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约瑟夫·阿尔伯斯:先锋的延续

马钰坤 时尚芭莎艺术 2022-03-19

艺术家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1888年3月19日-1976年3月25日



作为上世纪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在形式及色彩方面的研究对战后艺术影响深远。在这其中,教育对其艺术理念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其艺术生涯中,艺术家一直在被各艺术院校聘任,并以独到的教育理念赢得了广泛认可。教学实践如何启发了他的艺术创作?其创作与教育又如何影响了当代艺术发展?




「 被材料重构 


对于很多人来说,“约瑟夫·阿尔伯斯”是与各种各样的正方形联系起来的——几乎每家大型美术馆都拥有其《方形的礼赞》系列中的一件或几件。这一极具辨识度的正方形系列是阿尔伯斯晚年最痴迷的东西,也是他创作的重要部分。但如果我们将此作为他全部艺术才华的体现,就太低估他了。


约瑟夫·阿尔伯斯《Homage to the Square: Ten Works by Josef Albers》,丝网印刷,28.1×27.9cm,1962年


阿尔伯斯出生于德国一个手工艺家庭:父亲是一名精通多种技能的木匠和油漆工,从事玻璃制作和组装;母亲则来自于铁匠世家。


受家庭环境影响,艺术家自童年时便接受各种手工艺训练,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这使他在之后的艺术道路上“一路开挂”:20岁开始便在家乡的中小学担任美术老师,并在后来进入柏林皇家美术学院和埃森造型艺术学院;自学成才的玻璃画也逐渐得到大众认可,并接受了家乡波特洛普圣米迦勒天主堂的委托。


约瑟夫·阿尔伯斯《绿色网格》(Gitterbild in Grün),玻璃、铁质格子、铜线,33.4×30.2cm,1921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阿尔伯斯得到了一份宣传手册,上面印着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的木刻画与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宣言》,这一偶然机遇改变了他的一生。宣言中“回归手工艺”、“创建一个综合艺术组织”的理念令艺术家倾心不已,和他研究玻璃艺术创作、探索全新艺术形式的初衷不谋而合,鼓励了阿尔伯斯在而立之年继续求学。


约瑟夫·阿尔伯斯《公园》,玻璃、木材、金属,49.5×38cm,1924年


由于刻苦好学,阿尔伯斯很快在学校展露锋芒。1923年,教授基础课程的瑞士表现主义艺术家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离开了包豪斯,艺术家接手了课程里的材料学习和设计部分,并主持了玻璃画工作室的教学工作。阿尔伯斯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加入包豪斯教学团队的学生。


约瑟夫·阿尔伯斯《Variant II, from Ten Variants》,丝网印刷,27.9×28.9cm,1966年


在这个新角色中,他融入了极强的个人色彩,极力培养学生对创作材料的感知能力,进而在日后的创作过程中更好发挥原材料的性能。在初步课程中,阿尔伯斯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研究,探索了锡纸、塑料、火柴盒等非传统创作材料的潜在可能性。


约瑟夫·阿尔伯斯《嵌套桌》(Nesting tables),橡木和有机玻璃,1926-1927年


例如从1927年起,学生在材料研究课上不能再任意使用材料,而是必须严格按照玻璃、纸、金属的顺序来完成作业:一开始只能使用一种材料,在第三个月时允许使用具有相关性的两种材料;直到第四个月,学生才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这样,学生就能熟悉每一种材料的固有属性和基本设计规则。


约瑟夫·阿尔伯斯《咖啡桌》,白蜡木、玻璃,54.9×68.9×68.3cm,1928年

约瑟夫·阿尔伯斯《接待桌》,彩绘和清漆木头,72.5×173.5×80.5cm,1926年设计


从初步课程的训练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阿尔伯斯对材料及其组合方式充满热情。在创作中,艺术家也经常采用新的媒材来进行创作:比如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家具设计师,设计的嵌套桌以其节约空间的实用功能而被大量生产。不仅如此,阿尔伯斯还设计了一套新的印刷字体,仅用10 种形状组合便完成了整套字体的简约设计。

