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官也能成为艺术大师?明末最有气节的书画家——倪元璐
倪元璐《草书卷》,纸本水墨,30×468cm
明朝晚期,虽朝局动荡、奢靡风气盛行,但仍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书画大家。其中,最有气节的应属“晚明五大家”中的倪元璐。倪元璐一生正直不阿、治学严谨,因存世作品较少,近年才越发被人们关注。
倪元璐《波光鸥影图》(局部),纸本水墨,195×57cm
作为明末重要的书画家之一,倪元璐在“晚明五大家”中的表现并没有那么突出。人们大多关注王铎、黄道周等人的成就而忽视了他。提到倪元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他为官的功绩和清正廉洁的品行,其书画成就仿佛只能屈居“第二”。这样“默默无闻”的书画家,又是如何跻身于一流的书画大师行列呢?
=========
▲「腐败朝堂的“清流”」
倪元璐画像
倪元璐为官忠正贤良,敢于进言。同时,他一生研习书画技艺,对清朝乃至民国初期的文风都有极大影响。除此之外,他还编纂了许多诗文典籍,为后人研究明末文化留下了宝贵资料。
倪元璐编纂的《四季拍卖部 外仪十五卷》
崇祯年间,宦官魏忠贤败坏纲纪、垄断朝局,甚至可以说是一手遮天。其他官员为求自保,或是忍气吞声,或是趋炎附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倪元璐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并借科举考题讥讽魏忠贤败坏纲纪的行为,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倪元璐《致黄道周等书礼》
如果只是侧面抨击,倪元璐可能就不是最有气节的书法家了。他还曾多次弹劾魏忠贤等人,并上书请求毁去《三朝要典》。《三朝要典》是魏忠贤为了排除异己,要求编纂的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倪元璐的这一举动为明思宗整肃朝政、排除阉党奠定了基础。
倪元璐《刘钜溟过访行草书札》
倪元璐一生曾任右中允、国子监祭酒、户部尚书等官职。在明末混沌的官场中始终保持初心实属不易,他可以说是当时官场中的一股清流。并且,他曾因不满朝堂风气而多次请辞,他曾说:“吾平生不热爱官,不喜居要人牢笼之内。”他的志向不在高官厚禄,匡扶社稷、造福百姓才是他的理想。
倪元璐《断山图》,纸本水墨,111×45.5cm
看到这里,倪元璐在你的脑海中是不是一个不苟言笑、一板一眼的形象呢?其实,他在和友人相处的时候也是十分风趣,甚至有些“小心机”的。
一日,倪元璐去拜访友人吕留良,友人在门口挂了一副对联,“囊有半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人。”大意是说,吕留良认为自己满腹诗书,只佩服孔子一人,以此“挑衅”倪元璐。
倪元璐,纸本行书,133×60cm
倪元璐对此并没有任何表示,心平气和地与友人聊天后离开了。吕留良以为倪元璐默认了自己不如他。谁知过了没多久,等到他到倪元璐家中拜访时,他就被“报复”了。
倪元璐《淇园清趣图》,绢本设色,204×52cm
倪元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孝若曾子参,只足当一字可;才如周公旦,容不得半点骄。”上联说的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虽样样优秀,但人们只夸赞他的孝道;下联则是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故事。倪元璐用这种方式点醒了友人,吕留良意识到了自己的自大,从此虚心治学成为一代大家。
倪元璐《草书澜园招饮诗扇面》,上海博物馆藏
倪元璐《山水扇面》,17×50cm
即使对待好友,倪元璐也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提出其不足。这种正直坦率的性格正是他的魅力所在。其刚正不阿、严谨治学的品行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倪元璐《仿米芾山水图扇页》,故宫博物院藏
倪元璐画竹扇面,故宫博物院藏
=========
▲「寄托于书画的情志」
同为明末时期重要的书画家,倪元璐的成就仿佛被掩盖在王铎、黄道周等人的光环下。但实际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否则倪元璐也不会位列晚明五大家之中。康有为评价其作品“新理异态尤多”,在此之前,被以“异态”评价的唯有张旭及颜真卿的书法,其书法成就可见一斑。
倪元璐五言诗,绢本行书,189×47.5cm
虽爱好书法,但是倪元璐并未沉迷其中。与王铎相比,书法更像是其修身养性的方法,他将多数的精力放在治学研究当中。即使这样,仍不能妨碍倪元璐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倪元璐《新岁诗》,绫本草书,162.5×44.2cm
倪元璐的书法和其为人一样,突破了明末柔媚的书法特点,集形、意、气为一体,形成了旷达豪迈的个人风格。这种极具个人特点的文风与其早年间效仿古人、临摹碑帖息息相关。倪元璐的书法受王羲之、苏轼及颜真卿影响最深。
