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派只知道马蒂斯?这位艺术家你也必须了解!
一提到野兽派,你最先想到的也许是马蒂斯笔下或坐或躺的慵懒女性。若论表现女性的性感,凯斯·凡·东根却绝对更胜一筹。从妓女到名媛,凡·东根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贯穿其整个艺术生涯。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这位非典型野兽派画家。
红灯区“夜行动物”?
夜店舞女、歌手、杂技演员和妓女是荷兰艺术家凯斯·凡·东根(Kees van Dongen)画中最常见的角色。他擅长刻画女性,大大的眼睛、丰满的嘴唇和纤细的身材,笔触中带着一丝粗犷和随意,颜色大胆明快。不过,若以19世纪末的审美来看,则显得过分花哨艳俗。
凯斯·凡·东根《La femme au collier vert》,布面油画,65.2×45.8cm,1906-1910年
虽然凡·东根经常出入红灯区,但你若以为他是个纨绔子弟,那就大错特错了。凡·东根于1877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一个啤酒商家庭,从12岁开始辍学帮助父亲酿制啤酒,内心却一直对艺术十分向往。白天工作结束后,晚上他就在一家设计和装饰艺术学院学习。由于表现出色,16岁时就进入鹿特丹皇家艺术学院深造。
受艺术大师伦勃朗的影响,凡·东根在创作早期用色厚重沉稳。除了红灯区,他还经常去海港漫步,从而激发了为当地报纸创作了一系列自然写实的绘画。20岁毕业后,他跟许多艺术家一样,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大都市巴黎。
他在巴黎的落脚点是当时艺术家的聚集地——蒙马特区。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带着父亲给的微薄资助金,凡·东根很快就贫困潦倒,成了巴黎街头的一名流浪汉。他靠在公园中为游客画肖像勉强度日,有时甚至还会到街头集市的摔跤比赛摊位充当“气氛组”人员——摔跤手在台上邀人比赛,他则需要应战并假装不敌,以赚取一点生活费。
在艺术氛围浓厚的蒙马特,他还经常在大街上看到一些艺术大师,如雷诺阿、德加和图卢兹·劳特累克等,但他从未敢上前自荐,因为他认为自己只是个流浪汉,而这些艺术家都是“神圣的怪物”(Sacred Monsters),只可远观景仰。
巴黎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他也自得其乐,从未放弃绘画,并通过为报纸创作插画而逐渐有了一点名气。而种种经历也为其之后的创作增添了一分与其他野兽派画家不同的特质。
非典型野兽派画家
1904年,凡·东根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大名鼎鼎的艺术经销商安布鲁瓦兹·沃拉尔(Ambroise Vollard),后者曾发掘出马奈、雷诺阿和塞尚等前卫艺术家。沃拉尔一开始看到凡·东根的作品时并不感兴趣,但还是邀请他参与当年的独立沙龙展(Salon des Indépendants)。
正是在这次沙龙展上,凡·东根认识了马蒂斯(Henri Matisse)等人,并在第二年参加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秋季沙龙展。评论家路易·沃克塞尔(Louis Vauxcelles)将参展画家笔下“不堪入目”的颜色与造型讽刺为“如野兽般的”,反而促成了一个新艺术流派的诞生,而凡·东根也成为其中重要一员。
不过,与马蒂斯、德朗等野兽派画家不同,凡·东根的绘画风格如同他个人经历一样,是游离在不同流派之间的“流浪者”。其早期作品受到荷兰海牙画派和象征主义的影响,同时又体现出点彩派的绘画技巧。在成为野兽派一员后,他还在1908年参与了德国表现主义桥社(Die Brücke)的展览,并受代表人物马克斯·佩奇施泰因(Max Pechstein)影响,在绘画中进一步吸纳了表现主义风格,人物造型夸张,用色也更加颠覆传统。
在参加沙龙展后,凡·东根卖出了一些画,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不仅将住所搬到了蒙马特的中心地区,还在此租下一间工作室。1910年,艺术家在巴黎顶尖画廊Bernheim-Jeune的支持下很快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商业上的成功让凡·东根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先后去了意大利、西班牙和摩洛哥等地,被当地热情的弗拉门戈舞、华丽的服饰等异域人文风情深深吸引,这次旅行也影响了其之后十多年的艺术创作风格。
凯斯·凡·东根《Fatma》,布面油画,65.3×46cm,约1911年
凯斯·凡·东根《Plumes Blanches》,布面油画,100×80.7cm,1911年
跟毕加索“抢”情人?
