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童年去而不返,于是他用30年创造一个彩色的魔法世界
两周前,65岁的科奇·保罗带着他的女巫温妮和黑猫威尔伯,来到了中国。在随后的9天时间里,这位世界插画大师与孩子们一起,穿行在色彩缤纷的“魔法世界”。事实上,为孩子们打开“魔法之门”这件事,他已经做了30年。而那颗的魔法种子,在他自己的孩提时代就已萌芽。
1951年,科奇·保罗出生在津巴布韦。在那里,他度过了令人迷恋的成长岁月,在大草原上狂奔,在河沟里撒欢,在岩壁间窜上跳下。大人们任由他和其他6个兄弟姐妹疯玩,常常只会到晚上才找他们回家,而那时他们很可能已经跑到了离家有些距离的周边某一个村子里。说起这些的时候,保罗眼睛里仿佛映出了当年那个小男孩的影子,那种满足、兴奋,甚至隐藏着丝丝窃喜的情绪传达得如此清晰。那些畅快淋漓的童年往事,是一种绵长的安慰和骄傲,可以让一颗久经岁月的心迅速穿越到最初的状态。
除了解放天性的童年经历,最让保罗印象深刻的就是外祖母在南非利比亚的农场和那里的长颈鹿和大象,还有半沙漠地区的矮树丛和非洲土著人……这些质朴又动人的自然风物,被外祖母画下来,成为小保罗房间里“洗眼又洗脑”的装饰。外祖母很爱画画,也会鼓励保罗一起画,当她老得画不动时干脆把画画的工具送给了外孙。就这样,美到入心的自然景象,以及外祖母那“真当回事儿”的绘画爱好,让保罗经历了润物无声的美育启蒙。保罗说,如果要找一个在儿童时期对他产生很大影响的人,那就是自己的外祖母。
最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地点燃兴趣,让它自动燃烧。
长大后的保罗对画画着迷至深。他在高中最后一年为大学做准备所选的预科课程,就是艺术。到了大学,他选的专业也是艺术。但是,选择的过程并不平静。他的父亲希望他读法律,两人当时几乎吵翻。好在保罗毕业后很快就在广告行业找到了工作,这让父亲和他本人都感到很惊讶,本以为“这个行当的饭没那么好吃”。当时,广告公司的人很喜欢保罗的画风,一口承诺会培训他其他方面的工作技能。但是,保罗在工作中并没能一直专情画下去。因为,他升职了。由于喜欢,他还是经常帮助手底下的人画一画。结果上司发现后果断地告诉保罗,公司支付他大笔薪酬并不是让他来画画,那些营销会议、预算会议才是正事。这把保罗推到了理想与现实的新一轮抉择中。他意识到,自己在广告公司职务越高,越没有画画的空间。当然他也可以不接受接下来的提升,但是那样就很容易因为“无作为”而“被边缘化”。保罗并不想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于是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过渡期。
保罗开始做广告顾问,每周工作两三天。这样的状态既能保证不错的收入,又能让他有时间画画。那时,他已经出版了一本立体书,但是要想专职创作插画还是很难。反过来说,机会虽然还不多,但是第一本书让保罗看到了“踏出第一步之后的很多可能”。慢慢的,插画的工作越来越多,广告顾问的工作越来越少。等到温妮出现的时候,保罗便与广告行业彻底作别了。
保罗清楚地记得与温妮相遇的情节。那一年,保罗36岁。在牛津出版社非洲分社工作的哥哥用打字机给总部一位出名的儿童出版编辑写了一封信,向他推荐自己的弟弟。虽然哥哥与那位编辑并不相识,但是“同事”这层关系却让那封信免于石沉大海的遭遇,为弟弟赢得了一次去牛津出版社办公室的机会。见面时,编辑把保罗带去的画作进行拷贝后告诉他,请不要主动联系我们,如果我们想联系你自然会找到你。
就在保罗要出门的时候,编辑突然递给他一沓纸说:这是一个关于女巫的故事,她住在黑色的房子里,养着一只黑猫,总是会遇到各种状况。请你按照这个画3张A4的插图。
按照编辑的说法,这本书会和另外9本书组成一套。在返程的火车上,保罗把故事一口气读完,觉得内容非常棒,决定把它以独立绘本的形式呈现出来。3个星期后,保罗把画好的图放在了编辑的办公桌上。面对编辑“这并不符合既定要求”的质疑,保罗告诉他这样一个特别的故事放在套系里会很可惜,请对方看完所有的画再认真考虑一下。最后,编辑接受了保罗的建议。
1957年,《女巫温妮》在英国面世,并在当年就获得了英国最负盛名的童书奖之一——红房子图书奖。保罗的插画生涯也由此一路开挂。保罗说,这些都要归功于那位如同自己人生导师般的编辑,没有他当时的开放和远见,后来的一切都无从说起。遗憾的是,就在保罗这次带着他们“英雄所见略同的果实”与中国孩子见面期间,那位已经80多岁的编辑告别了世界。说到这个消息,保罗原本兴奋的音调变得平静,那里边隐藏着说话时少有的克制情绪。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保罗和女巫温妮系列的作者、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瓦莱丽·托马斯与编辑共同见证了女巫温妮的诞生、成长,从第1本《女巫温妮》到第17本《温妮和圣诞老人》,从英国到世界。如果说他们用30年的时间为全世界的孩子创造了一份总是有未知惊喜的礼物,那么全球700万册的销量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对这份礼物的热爱。
