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是闯进投资圈的“土匪”,手握70%IRR基金,要把VC2.0玩出花来
看过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主演多部电视剧的人,都对铁三角一词耳熟能详,从某种程度上,于光东、涂鸿川、姚亚平在一起合作,像是沸点资本的铁三角。
作者|李铮
来源|投资家网(ID:touzijias)
www.investorscn.com
﹀
﹀
﹀
坐在沙发上,于光东怎么看和那张百度搜索里的照片都不像同一类人。前者黑色西服包裹全身,面带笑容而不失严肃。后者全身潮人装扮,更像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青年。
沸点资本办公地在工人体育场北路附近的一个闹中取静的院落里,工业风装修显得诺大的办公室更空旷。聊天这个房间并不大,更不像是老总的办公室,房间里陈列了很多运动用品,面对门口的墙上醒目地挂着一件巴萨球衣,办公桌上一摞没来得及收拾的笔记本,堆了几包茶叶和一叠公司名片。
办公室门口处,墙上挂着的巴萨球衣
于光东并没有投资人大佬的架子,请投资家网记者入座后,他沏上一壶茶,提提神。他的微博签名还是“一直想做创投圈里话剧演的最好的人,话剧演员中最懂滑雪的,滑雪中最懂台球的,台球中最懂足球的”,但专职做投资一年多以来,每天的时间几乎百分百被项目占用。户外运动的时间被压缩到了周末。
但有一件“业余”的事他还坚持在做,参演话剧。十多年风雨无阻,始终没有放弃过。最近有几部新剧在上映,他邀请记者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于光东很享受演员、投资人、创业者,这三种角色切换的过程。扮演好这三种角色都需要感受力,话剧让他掌握了锻炼的捷径。
出走360:心里有把火,我不能再做高管
2015年,于光东离开了工作近10年的奇虎360,不少成熟的互联网公司邀他去做高管,都被拒绝了。2016年3月,于光东曝光了自己的新去向:与涂鸿川、姚亚平在2016年共同创立了沸点资本。回顾奇虎360从初创到成熟的10年经历让他发现,自己擅长的是把一家公司从0到1的过程。在他眼中,沸点资本的成立是迎来新10年的一个拐点,也是把0到1这个过程重复实践要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 于光东
“为什么我要跟川、亚平一起来成立沸点资本?在360工作的后期我(于光东)主要在做管理,关注组织运转了。我们已经把产品做到当时的极限,收入做到迄今为止最高的盈利规模。从2003年做互联网,13年当中很少有这种平稳的状态,我内心深处还是怀念那种从0开始做大的感觉,我要再去挑战一下自己。”
另一个原因是,2014年资本市场虚火,2015年这种状态达到了顶点,但到了2016年,“寒冬”吹灭了这场大火,很多初创公司死伤惨重,O2O倒闭潮、互联网金融倒闭潮……市场冷却之后,产业环境理智之后,在这个时机进入,虽然会面临比以往严峻的募资局面,但择时、择机,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02
10年铁三角,打磨VC2.0
看过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主演多部电视剧的人,都对铁三角一词耳熟能详,从某种程度上,于光东、涂鸿川、姚亚平在一起合作,像是沸点资本的铁三角。
三人之间的交集追溯起来有十年之久,早在360时期,股东涂鸿川就跟产品经理于光东在产品会上多次碰头,一来二去,发现了双方对产品迭代理念非常契合,事实上,这种契合也促成了他们再次合伙创业。作为纽带,涂鸿川还把在高原的另一位合伙人姚亚平拉进了铁三角中。三人的经验和性格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涂鸿川、姚亚平拥有资深的投资经验,而创业出身的于光东有丰富业务和管理经验,对创业了如指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坚持同样的投资理念:精准投资,深度陪跑,提高成功率。涂鸿川和姚亚平组合在过去几乎百发百中,现在,这个70%IRR的接力棒传到了沸点资本手上。
