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华文好书颁奖礼举行丨向经典致敬

2017-01-10 腾讯·商报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腾讯·商报 华文好书”2016年度颁奖礼于2017年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获奖图书作者进行了精彩演讲,为大家献上了一场思想文艺盛宴。


“华文好书”由腾讯网和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联合主办,为读者发现和推荐国内原创好书。表彰文笔优美、有真知灼见、原创力、想象力和洞见力的创作者,关注此时此地的中国,记录中国人的精神流变,推广阅读,共建书香社会。




主办方致辞



伍旭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


伍旭升四种感悟致敬原创 

腾讯·商报华文好书盛典举办了三届,已经成为华文出版年度推介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由此,我们也有四个发现和感悟。

 

一是腾讯·商报是一个黄金组合,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一个代表出版文化的专业坚守,两者的结合,理应成为文化传播的理想模式。三届一路走来,足以印证这一点。

 

二是唯有原创最不容易,因此最值得推崇。文化需要传承,如果没有原创的传承终将死亡;文化需要借鉴,但是没有原创的借鉴,终将沦为抄袭;文化也需要融合,但没有原创的融合,终将失去脊梁。在互联网+的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原创更值得张扬。

 

三是创作是个体的事,影响却是社会的;阅读是私密的事,阅读的行为却是社会的。我们说向经典致敬,我们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把私密的志趣与社会的风尚自然连接起来。所谓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重心的要义不是在个体,而是全社会。因此写作和阅读可以“宅”,但是作用不能“宅”。

 

华文好书特别是原创华文好书需要确立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平衡的标杆,即气质的标杆、精神的标杆、时代的标杆,而不是或不仅仅是小众的标杆或者一小部分文人的标杆,甚至不仅仅是人文的标杆。我们开展大众投票,开展阅读公号的评选,以及视频的直播,也就是为了扩大这样的影响。

 

我以为,这是腾讯·商报华文好书评选的一个特色,也是我们的追求。可以肯定,每一届都很精彩,下一届肯定会更精彩。春节将至,在这里祝愿大家有一个很棒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很好的精气神。我们2018年见。

 

张英(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


张英:我们只有一个愿望:为读者推介好书

大家好!欢迎大家又一次来到这里。我和商报伍社长说今年是一个“三”,中国人喜欢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华文好书来说今年是一个大年,我们自己很高兴地看到,经过三年对原创好书的表彰,对想象力、创造力的推崇和推介,华文好书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包括今年官方层面,一直是在强调中国要原创。原来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什么时候变成创造大国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作为两家主办方来说,我们会尽心尽力地把这个活动办好。另外从今年开始,华文好书也做了一些升级,一个是今年细化了书的类型,比如说第一类是文学艺术,第二类是人文社科,第三类是生活新知。为什么强调新知呢?众所周知,现在出版社出的新书非常之多,但是在很多种类型出版里面无效出版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所以今年我们评出的杜君立先生的书,是符合对生活新知的认识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华文好书从一开始就设立童书阅读,其实也是在想能否给中国的孩子提供一些全球化的眼光。从今年开始会设一个童书绘本,生活类会变成五本,新知类会变为五本。童书这一块,在2017年会评出绘本五本,童书和文字书五本,这是我们给自己也是今年三年一变的调整。

 

此外,今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评选好书之外,还设立了最佳读书公众号。众所周知,根据腾讯数据,活跃度较高保证更新的有500万个公众号,里面有多少个能代表腾讯的有价值的阅读呢?有多少能给读者带来营养?所以华文好书特别设置了最佳的十个读书公众号,其实也没有限定数字,只是觉得评出了一直在传播新书、知识的读书公众号,肯定不是按照流量和点击率评选的,是对传播真知灼见的价值观的表彰。

 

此次评选包括书店,虽然书店在萎缩,但目前的困境来自于税收的不平等,其次是店铺的租金。即便如此,我们看到了新的变化:文艺青年和年轻人办了民宿,把鲜花、咖啡厅甚至餐厅变成了书店。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些代表文艺气息的书店在不同地方出现。

 

说到底,不管是今年新增的微信读书公众号,还是年度书店,甚至还包括对新书的调整,我们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评出最好的书,向社会传播好书。腾讯网办华文好书三年了,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因为自己不出书,而是一个科技公司,同时也不卖书。我们只有一个愿望:和合作伙伴一起,选出好书推荐给读者。微信+手机QQ有十几亿的读者了,希望让这些读者看到有好的东西在这儿,希望这些书能够让他们读到、看到。

嘉宾语录



许宏《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获知历史的真相,但仍然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著。”考古学家许宏说。他的《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是对“无城不郭”共识的颠覆。

 

杨渡《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台湾走那么快,一切都过去了,像一场梦一样。回过头来看,我们是否要重新找回人应该有的有尊严的生活?”


邵燕祥《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大历史是多面的,是千百万过来人的亲历和集体记忆,因此(我)期望更多健在的历史在场者都来为历史作证,充实历史真实细节,补充历史记录的注脚,使众多的个人记忆汇为社会的共同记忆。”


方方《软埋》自己没有“地主或贫农”“穷人或富人”这样的立场之分——人性都是一样的。“不是地主都是好地主,当年的有钱人一样欺负农民。但穷人翻身之后,地主的尴尬和难堪就显露出来。我的写作态度是站在弱者的一方。”


葛亮《北鸢》写《北鸢》的缘起,是自己祖父、艺术史家葛康俞在(作品完成长达)半个世纪后才出版的著作《据几曾看》。“我也借外公的眼睛,经历了对那个时代的梳理和表达。”


绿妖《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小说和散文像是特别细的筛子,把很多经验反复过滤。在你写非虚构作品的时候,这种眼光可以帮你捕捉到文学关注的细节。”


车前子《苏州慢》1950年代统计,中国有三百六十多种手工艺,作为手工艺城市,苏州除了两三种之外都有。这里有许多小作坊,工艺的传承是保密的,因此形成了某种保守性。而因为这种保守性,苏州的生活节奏和状态就是慢的。
王澍《造房子》“他跟其他建筑师很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是去建筑化的,不把自己当成纯粹的工匠来说事情。他所有的作品背后都有作为文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本书责编蔡蕾评价王澍)


杜君立《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他18岁之前都生活在农村。村头有时会过火车,所以村里来客人,大家第一件事就是带他们看火车。人们对机器的崇拜让他印象深刻。参加工作后,杜君立一直在做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工作。“机器真是帮人摆脱了大量辛苦的工作。”
张炜《兔子作家》“《兔子作家》获得华文好书评委会大奖,是对‘兔子’的莫大鼓励,今后这只食草动物会更加勤奋地写作,与荒原林子里的各种生灵好好相处,争取新的更大的进步。”


更多现场精彩深度对话请点阅——“腾讯·商报 华文好书”2016年度颁奖礼专题“



相关阅读

重磅 |“腾讯·商报华文好书”2016年度好书揭晓

专访丨方方:对于《软埋》,我只是个记录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