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I人物:视觉世界的未来领袖?
活跃于社交平台Instagram的CGI红人们
在高速科技化的图像时代,CGI不仅一度介入到视觉艺术中,近日还甚至闯入了日常生活。它重新解构了虚拟与现实的隔阂,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体验。当CGI创造的虚拟形象真正参与现实生活时,他们会成为视觉世界的未来领袖吗?面对虚拟对现实的冲击甚至替代的现象,人们又应当做何反应?
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即电脑生成动画技术,它自诞生之际就被运用于视觉艺术创作,如今已在电影、绘画等领域发展成熟。CGI技术的使用让人们的想象被最大程度地赋予了真实性,次元壁的界限得以突破,进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奇观。
大量使用CGI技术的视觉奇观式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头号玩家》《阿凡达》
近年来,CGI模特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她们拥有高度仿真的外表、完美的身材比例与极为灵活的活动空间。通过拍摄广告、参与活动和发布生活动态等方式,这些CGI模特也逐渐成为了社交网络上被广泛关注的意见领袖与网红,吸引了大批粉丝并成为网络造星模式的完美产品。
CGI人物Noonoouri
如今,CGI模特登陆社交平台并成为炙手可热的流量高地的现象,似乎昭告着虚拟与现实之间隔阂的更深层瓦解。
CGI人物:完美产品与价值危机
2007年诞生的“初音未来”是当之无愧的CGI虚拟模特鼻祖。早期受技术限制,初音未来只能以二次元形象和较为粗糙的3D形象存在。2016年,时任纪梵希创意总监的Riccardo Tisci为她打造了一套高定礼服。照片中,初音未来的形象极为逼真,完全与现实融为一体,这无疑昭示着CGI技术已然具备了混合现实的能力。
第一位正式登上品牌广告的CGI人物是来自游戏《最终幻想13》的女主角雷霆。在2016年LV春夏包袋的广告中,她以品牌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使广告大片展现出强烈的超现实美感。
2016年以来,CGI人物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他们的工作不再囿于传统商业广告,经纪公司对CGI人物这一新兴业态展开了花式发掘,CGI人物纷纷登陆社交平台,在网络上积累自己的粉丝群体,成为新一代社交领袖。
CGI人物的可控性特征赋予了他们很好的商业价值——永远不走形的五官和身材,随意切换的场景和状态。对于品牌方而言,代言费相对低廉,也无需承担种种舆论风险。此外,CGI人物本身还自带热点和流量,因此广告能够得到更加低投入却广泛的传播。
Noonoouri代言Dior彩妆
Shudu是英国时尚摄影师Cameron-James Wilson制作出的虚拟人物,她拥有光泽黝黑的肌肤和富有表现力的五官,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虚拟超模。
2017年,彩妆品牌Fenty Beauty官方ins转发了Shudu涂着FentyBeauty新口红Mattemoiselle的照片,让Shudu一炮而红。
随后,Shudu成为Balmain虚拟军团的一员,与同为虚拟形象的Margot、Zhi一起拍摄了2018年早秋成衣广告。
Margot、Shudu、Zhi为Balmain拍摄的大片
Shudu的表情张力与感染力都堪比超模,五官与身材条件俱佳。其创造者Cameron James Wilson表示,目前已经有数家时尚品牌找到他寻求合作。相信在未来,Shudu还会出现在不同的广告之中。
造型多变的Shudu
而Imma则是由CG制作公司ModelingCafe制作的虚拟人物,她的形象采用CGI制作的头部与实拍的身体融合而成,凭借日系甜酷风格吸引了不少拥趸。
Noonoouri同样也是CGI模特,但与其它同行不同的是,她的外形设定并不着意于追求极度的真实性,创意团队把她打造成一位具有日本漫画Q版人物外形风格的时尚博主。
她的Instagram主页中大多展示的是一个职业时尚博主的日常——看秀、拍摄、参加活动等。Noonoouri独特的形象也吸引了像Dior这样的“蓝血”品牌与之长期合作。
Noonoouri参与Dior活动
如今,CGI人物运作趋势更偏向于全方位的人格化与生活化,CGI业务也早已超越了最初简单的视觉形象提供。
Lil Miquela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CGI人物。这位墨西哥裔的20岁女孩生活在洛杉矶,坐拥152万ins粉丝,还入选了《时代》周刊“年度网络最具影响力人士”榜单。
她不仅能够穿上当季的潮流单品、与粉丝互动、发表对于社会热点的评论,还能够与其它CGI人物互动,也有自己的争议和困扰——她的CGI身份就是被当时与之“发生争执”的虚拟人物Bermula曝光的,后来两人又再次和好如初。
Bermula曝光Miquela的CGI身份
实际上,Miquela和Bermuda都隶属于Brud公司,该公司旗下还有男模特Blawko。Blawko的定位是“街头风”潮人,他从不露出全脸,总是一身街潮加持。目前,Blawko的商业价值还没有完全显现,时常作为Miquela和Bermuda的朋友出现在两人的Instagram主页中。
Brud声称他们的宗旨是:“通过促进文化理解和技术进步来构造一个更加具有包容性的世界。”在这样的设想指导下,Brud试图构建起一个能够与现实生活深度互动的虚拟维度。CGI人物既能够彼此熟识、产生人际联系,也能够与粉丝互动、代言产品,形成网红经济的完整闭环。
