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为何非要画苹果?
“我想以一个苹果震惊整个巴黎。”这是塞尚对于彼时并不接受他的巴黎艺术界立下的豪言壮语,而他也真的做到了。200余幅画作以此为题,画家几乎将其一生奉献给了这个圆圆的静物。苹果对于塞尚究竟有何吸引力,又透露着他怎样的世界观?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揭秘这位传奇艺术大师的“苹果人生”。
🍎最佳模特
塞尚会将注意力放在苹果之上,首先出于一种实际的考量——苹果能够不吃不喝不动地让这位“强迫症”艺术家画个够。塞尚的创作过程出了名的缓慢、拖延,他的一件作品常常需要成千上万次的修正,这对人体模特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配合人体模特的情绪和节奏对其是一种灵感的消解,他需要百分之百专心而不被任何事物打扰。
保罗·塞尚《Pears and Green Apples》,布面油画,1873年
保罗·塞尚《Le Plat de Pommes》,布面油画,45.5×55cm,1876-1877年
同时期的艺术家马奈常常会对他的模特说:“笑一笑、动一动,想要看起来真实,你们得有生气。”许多肖像画家渴望能将模特不经意的一瞥描摹下来,认为如此的漫不经心才最能展示其“真实情绪”。但塞尚鄙视这种琐碎,他的模特需要纹丝不动,“你必须像个苹果一样稳住,苹果会动吗?”他对创作过程中不小心打起瞌睡的模特朋友咆哮道。
长此以往,能够经受住艺术家无尽地审视、陪伴他在一次次修正下无限接近“完美”的,就只剩下苹果,而不是人体模特。不像鲜花或是其他漂亮的水果,苹果的腐烂过程异常缓慢,塞尚连更换、重新购买的时间都省去,然后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
在塞尚生活的时代,静物画因为描摹对象“没有生命”而一直处在绘画分级制度的最底层,它并不像历史画或宗教画一样展现人类与神明的伟大情感并使画前的人思绪翻涌、心潮澎湃。
但对于艺术家而言,植物的鲜活同样富有生命力,他从不会对苹果这个小小的物体感到厌烦。就像世界上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苹果,即使外表上无限接近,其本质必然有所差异。同一个苹果的光线角度、以及我们观察它的心境也永远无法与上一秒相同,因此物体将陷入无休止的变化中。
苹果如此变化莫测、复杂难懂,哪个画家又能站出来大声说:“我可以画出和现实世界一样、百分之一百真实的苹果”。而在静物都无法掌控的情况下,又何来对人像的完美再现?塞尚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在人类智慧顶点和终极美好中徜徉的伟大艺术家,他只是一个衣衫褴褛、日复一日做着同样事情的“画匠”,这样的心境使他自然而然地沉浸在那些“微不足道”且“不高级”的事物中。塞尚的“谦虚”或许是他能够心安理得地在简陋画室中描绘事物表象的原因。
🍎所谓“真实”
想要明晰塞尚之于传统静物画所做出的变革,可以将以下两幅作品并置比较,它们分别绘制于1872年以及1879年,左边的画作来自亨利·方丹·拉图尔(Henri Fantin-Latour),他是塞尚同时期学院派画家中的佼佼者、高超画技的代表。他的这幅静物画不论从透视、色彩还是构图上似乎都无可挑剔,艺术家将物体细节以照相机般的精准复制了下来。
右边塞尚的作品在对比之下则显得有些“技不如人”,有着稍显混乱的透视和粗糙的画面——塞尚几乎不抛光或上釉,画作上经常能够直接看见笔刷的存在,他有时甚至直接用刮刀上色。
左:拉图尔《Still Life with Vase of Hawthorn, Bowl of Cherries, Japanese Bowl, and Cup and Saucer》,1872年,右:塞尚《Pommes et Gâteaux》,1879年
塞尚无意制造照片一般精美的画面,使观众产生幻觉。比起拉图尔营造的所谓“真实场景”,塞尚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揭示了长久以来艺术家画面中的“虚伪”。试想,当我们用双眼去观察一组静物,你能够看到所有的细节吗?连陶瓷的纹理以及茶杯上微弱的光泽都如此准确地映入眼帘、刻入脑海,还是只能专注于一个点,视域边界的物体都渐渐变得不清晰直至消散了呢?
塞尚会尝试模糊画面中物体的界线,下面这幅画中,果盘上的两个苹果中间藏着一个似有若无的绿色物体,或许也是水果,但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而在另一幅画中,置于灰色水壶后的玻璃瓶也几乎就要消散在幕布中。这种不明的界线除了是对塞尚视觉理论的真实反映,也代表了他的世界观。
这个理念或许有些抽象晦涩,事实上塞尚受到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影响。这位智者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且亘古不变、不可分割,要想透析整个宇宙,就要了解它包含的全部事物,缺一不可。即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水果,假若你没有完全研究透彻,那么你对宇宙的认知就有一个苹果的空缺,也就不能说自己了解整个宇宙。
保罗·塞尚《Nature morte aux Pommes》,布面油画,35.2×46.2cm,1890年
这样的“整体观”(Holism)对19世纪的知识分子有很大影响。大文豪雨果的作品中,一个小人物的遭遇可以延伸至整个国家、甚至人类共同的悲剧。塞尚抱着同样的想法解释自己的画作:“水果,尤其是苹果;厨房,尤其是这个厨房;房间,尤其是这个房间;上帝,尤其是世界,这就是我试图在这幅画中包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无限的绘画”。而假如此时我们再一次回看拉图尔画作中泾渭分明的每一件事物,或许我们更能了解塞尚画作中不明的界线以及他对苹果的执念。
回看这位艺术家的“苹果人生”,我们会发现一幅“简单”的静物,他常常要画上一年多甚至三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会对作品进行不断修正。塞尚或许为我们揭示了一条最朴素的成功之路——坚持。
在19世纪的大环境下,其日复一日地画着“上不了台面”的静物,对自己的作品“吹毛求疵”、从不妥协。终于,在经年的积累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下,一个不被世人认可的小小苹果也迸发出巨大能量。突然乍现的灵感固然刺激了艺术家的创作,但对同一物体永不休止的实验以及思考,一样能使塞尚走出一条独一无二、坚实果敢的道路。
2021.5.21-5.23
巴塞尔艺术展 · 香港展会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KC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