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历解析:泰卦

2016-02-06 沈老 沈谦谨




2月4日立春之后,

正式进入春季,

十二消息卦当中,

正月属于泰卦,

让我们来了解泰卦的内容,

顺便解析正月养生内容!


 

本图最上方,关于十二消息卦的解析,

大家可以参阅:《日历解析:十二消息卦》

左边中间为:正月(立春/雨水),

代表正月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右边中间为:泰卦(地天泰),

是中间泰卦的解释:

上面黑色的坤卦☷,代表地,

下面红色的乾卦,代表天,

因此,两个加起来就是:地天泰。

(另:成语“三阳开泰”,就是代表阳气的三横出现,意味着泰卦正月的来临!)

再往下一排是十二消息卦的“卦象”,

分别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 遯、否、观、剥、坤。

代表:农历十一月复卦到农历十月的坤卦的演变。

红色代表阳气,

黑色代表阴气。

最下面是《孙真人逐月调理事宜》,

稍后解释,现在先来看泰卦!


泰的布局上坤下乾,

卦辞曰:"泰,小往大来,吉,亨。"

泰卦乃正月之卦,泰综否,且错否。阴小,阳大,由内至外为往,反之为来。泰、否、既济、未济四卦,内卦与外卦情况反相,有消长之象。泰卦象徵阴阳交合,万物生养,万事亨通之意。阳者盛而来,阴者衰而往,即彖传所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故获吉祥而通泰。泰,通泰也。小往大来,谓阴爻往居外卦,阳爻来居内卦。此即天地交,阴阳二气相通,故为泰,吉亨。


尚秉和注云:"阳性上升,阴性下降。乃阴在上,阳在下,故其气相接相交而为泰。泰通也。"

泰卦为正月卦。乃三阳三阴平分之数。自一阳来复。二阳临。至三阳泰。皆阴中生阳。阴日消。阳日长。冬尽春来。而天地捆縕。万物生育。是春令见于泰。春政成于泰。是以泰春首。春与泰同头。而下一为日。一为水。正后天坎离代乾坤之用。主生化之源也。水与日、为一切生化之本。缺一则不生不化。无水则枯。无日则冻。冬令严寒。万物凋萎者。即水日不足也。不足由于天地不交。阴阳隔绝。日不为煖。则物冷而生气少。水不为润。则物燥而生意失。必待春月。天地始交。阴阳以和。水温而泽。日煖而蒸。万物抽芽。气候和煦,此既泰卦之小象也。天地之大。生化之弘。犹必待泰而后见其功。至春而后成其用者。实以二气之调为不易也。必刚柔相济。升降相得。一元随化。五行周流。然后孕育无垠。生成不已。可见泰运之有期也。一年唯一度春风。百世唯一逢泰运。必天人相合。礼教并隆。圣德在朝。仁义为政。方可冀太平之治。成泰阶之时。以孚乾坤元亨之德。见阴阳造化之神也。故泰运难期。而否世易至。非独天道也。人事亦在其贲焉。世无尧舜之君。谁成唐虞之治哉。故泰否相继。而人民终苦多难。


又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泰卦下乾天、上坤地而成地天泰卦,地气受热而上蒸为云,云气受冷而下降为雨,此古人心目中所谓天地交之理。而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生养因而畅通。喻于人事,则上为君,下为臣,君臣交相感应,志意相合,乃可以济养万民也。泰卦下乾健、上坤顺,乾阳为君子在内而健于行事,坤阴为小人在外而顺以听命,此泰卦所以小往大来、吉而亨之义也。通泰之时,阳息而升,阴消而降,利于君子,不利于小人,正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吉而亨之时也。


由是亦知,泰之所以为泰,泰之所以为诸通达吉亨,其关键就是天地交通。



古文解析到此结束!

文言文比较难懂,

我们要的通俗易懂的内容,

《孙真人逐月调养事宜》便是一个,

在了解内容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



孙思邈(581年~682年)

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被人称为“药王”。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少时因病学医,后终成一代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

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

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

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是一位真正的道士。

他是中国陕西耀县人,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

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

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着作《千金要方》。


正月,肾气受病,肺气微弱。宜减少咸酸,增加辛辣,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二月,肾气微弱,脚气旺盛。宜戒酸而增加辛味,以助肾补肝。宜清膈,去痰,出微汗,以散冬季蕴伏之气。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宜减少甘味而增加辛味,补精益气,懒散形骸,意趣安素,以顺应天时。

