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喜欢什么样的狐狸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来到地球第一天 Author 来到地球第一天
每个中国男人心里都埋伏着一个狐狸精的渴望,他的境况决定了那个狐狸精的模样,古代书生渴望的狐狸精是全能选手,今天的狐狸精会进化成什么样?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女人一样痛恨狐狸精。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地,风俗人情虽然迥异,但原配痛殴小三都是围观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情,运气好的话,还能在街头见到娘家人组团打小三的奇观。
在中国女性眼中,狐狸精是工于心计的逐利者,至少她们接近有家室的男人,都带有强烈的物质动机。狐狸精=荡妇+拜金。
所以,「狐狸精」是女性形容另一个女性时,道德否定意味最强烈的词。
不过,中国男人从来不会用「狐狸精」这个词去贬低一个女性,狐狸精其实是他们心中最完美女性的化身:
「狐狸精」一词流传至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功不可没,当然他们把狐狸精叫狐仙。
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不但没几个是反面人物,反而堪称中国男人心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与她们相比都会黯然失色。
每个中年男人,都渴盼着女狐狸来荣耀自己的人生。
首先,她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能爱上男人。
《聊斋》中的狐仙故事剧情大都遵从同一模式:夜半苦读的书生突然听见窗外有人呼唤,开门一看原来是绝色佳人,书生不论长相如何,美女总会垂涎他们的肉体,但都会强忍爱意,先谈论一番诗词曲赋,显示自己在精神上也配得上书生,再把他拥入怀中。
她们不但颜值高、气质佳、有文化,往往还是善于持家的女强人,因为光有精神生活和性生活还不行,穷书生的物质生活也需要改善。
所以他们与狐女相遇后,或是「旋登进士」(《吴子云》),或是「日致金银珠宝之物,不下巨万」(《兰渚山北来大仙》),最不济也能「工词律,善拳棒」(《李生遇狐》)。
最令人感动的是,狐仙在男人功成名就之后往往会自动消失,挥一挥衣袖,绝不会索要抚养费,只留下一段美好回忆。
想的更周全的狐仙,甚至离开后都会打点好夫君的生活,例如狐女红玉不被公公喜欢,就赶紧把卫氏女介绍给冯生,还准备好了聘礼。冯生家破人亡后,她又带着儿子回来给他一个温暖的家,这是典型的「爱他比爱自己更多」。
狐仙是完美无瑕的,书生只要保持迂腐木讷,在狐仙的爱慕面前半推半就,她们自会负责风情万种(只对他一人)、忠贞不渝(只对他一人)、白手成家、自我牺牲。
书生什么都不用干,人生自动通关。
狐狸精在各国的民间传说中都是聪慧、狡猾、爱占便宜的形象,为什么唯独中国的狐狸都是义无反顾的花痴?
寄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全部美好想象的狐狸精,只能是精怪,而且似乎只有狐狸最合适。
食草动物多蠢笨、怯懦、被动,无法扮演能主动施展性诱惑力的角色,食肉动物中,体型较大的虎狼熊之类太过凶狠,只有体型小巧的狐狸特别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
一开始,它们也不是这副模样,《楚辞》、《吕氏春秋》、《吴越春秋》都有大禹妻子涂山氏是九尾白狐的传说,《山海经》和汉纬书《通帝验》中,白狐是祥瑞的象征。
狐狸还体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礼记》就把「狐死首丘」当作仁德的体现。
这些狐狸,显然跟蒲松龄想象的不是同一种哺乳动物。
狐狸也很早就与「淫」发生联系,但最早表现「狐性淫」的却是雄狐——《诗经》中的「南山崔崔,雄狐绥绥」,按照东汉郑玄的注解,讽刺的是与妹妹私通的齐襄公。
直到东晋《搜神记》中的阿紫,中国第一个女狐狸精才正式出现。
但与后世相比,她的形象非常单薄,只有一句「千古之淫妇」的评价。
实际上,唐以前的志怪故事中,狐狸精虽常常引诱人发生性关系,但它们有公有母,并无性别偏向,东晋郭璞《玄中记》曾总结:「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
唐朝之后,狐狸精才多以女性面貌出现,形象也渐渐丰满,同时也开始出现轻微的精神异常。
如唐传奇中的狐女任氏,遇见穷汉郑六后不但主动献身,还帮助他做生意赚钱,甚至反抗贵公子强暴时给出的理由也是对丈夫的守贞观念——「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馀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
也就是说,因为丈夫「穷贱」,自己作为他的唯一财产不能假手他人。
狐狸精在唐朝的变化或许与粟特移民有关。
公元4世纪后,粟特人开始向中国西部迁徙,至唐朝达到顶峰,被称为胡人,由于「胡」、「狐」同音,而胡女多为娼妓,所以唐传奇中的狐女大都能歌善舞,性观念相对开放,与中国女子迥异。
之后的笔记小说如洪迈的《夷坚志》和蒲松龄的《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多是陕西,或许亦来源于此。
但这仍无法解释她的精神分裂——性观念开放可以理解,只爱穷汉的贞操观却从何而来?人类尚且嫌贫爱富,妖精为什么如此勇于牺牲小我?
任氏并非孤例,唐以后的小说中,狐女害人的故事虽多,与任氏一样奇怪的狐狸精也频繁出现。例如宋代的《青琐高议》中,狐妖小莲甚至以自己是狐狸为耻,对主人逆来顺受,被打得遍体鳞伤也毫无怨言。
翻遍全世界的民间故事,估计也找不到这么变态的妖怪。
唐朝以后狐狸精的精神病从何而来?
