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快钱、被反噬,综艺究竟给演员带来了什么?
就演员群体来说,常驻综艺,人设出圈,对于他们的演艺事业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又是什么?
读娱丨yiqiduyu
文 | 老张
《跑男第7季》播出至今,已制造了一轮又一轮的热门话题。前两天的热搜词“跑男对女演员的加成”,再次把“跑男”的几位常驻女嘉宾,推上了风口浪尖。
1
随着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时代到来,不同类型的综艺放肆瓜分收割视频流量。这些综艺需要话题和关注度,那这些本身就拥有大量粉丝的明星,无疑是这些综艺节目争相邀请的对象。演员参加综艺给自己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人气与经济上的双重“加码”。
由于播出时间固定,网络可以重复收看,内容贴近全年龄段观众,在热门综艺播出的季节里,演员几乎与观众的吃喝拉撒捆绑在了一起。当艺人涉足综艺,特别是“跑男”“极挑”这样的国民级综艺,首先带来的就是人气上的高涨和稳定的曝光度。
相比较影视作品的创作周期短、产出慢、投入的物力人力多这些特点之外,综艺的特点就是短、平、快。而综艺的背后的高额经济回报,也让很多明星甘之如饴。此前就有消息称,一线明星在一季综艺的酬劳在2000万起,最高甚至达8000万。综艺的收入比影视作品高出很多,且市场上愿意“买单”的人多,演员可以顺势宣传自己的作品或营销人设,流量明星则能积累到数据,能吸到粉,能换来资源,制作方对这种互惠互利的模式也乐见其成,故多方面综合考量,演员参与综艺节目便是大势所趋。
但是综艺帮助艺人提升了人气,得到了片方、平台、导演的认可,拿到了所谓的“好饼”之后,他们靠综艺所吸来的曝光量反而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成为割裂观众和艺人之间的工具。
2
当演员拥有了多重身份,距离感和神秘感就会被打破。因为只有跟观众保持一定距离,演员的神奇魔法才能得以施展。也就是说,演员必须要让渡一部分的自己给到角色和观众,这也就意味着你不能在公众面前太过暴露自己,要尽量内收,而这显然是跟综艺中标签化的人设相冲突的。
对观众来说,作品优先角色肯定大于演员本人。影、视、综虽然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这三者之间确实有本质上的差别,当然了,做什么以及成为谁的选择权是在当事人自己手上的。
3
在《我和我的经纪人》中白宇和朱亚文聊到是否上综艺话题时,朱亚文表示,这可能是障碍,也可能是台阶,就看你愿不愿意踏出这一步了。而他选择踏出的关键原因是,他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角色塑造,让观众忘掉综艺感。
一些聪明的演员也可以有效平衡影视表演和综艺表现的比重。比如沈腾和贾玲,因为本来就是喜剧演员,上的也都是喜剧类综艺,发挥的是搞笑才能和幽默魅力,人设和角色很统一,反而能够相得益彰。黄渤也常驻“极挑”但也没“被综艺影响”。这与他在综艺里的人设选择有关,他在“极挑”里展现的是高智商、高情商一面,而不是“硬拗人设”“过分搞笑”,回来演电影观众并不会有“出戏感”。所以说,并不是不建议演员上综艺,而是有一个匹配度和平衡点的问题。
作为一个演员,选择参与综艺让观众认识你,在短时间内是行得通的。综艺的钱虽然更好赚,但看似性价比更高的背后,也有潜在的风险,在选择上综艺之前,如何因时因势取舍才是演员首要考虑的问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