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内容付费迎来重要拐点,不再只是大V的游戏

2017-02-10 陈莹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09年,美国互联网杂志《连线》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模式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互联网免费”的基本观点。“当一种互联网软件以趋近于零的生产成本和同样趋近于零的流通成本抵达海量用户的时候,它的价格自然也可以趋近于零。”


免费,仍然是当下各大平台的主流模式。但是,2016年涌现出的罗振宇、马东、李翔等一批内容付费受益者打破了这一定律,付费社群、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出强劲势头。内容付费经济“逆势崛起”的话题甚嚣尘上。


从为形式付费到为效果付费


1月13日,猎豹全球智库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份关于知识(内容)付费报告显示,知识见闻类内容是消费者阅读观看的主要需求,高收入人群相较于低收入人群对知识见闻的需求更多,并且一半以上的用户表示,现有内容在数量上已经满足,但质量上还未达期望。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碎片化,用户注意力被分散,信息过载导致了有效知识的匮乏,随着单位时间价值越来越高,辨别真假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越需要为有用的信息付费。


2016年,在行、知乎、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分享平台的付费咨询、付费音频产品因此赢得空前机遇,开启了以“知识”作为贩卖物的有偿共享经济模式。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说,2017年知识服务的窗口会到来,为知识付费的用户习惯已经养成,为他人节省学习时间是大潮。


蜻蜓FM副总裁郭嘉认为,内容付费成为风潮的原因是用户观念在逐渐改变。从原来互联网内容应该完全免费,转变成好的内容应该付费。可以说 “免费模式”,让知识不断被分享、传播,是知识的一种增值。“付费模式”,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也会反过来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


但是,龙源数字传媒集团董事长汤潮也强调,知识付费并不等同于内容付费。“内容付费比知识付费的概念更宽泛。内容付费以直接出售内容为主要盈利模式,如电影、原创文学、音乐、动漫、游戏等,而知识付费则主要是知识类内容的直接付费。在消费场景上,知识付费更注重效率,在单位时间里得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让用户有收获。”


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姬十三也曾发表类似观点,内容付费一定会持续增长,但并非所有内容都有被付费的价值,内容的稀缺性或内容定制服务(的标准)必须至少占一个。


当下,知识产品打造上还停留在包装阶段,用户还是在为知识的形式付费,“为知识的效果付费,以及通过知识连接生活的一切,将是未来知识服务的追求目标”。汤潮总结到。

内容付费时代来临


移动互联网使知识的价值得到重新确立,整治互联网环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素质教育为知识服务创造了条件。知识服务的价值就是对内容的筛选判断和删除,帮助人们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系统化”的“知识”,而不是单纯的“资讯”。


付费阅读APP作为国内发展最早的内容付费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显现出全新生机。根据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手机阅读群体中33.3%的用户能够接受付费阅读。而随着用户付费习惯的逐渐养成,用户在阅读APP上表现出由图便宜向追逐高质量的转变。


知乎自2016年5月推出付费问答产品知乎Live以来,共举办了近1500场Live,用户复购率达34% 。知乎用户葛巾的《穿正装:先穿对,再穿贵》创造了单场进账超19万元的纪录。


2016年12月3日,喜马拉雅FM 打造的“123知识狂欢节”实现5088万销售额,马东领衔的《好好说话》以单日销售额555万元夺冠。


2016年,蜻蜓FM爆款IP《鬼吹灯》《盗墓笔记》的累计收听量分别达15.2亿和24.5亿。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广播剧《太平洋大逃杀》成为音频行业大爆款。


这些,印证了猎豹全球智库的调查结论——知识(内容)产品的传播方式日益丰富,音频、直播、短视频等新模式火爆发展,传播方式更加凸显互动性和社交性;付费问答、行家咨询等先付费的直接交易方式正日益流行。


视频行业的付费探索已经渐渐打破了用户在网上免费获取资源的思维模式,更多的用户开始接受通过付费来获取资源、知识的形式,这为音频内容付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016年,蜻蜓FM开始了音频+商业生态的模式创新,全方位覆盖广告、付费、打赏、电商、社群、微课等领域。蜻蜓FM已拥有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量1000万人,收录全国3000多家电台广播、1000家高校电台资源,聚合超过900万小时的有声节目。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 余建军,将喜马拉雅FM定位于内容创业平台,“为内容创业者提供包含产品梳理、体系建立、发行、商业变现等一整套孵化体系,以帮助更多‘知识网红’挖掘优质的内容”。目前,喜马拉雅已经聚集超过850位知识网红、2000多节知识课程。


