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版集团15载:文化体制改革样本价值

2017-04-13 晓今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坚持中版特色道路,坚守“国家队”使命担当,中国出版集团

励精图治出精品  砥砺奋发再前行


“国家队”“中字头”“人字号”“百年老店”,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中国出版集团从2002年4月9日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与众不同”。


“三六构想”“两调四强”“文化央企意识”“当先锋扛大梁”,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中国出版集团挺立潮头,走出了一条以出版专业化为主体的“中版特色道路”。


十五年光阴白驹过隙,中国出版集团见证了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嬗变与重塑,见证了文化体制改革从启动到迈入深水区,见证了中国出版业集团化的进程,也见证了中国文化国际化的跨越。


十五年求索筚路蓝缕,中国出版集团切实担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一系列“国家队”使命,在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实现了新进步,在文化创造和文化导向上作出了新贡献,在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上实现了新发展,在经营管理和内部建设上取得了新进展,堪称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一个样本。

 

方向篇

坚持中版特色发展道路

中版集团坚持了一条以出版专业化为主体的中版特色发展道路,它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道路,其核心指向是坚持主流价值,壮大出版主业,做大文化影响;其现实基础是优化集团运营,加快融合发展,做强经济实力;其根本保障是加强党的领导,探索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实改革管理。


2001年12月19日,中央领导同志在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组建中国出版集团的文件上批示。自此,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都凝聚着中央的关心与支持,凝聚着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中直工委、中央文资办、驻中宣部纪检组等上级部门指导与帮助。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2004年3月25日,国务院授权成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1年12月28日,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版集团历任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守正出新,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努力建设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的奋斗目标,以及“在全国出版界成为一个标兵”的期望,为中版集团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导向正确是出版工作的原则,是一条铁的纪律,是内容生产的一根定海神针”,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反复强调,“我们第一是政治组织,第二是文化组织,第三是企业组织”,“要始终清醒我们的社会定位是以企业的方式做正确导向,以市场的方式做文化传播,以资本的力量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如今,保证导向正确,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的要求定得更高抓得更严,已经成为中版集团的内在自觉,始终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当作集团一以贯之的政治底线、思想底线和出版底线。

 

战略篇

“两调四强”升级“三六构想”

从战略蓝图的制定,到战略道路的选择,再到战略推进的动力,以及战略红利的释放与深耕,十八大以来,中版集团围绕“三六 39 38287 39 14986 0 0 2926 0 0:00:13 0:00:05 0:00:08 3046想”战略布局,每年一个主基调,架构起一个指向清晰、逻辑严密的坐标系,勾画出一个一以贯之、环环相扣的路线图,向“努力建设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目标扎实迈进。

“三六构想”谋划新思路。在集团成立前十年的基础上,2012年,基于对文化强国战略机遇期的研判,基于对国际出版集团发展脉络的梳理,基于对中版集团十年改革发展的总结和对“十二五”规划的再谋划,中版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提出“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出版传媒集团”的长远战略定位,“现代化、大型化、国际化”的“三化”战略目标,以及“内容创新、品牌经营、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人才强企”六大主体战略。


探索中版特色发展道路。有了2012年总资产突破百亿元大关、主营业务收入首次出现10亿元的量级增长的“底气”,中版集团2013年首次提出出版“国家队”的文化央企意识、大型企业意识和现代集团意识,明确了“中版集团特色道路”的命题,确立了“打造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的目标,阐述了“六大创新”的战略举措——内容生产营销创新、发展方式与管理模式创新、出版业态创新、国际传播创新、人才机制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体现了理性思考与战略谋划的有机融合。


2013年营业收入突破90亿元大关,2014年中版集团更加着眼于解决动力机制与战术动作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动力,以重大项目突破和做响做强重要品牌为重点。


2015年,中版集团围绕“坚持导向,坚持文化贡献”这一核心,以“适应新常态,力争新进展”为关键词,对标“当标兵做表率”的中央要求,提出走集团特色发展道路的五项原则要求,即抓好出版导向,抓好主题出版,在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作出榜样,融合发展,把图书“走出去”作为重要任务。


