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娜·辛普逊:在错位中爆发的黑人文化
劳娜·辛普逊《Bright》,Ink and screenprint on gessoed fiberglass,170.2×127×3.5cm,2020年 © Lorna Simpso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Photo:James Wang
6月16日,豪瑟沃斯香港倾情呈献艺术家劳娜·辛普逊(Lorna Simpson)在中国的首场个展“特立独行”(Special Characters)。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特别人物”系列新作,及其近期的绘画与摄影拼贴作品。通过对既有图像的改造与重置,辛普逊在多年艺术探索中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借此对当下美国生活作出有力回应。
特立独行
Special Characters
不论在美国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当下正在经历的激化局面,各种尖锐的社会问题始终包围着非裔美国人群体,从未真正消散。身为一位出生并成长在美国的黑人艺术家和不折不扣的纽约客来说,劳娜·辛普逊在其过往长达几十年的艺术探索中,以一种极具使命感的态度直面社会对待种族、性别、历史及人类状态的方式,并用创作展开了深刻探讨。
劳娜·辛普逊《Mostrelevant》,Gessoed fiberglass panel,170.2×127×3.5cm,2020年 © Lorna Simpso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Photo:James Wang
面对今年全球疫情的难题以及当下非裔美国群体的种种困局,辛普逊感叹道:“一年前,我们都知道彼此是相互关联的;而现在,紧紧拥抱这种唇齿相依的信念才能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尝试继续前行。”
6月16日,于豪瑟沃斯香港隆重开幕的个展“特立独行”(Special Characters),正是艺术家对当下美国生活作出的有力回应,这也是辛普逊在中国的首场个人展览。
辛普逊非常擅于以文本和图像并置的方式,提出关乎身份、种族与历史等尖锐话题的探讨;而另一方面,她也巧于艺术语言的转换——将那些原本极其敏感的符号隐藏其中,并赋予其某种诗性的美感。
劳娜·辛普逊《冰4号》,墨水、丙烯、木板,259.1×365.8×3.5cm,2017年 © Lorna Simpso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Photo:James Wang
回溯艺术过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辛普逊便以独具探索意义的“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y)在艺坛亮相,并很快受到肯定。独特的超现实影像和图文并衬的风格,完美定义了其早期作品的面貌。
在此后的创作中,辛普逊继续在视觉、概念与媒材上寻求突破,从观念摄影逐渐发展为图像拼贴、绘画、雕塑装置等丰富的艺术形式。如今已59岁的辛普逊,仍不断探索着更贴合于思考的全新可能。
自2017年起,辛普逊与豪瑟沃斯画廊展开密切合作。从最初在纽约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 New York)亮相的绘画,到随后于伦敦和纽约空间开幕的个展“不可回答的”(Unanswerable)、“暗化”(Darkening),都广受好评。近日,她的线上展览“给我些瞬间”(Give Me Some Moments)亦得到许多正面反响,首次展出了她在隔离期间创作的拼贴作品。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辛普逊在摄影领域开创性的成就决定了她在艺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30年间,她勇于对人为建构的历史叙述和刻意的身份塑造发出质疑,成为一代美国艺术家的核心声音。其过往艺术生涯中的不同实践都相互联系,由此反映了她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变迁。 她的严谨、热情和超乎寻常的敏感也处处体现在这些杰出的作品当中。”豪瑟沃斯画廊联合总裁Marc Payot这样评价道。
本次在香港空间举办的展览“特立独行”,已是辛普逊在豪瑟沃斯的第四场个展。这无疑是让辛普逊的艺术探索被更多亚洲藏家与观众所知晓的最佳机会,同时也体现出近两年国际艺术界纷纷将目光转向非白人女性艺术家的趋势。
劳娜·辛普逊《星座》(Constellation),石膏玻璃纤维,170.2×127×3.5cm,2020年 © 劳娜·辛普逊,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ames Wang
劳娜·辛普逊个展“特立独行”,豪瑟沃斯香港,2020年 © 劳娜·辛普逊 图片由艺术家及豪瑟沃斯提供,摄影:Kitmin Lee
实际上,辛普逊早在1993年便受邀参展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史上第一位在该双年展参展的美国黑人女性艺术家。所以针对眼下这一趋势,她早早就敏锐捕捉到国际艺术界对于隶属特定种族、性别与国籍的艺术家所设下的“框架”。对此,她在创作中有意追求话题上的自由,不希望被局限,但也不会由此刻意回避关于政治、性别和种族等议题。
