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冷泉港亚洲】NIH Xin Wei Wang研究员专访:肝癌中整合的多组学研究

2016-05-15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编者按

NIH的资深研究员Xin Wei Wang作为邀请嘉宾做了演讲:“Integrated Omics Investigation of Tumor Heterogeneity and Drivers in Liver Cancer”。生物探索非常有幸在会后对他进行了采访。


2016年4月25-29日由冷泉港亚洲举办的Liver Diseases and Tumorigenesis: from Bench to Bedside学术会议在苏州举办。NIH的资深研究员Xin Wei Wang作为邀请嘉宾做了演讲:“Integrated Omics Investigation of Tumor Heterogeneity and Drivers inLiver Cancer”。生物探索非常有幸在会后对他进行了采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97813se1&width=500&height=375&auto=0


1Xin Wei Wang研究员的工作介绍


在NIH,Xin Wei Wang研究员所领导的实验室主要是研究肝癌相关的基因、基因组和生化途径。他们正探索原发性肝癌相关的分子机制,分析癌症细胞是怎样起始和转移的,并鉴定早期诊断有用分子标记和有效治疗的分子靶标。Xin Wei Wang研究员实验室的工作分以下两个方面:


1)检测肝癌的分子异质性以提高不同人群间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因广泛的肿瘤异质性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肿瘤基因组的异质性导致临床表现和肿瘤生物学上的程度不同,这阻碍了治疗方案,并对癌症管理提出了一个显著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他们实验室应用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学的技术在不同的人群中分析肝脏样本,来鉴定有着特殊肿瘤生物学的离散肿瘤亚群。因此他们已经发开了很多基因组为基础的,和静脉转移,肿瘤复发,p53突变,干细胞的特征,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治疗反应相关的分子标记。这些分子标记被证明是很有用的诊断或预后的工具,在分子再分类、预测结果、指导治疗和确定临床相关治疗目标时有很大的帮助。


2)鉴定肝癌驱动基因的整合基因组学


他们的实验室整合突变、体细胞拷贝数变化、甲基化、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来分析肿瘤样本。明确的表型谱可以发现关键的癌症驱动基因,揭示它们对于癌症起始和进展的重要作用。比如,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和肝癌转录组分析,他们已经确定了几个在染色体8p上与肝细胞癌进展和病人预后相关的新的肿瘤抑制基因。通过mRNA和miRNA表达谱的分析,他们还在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样本中确定了共同的分子节点,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通过对有干细胞特性的肝细胞癌样本全局mRNA和miRNA表达谱分析鉴定了在肝癌干细胞中其关键作用的microRNA。此外,他们已经确定了几个如骨桥蛋白、β-catenin、EpCAM和miR-181等几个药靶,可以消除或降低肝癌细胞转移的进展。


2对Xin Wei Wang研究员的采访内容


Xin Wei Wang研究员介绍肝癌和其它癌症类型不同,是一个复杂的疾病。所以在诊断中可能需要复合的不同种类的分子标记。已发现近40年的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不仅是早期诊断也是检测晚期的标志物。但是对于研究肝癌的每一位研究人员的挑战是寻找真正早期的标记,如果你阻断它们,肿瘤能够停止生长。目前早期分子标记的问题是还没有哪个标记能让你在正真地在早期发现它们,并预防癌症。他们实验室有一些能起作用的候选,比如用测序发现的突变,miRNA等正有待研究看是否能转化成实际应用。


正由于肝癌不是单一的疾病,每个分子标记可能只代表一部分肿瘤患者,所以这正好符合需要精准医疗或是个性化医疗的状况:针对不同分子标记代表的患者群体进行诊断、指导治疗。他们实验室正好有几个miRNA作为分子标记物,在中国选择患者开展研究。


对于从实验室转化到临床的难题,Xin Wei Wang研究员认为对于大多数关心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来说,这是试图进行临床试验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但是为了有益于患者,付出努力转化到临床实践是很重要的。他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实行这个转化。


我们咨询了Xin Wei Wang研究员做好科学家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回答说科研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成为科学家必须是富有好奇心的,执着的。成为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要不惧怕解决问题,追踪研究热点,在整个人生中坚持探索之路。


Xin Wei Wang研究员认为冷泉港会议系列非常出色,演讲者都是领域顶尖人物,这样的质量也在冷泉港亚洲会议系统中得到体现。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充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冷泉港亚洲


冷泉港亚洲沿袭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传统,为来自亚洲乃至全球的科学家及学生们,提供近距离分享最新科研进展的独特平台。在冷泉港亚洲,与会者不论地位、年龄、国籍、性别、种族,都将于会议全程得到平等自由的交流机会。冷泉港亚洲会议的最大特色,就是大部分在会议上发表的演讲,选择自全体与会者公开提交的摘要中(年会除外),报告涵盖了大量未发表的最新科研进展。


通常,冷泉港亚洲会为每次会议指定一个小型国际组委会(3-5名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卓越学者),来负责会议的组织和安排。该组委会在议题设立、各分会(session)设定及报告人和海报(Poster)筛选等相关范畴,享有完全的学术自主权。与会者在冷泉港亚洲官方网站www.csh-asia.org提交注册信息后,会立即收到包含有摘要提交链接的确认邮件。所有在线提交的摘要,将于截止日期后一周内寄送给会议组委会,由他们根据摘要质量及与会议议题契合度,筛选出进行口头演讲及海报展示的优秀作品。被选定摘要及状态会在会议开始前3-4周于官网公布。组委会将根据选出的摘要,设定会议讨论议程及分议题,与会者在抵达会场后方可由摘要集获知会议详细日程及每一报告的具体安排。


冷泉港亚洲会议一般历时3-5天,由高密度的演讲分会、海报展示分会及各类社交活动组成。每一位演讲者的报告时间约为15-20分钟,台下听众将有5分钟的时间与演讲者进行交流问答。海报展示分会一般安排在下午,每一位作者都将有机会,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感兴趣的话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进行充分探讨。除常规的演讲与海报展示分会外。


冷泉港亚洲还将组织一系列鸡尾酒会、晚宴、舞会,或音乐会。轻松自如的氛围,消除了一切来自背景的隔阂,与会者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灵感与火花不断涌现及碰撞着。冷泉港亚洲会议不止于演讲形式的各种互动,将使每一位与会者收益颇丰。信息传递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独特的会议模式使得科学探讨的沟通渠道多元而畅通。冷泉港亚洲会议不仅能够给与会者们提供一个前沿的国际交流平台,也将毫无疑问的促进与会者的成长并拓宽科学眼界,为亚洲地区学术文化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