四月,肝气已病,心火渐壮。宜增加酸味而减少苦味,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五月,肝体气,心火旺。宜减少酸味而增加苦味,益肝补肾,以固精气。

六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盛。宜节制饮食疏远女色。此时阴气内伏,署毒外蒸,注意当风食冷,便多有暴泄疾患须包含温软,不要太饱。时常饮粟米温汤、豆熟水,最妙。

七月,肝心二藏少气,肺金初旺。刨根儿性情安静,增加咸味而减少辛味,以助气补筋,养脾胃。

八月,心藏气微,肺金正旺。宜减少苦味食物而增加辛味食物,以助筋补血,养心肝脾胃。不要触犯邪风,便不会有疮疡疫痢。

九月,阳气衰,阴气盛。暴风时起,忌孔隙贼风伤人,不宜恣欲饱醉。宜减食苦物而增加甘物,以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气。

十月,心肺气弱,暖气强盛。宜减食辛物而增加苦物,以养肾气,助筋力。

十一月,肾气正旺,心肺衰微。宜增食苦物而杜绝咸物,静养以迎初阳。

十二月,土气旺相,水气不行。宜减少甜食而增加苦食,调理肾脏。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

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勿食生葱,损人津血。

勿食生蓼,必为癥痼,面起游风。

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

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

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天地的生气都逐渐开始复苏,因此称之为“发阳”。孙真人在其《摄生论》说,正月肾气受病,因此肺气会显得很微弱,这个时候应该少吃一些咸、酸的食物,多吃些辛辣的食物,这样才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同时,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故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孙真人在其《千金方》中也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在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因此,强调正月饮食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豌豆苗、春笋、山药、藕、萝卜、荸荠、甘蔗、芋头等。

《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三曰紫苏粥,以补脾胃。”同时还强调,尽量少吃生冷粘杂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此外,孙真人还强调,在正月既不要冒风寒,受冷冻,也不要太温暖,应晚睡早起,以疏缓自己的形体和精神。

饮食方面,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生葱、蓼子,否则会令人面上起游风。也不要吃冬眠潜伏不动的动物,如蛙类、蛇类等,否则会减人寿命。《千金方》还说:在正月内,吃虎、豹、狐、狸的肉,会使人伤神,损折寿命,魂魄不安。同时,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说这个月不宜吃老鼠接触过的食物,否则会使人生瘘管。

同时,在正月的其他调养禁忌中也指出,正月四日宜拔白发,正月七日宜吃斋念佛,这样可以增福增寿;正月八日适宜洗澡沐头,但这一天不宜出远门。在《杨公忌》中还说,正月十三日不宜看病问疾。

正月调养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尤其临近初春,天气逐渐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也开始频繁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疾病,也逐渐开始出现和流行。为避免疾病的发生,在调养措施中,还应该注意多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正月饮食】


首乌肝片


[组成]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0克,青菜叶、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各适量。

[制法]先将首乌煎汤浓缩,然后取20毫升药液备用;将猪肝剔筋后洗净切片,葱、姜、蒜洗净,葱姜切丝,蒜切片,青菜洗净控干。然后将猪肝片放入首乌汁内浸蘸,加入少许食盐,调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再将剩余的首乌汁、酱油、绍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兑成滋汁。将炒锅置于大火上,入油烧热,待油热后放入拌好的猪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取余油,锅内剩少许油,下入蒜片、姜末,煸出香味后下猪肝、水发木耳,炒数分钟,再将青菜叶入锅翻炒数次,袋八成熟时倒入滋汁,炒拌均匀,出锅前再将葱丝下锅,翻炒几下,即可食用。

[评析]此膳食可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

虾仁韭菜


[组成]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虾仁洗净,用水发涨,然后捞出,沥干备用;韭菜摘洗干净,切段备用;鸡蛋打入碗内,搅拌均匀后加入淀粉、麻油,调成蛋糊,再将虾仁倒入,拌匀备用。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待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然后放入食盐、麻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

[评析]此膳食可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

珍珠三鲜汤


[组成]鸡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红柿1个,鸡蛋清1个,牛奶30克,淀粉20克,料酒、食盐、味精、高汤、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鸡肉剔筋洗净后,剁成细泥;取5克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取蛋清;然后将三味放入碗内搅拌均匀,备用。将西红柿洗净,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炒锅上火,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入豌豆和西红柿丁,再次烧开后改为小火,将事先办好的鸡肉泥用小勺拨成珍珠大的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大火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入锅即成。

[评析]此汤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