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表情包”太土?这些元素在艺术品中就很洋气!
现代人离不开表情包,它已经成为日常交流的必备工具。“中老年表情包”一直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存在,因其年代感强才有了这样的昵称。但如果把它的“土味”元素转移到艺术品中,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土味配色
“中老年表情包”中最常见的就是夸张的撞色搭配:红配绿、黄配蓝……哪种突出选哪种。但在年轻人看来浮夸而尴尬的配色,在艺术品中却有着不一样的演绎方式。
从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Fox Lichtenstein)到凯斯·哈林(Keith Haring),波普艺术家往往用夸张配色诠释着其将通俗文化与艺术结合的理念。夸张的配色配上欧美风格的图像,它们不仅没有显得俗气,反而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凯斯·哈林《Foundation Ignorance = Fear》,1989年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西方文化融入的结果,但在艺术家王广义的作品中,这一观点也被彻底推翻。在创作中,他将波普艺术风格与上世纪70年代工人文化运动结合,曾经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画报在他的手里多了一份高级的艺术气息。
王广义《大批判——NIKE》,布面油画
王广义《大批判——可口可乐》,布面油画
这些创作之所以不像表情包一样让人感觉土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巧妙地简化了画面元素。比起繁复的图案,简洁的构图更适合这种夸张的撞色方案。大面积使用高饱和度色彩能让画面更吸引观众,同时使作品主题更加突出。
安迪·沃霍尔《美元符号》,压克力丝印油墨画布,25.4×20.3cm,1981年
撞色方案不仅能夸张而时尚,还能变得很优雅。艺术家克里斯·坎宁(Criss Canning)致力于描绘静物50余年,被称为是澳洲最优秀的静物画家之一。其作品往往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植物本身的饱满色调,同时以撞色背景突出画面主题。
克里斯·坎宁《Red Dahlias》,布面油画,30.5×25.5cm,2002年
坎宁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和丈夫一起作为园丁打理着自己的花园。自然界的花草往往色彩饱满,但却不会让人感觉刺眼。她在培育植物的过程中抓住其特点,在作品中展现了它们优雅、简单的一面。
克里斯·坎宁《Sunflowers》,布面油画,2004年
没有表情包中过度的特效,艺术家的创作还原了景物特点,赋予了色彩以全新生命力。她没有生硬地套用某一方案,而是根据画作稍加调整。即使是土味配色,在艺术品中也能表现出高级感。
克里斯·坎宁《Oriental Poppy》,布面油画,41.5×36.5cm,2006年,二者虽然配色方案相同,但风格差距极为明显。
过于直白
“中老年表情包”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其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从画面上来说,“为你举杯”就是一个举杯的人,“请你喝茶”就是一个正在倒茶的茶壶……这种“抠图”手法配上年代感画面让人忍俊不禁。
从文字方面考虑,这些表情包中的文字表达往往官方而正式,不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日常网络语言。从最早的火星文到谐音表达,再到近期流行的缩写式“暗号”,年轻人的网络用语大多充满趣味。对比之下,中老年表情包明显与其产生了代沟。
莎拉·查尔斯沃思《Tiger》,1985年
而在艺术界,情况可能恰恰相反,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创作者的追捧。莎拉·查尔斯沃思(Sarah Charlesworth)是一位美国概念艺术家和摄影师。她说:“我对摄影在文化中的作用已经研究了近12年,但它并不只是一种媒介。”
莎拉·查尔斯沃思《Buddha of Immeasurable Light》,106.7×157.5cm,1987年
莎拉·查尔斯沃思《Bowl and Column》,104.5×79.1cm,1986年
查尔斯沃思对拍摄对象的选择极为挑剔,看似吹毛求疵的选择让作品有了极致表现。有人将她的作品与绘画比较,认为二者从视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创作不断提出与文化和性别刻板印象等方面的问题,她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涉及了多领域的发展,包括写作、教育等。
莎拉·查尔斯沃思《Garden of Delight》,1988年
查尔斯沃思的大型摄影作品中既有古代面具图像,又有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人物,各种各样的物品与鲜明的单色色彩组合。它们既有诱惑力,又具说服力,独特的表现方式极像利用抠图手法创作的表情包。
不仅是这种看似突兀的图像形式,直白的文字表达在艺术品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用后现代表现手法将摄影作品进行再创作,以广告标语的形式展现了个人艺术观点。
芭芭拉·克鲁格《I shop therefore I am》,丝网印刷,125×125cm,1987年
“我们不需要新英雄”(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你的身体即是战场”(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海报中的标语与表情包中“全力以赴,你心中的梦”这类标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用激励式的语言,直白地表达个人情感。
芭芭拉·克鲁格《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丝网印刷,1985年
芭芭拉·克鲁格《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丝网印刷,1989年
她常常选用红色、白色等反差极大的色彩,将或警示或呼吁式的标语印在黑白照片表面,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风格。这些直白的话语配上带有象征意义的图片,远比委婉的表达方式更具力量。
芭芭拉·克鲁格《The future belongs to those who can see it》,艺术家作品中激励性的语言和中老年表情包极为相似。
80年代特效
“中老年表情包”中还经常出现浮夸的特效,原本炫目的电子效果配合前两种元素不免让人联想到大型老年Disco现场。但这种效果却是不少艺术形式的标志性表现手法。
赛博朋克、蒸汽波艺术、故障艺术,魔幻电子效果一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从艺术内涵来说,以怀旧为核心的蒸汽波艺术与“中老年表情包”的年代感不谋而合。它从2010年开始在网络大肆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70年代的前卫艺术运动中激浪派的邮件艺术。
乔治·布莱希特《Flux-Travel-Aid》,1970年,作为激浪派代表人物,布莱希特的作品定义了激浪派运动的大部分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Windows95界面下不断出现的弹窗、像素化的景致……在蒸汽波艺术中,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被粉色、蓝色、紫色色调调和,营造出朦胧蒸汽下虚幻景色的效果,代表着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与幻想。
从音乐到视觉艺术,蒸汽波艺术近年来越发流行,包括Lady Gaga在内的一众歌手都选择这一艺术风格作为专辑封面或MV主题。这种看似“五毛钱特效”的表现形式所呈现出的效果有趣而可爱。
Lady Gaga以蒸汽波艺术为主题创作的《ARTPOP》专辑封面(局部)
中老年表情包与蒸汽波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罗马雕像被替换成了其它主题,旋转的表情符号转换成了旋转的文字,甚至连背景里的低像素风格都意外得相近。但当古罗马雕塑变成了80年代的电影剧照,简单的emoji表情变成了“官方”问候语,土味效果便扑面而来。
蒸汽波艺术中的效果与“中老年表情包”的表现形式极为吻合
中老年表情包之所以会显得土气,是因为它将过多夸张元素融入其中,各个元素单独使用并不会造成土味效果。相反,加入“高深莫测”的艺术品中,还能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蒸汽波艺术作品
事实上,造成年轻人认为中老年表情包土气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视觉元素,其中表现出的年代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选择的图像主题,还是问候语形式都体现着父辈的生活方式。而这类表情包的诞生,正是他们不断尝试融入网络世界,贴近现代生活的表现。
下次看到中老年表情包不妨换个角度考虑一下:这些表情不仅本身带着艺术的潜质,同时也是父母、朋友对我们的关心。说不定哪天,它们也能像蒸汽波艺术一样,成为风靡网络的艺术形式!
[编辑、文/张欣彤]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