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瑜伽老师的素养6:基本功1

2016-04-24 沈老 沈谦谨


现在很多瑜伽老师

开始不打扫卫生

也不教传统体式

更不带休息术

只想涨工资

也许,该看看这篇文章




 

缘起

 

昨晚,住客栈的时候,我们一帮亲戚习惯性的饭后喝茶聊天,潮汕人嘛,功夫茶喝习惯了!

 

问题是,结束的时候一桌的狼藉,我提议收拾一下,有亲戚不屑的说:我们花了钱的,让老板收吧,而且这大厅里又没垃圾桶。

 

我径直到房间里拿出垃圾桶,刚收拾完老板就进来,并且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笑笑地拿着垃圾桶说:我收拾桌子,没偷你东西。

 

看着她灿烂的笑容,跟办入住的时候那张冰冷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大早起来,我觉得收拾桌子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很多人已经不屑于做了。瑜伽也是一样,很多老师是不肯打扫卫生的,哪怕是自己即将上课的教室。也有很多老师不带传统体式了,一带就是变体,甚至连体式都不带,一上来就是冥想,还有的老师,休息术也不念了,要么录音,要么直接下课。这些都是问题。

 

因此,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打扫卫生

 

2008年,我从160平米扩张到300平米的时候,第一次遇到打扫卫生的问题。

 

我基本上是白手起家的类型,160平米,6个月4800的租金,5000块钱的装修,不到10000块钱开馆,我曾经开玩笑说自己开过全中国最烂的一家瑜伽馆。问题是第二家馆30万的装修,30倍的差距,问题出来了:教练不愿意打扫卫生了,户外瑜伽也开口要课时费了。

 

为了这件事,我去找一位生意做得很大的大姐抱怨,没想到被她训了一顿,至今我每个字都记得:“沈老师,你也是教练出身,难道你就不理解这些当老师的怎么想吗?刚开始,她们跟你在一起是可怜你,创业辛苦,没有等级差别。现在你有钱了,她们是打工的,等级出来了,跟你要钱很正常。你现在应该做的是从讲台跳出来,既然员工真的把你当老板了,你就把老板当好。你现在应该定制度,把你原来的家庭作坊模式去掉,把瑜伽馆当小企业经营。”

 

我听话照做了,效果很好,生意突飞猛进。但还是很不爽,我当教练的时候,为什么就没这么想过?现在回头看,其实就是素养的问题。

 

我现在应该比08年厉害很多了,我还是打扫卫生啊!往大了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多瑜伽老师房间是乱的,行李是乱的。很多人看过我的行李和书柜,都很工整。无论再忙,都有时间收拾的。说句难听的,为什么很多瑜伽老师赚不到钱,跟本身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不可理喻。第一,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有那么大的抱负。第二,很多有钱人,生活也不检点,这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那么,我来解释一下:

 

第一,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事,都是小事。以前有文章说过:世界上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小事造成的,比如拿破仑的失败,明清的更迭,分析到最终都是某件不起眼的小事造成的。

 

经常有人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找我咨询,我一般这样回答:我当学生的时候没想过我会当老师,我当教练之后没想过我会开馆,开馆之后没想过会做教练培训,教培开起来之后没想过自己会写书,书写一半没想过会出来当讲师,讲师当不到三年,没想到会转型营销策划,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我没想到之后做到的,你想那么多干嘛?

 

人,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就好了(君子终日乾乾)。

 

比如,我现在做公众平台,那么每天写几千字就行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台就做起来了。一个老师,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个细节是最基本的。

 

如果你对你的工资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你的老板反映,不愉快可以换人,但是,上课面对的是学生,打扫教室是自己的本分,不应该拿学生出气,这本身就是一个错位。

 

我也给很多瑜伽馆做内部培训,经常重复的是艾莫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抱怨是死亡的开始,感恩是成功的基石。”

 

感谢给你上班的老板,没有这个实践的空间,就没有你的经验。经验是自己的,哪天不在这家馆做了,经验还在!不开心也是自己的,整天抱怨,你的日子不会有多少阳光。

 

第二,很多人为什么能穷开心?是因为他/她把自己照顾好了。很多中彩票的、一夜暴富的人为什么很快消失了?因为他们没有节俭的习惯,也没有使用那么多钱的习惯,真正长时间有钱的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理财习惯的养成不可忽视。