“两调四强”打造“三六构想”升级版。“十三五”开局之年,中版集团提出“两调四强”,即调速度、调结构、强导向、强质量、强动力、强党建,一方面承接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又绘制了新一个五年的改革路径和工作布局,打造“三六构想”的升级版。


2016年对中版集团具有特别的指标性意义——营业收入和净资产首次跨上百亿平台,资产总额接近两百亿,进入“三百亿”集团方阵。面对集团体量质的跨越,中版集团更加冷静,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作为带动全局工作的“三大要领”。


从“三六构想”提出到“两调四强”升级版,中版集团持续探索“文化企业特色道路”,一年一个脚印,创新举措愈发坚实,改革成效日益彰显,体现了集团服务大局、积极有为的器局与眼界,展现了文以载道、商以传道、创新弘道的情怀与气魄。

 

使命篇

做大文化影响力

体现国家文化担当,彰显国家出版品质,构建国家知识体系;入选国际国内多项重要排名,多项重要出版指标全国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强劲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纵观中版集团十五年来改革发展,“使命担当”四字千钧,既有政治使命的担当,也有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的担当,还有发展转型与创新的担当。

作为中国最大的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旗下集合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荣宝斋、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等中国最悠久、最著名的出版机构。集团组建初期,甚至曾有声音质疑把这些出版的“金字招牌”用行政手段捏合在一起的必要性。


有着如此厚重历史、庄重使命和凝重品牌基因,中版集团自不辱使命——十五年后,商务、中华、三联等这些老品牌守正出新,更加熠熠生辉,而“中版集团”这个新品牌精心锻造,格外光彩夺目。


从一个个独立的“金字招牌”,到与“中版集团”交相辉映的“金字招牌”集群,得益于中版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确保正确导向第一、社会责任第一、国家使命第一;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尤以三个关键词彰显“国家队”的角色定位。


体现国家文化自信。中版集团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做大文化影响,在服务大局,发挥“国家队”的先锋表率作用上,不断创新理念,不断创新手段,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社会影响显著。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美和美国书展中国主宾国期间,中版集团“读懂中国”英文沙画形象片,开创了中国出版企业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广告的先河;集团出版的《大中华文库》《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被习近平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斯里兰卡政府;


集团旗下中图公司历经30年承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并将其打造为全球第二大国际书展;圆满承办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伦敦书展、莫斯科书展、科伦坡书展、贝尔格莱德书展等多个国际书展的主宾国活动;


集团顺利推进中印两国总理签署的“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工程”,努力承担国家交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编撰发布任务;《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成为国家文化惠民工程的最新亮点。


集团在全国首开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运营,双效俱佳,李克强总理致信祝贺;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各方称道;首创并连续十年在全国书博会举办“读者大会”,杨振宁、王蒙、莫言、王树增、于丹等60 余位名家到场,成为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动。


彰显国家出版品质。中版集团多项重要出版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是出版主业强劲增长的有力佐证,更是代表国家出版品质的有力佐证——


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总数第一;以7%左右的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持续位居全国第一;入选“中国好书奖”总数第一,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总数第一,入选光明日报“年度好书”“商报·腾讯华文好书”等重要榜单的数量名列全国第一;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总数第一;入选国家古籍出版资助项目总数第一;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总数第一;入选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总数第一;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版权输出总数第一。


构建国家知识体系。中版集团以打造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为抓手,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中版坚守,构建代表“国家标准”的国家知识体系——确定“百科三版”85个学科的主编,构建国家百科知识体系;完成《辞源》百年来的第二次修订,出版《新华字典(第11版)》,构建国家语言工具书知识体系;完成“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修订,出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等,启动“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工程,构建国家古籍整理知识体系;出版“中国文库(500种)”“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200种)”等,构建中国近现代学术经典知识体系;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500种)”等,构建世界学术经典知识体系。


正如谭跃所说,“站在国家使命、文化担当的角度,作为‘国家队’,就应该比其他出版单位理解得更深、把握得更好,做市场的同时,还要始终保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把出好书放在第一位”。