Brud公司员工与旗下的CGI人物们
CGI人物展示了互联网造星的另一种可能模式——与真人KOL相比,CGI形象的养成更可控、更便捷,商业变现能力也更强。CGI公司能够操控CGI形象的一切,从中流量变现,牟取利益。对于经纪公司而言,CGI网红就是完美的互联网社交产品。
但是,CGI人物对于现实边界的强势入侵也导致了人们的担忧。在原本就真假难辨的网络世界里,CGI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人们的信任危机——不少人在知道Miquela的虚拟身份后表示,他们有权利在一开始就知道屏幕上的人是真是假。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CGI人物进入人们的视线,当拥有完美容貌和身材的虚拟形象成为我们视觉世界的重要部分,或许会潜移默化地传递出一种更为严苛、更为格式化的视觉尺度。对于大多数外在形象并不那么完美的人而言,新的视觉尺度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价值迷失感。
CGI未来:虚拟革命与现实焦虑
随着CGI技术的不断成熟,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未来,人类需要直面虚拟融合现实引发的诸多问题。
日本艺术团队“Telyuka”利用CGI技术创造的校园少女Saya
法国哲学家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用“完美的罪行”来描述后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他认为,“完美罪行是通过使所有数据现实化而得以实现的。通过改变我们所有的行为,所有纯信息的事件,无条件实现这个世界的罪行。总之,最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克隆实在’,和用现实的复制品消灭现实的事物,使世界提前分解。”
法国哲学家让·波德里亚
以波德里亚为代表的这一派理论家对虚拟现实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他认为拟像的力量最终会颠覆实在世界的规则,毁灭真实世界的存在意义。
事实上,虚拟世界的未来发展早已成为人们乐于探讨的艺术母题之一。这其中特别是电影艺术,十分热衷于对这一命题做出回应。2002年上映的《西蒙妮》就形象地演绎了拟像与真实错位的一种可能情况。
影片中,导演维克多通过电脑软件创造了一个拥有完美外形的虚拟女演员西蒙妮。电影上映后,西蒙妮一炮而红,无数崇拜者要求其现身,可维克多没有勇气告诉观众真相,也难以承受日益增大的压力。
不堪重负的导演选择毁灭电脑程序,导演了西蒙妮的意外死亡。当他告诉人们西蒙妮仅仅是一个拟像时,人们拒绝相信,并以谋杀罪逮捕了他。
影片展开了这样一个猜测:当拟像无限接近真实并渗透真实时,其本身的规则会对现实秩序产生巨大的冲击。虚拟形象在人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现实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表达规则,生产自身的“超真实现实”。
正如影片中人们疯狂地迷恋上无可挑剔的西蒙妮,人们会迷失在拟像世界中无法自拔,而现实生活的意义被潜移默化地消解。关于这一点,电影《头号玩家》也在背景架构中暗含了与《西蒙妮》相同的隐忧。
而电影《她》,则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在未来世界,人们愈发难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情感问题,人工智能语音系统OS成为人类寄托情感的对象,它们通过与人类对话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意识和感情,成为量身定制的朋友或恋人。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与OS系统之间方便舒服的相处方式,而忽略了现实生活。
高度进化的OS系统最终决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去探寻自我存在的意义。OS系统的主动退出实现了矛盾的想象性和解。人们从拟像世界中猝然惊醒,在失落的情绪中逐渐冷静,回归现实的怀抱。
影片最终以一种相对积极的姿态作为结局,但同样向我们抛出一个意味悠长的问题——生活在后现代现实中的人们,能否真正依托虚拟技术来解决现实中的情感焦虑?
虚拟形象在技术上已经能够实现与人类的沟通。可是在实践维度,将情感依托于虚拟技术,本质上是对真实的逃避,是对自我情感能力的否定。长此以往,人类或许将会面临更为深刻的情感危机。
虚拟世界的确美好,可完美的表象背后是空洞的无力。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堪,可正是直面不堪后的片刻快乐构成了生活的意义。
CGI、AI、VR等科技日新月异,它们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将人类的幻梦投射进现实,虚拟与现实从未如此触手可及。当科技拟像充斥我们的感官系统,我们应当作何回应?在甜美的虚拟世界面前,我们真的有足够的理性来救赎现实吗?
精彩回顾:
沙漠、墓地、游泳池......艺术展竟然可以在这些地方举办?
[编辑、文/路子杰]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