本次展出的作品就尤为呈现出辛普逊除表面上关于身份、性别与种族之外,还在创作中融入对自然世界意象以及超越人类存在的元素的好奇与探索。此外,还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摄影拼贴作品同样值得关注。
黑人文化的内在探讨
劳娜·辛普逊《January》,Collage on paper,48×44.9cm,2020年 © Lorna Simpso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Photo:James Wang
辛普逊自小生长于对艺术、自由和政治皆十分关切的家庭,母亲是一名医疗秘书,父亲是从古巴和牙买加移民的社会工作者。由此,非裔美国人在历史上不断衍生的议题,甚至还有美国以及全球的社会问题,都成为她一直以来积极关切的方向。
劳娜·辛普逊《NebulaePlate I》,Collage on paper,27.9×21.6cm,2019年 © Lorna Simpso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Photo:James Wang
在早期艺术生涯,辛普逊曾拍摄过大量照片。其中许多是美国街头摄影,还有特意前往欧洲和北非拍摄的照片。那时的她以纪实摄影的方式持续体察着周遭世界。但很快,辛普逊便明确感受到,这种艺术形式逐渐难以承载她更为丰富的创作思考。于是她曾离开纽约并移居西海岸,在创作一系列观念摄影作品的同时再次认真考量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位怎样的艺术家。
劳娜·辛普逊《Synapse》,Collage on paper,50.3×43.8cm,2019年 © Lorna Simpso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Photo:James Wang
一天,辛普逊偶然在工作室里发现了其祖母收集的《EBONY》旧杂志,瞬间被那些来自不同时代的图像彻底迷住了。于是她开始系统地收集并整理,继而以其中的图像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并创作了大量拼贴作品。直到现在,她工作室的一隅仍堆放着一箱箱的《EBONY》杂志,这也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这本杂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关于非裔美国人群体的文化试金石,其中记录了非裔美国人数十年来的思想变迁。辛普逊对《EBONY》中的诸多人物照片进行再创作,例如将黑人女性形象与白人风尚进行配比。由此,就当时公认的审美标准发起反击,揭示出严重渗透在平日生活中的那些具有审美导向的消费图像是何等强化着人们的刻板印象。
劳娜·辛普逊《The Sky》(detail),Collage on paper,6 framed collages,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2019年 © Lorna Simpso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Photo:James Wang
辛普逊以艺术的方式重新改变了历史档案的内涵与意义。对此,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格伦·利贡(Glenn Ligon)曾这样评论:“当主流文化开始对黑人艺术的外在着迷,而忽视了其内在思想时,辛普逊的作品在讨论黑人文化内在性方面为大众开辟出了全新的视角。”身为一位黑人女性艺术家,辛普逊利用旧杂志中的素材,以过往的现实碎片反击并批判着社会在种族、性别及历史上种种不平等的议题。
在错位中爆发
而在此次展出的一系列绘画作品中,辛普逊集中描绘了一座冰山。她只以“蓝”作为全部色彩,主要源于这种色彩所蕴含的广泛象征与个人意义。极地风景对于辛普逊来说是一种冥想的对象,也代表着她对历史上一直不宜居住且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的痴迷。
劳娜·辛普逊《Murmur》,Ink and screenprint on gessoed fiberglass,274.3×243.8×3.5cm,2019年 © Lorna Simpso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Photo:James Wang
纵观地球历史与当下局面,冰山既持久又在不断变化,甚至面临消逝。在艺术家看来,这也许正暗示着人类存在相对于自然世界的短暂。“当我们想到南极洲,并非一定只是想到气候变化,它还关乎人类生存的能力。这让我从中也看到了相似于当下美国社会的种种面貌。”
这让人联想到辛普逊在其拼贴画中,一直以来习惯于将建筑、动物与自然元素与人物拼接在一起的举动。她用极端的裁剪与特写凸显出“被分裂的身体”这一主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冰山主题的绘画产生了某种深层次关联。画面中正在融化崩塌的冰山,在精神上呼应了原先作品中那些分裂的身体与错位的面孔。
劳娜·辛普逊个展“特立独行”,豪瑟沃斯香港,2020年 © 劳娜·辛普逊 图片由艺术家及豪瑟沃斯提供,摄影:Kitmin Lee
▲ ▲ ▲ 正在展出 ▲ ▲ ▲
精彩回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