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遇冷,教材该怎么变?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找茬”大学英语教材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无意间发现一本大学英语教材的错误,使得他开始了历时两年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找茬”历程。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他撰写了一份近30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直谏教育部。
有业者认为,一年两考的形式在客观上会促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因此学生进入大学时的英语基础应当有所提高。四六级考试在题型和模式上都有较大的改革,比如新增了新闻听力,文化翻译,加强了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 也对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显然,考试模式的改变将影响学习方式与教材的受重视程度。
在高考、四六级考试改革纷纷瞄准英语这门学科时,有人认为英语受重视程度将逐渐下降,大学英语多年来一直“遇冷”,相关教材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
随着四六级考试证书与毕业证关系越来越不密切,考生对其重视程度日益降低,尽管大学英语四六级委员会力挽狂澜,几年内频繁进行考试改革、试题调整,也难挡其江河日下的现状。另一方面,针对高考改革,教育部提出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考试,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英语高考改革一年两考,根本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测试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并不会像传言所说学生可以不重视英语学习了,所以英语高考改革对大学英语教材并没有实质影响,而且高校能够更准确地知道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有业者指出,大学英语教材虽然不用跟着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频繁改变,但是也要注意到这种测试的改革趋势,以及当今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趋势,适当地微调还是有必要的。
上海交大社教材图书出版中心主任臧燕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试改革可以推动出版社改进教材内容、教师改进教学模式,由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变为引发兴趣的主动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好一门甚至多门外语。这从各种外语等级考试考生人数不断增加就能看到这种趋势。
诚如浙江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外语编辑室主任李晨所说,英语正式退出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可以说是中国高考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英语高考改革就是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英语教育本质,矫正30多年来过于强调应试带来的弊端。而大学英语四六级在这些年也是不断地改革,包括题型、分值、难度,突出加强了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这两项英语考试改革,是充分应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的需求的。因为能够在职场显现成效的英语技能是说、写、译,而不是听、读。从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来看,输出活动能够促进输入活动的效率。从大学生的个人需求来看,在中学学习英语多年,不少人得了“厌食症”,消化不良,接受“新输入”的欲望受到了抑制。无论是考试的改革,还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际上都体现了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其实是在提高的。
南开大学出版社外语事业部主任张彤则表示,新的教材编写应有利于实现下述目标:一课一得,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词语的组合与相关知识的网络化,实现词汇深度习得;突出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编辑陈晓曦也提到,大学英语教材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除了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提升也应当是大学英语教材关注的新重点。外研社推出的《新一代大学英语》,采用了“产出导向法”这一创新教学理念,在学习伊始和之中的每个环节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为何而学,从而保持学生的热情不减。
只有这样,才有望在英语考试改革的背景下,用有趣的语言学习新模式,焕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让学英语不再是出于短暂的功利目的,而是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出于文化了解和沟通的内在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新目标与多元化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出台,为高校出版社提供了新形势下的教材开发新视野,同时也引导着高校英语教科书的编写新思路、与多元化教改对接的新模式。其中,英语通识教育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多元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在课程设置中,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不同层次高校各个类别的课程所占比例应有不同,并依此设计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
张彤在采访中表示,英语通识课教学长期存在内容上对西方文化引进译介偏多、对本国文化的外向传播与介绍匮乏、课程类型相对单一、缺乏多媒体特别是数字化配套等问题,那么出版商在新的教材开发中,就应当具备以下几种意识:注重本土文化的导入,教会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了解传统文化和古典历史,而且要了解近现代和当代的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科技进步与改革成就等。
臧燕阳表示,当前许多高校都在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如根据学生入学成绩进行分层教学,以及结合本校专业特色进行学术英语教学等。这些改革举措无论最后成功与否,都是有益的尝试。作为出版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社要主动策划,积极配合,满足不同高校对不同教材的需求,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助力。大学英语教材的题材兼顾人文类、娱乐类和科普类是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教材还可以考虑开发其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新目标与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依据社会发展方向,满足国家、院校、个人发展需求。据陈晓曦透露,外研社先后出版了《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大学英语文化口语教程》和《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程》等跨文化交际类教材,强调文化交流的双向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人文类、娱乐类和科普类题材都是外研社的选材重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和《新标注大学英语(第二版)》的单元主题都会充分考虑各类选材的结合。学生可以在人文、娱乐、科普等多重空间自由穿梭,提升思辨力、想象力、创新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于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丰富多样的选材,活动设计也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习惯,外研社在活动设计中不断创新,在《大学英语文化口语教程》等教材中的设计了游戏化、娱乐化、社交化的活动练习,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
浙大学社教材出版中心外语编辑室主任李晨透露,浙江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教材出版的国际化、精品化、数字化,为了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浙大社研发了立方书——一种全新的教材表现形式,教材即课堂。立方书支持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的线上展示,包含音频、视频、作业、试卷、拓展资源、学习任务单、主题讨论等。通过二维码的互联,线上资源不再是“固定”的,作者、教师,甚至是学生都是资源的创建者。借助移动终端,支持“翻转课堂”教学和“随时随地”学习。以语言输出为导向的教学及教材,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业、走向职场的时候充分掌握语言这门工具,对实际工作有切实帮助,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各类考学、考级及考证。
现在的英语教学已经开始了从强调“输入驱动”到“输出驱动”的转变。这样的变革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和教材都是一个挑战。出版社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更应该紧随时代的变革,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投票邀请
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
邀请您为“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投上宝贵的一票,衷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无需关注,即可投票。点击“媒体·大众喜爱的阅读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订阅商报请点击:线上商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