很多网络红人,为什么出名之后很快也消失了,因为她们不是机制内出来的,存在太多普通人的劣根性,上来了也会下去。“潜规则”也是一种规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规范。(当然,娱乐圈的潜规则我还是反对的,机会应该留给更多有能力的人。)

 

我要说什么呢?借用炒股的一句话表达:偶然成功,必然失败。偶然失败,必然成功。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根基问题。如果根基是好的,苦日子总有到头的一天,即使一辈子没看到黎明,每个黑夜起码是开心的。如果根基不好,再有钱,每天也不开心。

 

关于打扫卫生,我再根据上课补几句:

 

课前:观察教室的通风情况,每天的天气不一样,每节课要开几扇窗,教室就会舒服;每天的风向不一样,开哪几扇窗大家比较舒服;每节课的日照也不一样,教室的温度也不一样,垫子应该怎么摆放?垫子位置改了,音响要不要调整,盆栽要不要移位?上课有没有死角,有没有柱子挡着?都要预先考虑。

 

甚至包括今天来几个学生,都是什么程度,不同程度的人要安排在哪个位置,不应该是学生自选,而是课前老师心里就有底。

 

如果每一节课都当成第一次上台,每一节课都当成上百人的公开课,每一节课的学生都当成要相亲的对象。没有准备不好的课。

 

课中:阳光从上课到下课这段时间,镜子反射会不会刺激都某些学生的眼睛?什么时候该拉哪个窗帘?哪个体式在什么位置示范?在哪个会员前面师范?是面向着她,还是侧身,还是背对,要示范哪个细节,都需要考虑。

 

关于卫生,课中会员的眼镜不要踩到,包包会不会占位置,妨碍到某个体式伸展。某个高强度体式,哪几个会员可能摔倒,摔下来会摔到什么位置,预先要准备抱枕、毯子在哪里,都是“卫生”问题。

 

课后:一个教练如果真“懂”打扫卫生,可以从流汗的位置看出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从垫子的压痕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身体使用习惯”,从垫子移位的幅度看出其他问题。

 

怀着“寻宝”的心态收拾每张垫子,每个角落,你可以找到会员的眼镜、戒指、耳环,或者其他遗留物品,如果记性足够好,会员的名字是什么,能想起来就能第一时间通知那个正在紧张或者还浑然不知的人。

 

打扫卫生,不是一件小事!

 




 

传统体式

 

今年过年后,我在河南平顶山开了一个培训,期间上了一节“会员大课”,加双引号是因为上课的都是馆主或教练,没有会员,内容是一般大课的流瑜伽。

 

好玩的事情是,我居然没有“卡壳”,也就是整节课没有说错一个字。要知道,我听哪位大姐的话,从08年开始不上大课讲台了,专心做管理,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8年不上台的人,带课不会卡壳,对于当事人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这么多年没游泳,居然下水不会淹死,好神奇啊!)

 

而且,我带的不是八年前的内容,是加上了艾扬格、阿奴萨拉、阿斯汤加、阴、昆达里尼、三瑜伽这些流派的内容,居然没卡壳!

 

问题是,我有一个体式没做好,带一半的时候自己停下了,这是个变体,某位“讲师”发明的变体,刚好不是上面提到的流派,具体哪位老师的我不想公布。

 

这是个很普通的体式,但是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上出现过。这也给我带来一个巨大的反思。这个细节大家都跟过去了,表面上也很“流畅”,但我自己知道有问题,因为身体不会说谎。

 

其实,这不是个别事件,许多年前,我开始做一些非人的尝试。

 

我试着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下静坐、调息、冥想,甚至不满足于在房间里放迪斯科,而是跑到酒吧去打坐,就是试试那种环境能不能静下来。

 

我开始把所有的呼吸倒过来,该吸气的时候呼气,该呼气的时候吸气。居然发现我还活着,也没变成欧阳锋,也没疯掉。

 

冥想的时候,尝试超过100种方式,以后可以出一本《108种冥想》。发现每一种冥想都能到达同一种状态,说明方法对了。

 

问题又来了:当我经历了各种尝试之后发现,体式还是书里的好,呼吸还是原来的好,冥想还是“什么都不想”最好。颇有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感觉。当然,离尘埃落定还差很远。

 

我要说的是什么呢?