实力篇

文化为魂  产业为体

坚守正道,担当使命,文化为魂,产业为体;明确战略,统一意志,争时争位,重点突破;围绕大局,精诚团结,和合有为,器局格局;创新创优,求实笃实,贵在精神,人心思进。围绕这64个字,中版集团越来越成为国际出版业聚焦中国的出版标志,越来越接近“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的战略定位,为实现“三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年来,中版集团经济指标强劲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与集团成立时的2002年相比,到2016年“十二五”末,中版集团的资产总额从48.71亿元增长到192.84亿元,增长了296%;销售收入从30.55亿元增长到103.76亿元,增长了240%;利润总额从1.75亿元增长到9.09亿元,增长了419%。


尤值得一提的是,中版集团的营收中90%来自出版主业,在图书市场缓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充分证明了中版集团在挺拔主业、强劲主业上作出的努力。


十五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版集团改革动能不断增强,战略红利不断释放,入选国际国内多项重要排名,影响力不断扩大——2013~2016年,连续四年入选“全球出版业50强”;2014~2015年,连续两年入选“亚洲品牌500强”,位居第331位;2016年入选“中国品牌500强”,名列第29位;2014年,首次入选“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企业”;连续八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排名逐步上升;2016年,荣获“中国经济新领军企业”,是出版界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荣获伦敦书展首次也是唯一的主席大奖“国际出版卓越奖”和三个提名奖,荣获“阿富汗总统特别勋章”和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越来越成为国际出版业聚焦中国出版的标志性企业。


主业立基  内容致胜

“保持增长是我们践行文化使命的资本,是我们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资本,也是我们做强经济实力的资本”,这是谭跃谈及出版主业发展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中版集团出版主业实施“内容创新”战略,推动产品线建设、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快速有效增长,出版品种由2011年的13639种增长到2016年的19953种,增幅46.3%。


在主题出版方面,中版集团以建设“中版特色”的主题出版体系为目标,注重专业特色、突出文化内涵,注重学术品位、突出大众普及,注重内容创新、突出宣传推广。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主题出版的意见》,对主题出版实施专项管理、坚持点面结合,既重视广度更重视深度,既抓中长期规划更抓年度节点性选题,坚持“大家品位、大众口味”,年均开发选题超过300种,出版了《重读抗战家书》《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等一批重点、亮点图书。同时,在“中版好书”榜单中开辟主题出版板块,主办上海书展“主题出版高端论坛”,在全国书博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要展会设立专题展区,利用“百店千柜”平台重点推介,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品牌影响力,具有集团特色的主题出版产品集群、出版方阵和文化影响力三位一体的主题出版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重大工程方面,中版集团“十二五”以来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等国家重大出版工程22项,承担《杜甫全集校注》等国家出版规划项目208项,承担“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43项,承担《全球华语大词典》等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40项。


在内容建设方面,中版集团成立内容建设委员会,以严格导向把关、加强质量管理、优化出版结构、繁荣主题出版、维护作者资源、推动成果转化、实施重大工程为重点,相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畅销图书方面,《新华字典》各版本累计销售近6亿册,《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的市场地位无可撼动;《围城》累计销售800多万册,《于丹〈论语〉心得》畅销十年累计销售600多万册。


在报刊方面,中版集团旗下57种报刊在内容建设、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经济效益方面亮点突出,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在探索实体化运营、体制机制创新、媒体融合等方面成绩显著。


“中版好书”“读者大会”创新理念。如果说中版集团在图书出版领域的领先优势有其历史渊源,“中版好书”“读者大会”则是集团创新理念引领出版潮流的最好例证。中版集团2013年推出全新图书宣传形式——“中版好书”榜单,通过整体化、系列化向社会各界推介集团最新优秀出版物,得到业界和读者高度认可。


