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氛美学”?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气氛”这个概念很常见,生活中往往会以愉悦的、庄重的、寂静的来形容;但它又很陌生,无形、模糊,让人难以琢磨。德国哲学家、美学家格尔诺特·伯梅将“气氛”上升为美学概念和新美学认知的核心对象。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什么是“气氛美学”,它在美学领域扮演着何种角色?
“气氛”(Atmosphere),一种现象、意境还是空间内的情感色彩?它虽形于日常,却难以确定存在论中的位置。德国哲学家、美学家格尔诺特·伯梅(Gernot Böhme)从生态学角度解析美学,使“气氛”成为新美学的核心概念。
伯梅的“气氛美学”认为:一切“气氛”制造的活动都可视为审美活动。这里的“气氛”并不是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感受,也不是空间里的客观存在,它介于主体和客体、感知者和被感知者之间。
简单来说,“气氛”是由客观因素(比如灯光、音乐、道具)和主观因素(编排的人、表演的行为、观众的沉醉感)互相作用产生,而此过程正是创造审美价值的活动。
因为“气氛”的塑造早已贯穿我们的生活,伯梅将审美需求归为每个人的正常需求,而不再是精英特权。当代的每一处空间都能发现“气氛美学”的踪影,比如建筑、舞台美术、城市规划、园林艺术以及室内设计等。
通过“气氛”的可塑造性我们知道,它的产生关键是环境的建造与人类感官的相融。那么“气氛”的制造者具体有哪些呢?制造者们又是如何相互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探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气氛美学”。
“气氛美学”场合Ⅰ:酒店
以酒店为例,顾客的体验感永远被置于第一位,如果无法感受到温馨和舒适,这段经历将会是平凡甚至糟糕的。“气氛美学”已然被酒店行业所运用,为顾客打造独一无二且高品质的服务。
那么“气氛”如何在这里被制造?法国古堡酒店Chateau de Bagnols的管理者曾表示,为了做到行业内的与众不同,颜色、音乐、Logo、家具、艺术品、气味的使用和服务人员的表现都是酒店营造氛围的关键,这些元素相互融合,无形中向顾客诉说着品牌故事。
的确,“气氛”的营造不是简单的置备家具和陈列艺术品,它需要通过室内的整体规划传递出酒店的愿景和经营的理念。
法国阿尔勒的艺术酒店Le Collatéral位于一座历史建筑内,它通过看似极简的室内设计营造出低调又奢华的氛围。建造者运用了几何学、色彩心理学和材料学,并选取拥有自然和当地元素的私人收藏品点缀房间。在他看来,每一个元素都扮演着传递情感的角色,例如代表水和自我反思的镜子、象征盐湖的灰泥、代表天空的床板……
研究表明,人类80%的对外感知都来源于视觉。因此,Le Collatéral营造“气氛”的重要一环是在美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颜色的挑选、光线的搭配和空间质感的塑造,从而体现品牌审美。
另外,气味的作用在于刺激顾客的嗅觉,从而唤起特定情感,比如惬意、购买欲和饥饿感……研究表明,舒适的气味可以提高人们旅行的深度和富足感。墨西哥图卢姆的度假酒店AZULIK通过大自然的味道营造出使人全身心放松的“气氛”。香薰、植物以及窗外空气的味道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浮躁的心情也因此平静。
当然,声音的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噪音会使顾客感到心神不宁和焦躁。因此于酒店而言,室内声学和建筑声学的巧妙运用至关重要。由此看来,酒店正是通过不同细节元素的规划和组装,为顾客打造了体现美学价值的居住体验。
“气氛美学”场合Ⅱ:酒吧
德国慕尼黑Ory Bar
美国查尔斯顿Vintage Lounge
“气氛美学”场合Ⅲ:展览
英国艺术表演公司Punchdrunk的创意师Colin Nightingale、Stephen Dobbie和音乐人James Lavelle曾携手伦敦萨奇画廊共同设计了一场沉浸式艺术展——“Beyond The Road”。展览以乐队UNKLE的专辑作品为主题,融合视觉艺术和电影,打造了一张可以让人走入探索的“唱片”。
英国伦敦萨奇画廊 《Beyond The Road》,2019年
对于沉浸式展览来说,参观者的体验感能否达到策展人的预期,“气氛”的营造尤为重要。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表示:“我们希望这是一个令参观者迷失的多元世界,在这样远离外界喧嚣的奇异空间里,人们将会获得一次放下自我且深度思考的神秘体验。”那么,他们是如何做的?
展览由众多风格迥异的房间组成,艺术装置和作品都来自于当代知名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例如英国艺术家Polly Morgan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Danny Boyle。除此之外,乐队UNKLE的音乐是空间内萦绕的灵魂,Dobbie说:“营造整体氛围的关键就在于音乐。”UNKLE独特的律动完美地诉说着每一个独立空间的故事,并流露着神秘感和启发性。
该展览给人的沉浸感从房门打开的那一刻已然开始,晦暗的房间充斥着模糊双眸的烟雾,能指引观众前进的是那使人安宁的暖光、闪烁诡异的霓虹灯和房门打开时的一缕亮光,它们透过层层烟雾带给你此刻的沉浸和对远方的未知。
复古家具、惊悚画作、沉默的座椅、孤独的电话亭以及扭曲的宴会布景,都与音乐和烟雾交融,带领人们找回都市生活中渐渐遗忘的感知能力,思考如何与自己和世界相处。
展览无疑是成功的,参观者表示完全沉浸在其中,他们将手机抛在脑后,也不再点击生活的快进键。用新美学理念来解释,音乐、色彩、光线、艺术品、烟雾和视频装饰了整体空间,形成独特的“气氛美学”,使参观者通过感知的发酵,唤起内心强烈的情感。
摒弃古典美学的知性主义,伯梅将审美工作定义为“气氛”的营造工作。“气氛”的塑造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随处可见的设计和布局都可发挥着美学价值。
我们很难将“气氛”归属于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因为它处于居间状态。换句话说,在“气氛美学”的理解下,客体方面的属性流露离不开主体的情感参与,美学价值的产生来自于多元因素的造就。一片树叶、一束灯光、一缕青烟乃至一番守望,都能使“气氛”在美学市场中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
精彩回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