 

我要说的是:我们很多人很可能跟我一样贪玩,会去尝试很多“体制外”的东西,最终会发现,其实“体制内”是最好的,就像小孩一样,总是有很多大人提心吊胆的尝试,而且大人怎么说都不听。但是,长大后,自己当父母了,才知道父母是对的。

 

我一直觉得一个好老师最大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即使马上起不了作用,以后还是有用,这是种子,种下了迟早会发芽。)

 

现在很多“新手”教练(只能算教练,教人练,还达不到老师的程度),担心镇不住老会员,总是会用一些高难度体式,或者一些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变体。其实,你最后还是镇不住!

 

第一,老教练、好老师,一般越教越简单,而不是越教越难。

 

第二,为什么自己“胡搞瞎搞”是自尊心的问题,不懂,或者说不敢问人。你只要懂得“请教”,即使身边的人自私,不告诉你,你也可以问别的地区的人,或者问我。而且,真的会“请教”,只有答不上问题的老师,没有问不出来的问题。

 

第三,以德服人。什么是德?《道德经》说的很清楚:“德者得也。”这个得,我“曲解”成:不是自己得到,而是让别人得到。比如,我现在写文章,顶多收获一些粉丝。但我不能自嗨,不要吹牛老半天,大家没收获。而是共赢,自己嗨了,看文章的人也能得到收获。(这里特别赞颂一下同样是潮州人的“殿堂级”人物饶宗颐先生,他的文章唯独没有一个“我”字,只有自己不见了,文章反而能传世!)

 

一个好老师,应该懂得“以德服人”,让学生受益永远是任何行业、任何老师的金科玉律。维持这个“初心”,再新的老师都能把再老的学生教好。

 

花招永远是花招,噱头永远是噱头,只是调剂品,用一下就过时了。人活着,就是吃饭、睡觉。上课就是把每个细节做好。其他都是装饰,这些都是基本功。

 

我写文章很少推荐书,今天特地推荐一本:美国比尔·霍恩的《回到基本点》(安利的思想源头,很多人可能很讨厌安利,但不可否认,成功的人事物必然有成功的原因),里面讲得很清楚:回到基本点是最好的进步。打篮球的乔丹,打高尔夫球的伍兹,都是回到基本点之后才再度飞跃的。

 

瑜伽行业,《瑜伽经》、传统体式、静坐调息,包括下面要讲的休息术,都是基本功。

 

曾经有位阿斯汤加的老师在回答阿斯汤加是新流派的问题时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新流派,只是不同的诠释方式而已,任何流派,只要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是老的,只有老的知识,最基本的内容,才能支撑起整个所谓的“流派”,比如高温、空中,一进去就是老的,表面是创新,其实披了个创新的外衣在教老东西,只是教的人认为这样表达,更合适现代人接受而已。(原话到这结束,应该没背错。)

 

比如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现在拿着iPhone穿越到原始社会,教人使用手机,一定被原始人打,而原始人穿越到现代教人钻木取火,大家会觉得遇到演员或疯子了。

 

假设我是外星人,现在要来告诉大家地球现在很危险,我起码学会中文或英语,学会打字,学会写文章,学会吸粉,学会成为名人,成为“可以被相信的人”,然后才能告诉大家“真相”吧。

 

不扯太玄乎的,比如艾扬格瑜伽。

 

现在大家看到的《艾扬格瑜伽》系列已经和很多年前的《瑜伽之光》不一样了,多了辅具的使用,这里说明两个问题:

 

1、艾扬格老先生也是从没有辅具的传统瑜伽过来的,不能说传统的就不好,没有教你语文数学的老师,能有今天的你?虽然我们已经超越这些老师了,起码在工资上,但是,教师节或者在路上遇到,要寒暄一番吧!老师病了,我们得筹钱吧?如果现在瑜伽病了,我们不是丢掉它,而是怎么治病,用“现代化”方式治疗。

 

2、为什么会有辅具?是因为艾扬格老先生身体受过严重的伤过,几乎废了,才从基本功开始,慢慢一个一个体式的练,不同辅具的尝试使用,才有了今天的“新流派”。

 

说老实话,我很反感现在很多“教错”的艾扬格瑜伽老师(教对的别对号入座)。老的瑜伽是错的吗?没有你爸你妈哪有你?为什么要抨击其他流派,就你们家最好?