产业经营  创新为要


品牌资产不断增值。中版集团遴选出包括10家品牌企业、290个品牌产品、29项品牌技术与服务在内的第一批品牌名录;商务、中华、三联、中图、荣宝斋等传统品牌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百店千柜”工程已在上海、广州等20个省市区落地;“全国经销商大会”成为品牌产品营销平台;“诗词中国”影响力遍及海内外。


集团化运营成效显著。中版集团布局资本市场,初步构建了“一大三小”上市格局,中版传媒有望年内上市;中国出版创意中心、新华联合物流基地、中国美术出版大厦、荣宝斋产业园、新华135文创园、东方虹桥出版基地等多个重大建设项目,为集团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证;集约经营效益显现,集团资金归集率达96%,纸张业务2016年销售收入达72726万元,印务整合加工产值同比增加112%。


数字出版业态形成。中版集团以集团优势内容资源为基础,建设了古籍、工具书、大众、国际、语联网五大平台,一批重点数字化项目取得可喜进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数字版,将建成具有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内容精准、发布权威的“国家网络百科知识体系”;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我国最权威、最专业的整理本古籍400多种,已在中外近200家图书馆和机构安装使用;商务印书馆的“百种精品工具书”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工具书数据库;“译云”作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翻译出版平台,覆盖32个语种,日均访问量达1亿次。2016年全集团数字化业务营收12.72亿元,增幅45.13%,保持全国纯数字出版领域营收第一的领先地位。


做响做开国际化。中版集团进行“深化欧美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壮大周边市场”布局,紧抓版权、项目、翻译、数字化、人才、机制工作要点,扎实推进成效初显。遵循“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和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这一思路,十八大以来,集团通过现代视角输出传统文化图书,数量达900种,涉及17个语种、2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翻译恳谈会积极搭建翻译平台,签订60多个翻译项目,建立百名翻译家名录,占得“一带一路”翻译出版先机。创新传播平台,“易阅通”在100多个国家开通了24小时直供的按需印刷系统,已成为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数字出版资源中盘商。以进著名高校、进研究机构、进汉语课堂培育海外市场。海外布局日益优化,成立了2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网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加强党建  人才强企


中版集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各项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履行“两个主体”责任,搭建了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廉政建设为保障、以各类活动为主体的国有文化企业党建体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普遍推动中层竞争上岗,较大范围地实现了集团内部干部交流,公开选拔了一批后备干部。


中版集团2014年启动人事、分配两项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推进完善竞争上岗,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推广首席专家制度,拓宽员工晋升通道。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探索符合现代文化企业特点的人才激励模式,一方面加强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与考核激励,不断修订完善《“双效”业绩考核办法》等;另一方面优化员工薪酬结构,员工收入逐年增长。


中版集团强化人才培养,着力构建全方位培训体系。一是创新评选编辑、营销、国际化与数字化“三个一百”人才。二是加大海外培训力度,与英国特伦特大学诺丁汉商学院联合培养国际出版传媒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美国佩斯大学合作举办数字化专题培训班。三是培养高级人才和智库团队,2013年正式设立中国出版集团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名校联合培养,打造集团自身的研发中心。四是搭建网络培训平台,提升集团全员培训效率。

 

“在企业化、股份化、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志向,就是要努力成为出版商,更要努力成为出版家;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就是出版产业集团的内核不是经济数字,而是一批好书,是一批能够传之久远的好书;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追求,就是坚定不移地打造大型出版航母,但同时要更坚定不移地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构筑出版高地,奋力搭建文化高峰。”中版集团五年前的“宣言”言犹在耳,五年后仍掷地有声。


在4月7日召开的“稳增长调结构 促融合——中国出版集团回顾十八大以来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座谈会”上,谭跃用六个“坚定不移”,擘画出中版集团“十三五”核心要义。


数字看规划,数字看潜力。透过集团“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中版集团战略目标和发展动能扑面而来:到2020年,经济实现显著增长,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8%左右,出书总品种增长至1.90万种,版权输出引进比达到1∶1;媒体融合和国际化人才占比增长至40%……


新的征程已开启,新的奋斗弦歌不辍。


相关阅读

坚持中版特色发展道路 建设国际著名出版集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