约瑟夫·阿尔伯斯《接待桌》,彩绘和清漆木头,72.5×173.5×80.5cm,1926年设计

约瑟夫·阿尔伯斯《Tea Glass with Saucer and Stirrer》,耐热玻璃、镀铬钢、乌木和瓷器,1925年


此外,由于参与了玻璃艺术的课堂教学,阿尔伯斯的玻璃画创作也颇有建树。他尝试将抽象几何图形应用于玻璃窗设计。1921年创作的玻璃画《绿色网格画》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作品以不同色彩和密度的金属嵌丝玻璃方块来完成,艺术家将这些单元图式进行平移、旋转,排列组合后得到变化丰富的构图。


约瑟夫·阿尔伯斯《墨西哥椅》,白蜡木、皮革和黄铜,69.2×44.7×63.5cm,1940年



「 色彩的礼赞 


在包豪斯期间,阿尔伯斯在教学理念上的推陈出新对艺术创作大有裨益,这个阶段可谓是他教学与创作上双丰收的时期。但好景不长,1933年的德国时局动荡,包豪斯在纳粹压迫下被迫解散。与很多包豪斯人一样,阿尔伯斯移民美国,并在美国建筑设计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的推荐下进入了黑山学院任教。


约瑟夫·阿尔伯斯《树叶研究 9》(Leaf Study IX),树叶、纸,71.1×62.9cm,1940年


对于饱受残酷战争折磨的阿尔伯斯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逃生之地。黑山学院坐落在北卡罗来纳州西部山脉上,地处闭塞的深山幽谷,学院环境较为封闭。学院经费也来自于私人资助,没有来自政策上的包袱。因此学院可以高度自治,它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制定政策、培育学生。



约瑟夫·阿尔伯斯《Six Variants I-S VA 6》,丝网印刷,71.1×91.4cm,1969年


宽松、开放的教育环境使阿尔伯斯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并发展出了与黑山学院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和包豪斯不同,黑山学院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完成建筑,而且是创作高度实验性的先锋艺术。因此在这一时期,阿尔伯斯不再要求学生们用纸这样具有造型张力的人造材料来表现设计思维,而是鼓励学生们进行更多元的尝试,自然材料也成为了观察对象。

约瑟夫·阿尔伯斯《Variant: pale yellow façade》,板面油画,71.1×102.6cm,1959年

约瑟夫·阿尔伯斯《方形的礼赞:欢乐》(Homage to the Square Joy),纤维板面油画,121.9×121.9cm

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反映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上世纪40年代,他创作出了实验性作品《树叶研究》。在这个系列中,他以不同色彩的有色纸为背景,将不同种类的干枯树叶以各种序列形式粘附上去,探讨了色彩、形式与物质之间的交互关系。


约瑟夫·阿尔伯斯《Homage to the Square Two Whites Between Two Yellows》,板面油画,101.5×101.5cm,1958年


此外,由于黑山学院经费并不充裕,玻璃工作室并未建成,因此在这段时期,阿尔伯斯无法进行玻璃艺术创作,转而将精力投向了绘画,并负责教授色彩写生课程。他还在学院开设了工作坊,带领学生对颜色大胆实验。


约瑟夫·阿尔伯斯《Study for Homage to the Square: Closing》,板面丙烯,40.2×40.2cm,1964年


也正因如此,艺术家开始系统探索色彩的诸多可能性,构建自己的色彩理论,强调颜色的相对性与相互作用,以此把握色彩之间的复杂关系。在黑山学院任教的10余年里,阿尔伯斯完成了一系列以几何形为基础的绘画作品,色彩逐渐成为其艺术语言的主要表现手段。