 

同样姓沈,中国艾扬格瑜伽协会主席沈泳珮女士也是我好朋友,从没听说过她说哪个流派不好。同样姓沈,沈维德老先生90高龄了,只会传统体式,有哪位大神有本事去教他练艾扬格瑜伽?我是没这胆,我只希望他在有生之年把对瑜伽的热情传播给更多人就行了!

 

另外,为什么见人就有病?有病的是教的人的脑袋吧!这个世界上谁没病?只有病的不是很重的人,要不就死了,就彻底解脱了!

 

一个好老师,是应该让人意识到身体有某些问题,然后大家想办法把它纠正过来。而不是谁谁谁你有病!你才有病,而且病得还不轻啊!

 

先破后立,毕竟,我自己也学艾扬格瑜伽很多年。目前我也没见过在体式方面有任何一个流派的基本功比艾扬格瑜伽踏实的。

 

流派没有问题,教的人我持保留意见。基本功是很重要的,能把体式的基本功发挥到极致,也是一种功德。这一点,艾扬格老先生功德无量!

 




 

休息术 

 

现在,很多教练都不带休息术了,我觉得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先从理论上说。2005年《南方都市报》上有一版瑜伽的的专版,里面美国瑜伽协会给瑜伽下了一个新的定义:瑜伽是紧张放松交替进行的一种运动。定义成运动,身心灵只剩下身体层面肯定的有问题的,但这个定义很好!

 

现在很多把瑜伽教错的人,每个体式,某些肌肉教得太过紧张,不懂得放松,这是有问题的。更恶劣的是,每节课都是个大的紧张,那么休息术是一个大的放松。如果不带休息术,会员怎么放松?要知道,如果她自己会做休息术,还要你这个老师干嘛?速成的老师一般一个月就能“批量生产”出来。如果把一个学生当教练教,一个月就出师了,还需要办年卡吗?

 

大部分经常来瑜伽馆的人都是惰性使然,我们当老师的应该感谢有这些人的存在,自己才有工资领,难道不应该把每节课上好吗?

 

有的老师抱怨:那些企业家,全身那么多毛病,怎么连一个小时到瑜伽馆锻炼都不行?

 

我觉得不是一小时,是她们连一分钟都没有!而且你凭什么让她花时间在你这?详细的我以后专门写书吧,这个课题是行业问题,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解决的。现在单说这一分钟的问题。

 

每个学生,或者说会员,每天要抽出这一节课的时间是很不容易的,有时一节课上到一半就要离开。

 

别说企业家,就我这种“跑江湖”的,现在能说得上话的“朋友”的越来越少了,年龄、经济、阅历、见识、兴趣、偏好,不在一个层面上都很难沟通。能力比我强的企业家,更是阅人无数。如果你能让她听你的安静一分钟(是真正的听、真正的安静,敷衍的不算),才能让她安静一小时,能认真上一节课,才能让她办长期卡,能不能让一个企业家跟你一辈子,这就看个人本事了!

 

休息术,作为一个能让人真正安静与放松的内容,我个人觉得比调息、静坐冥想、体式教学更能让人了解瑜伽,如果因为某个老师“懒”或者“没意思”就不教了,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

 

这里,我再举两个例子:

 

以前,有个学生很好奇的问我:老师,为什么我做休息术的时候,感觉是坐着的?我一秒都没思考就回答:因为我是坐着的!