一般只有三个合伙人的机构并不常见,特别是团队只有6个人的沸点资本,很容易产生一人做投资,一人募基金,一人做投后的猜测。很快,记者这种先入观念被打破。“我们三个人没有明确意义上的工作分工,我们都要自己看项目做DD,共同决策的标准只有一个:对项目有没有‘ 沸点’。”
在投资决策上,沸点采取打分制。如果有一人对项目不兴奋,打1-2分,另外两个合伙人打多少分也无法通过,这种机制是要迫使三个合伙人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争议较大的项目,如果提议者非常坚持,另外两者仍不同意,提议者可以使用“斩立决”,但每年每个合伙人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于光东表示,一般情况下,正反两方面会在一周时间内力证观点尽力说服对方,这是他们在投资决策上避免冒进的手段。
03
看行业:眼里没有风口,只有要解决的需求
“一笔2500万美元还是大额融资的时代,结束了。”
2005年,刚刚成立、员工寥寥的奇虎360获得了多家知名VC的千万美元投资,并许下愿景:做中国最厉害的互联网安全公司。彼时,张朝阳、李彦宏、丁磊刚熬过互联网泡沫,姚劲波离开万网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分类,周鸿祎在此时崭露头角。6年后,小公司发展为大公司,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在360的数次生死决断,让于光东深有体会,一个公司从创业到最终成功,保持成熟心态处理焦虑,在探索当中成长非常重要。
2016年那场“寒冬”让很多出来创业的人重新回归了打工者队伍,看似是一场外部环境变化,实际也有内因成分,没有可被验证的商业模式,战略体系,加之应变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外部突变的环境,最终只能告别烟花缭绕的舞台。于光东觉得,关键点还在于创业者并没有找到一些产品创新方法和战术技巧。
“什么是风口?创业者和投资人视觉是不一样的。”现在市场很热,许多投资机构会采取这种做法,投资人才会去关注大家都在讨论什么,哪里的话题最火爆,包括很多机构做品牌,也要跟风口行业挂上关系才能一炮而红。创业者不能以这种视觉来进行思考,要是抱着这种跟风的态度那你离死不远了。
“真正成熟的创业心态是什么样的?”思考的核心是要看你如何能够解决一个特定的需求或者本身是对于老百姓、消费者产生长远意义的事情。在你们眼里没有行业,只有待解决的问题。
“其实现在一直还是比较坚持我不站在投资人的视角去看行业,好多人问我说:于光东,你投什么行业?我说我只能告诉你我投解决哪类问题的产品、它正好在哪个领域,而不是大家所谓的口中的行业。”
04
风险是生死线,救命符是跟创业者同频
都说投资难,实际上,募资的难度有过之而不及,特别还是在资本寒冬阶段。于光东坦言,沸点资本的募资在预期中顺利完成了。铁三角的组合和沿袭高原资本的投资逻辑为沸点资本一期吸引到了一群成熟的LP后援团,已知的像独家合作的分众传媒等。“没有像很多机构那样尝试大量引入高净值是出于对风险的严格把控,LP对我们信任,我们也要对LP负责。”
目前,沸点资本管理着总规模近2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关注阶段做到天使到Pre-IPO全覆盖,其中,天使阶段占投资比例的10%,A到C轮占比最高。
于光东说,沸点资本要将基金管理规模控制在现有的规模,也是他们三个合伙人的共同意愿:资金控制在合理范围,能为创业者做好服务,给LP最大回报,做十倍回报基金。
在这个年轻的机构,包括于光东在内,三个合伙人还在坚持自己做投前和投后的几乎所有工作。于光东把它称之为“与创业者同频”,他口中的同频分为三个部分:心态同频、战略同频、战术同频。这意味着在面对创业者的时候,他们要做到既是消费者、又是员工,有时候是他的合伙人有时候又是顾问。
于光东信仰这种近乎苛刻的工匠做法,也惊喜于从创业者身上接收到的创新力。他身上还保留着创业者的激情,扎入一个新行业,感受从0到1的战略递进、产品迭代,对未知的一切感到兴奋。但同时,投资人的身份让他对风险不得不警惕敬畏。“我们选了个最质朴的办法降低风险,跟创业者保持同频,一起沉下去做业务提高成功率。”
他说,这是他想要的状态,一次次从0到1,不断学习打怪升级,像是又回到了10年前。
05
工匠VC的最高褒奖:你不像个投资人