如果说广告模式是傍晚四五点的太阳,那么付费模式就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内容产业的核心趋势是内容生产更专业化、分发更智能化,内容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索将从原来的广告、电商,逐渐过渡为内容付费的大行其道。在当下这个内容创业浪潮中,好内容非常有价值,好内容天然自带流量。好内容天然是人群的筛选器,好内容天然离钱更近,或帮助导流,或带来直接消费。


既付费阅读、付费问答、付费音频之后,36氪、爱范儿、虎嗅、钛媒体等主流科技媒体也加入了内容付费之争。


今年1月7日,钛媒体创始人、总编辑赵何娟宣布钛媒体正式拆分为三大业务板块,包括媒体(TMTPost)、数据(TMTBase)、生活方式(TMTLife)。经过3年的酝酿和积累,钛媒体推出首个付费产品钛媒体Pro专业版。


“相对现在已有的钛媒体面向大众的免费内容,钛媒体 PRO 专业版主打面向全球主流 TMT市场服务数据库,主要面向TMT投资者和经营者等专业人群。”赵何娟称钛媒体 PRO专业版的宗旨是帮助所有专业用户提高工作效率、知识效率和社交效率,所有的产品都围绕这个宗旨来设计。“第一年专业版(beta)收费价格仅需999元/每年。类似服务在美国同类机构价格是2万美金起步。”


“所有服务与付费报告,不做任何赠送。要做付费版就要真实接受市场考验,大家看到的所有大佬用户,包括徐小平、李开复、沈南鹏、吴晓波、罗振宇等都是付费订购。”赵何娟坚定地认为“专业无价不打折”。


正如余建军所言,目前是内容创业者的最好时代。过去,TMT领域众多创业者为生存拼得死去活来,而内容创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每个品类都能成为一个行业。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内容关键词,可以把所有喜欢它的人聚集到一起。这就是内容创业的巨大价值。

草根创业者也能享受内容付费红利


业内有观点认为,内容付费只是少数人的春天,属于有人气、有干货、会运营的人或机构。当下,在内容付费领域拔得头筹的罗振宇、吴晓波、徐沪生、李翔、和菜头等人恰恰均是各领域大V,似乎迎合了这个理论,但是,在多家内容平台运营方来看,内容付费并不仅仅是大V的游戏。


“虽然用户对优质内容付费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想让用户重复为内容付费,前提是持续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对很多没有团队的主播来说确实是挑战。这并不代表除了大V和明星才能享受到这波内容付费的红利。”郭嘉如是说。


受到知识爱好者欢迎的“知识网红”并不仅仅是马东、吴晓波这些头部大V,一些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或草根创业者也正在迅速占领知识创业的份额。在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当天,90后创业者孙宇晨的《财富自由革命之路》销售总额达193万元;声音教练徐洁的《如何练就好声音》销售额也近190万元。


“未来的内容创业在内容生产方面将更专业化和深度优质化。更加专业垂直、转化率更高的知识网红时代即将到来。”余建军认为人们对“好内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核心是内容化、人格化、干货足、娱乐化,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深度的内容,而提供自己所在领域深度内容的知识网红将会大行其道”。


汤潮直言,内容的产品化、服务化不是单向行为,知识生产需要整个产业链和服务生态的搭建,需要跨界、融合、开放、共赢,不可能是少数人的专利。“内容产业中,能够生产优质内容的人始终是少数的,从全局来看,必须要有大众参与才能形成足够规模的知识市场。”


当下,内容行业尚有一定“泡沫”,付费产品借助网红短暂曝光后暴露出可持续性的短板,一些内容付费产品在内容结构、内容深度、碎片化与系统性学习之间存在矛盾。与此同时,内容长尾效应挖掘、监管及版权问题也亟待解决。


未来,稀缺的内容将是知识(内容)付费产品发展的基础,专业细分、深度垂直某一领域的知识产品将越来越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