女性是凡·东根画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这一主题贯穿其整个艺术生涯,而他的灵感缪斯自然不能忽视。无论是在鹿特丹还是巴黎,他一直专注于描绘底层女性。从夜总会舞女、歌手到女仆、模特,再到妓女,当时社会中这些女性要想谋生实属不易。而凡·东根在描绘她们时并非意在轻浮狎玩,更多是出于为朋友画肖像——他在做流浪汉时结识了许多底层女性朋友。
此外,凡·东根的妻子、同为画家的奥古斯塔·普雷丁格(Augusta Preitinger)也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两人曾是鹿特丹皇家艺术学院的同学,先后来到巴黎“打拼”,并于1901年结婚。不久后,他们搬到了蒙马特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的一座破败公寓,与毕加索成了邻居。
在凡·东根眼里,当时的毕加索跟他一样穷,带着点忧郁气息,人有些刻板但很和善,总是为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件而着迷。而毕加索则给他起了个绰号——“浣衣舫的克鲁泡特金”(The Bateau-Lavoir Kropotkine),因为凡·东根与这个俄国社会活动家一样是无政府主义者。
一来二往,凡·东根也认识了毕加索当时的情人费尔南德·奥利维亚(Fernande Olivier)并经常为她作画,是妻子以外他最常画的女性。而奥利维亚作为毕加索的第一任情人,对后者的早期创作影响颇大——不仅帮助艺术家开启了“粉红时期”,还是《亚维农少女》的灵感原型。
凯斯·凡·东根《费尔南德·奥利维亚》,布面油画,约1907年
虽然并无明确记载表明凡·东根与奥利维亚有婚外情,但根据与毕加索等艺术家来往密切的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所言,凡·东根因为奥利维亚画肖像而“变得声名狼藉”,背后深意引人遐想。
“绘画是最美丽的谎言”
一生都在刻画女性的凡·东根的确做到了“万花丛中过”,但“片叶不沾身”就很难说了。中年的他因一战与妻子分隔两地,最终出轨一位高级时装屋的设计师莱亚·阿尔文(Lea Alvin),并通过她认识了许多社会名流,开始为她们绘制肖像。他曾带着几分嘲讽的语气谈论为这些女性绘制肖像的秘诀:“第一步是拉长身体,让她们看上去高挑纤细;第二步就是放大她们佩戴的珠宝。做到这两点,她们保证眉开眼笑。”
尽管吐槽得欢快,但他晚年几乎都靠此维持生计。1959年,他还曾为法国著名影星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绘制过肖像,并在同年移居摩纳哥。在那里他买下一栋房子,命名为“浣衣舫”,以怀念那段与先锋艺术家为邻的日子。而凡·东根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也停留在了那个时候,此后便再未有过突破。
1967年,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Paris Museum of Modern Art)为90岁的凡·东根举办了一场大型回顾展,并在其故乡鹿特丹进行巡展,然而反响平平。不到一年,凡·东根就于摩纳哥逝世,几近于籍籍无名。
半个多世纪后,他的一幅作品在纽约苏富比以1380.2万美元的价格落槌,刷新其作品最高拍卖纪录。这幅画描绘的不是他的前妻,也不是那位让他“声名狼藉”的奥利维亚,更不是他刻画过的任何一个女性,而是一位不知姓名的年轻阿拉伯男子。回顾凡·东根的一生,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