于光东将60%时间放在了投后管理上,这正是他所擅长的,他将创业这些年的资源收集起来,积极推荐给所投的项目。这些人大多是副总裁,不是CEO。于光东称之为,“在公司里懂业务,又掌实权的人”,积极促成他们为所投项目在业务、资源上提供帮助。
这个无形的组织有个名字,“沸点帮”,意指有资源,又讲义气的人所组成,不管成员身份和立场如何,都怀揣对创业的敬畏之心,愿意为创业者出谋划策。
“沸点帮”的另一个作用是,解决了让很多机构都头疼的项目来源问题。市场过热,人人都怕投不出好项目,这成为FA业务在近一两年火爆的原因。“沸点帮”不仅帮助了被投企业,还帮助了沸点资本自己,PMCAFF就是于光东在帮里挖掘出来的,中国产品经理圈子颇具人气的社区。有报告曾分析,超过三分之一的创业者曾经做过产品经理或服务过产品。于光东觉得,未来互联网还会持续发展,从业者甚至会在全行业蔓延,而产品经理则是刚需职业,特别是传统企业依赖度会更高。
坚持工匠型投资对转型后的于光东有两个挑战:一是要求他在输出的同时不断向创业者学习跟上他们的步伐。接触一个新的创业者就等同于接触一个新的行业,他必须从头开始重新看数据,重新看用户反馈。于光东说,得到的最高评价是“你不像个投资人”,你要懂他的产品,懂他所处的阶段,懂他面临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这个“懂得”是最难得的。
二是划清决策权底线。在创业的时候,每天都要面临大大小小的决策,每个决策都关乎着项目成败,压力不可谓不大。于光东认为这种压力背后的责任感正是创业者的伟大之处。辅助创业者做出正确的选择,充分尊重创业者的决策权,于光东归纳为“帮忙不添乱”,这是他给自己划的底线。
06
闯进投资圈的“土匪”,见面三次喝顿大酒
解决好核心痛点是沸点资本判断项目的第一标准。于光东还向投资家网讲述了另一标准:创业公司CEO的基本素质,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充满激情。于光东看项目时,见面超过三次一定要先去喝酒。“为什么要喝酒?要看这个CEO在喝酒状态下的一种天性反应,是否是个相对来说比较不拘一格的人。”在他看来,优秀的创业者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创业需要疯的状态,而不总是一提问题就,是是是,对对对。
“不能喝怎么办?”
“我们当然不以喝多为目的,因为,在一个舒适环境下,你看到的人的状态肯定和办公室里坐着的不一样。”
他始终觉得,做VC不只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是“工匠+艺术”的行业。只有技术投不出伟大公司,但只有预测能力,只有感觉,只有艺术,成功的概率也不高。
在采访最后,于光东还有个重要会议,记者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投资圈里你(于光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直接回答:草根出身,敢打敢拼的“土匪”,“其实,我算是投资圈的创业者,也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理解他们。”
07
三个人,两个关于减肥的故事
与记者告别,于光东起身,像100米跑运动员一样冲向了会议室。看到他健步如飞的背影,记者想起了他讲的两个故事:
成立沸点前,涂鸿川刚刚完成了自己在高原资本十年的工作,为中国区业务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投资9个项目,2个IPO,三个成功退出,包括奇虎360,六间房,途牛网这样的高回报项目,但同时,与IRR一起飙升的还有涂鸿川的体重。
看到老朋友发福的身材,热衷各种运动的于光东看不惯,送了一份瘦身课程,42天瘦了20斤,“人瞅着舒服多了,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姚亚平是涂鸿川在高原资本时期的老搭档,俩人在风格上甚至极其相似,用外界赞誉为“狙击手”的方式做投资。这套打法的精髓在于,投资人需要保持高度冷静和极强的自我克制能力,要保持严格的纪律性。姚亚平曾为了训练自己的纪律性,用3个月时间将体重减掉40斤。
为什么运动会在沸点变成文化,于光东说,“运动会让人头脑清醒一点,也能让自己不变得那么懒,更加勤奋”。创业中的沸点需要这种清醒和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