答案很简单,科举制。
隋朝之前,中国的官僚选拔历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基本以德行名望作为考察标准,官僚多出于世家大族,社会阶层相对固定。
隋文帝首设进士科取士,至宋代科举制基本成熟,面向全社会选拔官员,录取与否仅凭考试成绩,高官子孙成绩不合格也只能担任中低层官员。
科举制无疑提升了社会公平,每个读书人都有了翻身机会。
但是,它也制造了独一无二的儒生阶层,由于考试没有年龄限制,他们为了求取功名往往终身苦读,除了熟习儒典外身无长物,但又抱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志,执着程度远超今天的选秀歌手,只有汪峰的梦想与其重量相当。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知识阶层,心中幻想的完美女性必须是高标准的,不但要能满足性欲、会做家务,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交流,最好还能有钱有势,帮助实现人生理想。
农民伯伯对女性的要求就简单的多:能生娃,能劳动,即使牛郎把天帝的女儿织女变成了自家媳妇,他也没有指望靠着岳父的家世彻底翻身。
虽有仙女为妇,依然是「你耕田来我织布」,生个娃来再生个娃,缺乏上进意识。
不过,读书人的身份却让他们yy起来束手束脚——儒家道德决定了他们在性关系中不能主动,像牛郎那样乘织女洗澡时偷人衣服、胁迫成亲这事,他们绝对不能干。
与他们匹配的大家闺秀有「三从四德」约束,不可能勾引男人;只有才貌双全的风尘女子,能跟他们擦出精神火花,但他们付不起钱。
狐狸精,只有狐狸精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yy毕竟出于无奈,一旦读书人翻身成功,获得了充足的资源,女狐就不再可爱。
科举中远比蒲松龄得意的纪晓岚和袁枚,同样在《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中谈狐说鬼,但他们笔下的狐狸精绝大多数以色害人,毫无浪漫可言。
《阅微草堂笔记》中甚至有一则故事专门讽刺蒲松龄:操守严格的私塾先生夜遇女狐,一夜风流后害怕让学生看见,催她快走,狐狸精自称会隐形术,劝其不必担心。
但学生来了之后都盯着“隐身”的狐狸精猛看,狐狸精则坐在讲台上梳妆打扮,说道,我这就回去了,明天有人来取嫖资。
别急着赞赏纪晓岚的幽默,他根本没有讽刺蒲松龄的资格。
《阅微》中害人的狐狸精同样是男权社会的yy,只不过这种yy隐藏得更深——将主动寻求性爱的女性预设为妖魔鬼怪,加诸种种罪名,其实是在为男人洗脱罪责——狐精传说中女狐往往为了采阳补阴才勾引男人,导致他们面黄肌瘦,精神涣散,而这正是现实中人们得了性病之后的典型症状。
更不用说为了给帝王开罪,被人骂了几千年狐狸精的褒姒、妲己和李师师。
科举制和儒生阶层在中国消失后,失去客户的狐仙随之没落,但她们的精神病仍然在中国作家的笔下遗传。
今天为大众熟知的著名作家,很多都算得上是狐狸精爱好者。
金庸先生的读者对这种病最不陌生,这位武侠大师笔下的男主角大都恪守儒家道德规范,郭靖、张无忌、石破天等人更是老实木讷的正人君子。
但他们总有吸铁石般的魅力,各种绝色佳人「非君不嫁」、争风吃醋,还会为其铺好光辉前程——其中往往还有大批所谓「邪派妖女」,直接被骂狐狸精的也不少。
金庸甚至还有发明创新——《倚天屠龙记》中唯一有没爱上张无忌的女人,对他不感兴趣的理由竟是爱上了过去的他,这种精神状态足以让蒲松龄笔下的所有狐仙甘拜下风。
不过,如果金庸读过中国当代的官场小说,应该还会为自己的克制感到自豪。
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国画》,主人公朱怀镜算得上是《聊斋》书生的嫡系子孙。
他风流过后「心里闷得慌,可这个世界找不到一个可以任他叫喊的地方」,「哪知一叫喊,鼻子竟有些发酸」,因为自己已不是「美玉无瑕」了。
书中风情万种的女老板梅玉琴,跟朱怀镜初次见面就深深爱上了他,原因是他「沉着、优雅,严谨而又不失风趣」。战斗结束后,朱怀镜发现床单上有一大片鲜血,因为这位长袖善舞的女老板竟然是个处女。
一度流行的官场小说《驻京办主任》和《二号首长》,与《国画》一脉相承,都有一个疯狂崇拜男主角愿意投怀送抱的女主角——而且完全不是因为男主角的手中的权力,而是因为人品。
由于《聊斋》中的穷书生,在官场小说中已进化成干部,所以他们对狐狸精不再提出物质要求,不要求对方还同时是女强人,所以,蒲松龄时代的狐仙就与时俱进地进化成女大学生、女白领、女干部、有文化的女老板。
官场小说的读者大都是和作者一样性压抑的中年男人。
但「我自恋关你屁事」的冯唐显然已经超越了蒲松龄,他笔下黑瘦孤独的少年虽与聊斋书生没有差别,却成为都市白领丽人最爱的作家,这不能不说是男性yy史上的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