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去世后,作品版权归谁?
安迪·沃霍尔《呐喊》,彩色丝网印刷,101×81.3cm,1984年
01
熟悉艺术史的读者对上面这两件作品肯定不陌生,意大利艺术家提香(Titian)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其作品《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以柔美的笔触与色调阐释了那一时期的常见创作主题——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马奈(Édouard Manet)的《奥林匹亚》晚前者数百年,作为印象派艺术的先驱作品,同样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
不过……这两张画看着怎么有点像?先不着急讨论,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两件当代艺术作品。
上图为在世最贵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1988年创作的雕塑作品《冬季事件(社会新闻)》(Fait d’hiver),下图为摄影师弗兰克·达维多维奇(Franck Davidovici)1985年为法国服装品牌Naf Naf拍摄的广告。可以说,除了艺术形式有所区别外,二者的相似度着实“令人发指”。
之后,摄影师达维多维奇以侵权为由将昆斯告上法庭,昆斯及其同名公司支付了17万美元作为侵权赔偿。然而2007年,《冬季事件(社会新闻)》在佳士得纽约以超过40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相比之下赔偿金显得不值一提。
上述两个案例均指向艺术创作领域最热门的话题——版权。对比这两个故事,马奈的《奥林匹亚》与提香之作在题材和构图上大同小异,杰夫·昆斯的雕塑与服装品牌的广告更是如出一辙。所谓“侵权”与“致敬”间的微妙区别难以界定,若是马奈与提香同处于当今时代,提香看到了《奥林匹亚》是否也会将他告上法庭?
杰夫·昆斯的标志性作品
02
艺术品维权
在艺术界,“版权”二字无人不识,“侵权”事件屡见不鲜,但版权究竟是什么?艺术品的版权通常包含著作权的权利体系,由人身权和财产权构成。人身权包括发表、署名、修改和保护作品的权利,无法转让;财产权则是带来财产收益的权利,可以转让。
马奈与昆斯的行径究竟孰是孰非或许难以判断,但二人在艺术史中的口碑可谓悬殊。马奈的作品《奥林匹亚》和《草地上的午餐》分别“借鉴”了多件前人作品,但在今日被盛赞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相比之下,昆斯尽管享受着市场的拥簇,在学术界却饱受一片骂名且难逃被告罚款之境。
杰夫·昆斯“挪用”大师作品与LV联名推出“大师”系列包袋,上图中包袋引用作品为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为何二人境遇如此大相径庭?对比可以发现三大区别:一是所处时代不同;二是原著者是否在世;三是创作的“独立性”。在传统西方艺术中,希腊神话是常见重要题材,而经典的侧卧维纳斯更是“俯拾即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性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提香&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Sleeping Venus),布面油画,108.5×175cm,1510年
回到上文中假设的问题——若二人同处于当今时代,先于马奈去世的提香该如何维权?艺术家在世时维权尚且不易,当艺术家过世后,其作品的版权又归属于谁?当作品遭到侵权时,又该由谁出面维权?
2013年,艺术家赵无极辞世,随着其作品价格一路上升,他的儿子与第三任妻子的画作监控权之争也愈发激烈。
赵无极《19.01.61》,布面油画,113.6×161.9cm,1961年
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赵无极于2011年离开生活了60多年的巴黎前往瑞士定居,儿子赵嘉陵认为父亲是受到继母的“控制”,并担心继母将父亲的画作据为己有,于次年递交诉状。最终赵嘉陵赢得官司,赵无极作品由赵嘉陵及司法监护人监控清点。
赵无极《10.1.68》,布面油画,82×117cm,1968年
赵无极 《1985年6月至10月》,布面油画
×1000cm,1985年,2018年在苏富比秋拍中以6500万美元成交,刷新当时亚洲油画艺术家拍价纪录。
由此可见,当艺术家去世后,其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非同小可,若艺术家身价不菲则尤是如此。那么艺术家去世后,其作品的版权究竟归谁?
当今法律规定:在艺术家过世百年以后,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可由其法定继承人进行保护。而著作权中的发表权和所有财产权则有时间限制——生命存在期间及去世后50年。到期后作品将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均可不经过许可无偿使用。
据合作协议,Calvin Klein支持安迪·沃霍尔基金会发放助学金,并有权使用其所有作品。
若按照该规定计算,马奈的创作确实合乎其理。但除了时间外,创作的“独立性”显然是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素。
同样是杰夫·昆斯因抄袭被告的案件,在摄影师安德烈·布兰奇(Andrea Blanch)上诉一案中,法院却判决被告(昆斯)只是将原告作品的部分内容当作自己的创作材料,采用了新的表达方式并传递了新的理念,因而不属于侵犯版权。
安德烈·布兰奇为时尚杂志《Allure》拍摄的内页(左);杰夫·昆斯《尼亚加拉》(右)。
在这里,法院的裁定主要基于艺术品性质间的差异——或许挪用了类似的形式,但以他人作品为“材料”进行改编转化了原本的性质。在陈述中,法院多次提及原告与被告艺术创作的“目标”(Objective),并将此视为判定的重要依据。显然,观念的传达已经成为艺术独立性的重中之重。
KAWS《The KAWS Album》,布面丙烯,101.6×101.6cm,2005年
罗伯特·弗雷泽(Robert Fraser)为披头士设计的专辑封面,1967年发行。
赵无极的家人因作品版权问题而纠纷不断,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因未征得其本人同意而闹得满城风雨……这些年来,随着版权意识的普及,相关事件也愈发频繁地发生。但版权究竟为何如此抢手?
艺术品的价值毋庸置疑以原作为根基,但绝不仅限于原作。《蒙娜丽莎》(Mona Lisa)原作只有一张且无法被个人占有,但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印着她的杯子、T恤、记事本等产品,这些周边衍生品的市场能量甚至早已远超作品本身。
实际上在诸多发达国家,艺术品的销售分为三个领域——原作买卖、复制品买卖,以及授权衍生品的开发。随着艺术市场以及艺术产业的壮大和丰富,相比于原作交易这种“一小群人的狂欢”,艺术“授权”产业模式以受众广、层次多等优势迅速发展,所谓“跨界”与“联名”即为此类典型。
艺术授权使得艺术品的价值得以附加于不同领域、不同产品之中,这样的经营模式在开发艺术品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艺术普及,可谓一举两得。国外的大英博物馆等机构将藏品衍生品玩得风生水起,KAWS等潮流艺术家的周边上架当天被一抢而空。转观国内,以故宫文创为首的衍生品市场同样蒸蒸日上。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梵·高玫瑰丝巾
优衣库×KAWS联名UT宣传片
版权问题自艺术品诞生伊始便与之相生相伴,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艺术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版权意识也愈发强化。
近年来,优秀艺术衍生品不断涌现,市场潜力日益显著,艺术授权无疑成为合理使用艺术版权的一大出路。当然,无论艺术品的原作者在世与否、无论身处创作者、藏家抑或是衍生品消费者的角色,版权意识都是艺术市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