倪元璐《洗儿辞》,绢本草书,160×47cm
倪元璐摹古并非一味地追求“像”,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学苏轼,便把苏轼的扁平结字转化为偏长狭瘦的自家构字法则;学王羲之,却能把其最具特点的方笔变成自己笔下连贯流畅的圆笔;学颜真卿,就将揉、擦、飞白、渴笔等技法引入作品,使作品层次更加丰富。
倪元璐《松云真迹》,纸本水墨,33×81cm
倪元璐《文正墨宝》,纸本水墨,31×81cm
倪元璐的作品集合了大家所长,其书法被人戏称为“刺菱翻筋斗”,意指其用笔巧妙,每个笔锋生动而不失凌厉之感。其子倪后瞻评价最为准确:“倪鸿宝书,一笔不肯学古人,只欲自出新意,锋棱四露,仄逼复叠,见者惊叫奇绝。方之历代书家,真天开丛蚕一线矣。”
倪元璐七言诗,绫本草书,159×51.5cm
欣赏倪元璐的书法会有面对着壮阔山水的感觉。其笔法恣意洒脱,提笔、落笔都给人果决之感,好像磅礴壮阔的瀑布一般,飞流直下、毫不犹豫。其用墨浓淡干枯交替,重墨处深沉浓厚,枯笔处又给人缥缈之感,仿佛是笼罩在云雾间的崇山峻岭。字形工整,就像他为人一样方正。“字如其人”用在倪元璐身上再适合不过。
倪元璐《古木遥山图》,绫本水墨,126×50cm,1640年
倪元璐不仅仅擅长书法,其绘画作品也别具一格。他笔下的山水大多古朴雅致,简约中体现自然意趣。画面构图上更贴近于宋元时期风格,远处的山高耸峻峭,以潭水或苍松作为中景,配合隐约可见的茅屋等,更能体现画者超然物外的情志。
倪元璐《秋江放棹》,绢本水墨,132×50cm,1640年
他的画作大多不重细节的描画,这样“概括”的表达反而更易让观者反复琢磨其中的内涵。倪元璐虽传世画作数量不多,但透过这些作品,已经足以让我们品味这位大师深厚的艺术造诣。
倪元璐《仿米氏云山图》,纸本水墨,119×37cm,1636年
=========
▲「当“气节”成为“价值”」
倪元璐一生除其书画成就外,最为让人钦佩的就是他的气节。他为官清正廉洁,不愿于贪官同流合污而被视为眼中钉。在多次被小人诬陷后,明思宗听信了谗言决定不再重用他。倪元璐对此并没有借酒消愁、怨天尤人,只是看清了朝局,从此绝意仕途,潇洒离去。
倪元璐《松谿隐居图》,绫本水墨,125×53cm
然而,在面对清兵入关时,倪元璐毅然决定散尽家产,招募死士入京抵抗入侵。虽上书应对措施却未被采纳。在李自成攻陷京城后,他写下“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敛,暴我尸,聊志吾痛。”便自缢殉国。后来被清朝追封谥号“文贞”。
倪元璐《怪石》,绫本水墨,24.5×240.5cm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清朝时喊着“反清复明”的义士个个慷慨激昂,但和倪元璐比起来却逊色很多。倪元璐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让人为之感动,正因如此,他才会一直被后世人们传颂。
倪元璐《兰花手卷》,纸本水墨
虽然,倪元璐的气节和书画态度都让人钦佩,但有人觉得,作为一位书画家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如果单从作品的市场价值来说,他与同为“晚明五大家”的王铎、黄道周等人比起来的确稍逊一筹。
嘉德2018年秋拍上以2875万元人民币成交的《为范景文作书画合璧卷》是倪元璐个人作品拍得的最高价格,其余超过千万的作品屈指可数;而王铎的最高拍卖价格则是2010年由匡时拍卖以4536万元成交的书法作品,其余作品也大都以千万级成交,这样的差距让人很难将二人联系在一起。
倪元璐《为范景文作书画合璧卷》,纸本水墨,1638年
从作品数量来说,有人粗略估计,王铎流传至今的作品数量大概是倪元璐的四倍。这些数字都让人怀疑着倪元璐在书画界的地位,但艺术成就的大小不能单以价格、数据定论。评判一个人是否是艺术大家,要看他在该领域的成绩及后世的影响。倪元璐用作品体现着气节,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单是这点就值得肯定。毕竟单纯地创作不难,难的是让作品成为自己的符号。
倪元璐《云山欲雨图》,纸本水墨,113×56cm
“磊落”二字贯穿着倪元璐的一生,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书法绘画方面都给人积极的启示。在看过倪元璐的书法后,身边的朋友感慨:虽不知他的事迹,但能感受到他一定是很正直的人。和他的字比起来,自己简直成了一个“小人”!能让不知其生平背景的人有这样的感慨,这大概也是倪元璐的魅力所在吧。
倪元璐《古松图》,绢本水墨,131×43cm
很多人用“混乱”二字形容晚明时期。这两个字不仅仅是形容它的社会局势,还有当时的艺术文化方面,各个流派竞相发展,形成了多元而灿烂的局面。
倪元璐《朱子治家格言》,纸本行书,230×117cm
在这样的时代中,倪元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后人将其和王铎、黄道周并称为“明代书坛三株树”,在人们看来,倪元璐就是其中的松柏,苍劲有力、坚贞不屈。在迷茫时,大家不妨看看倪元璐的书法,也许会在其中回忆起曾经的坚持。
精彩回顾:
[编辑、文/张欣彤]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