的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当作品完全沦为拍照的背景板时,却是得不偿失。希望大家能在开心看展的同时,能保持对艺术家和作品最基本的尊重,而当你静下心看展时,自会拥有一种全新、有趣的体验。
拍照留念当然是好事,但是当看展的目的变成了“出大片”时,整件事就本末倒置了。
而从展览本身出发,网红展这一现象又引发了另一大更加严重的问题。如今,有很多商家瞄准了网红展的几大特征,以极其精准的手段迅速制造出一场场所谓的展览。
你爱蒸汽波,那霓虹灯、大理石雕塑、粉红色就安排上;你爱沉浸式展览,那大投影、动画通通不能少;你爱日本风,那没有真作品,假的也必须来几套。大众的品位是需要被引导和发掘的,这种填塞式的展览炸弹早晚会把你的审美拉到最低。
当你静下心欣赏一场好的展览时,自然会被作品自身的魅力所打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艺术家与策划者的心血。(图为2018年,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于上海贝浩登画廊举办的个展“村上隆在奇幻仙境”现场。)
艺术不仅仅是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美与丑,更重要的是会让我们在作品前体会到什么是善与恶。当我们陷入网红展的陷阱,被这些粗制滥造的展览蒙蔽了双眼时,你得到的只有网络上成千上万张如出一辙的照片和点赞。
就在“假展览”风波还未平息之时,艺术家草间弥生在上海举办个展,却被很多不了解详情的观众质疑:这是真的吗?可见,粗制滥造的展览会在本就对艺术不熟的观众之间产生极为不良的后续影响。(图为2018年,草间弥生于上海大田则秀画廊举办的个展现场。)
艺术展览本身的目的是让观众能够通过一个集中的空间,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艺术的价值,从而产生对艺术的兴趣,并以此回馈于自身的生活当中。网红展当道,既体现了当今人们在获取信息时集体性的浮躁与无耐心,也是金钱至上理念的再现。
网红展正是诞生于我们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又在我们自己的行为中被无限放大,甚至变形。拥有网红标签的展览,不一定是差的展览;但只因为网红标签而去看展的我们,才是真正应该改变的。
打卡“网红美术馆”,却忽略了其中绝佳的艺术作品,也是另一个需要我们不断讨论的问题。
你是否曾经陷入过网红展的陷阱中?是否又因为网红的外表而错失过一场高质量的展览?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经历与想法,让我们一起反思关于网红展的种种现象与问题。
精彩回顾:
《阿丽塔》再掀赛博朋克热,科幻电影中的反乌托邦建筑有何深意?
[编辑、文/景雨萌]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