 

看他傻乎乎愣在那里的样子,我是这样解释的:休息术我是坐着的,因为我用催眠的方式带休息术。催眠需要的是对象的配合,你平常就比较尊重我,我带休息术你就比较“听话”,所以,跟我的状态“合一”之后,我的声音就是你的声音,我的呼吸解释你的呼吸,我的身体就是你的身体,我坐着,你也就“坐着”了,这很正常。在佛家这叫相应。

 

当然,我也强调:这次是瞎猫撞到死耗子。不要贪恋,怀着有所求的心态去追这个所谓的“坐着”,会把你练瑜伽的初衷给忘掉的,初心比某一个“好玩的收获”重要很多。

 

第二个不算故事,是我的经验,分享一下:由于我常年自己带休息术,已经熟悉到出现“双脑”状态。

 

就是一个脑袋已经机械了,“观察者”出现了,嘴皮子在动,脑袋里在做另外一件事情。刚开始我以为是走神,时间久了,才知道这是“空隙”。

 

在这里讲这个不是为了高推圣境,而是想跟大家分享:不要觉得休息术枯燥,正是由于它没有变化、模式固定,才会在十数年的教学,上万次的重复之后,产生一个“比特币”。

 

而这种意外,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求”,它是认真做事之后的一种结果,认真带好休息术而已。

 

类似的体验,持咒也可以产生。因此,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六字大明咒念了那么多年没有成就的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一心念佛,这个一心你用到了吗?

 

如果你把休息术当成一种“修炼”,也是一个法门,也会成就!

 

最后,特别强调一句:有些人看了我的文章就拿我文章里的话教学生,我个人建议,你们还是自己摸索经验的好!“道听途说”的永远不是你自己的,学生都不傻,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辈子!(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经验,让大家去实践,然后获得更多属于自己的经验,这才是我想看到的。)





 

结语

 

这篇文章出现若干个“我”,通篇没一个我字的写法我能尝试过,今天这么写主要想表达一点:不是没有别的例子,也不是想要标榜自己。


只是觉得写文章这件事,很多人专说别人,自己却做不到,也能写出跟我差不多的文章,我更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起码真一点。

 

大标题是:一个瑜伽老师的素养,除去瑜伽,有“一个、老师、素养”三个内容。

 

一个,说明是我自己,大家能不能跟我一样,当然,有更多的人跟我一样更好,我还是觉得自己挺不错的,起码修到今时今日,人不错。

 

老师,为人师表嘛!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还讲什么课?这是个很大的枷锁,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就必须做到。这里也建议某些老师,自己做不到的话,别说!我一直觉得人的行为是靠信念支撑的,我的信念比较奇葩,才会有非正常人的做法,改天再写写《我的奇葩瑜伽信念》,一个很不错的主题。

 

素养,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因为太虚了,才需要一些实证。这是第一。


第二,到现在第六篇了,我其实还没正儿八经的解释过素养,今天稍微提一下:素养就是平素的修养,平素就是已经养成习惯,修养就是已经修出来的涵养,都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最后,顺带说一下基本功这个词。很多人奇怪,现在这个超过100个字就嫌多的时代,我怎么能打那么多字,而且几乎天天打,还每天都有一大堆人看。我想今天刚好借基本功表达一下:这是个基本功问题!

 

文字就是文字,几十年后,只要我还活着,照样是这样打字。莎士比亚说过:经常用的文字不会超过3000个字。(这个我想中外适用)

 

年少的时候,我会用很多华丽的辞藻,甚至可能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自己“拼凑”出来的短语而去写一篇文章,其实,只是虚荣心或显示欲的一个显现,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很厉害。

 

大约十年前,我养成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旦想写某一篇文章,我会只写个框架,如果半年或一年后再看,没了特殊的词句,我还能写出一样的内容,我才确定这篇文章能写。今天这篇文章,貌似临时起意的,其实我说的是一个普遍问题,只是有这么个缘起的点,表达起来更好而已。

 

《素养》在我脑袋里盘旋了近十年,我才写出来,但看上去很普通,这些字大家都认识嘛。

 

这跟吃饭的道理是一样的。饭一辈子都得吃,无论你到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山珍海味,饭还是每天都要吃的,而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制作方法。


最近几年,我尽量不用生僻字写文章,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懂,一个老师也一样的,尽可能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讲课,受众更多!

 

瑜伽,无论你会再多的高难度体式,知道再多的哲学知识,不代表你就能不练体式,活在精神世界里,也不代表呼吸、体式、冥想就可以忽略,偶尔开开主题课程,变一下口味没问题。偏离了主轨道就不行!

 

      此致!

NAMASTE!

沈谦谨  敬上

2016.4.24.于江苏苏州周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