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华弌:水墨是一种选择

张剑蕾 时尚芭莎艺术 2022-03-19


《金墨无界——李华弌近作展》展览现场,2021年



从垂髫至古稀,艺术家李华弌已画了整整67年。海派山水、敦煌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直至上世纪90年代起深入探索高古水墨,他从未停下突破自我的脚步,并创新性地将金银箔媒材、重屏装置与出神入化的传统笔墨相融合,尽显中国传统文人独有的诗意浪漫,被誉为“高古水墨第一人”。正值其个展《金墨无界》由香港季丰轩画廊举办,时尚芭莎艺术带你走近李华弌的水墨人生。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走过香港最为繁华的中环市区,进入“金墨无界”展厅,暗夜般的黑色墙壁与柔和的灯光将外部纷扰隔绝开来。12幅以金银箔创作的水墨画错落排开,盘根错节的树干苍劲有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遮天蔽日的深林之中,俯仰之间,体会到宇宙洪荒、人之渺小。


《金墨无界——李华弌近作展》展览现场,2021年


这十余幅近作完成于2018-2021年,可视作艺术家“金屏风”系列的延续,而他对这一媒材的兴趣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一开始,他直接在古董金屏风上用水墨创作,但该材质表面难以吸墨的性质对笔法运用始终有所局限。在多番尝试后,他作出重要改变,先在绢上构图,再在画面贴上金箔。问题迎刃而解,这一系列也日臻成熟。

李华弌《承天寺夜柏》,水墨银箔绢本,106×210cm,2021年

但成熟并不意味着一层不变。此次近作展中,李华弌还首次使用了银箔。与金色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相比,银色更加柔和——正如艺术家常说:“中国绘画就像在月光下看到的东西,教人安静沉思;西方油画是太阳的艺术,发散辉煌的能量。


李华弌《吟月》,水墨银箔绢本,88×163cm,2021年
李华弌《吟月》(局部),水墨银箔绢本,88×163cm,2021年


因此,传统纸上水墨与油画放在一起时总是被压制住,而他利用金银箔来凸显水墨笔法,方能与油画抗衡。同时,画面主体更加聚焦于树木局部,“我不画人,更爱画树,我觉得树就像英雄,形态各异,更有性格。”而这些作品又让人想起《芥子园画谱》等古人册页中对花草植物的描绘,只是尺幅更大,给人以沉浸感。

时尚芭莎艺术(Harper’s BAZAAR ART)专访艺术家李华弌,与之就传统水墨的创作与传承展开深度对话。

艺术家李华弌

BAZAAR:为何会对金箔感兴趣?


李华弌:首先,金箔更有物体的三维感;其次,金色富有张力,我个人十分喜欢。古人所说的“天地玄黄”也与金色相近,这又和埃及人用金色表达对一种永恒价值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许多人把“金”作为一种材料,我则是将它当作一种颜色,尤其是在绢上贴金箔。


李华弌《幽谷松涧(一)》,水墨金箔绢本,55.5×91cm,2020年


BAZAAR:近两年,你的画作更关注树的局部枝干,形状也更为扭曲抽象?


李华弌:中西方对抽象的理解并不相同。外国人认为物体完全不成形状为“abstract”(抽象),但中国人会形容一块怪石的形状“抽象”,二者在语言与思维上存在差异。有人曾将中国画简单形容为“半抽象”,这也很牵强附会。而且中国人可以将自然、图案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我们独有的身份与性格,比如站在山岗上的松树形同一位老者或寓意坚忍不拔,这种意境是在抽象与主观之间的,我的作品也是如此。


李华弌《逸意宁远(二)》,金箔地屏风、水墨紙本,175.5×369.7cm,2018年

李华弌《遐辉(一)》,水墨金箔绢本,139×249cm,2019年


BAZAAR:比起全景式山水,你的作品会给人一种镜头越拉越近的感觉。

 

李华弌:对,其实中国古代除了全景山水,也有十分精致的小册页,比如我小时候学的《芥子园谱》就是从画树枝局部开始。这就像外国人说学会用绿色就会画风景,中国人则是学会画石头、画树就会画山水。尽管树的形体很简单,却给人一种超脱俗世的感觉,这正是我想表达的东方精神。


李华弌《林深引夕照(一)》,炭笔、水墨金箔绢本,115×211cm,2020年

李华弌《林深引夕照(一)》(局部),炭笔、水墨金箔绢本,115×211cm,2020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60多年来,李华弌尝试过古今中外不同的艺术风格。六岁时,他跟随海上画派大师王一亭之子王季眉学习写意花鸟;16岁时,师从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生张充仁,学习素描与水彩;1982年,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攻读美国战后艺术,半年后就举办首次个展,展出其敦煌风格画作与抽象表现主义作品……

李华弌于中国湖北,2015年


除了亲自实践,他还见识了彼时西方流行的各种艺术流派,但更坚定了追溯自身文化根源的决心——“每个人各有母语,尽管我英语不错,但在画画时我始终是用中文在思考。”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开始回归水墨,从北宋大师李成、范宽、郭熙获得灵感,亦亲身探访中国名山大川,在当代与传统、天地与人文之间建立联系,发展出独特的虚幻山水,自成一格。


李华弌《云松聚》,纸本设色水墨,63.5×101.6cm,2007年
李华弌《云松聚》(局部),纸本设色水墨,63.5×101.6cm,2007年


正如策展人冯戈所说:“传统中国文人画并非要描绘客观世界的外貌,它们是要展示绘画人本身的气质,包含他的学识、他的信念和他的文化品位,总结他的学养和个人品格修炼。每一幅作品都揭开李华弌心中的理想世界的一角。”


