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魔芋粉丝是谁给它打的结?



魔芋算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食材了。它本身没啥味道,主要靠调味。可甜、可盐,可鲜,可辣。

你加上果汁和糖水,就是甜甜的蒟蒻果冻;切成条,浇上麻辣汁搅拌,就是一盘爽辣的魔芋凉粉;漏成粉条,就是关东煮里鲜美的魔芋结。

魔芋结 | namikishokuhin.com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超市里卖的魔芋豆腐是怎么做的?

魔芋粉丝是谁给打的结?

拍摄丨cast


魔芋又叫蒟蒻,属于天南星科魔芋属,而我们常吃的芋头虽然也是天南星科的,但属于芋属,它们只能算表亲关系。

这一整株看起来有茎有叶、绿绿葱葱的样子,其实都是它的叶片。


魔芋的食用茎是像土豆一样,埋藏在地下的,多肉厚实,需要 3 年才能成熟收获。

魔芋里含有草酸钙针晶,对皮肤和粘膜是有刺激性的。

如果你手工制作,可得小心了,最好带上手套。



那种黑色魔芋,里头有混杂着黑色的小点点,这可不是加了添加物或色素啥的,而是在制作时,没有去除外头的黑皮,直接把魔芋切碎加水搅拌。

而那种精制的白色魔芋,用的则是去皮魔芋,里面的白花花的“肉”切碎再磨成粉。

制作黑色魔芋时没有去皮

机器继续用旋刀把魔芋切得更细碎,然后就可以从底下那个细网眼中,使劲儿挤出来了...


下面是切碎挤出的魔芋浆,在容器中进行搅拌。这个过程会保持 22℃ 的恒温,好让其中的魔芋葡甘聚糖发挥作用,产生那种独特的粘稠感。


把这些 juicy jelly 挤出,转移到给料桶里。你看这个黑色的点点,就是没削去的魔芋皮。

所以才深浅不一,很有特色,竟然有种天然无雕琢的质朴感。


而用了去皮魔芋肉制成的魔芋,则是下图这样的洁白晶莹。


这里插入一个常见的制作魔芋豆腐的步骤,就是在搅拌时还会加碱水。

下面是氧化钙加水溶解生成的石灰水。

当然也会用草木灰,或是其他的碱水去制作,各地不一样。



然后用下面这台机器,将魔芋糊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到一处,让魔芋迅速成团了~


搅拌好的魔芋糊,会被倒入下面的方形模具中。一边挤出魔芋糊糊,一边用力地压出空气。


来个细节图:

从上方按压紧实,确保魔芋糊糊里再没有多余空气,形成一个平整的表面。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去食堂打饭,懒得打第二遭,就把第一碗压个紧实……



接着控制温度约 90℃ ,蒸上 2 个小时,就能让魔芋固化,凝结成块了。


后面为了彻底去除魔芋有点苦涩的味道,还得把魔芋块放入水中不停地浸泡和冲洗。

接着就到了我最爱的切块环节!

这种将一大块食物切成小块的过程,其实想想就知道很简单了,就是先切条再切块嘛~

但真的看得很爽!

按规定的尺寸和型号,先切成条,有点像砖头……


再继续切成块,duang 地一下推出来,感觉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边不停地用清水冲洗魔芋,边一块块有条不紊地推出去。


小推板大喊着走你!就一下一个地安排妥当,明明白白、整整齐齐~


最后为了能让魔芋吃起来更新鲜,魔芋打包时候都是得灌装清水的,也就是我们买到手的常态。



魔芋制粉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魔芋先制作成魔芋精粉。

话说,我们很多时候看魔芋块的配料表里,是写着“魔芋精粉”。

这是因为魔芋不能长期保存,很容易损伤,但只要磨成粉后,就很方便运输、贮藏和加工。

所以我们才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魔芋制品。

拍摄丨cast

首先将魔芋去皮,只取里面的白肉切碎磨粉。磨好粉,过个筛,就可以开始制作糊糊了~


在魔芋粉中加水进行搅拌。这个过程中,要让盛放容器一直保持 22℃ 的恒温,好让其中的魔芋葡甘聚糖发挥作用,产生那种独特的粘稠感。


然后把这些 juicy jelly 挤出到器皿里,预备下一步。


从细孔中挤出魔芋丝。


挤压成丝后,糊糊直接落入 65℃ 左右的温热水中,加热个 5 分钟就固化了。

你看这魔芋丝,又长又白,乍一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以日本人给它取的名叫“白滝”,也就是白色瀑布的意思。


紧接着把水沥干,再进行冷却。


接着就到了最、最、最重要的一步了,给魔芋丝打结!

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真的是人工打的结......

我找到的是两条日本流水线,一个是不打结直接包装,一个是人工打结后再包装的……

暂时确实翻遍了全网,也没找到机器打结的……


接着,心灵手巧的工人就可以开始他们的表演了~三下五除二打好结,再放入塑料盒中。



这会儿盒子里注入水和柠檬酸就可以交给机器了。

我们一般在买到的魔芋丝包装盒上,会看到提示控水后再煮,而如果液体变浑浊了,那可能食材已经过期了。


接着用热压封装的方式进行塑封粘合。


装箱后就可以送往各大超市、便利店,再出现在你的关东煮和寿喜烧中了!



文中 Gif 截取自日本 The Science Channel频道的 THE MAKING 视频(147)こんにゃくができるまで》、YouTube 博主 KBS News 的《Low-Calorie Konjac》、Peter Liu的《Manufacture processing of Konjac Noodles-NatureFlo Ingredients》、euronews(in English)的《is konjac the future of the health food?》

本文转载自公号:吃货研究所(ID:Food_lab),美食科普领域开拓者。粉碎食物谣言,传播食品知识,种草好吃的美食,省时省心还省钱。跟着所长,花钱少,吃得好!少动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