约瑟夫·阿尔伯斯《方形的礼赞》,纤维板面油画,45.7×45.7cm,1956年

约瑟夫·阿尔伯斯《Homage to the Square in Green Frame》,板面油画,121.9×121.9cm,1963年

黑山学院并非终点,当学校朝着阿尔伯斯认为不合适的方向发展时,他选择了离开。1950年,他担任了耶鲁大学设计系主任一职,教授素描、色彩和平面设计相关课程,开始总结色彩教学与实践中的问题,编撰成《色彩构成》一书。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色彩实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色彩,让他们在色彩感知中反复验证,从而得到更多的实验方案。


约瑟夫·阿尔伯斯《Homage to the Square: Light Inside》,板面油画,101.6×101.6cm,1967年


完善的色彩理论自然与成熟的艺术实践相配。从风格来看,阿尔伯斯在这一阶段已达到了其创作的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方形的礼赞》系列就创作于此时。这些作品均以同心方形组合而成,它们彼此之间有着精确的比例关系,画面中的方形一般位于中心偏下位置,以避免产生呆滞的视觉效果。


约瑟夫·阿尔伯斯《Study for Homage to the Square: Yellow Green, Two Middle Greens, Light Cobalt Green》,铝板油画,45.7×45.7cm,1955年


与强调稳定性的构图相对,作品的色彩构成在不断变化,多元的色彩组合关系产生了相当丰富的视错觉。尤其是将多幅作品并置观察时,这种感觉尤为突出。这种千变万化的色彩错觉也吸引了艺术家,他不知疲倦地在这一主题下持续创作了数百幅尺寸、色调各异的方形作品。《方形的礼赞》纯粹展现了色块间的相互关系,清晰表达了阿尔伯斯对色彩原理的体会和阐释。

约瑟夫·阿尔伯斯《Homage to the Square: Blue Sound》,板面油画,60.9×60.9cm,1953年



「 继承者们 


这一系统而富有实验性的色彩原理影响深远,尤其是通过学院教育,滋养了众多在阿尔伯斯名下求学的学生。曾在黑山学院学习的肯尼斯·诺兰(Kenneth Noland)就是其中一员,他是色域画派的杰出代表,发展了阿尔伯斯的色彩理论,喜用大块面的色彩和规则的几何图形,善于用鲜艳的色彩来构造空间和比例关系,以同心圆绘画作为标志性元素。


约瑟夫·阿尔伯斯《Study to Homage to the Square: At Night》,板面油画,61×61cm,1958年
约瑟夫·阿尔伯斯《P. Black》,丝网印刷,50.8×50.8cm,1971年


此外,罗伯特·劳森伯格亦是阿尔伯斯在黑山学院最出名的学生之一,是继承和发扬后者实验精神的当代艺术大师,这位波普艺术家曾在老师指导下大胆探索艺术创作材料,使用丰富的日常物将迥异的主题组合起来,展示了自己层层叠叠的生活故事。


约瑟夫·阿尔伯斯《P. Blue》,丝网印刷,50.8×50.8cm,1971年


被誉为“邮件艺术之父”的雷·约翰逊(Ray Johnson)是阿尔伯斯最用功的学生之一,他最初在同事间邮寄拼贴画、素描和现成品,后来通过美国邮政服务从家中发件并寄往全球,逐步发展出一个生产、收集艺术品的通信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邮件艺术。

肯尼斯·诺兰《Mysteries: Glow》,布面丙烯,152.4×152.4cm,2001年


由此可见,阿尔伯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是普遍而深入的,色域绘画、波普艺术、观念艺术都受其恩泽,而这种影响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正是由于艺术家长久的教学经历,尤其是在包豪斯和黑山学院期间,其先锋艺术精神才得以延续下去,并持续滋养着当代艺术发展。


肯尼斯·诺兰《No End》,布面油画,140.3×140.3cm,1961年


从这个角度看,尽管大师已经远去,然而当代人却无法脱离其影响,他的思想和艺术仍继续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今日世界中并闪烁着熠熠光辉。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9月刊 ▲





精彩回顾:

重阳节,古人是如何度过晚秋的?

图伊曼斯:精妙绝伦的中国世界观

谁说山水画不能小清新?大师钱选教你玩转青绿山水!















策划  齐超
编辑、文  马钰坤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9月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