《金墨无界——李华弌近作展》展览现场,2021年


BAZAAR:你特别崇尚宋画,一直强调看原作,同时又十分热爱旅行,你觉得“师古人”与“师造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李华弌:我很喜欢宋画,因为它安静,在画法上对自然了解十分透彻,充满智慧。而造化之奇又是人在画室中难以想象到的,所以要行万里路,亲身体悟自然的力量。不过,我发现自然界的树很难直接描绘,有的树枝生得漂亮,有的却不合章法,所以画的时候永远是在古人已有章法与现实生活之间达到平衡。


李华弌《幽谷松涧(一)》(局部),水墨金箔绢本,55.5×91cm,2020年

李华弌《遐辉(一)》(局部),水墨金箔绢本,139×249cm,2019年


BAZAAR:疫情让出游变得不易,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李华弌:这两年我一直待在旧金山家中,深居简出,尽量不给人添麻烦,同时也为这次展览画了一些新作品,反而有更多时间面对自己。原本疫情让我和朋友们散落在世界各地,而季丰轩这次展览像绳子一样用艺术将我们串联起来,让我可以与大家沟通,这非常好。


李华弌位于旧金山的画室

BAZAAR:每天有固定的画画时间吗?

 

李华弌:一般在光线好的时候我会多画一些,现在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从前,但想法还是很多,所以想赶快去做。这段时间让人能安静下来,我本来与大家联络不太多,平常看看书、听听音乐,时间也过得很快,隔离与否影响不大。


《金墨无界——李华弌近作展》展览现场,2021年


BAZAAR:在当代艺术领域,水墨画可能也会与观念、影像、装置和行为相结合,你如何看待这种发展?


李华弌:就我个人而言,我无法做到。因为我从小学中国画,虽然学过西方战后艺术,当时一边打工一边学,非常用功,但创作时仍会用中文去思考。我不承认中国有观念艺术,或许是我不懂,但我不能接受,因为很怕成为对西方一知半解的“假洋鬼子”。别人能创造出新事物,我当然佩服,但介于东西方之间的事情我无法做到。再者,许多观念外国人早有了,比如马塞尔·杜尚,他作为第一个提出的人是聪明、了不起,第二个人再去讲就是笨蛋了。


李华弌《松影生辉(一)》,水墨金箔绢本,110×236cm,2019年
李华弌《松影生辉(二)》,水墨金箔绢本,106×232cm,2019年


BAZAAR: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遇到过什么挫折吗?


李华弌:我好像一直很幸运,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我从1982年5月来到美国,半年后就开了个展,很快有人代理我;1992年开始画山水,2004年第一次在博物馆办展。我本以为这次展览会受疫情影响,但大家依然热情高涨,我觉得自己一路都挺顺利的。


李华弌《云水一章》,重屏装置、纸本水墨,180×470cm、197×115.5cm(前幅),2010年


BAZAAR:你与季丰轩画廊的渊源是从何时开始的?

 

李华弌:我很早就认识画廊创始人季玉年女士,对她的收藏与品位十分佩服,包括康定斯基、苏拉热等人的一流作品,她也经手张大千、赵无极的许多画作,对东西方艺术了如指掌。我们正式合作是在2015年,她从来不会给我压力,给了我极大的创作自由,还常带我到欧洲各地看展、去巴塞尔参展等。2017年,她帮我出版新书时的认真态度也让我很感动。


《金墨无界——李华弌近作展》展览现场,2021年

BAZAAR:你对自己的藏家有什么要求吗?

 

李华弌:我们一直坚持一点,如果藏家不亲自来看原作,我们就不卖画。我们也不太会采用当下流行的网上拍卖,这挺不容易的。不过,要相信全世界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藏家非常多。


李华弌《卧雪》,重屏装置、纸本设色水墨,190×580cm、213×104.5cm(前幅),2008年,2017年在苏州博物馆“纸醉金迷”个展中展出。


BAZAAR:对于想要创作水墨画的年轻人,你有何建议?


李华弌:我认为水墨画依然许多内容有待探索,正是因为其局限性,它才能生存下来。相较于油画,水墨还是更小众,没有办法,但我认为水墨画应该是一种选择。你需要看过各类艺术形式后,觉得自己适合才去创作水墨画,这样才有意义。一个人如果是没有办法只能画水墨,而非有选择地画水墨,我觉得这样很可怜。如果看过之后,许多人选择西洋画,我也赞同,至少他们敢承认自己喜欢某种东西。


李华弌《承天寺夜柏》(局部),水墨银箔绢本,106×210cm,2021年

李华弌《逸意宁远(二)》(局部),金箔地屏风、水墨紙本,175.5×369.7cm,2018年


对李华弌而言,水墨亦是他寻觅千百度之后的选择,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再度重逢。在“师古人”与“师造化”之间,他创作出一系列让人仿若置身山景或如树下蚂蚁俯仰观望的虚幻山水。


“我最想做的,是把一个当代人对水墨画的另一种解读带给观众。”如今,虽已年过古稀,但他对水墨的兴趣与热情丝毫未曾减退,不断将当代思考注入中国文脉,书写天地之“气”和生命之“韵”的水墨传奇。


▲▲▲ 正在展出 ▲▲▲



览:《金墨无界——李华弌近作展》

时间:2021年11月25日-12月12日 

地址:香港中环荷里活道10号大馆17座F仓展室




精彩回顾:

科技何以承载艺术?
设计还是艺术?傻傻分不清楚……
什么是视觉双关?设计也能玩儿双关?


















编辑、文  张剑蕾

图片来源 艺术家及季丰轩画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