孩子们爱着女巫温妮和她的黑猫威尔伯。也许,在那个彩色的魔法世界,孩子们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宇宙。在保罗的画笔下,女巫不是一脸皱纹、没有牙齿、眼神邪恶,正在山洞里熬制神秘药水的老太婆,也不是眼神迷离、抱着水晶球念咒语的吉普赛女人,而是穿着穿着彩色衣服、动作搞怪、表情生动的可爱女巫。而不同寻常,正是保罗对自己创作的要求,这种要求苛刻到每一个情节、每一处细节。
第1本书中故事的文字开场是这样的:女巫温妮住在森林中一栋黑色的房子里。房子里里外外都是黑色的。地毯是黑色的,椅子是黑色的,床是黑色的,床单是黑色的,床上的毯子也是黑色的,就连浴缸都是黑色的。最开始,保罗为这段话画了一个小木屋,但发现这未免也太流于普通。和小木屋相反的东西该是怎么样?于是,就有了一栋现代感十足的大城堡。另外,他也并没有把房子处理成剪影一样的纯黑,而是运用了大学时所学到的视觉方面的特殊技巧,将画面处理成不同色调的黑。在画女巫的时候,因为画到纸边帽子没画完,干脆把帽尖折起来,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发生改变的地方。
与众不同的点子又从哪里来?保罗说,他在创作一本书的时候,一天到晚都惦记着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从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办法。温妮作为一个会魔法的女巫有一根全球标配的魔法棒,但是保罗并不想用星星这一通用的流行元素来表现魔法。一天,保罗在电视上看皇家空军的飞机演习,飞机在做花式飞行时拉出彩色的烟带,这给了他启发:温妮每次挥动魔法棒,就会拉出一条颜料带。那种从细到粗爆开的感觉就仿佛预示着魔法到来的惊喜。每次的颜色并不一样,什么颜色的颜料带就会变出什么颜色的东西来。
对于这样的创作体验,保罗乐此不疲。女巫温妮系列的17本书故事内容、背景设置完全不同,每一本的插画创意也都完全不一样。在最新的一本《女巫和圣诞老人》中,他第一次画俯视的场景,那其中结合了很多他在电影课程中学到的东西,一幅图就画了8天。这种连续性、开放式的创作不断带来新鲜的挑战,但这也为创作和图书本身不断带来新的活力。30年过去了,他画了《温妮的午夜小火龙》、《温妮去海边》、《温妮和魔法南瓜》、《温妮和恐龙》、《温妮女巫大冒险》、《温妮和捣蛋机器人》、《温妮的海盗之旅》……一本本画来,保罗带着孩子们进入一个个新奇的世界,让他们感受到想象力的无所不能。
保罗始终带着旺盛的想象力,为孩子们描绘彩色的魔法世界。他的画中充满着大量的细节,每个细节都可以读出衍生性的情节。保罗觉得,一个插画作者就像一个导演,可以决定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的服装搭配、动作细节、情绪表情等等。在文字的基础之上,插画作者要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细节的再创作。保罗教学生们画画时常会告诉他们,看到文字的时候,要想象适合文字的背景环境,使文字围绕细节展开。通过细节来创作故事,是插画作者的重要能力和工作。
在保罗看来,图画细节对孩子有着特别的吸引力。有一次,一位朋友带着他的孩子来到保罗的工作室。当时,保罗正在为一个关于龙的诗集画插图。在画龙的时候,他添加了一些小蜘蛛。结果孩子对龙没有什么感觉,反而对那些小若不见的蜘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候起,保罗更加注意细节的创作,让画面充满故事。
在女巫温妮系列中,从温妮口袋里的青蛙腿,到窗户上长得小眼睛,再到书架上塞着的骷髅头,无处不是玄机暗藏。保罗希望,这些细节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间、更多读书的趣味。
女巫温妮系列像魔法一样为保罗的生活打开了一扇门。就像他所说,一个非洲的小男孩因为喜欢画画,愿意坚持,现在可以像温妮一样满世界飞来飞去,这真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现在,除了自己画画和教人画画,他最热衷的事就是推动儿童阅读特别是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儿童进行阅读。他最喜欢听家长们说自己的孩子读了女巫温妮的书后爱看书、爱画画、爱说话了。
这次,在中国,他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团队一起,在徐州和北京的学校、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盲文图书馆、悠贝亲子图书馆和孩子们读温妮、画温妮。在一声声“阿布拉卡达布拉”中,在一笔一划的彩色画幅中,孩子们的魔法世界也许正在悄悄打开。
温妮的魔法故事还将继续,愿每一个孩子和大人的生活都能趣味横生。
—
珍藏版中文版
温妮女巫魔法绘本:精装
¥420(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