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间48小时书店 | 文景艺文季这样趣玩阅读推广
本文作者:任志茜 摄影:杨明
2017“文景艺文季”,有一间限时开放的48小时“有间书店”、有供应小说药酒的小说诊疗所……数千读者好奇探访艺文季现场,流连忘返。论坛场场爆满,书店人流不断,咖啡馆内香味诱人,小说诊疗所更是颇具人气,读者的欢声笑语不时传来。
无论是看大腕看电影买书买咖啡,或者只是来玩来逛来坐来感受一下,炎炎夏日中,“文景艺文季”为读者带来一个舒爽的文化书香空间。因此当记者遗憾地说,这么美好,为何限时48小时,实在太可惜。书店店长浦渊指着书架上的书《一瞬一生》回答,此一瞬即永恒。豁然开朗,我们相视而笑。
从图书产品扩展为阅读服务,从图书销售提升到阅读推广,世纪文景希冀通过艺文季这样的活动,展现其文学、人文类图书出版理念,并力图成为更具包容性、前瞻性,同时内涵更丰富的文化品牌。
以“城市: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沙龙2017“文景艺文季”于7月23日晚圆满落幕。这个为期2天的活动,在北京“艺术8”,通过4场论坛、3处空间和2日映像进行全方位呈现,与爱文艺的读者相遇。
论坛上,10余位嘉宾智慧碰撞有关大城市生与死的话题;专家史建、陆铭、唐克扬、茅明睿,探讨何为“理想城市”;评论家止庵、杨庆祥、史航与作家伊格言共聊“小说治愈”;还有《地下铁道》的作者、纽约“土著”怀特黑德首次访华,与诗人、曾经的“纽约客”西川以“纽约巨像”为主题展开对谈;而关于当代都市人的社群认同与认同危机这一话题,由学者王明珂、马戎和田耕展开。
除了关于更好的城市未来的思想大讨论,今年艺文季的最大看点,还有一间限时开放的48小时“有间书店”,由设计师陆智昌设计,书店内充满各种文景版好书和创意周边产品;此外还有以小说《小说药丸》为基础设置的,供应小说药酒的小说诊疗所,和拥有“纯真博物馆”咖啡豆的4213咖啡屋。在纯真电影院,读者可以跟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的书写,在影像中遥望伊斯坦布尔的爱与愁。
“
“文景艺文季”自2012年举办以来,已到第五年,今年亦逢出版品牌文景诞生15年。可以说,今年的“文景艺文季”亦是文景团队的一次充满做书理想与情感的精心策划。本报记者就此特别专访了世纪文景总经理、总编辑姚映然,请她解密“文景艺文季”背后的文景故事。
姚映然(世纪文景总经理、总编辑)
Q
2017文景艺文季线下48小时活动已经结束,为今年的活动复盘的话,100分会打多少分?如果有失分的话,是在哪里?
姚映然:95分吧,所有的活动都有遗憾,这次也有。比如《纯真的记忆》这部片子因为片源质量不是很好,所以播放效果要打一点点折扣等等。
Q
今年的艺文季非常文艺,比如举办地的选择,以及除了常规的论坛之外,比如有间书店的设计,空间之外还有映像等等,可以看出花了很多心思。策划的主线是什么呢?而且创意从产生到执行,听说只有两周,时间这么短,是如何高效完成的?
姚映然:今年的艺文季是文景做艺文季的第五个年头,我们一直想让艺文季的活动升级,就像我们不断地在让文景的出版品升级一样。艺文季的初衷是让文景的读者和朋友用两天的时间集中分享他们在生活、阅读和思想上的一些精华,以往我们只做论坛。今年我们在论坛之外,增加了许多东西,比如咖啡馆、映像、书店等等,从本质上是想展现我们对阅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阅读只有融入都市青年的生活才能有未来。
从想法到落实确实只有两三周时间,但此前我们的许多思考和工作已经做了很好的准备,比如我们今年一直在加强对图书周边品的开发,所以艺文季现场看到的许多小东西,小说药丸的压舌板、各种文景产品有关的徽章、帕慕克的杯垫、梁漱溟手记的资料夹等等都是前面准备的。
Q
“城市:被仰望与被遗忘的”,这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有生活的题目,算是以此为文景15年庆生吗?
姚映然:这次艺文季的主题来自盖伊·特立斯的书《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也是文景今年策划的产品里表现很好的产品。城市大主题是我们自己的关心所在。第一届艺文季的时候,我们的主题“文艺能否改变一座城?”在许多读者心目中产生了共鸣。今天,文景人不再固执于文艺,而是深入到城市本身,想让城市生活和都市中的人自己来发声。加上文景有许多作者和出版品与城市大主题相关,比如专程前来的普利策小说奖得主怀特黑德就专门写过《纽约巨像》这种题材的作品,所以我们把它定位为本次艺文季的大主题。
文景十五年来的成长与都市生活的剧烈变化密不可分,我们也策划过许多探索城市发展秘密的作品,比如《大国大城》,以及探索都市人心灵状态的文艺作品,《心术》、《斯通纳》、《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这次的主题对文景来说顺理成章,也算小小的庆祝吧,至少我们从出版上找到了一些小小的切口去关心和关怀都市和都市人。
Q
听说此次艺文季活动现场的整体设计是陆智昌先生,都是懂书爱书的人,你们想呈现给读者的是怎样的感觉?
姚映然:从设计的理念上,陆智昌先生希望去挖掘文景产品背后更高和更深层的意涵,不是做特别炫目的设计,吸引眼球。比如用玻璃陈列柜来展示单本的重点品,是要讲述作品和作者背后的故事。在整体设计风格上,仍然走在了文艺、简洁的审美路线上。这与我们书的设计相同,在审美风格上,我们都希望文景用坚定温和的审美打动人。
Q
从2002年6月到现在,15年来,文景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正如她的英文名Horizon,一直在面向未来出版。您2016年上任,算是临危受命,不知这个说法您认同否?,对文景这个品牌以及她在未来的走向,有怎样的设想?
姚映然:我算是赶鸭子上架。
文景作为一个品牌,我相信它有自己的命运和生命力。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希望文景继续保持充沛和活力和创意。艺文季现场有许多路人被我们吸引来看,所有人都问“你们这个创意团队叫什么?”我听了是很开心的,文景策划书是主业,未来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相信它还要在做书的专业路线上走得更稳健更好。其他的部分是哪怕表面上看起来不是书,但本质上我们是想通过生活的不同场景和不同产品去潜移默化,吸引读者进入阅读,阅读还是会滋养人的。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每天有个时间段捧着书,而不是手机,我们下一代也会耳濡目染,知道书是好东西吧。
Q
今年现场活动中,有间书店中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对书背后的故事的展示,比如梁漱溟的手抄本,比如王明珂的《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旁边的是学者的田野调查的录音带,以及太空漫游那个盒子里那颗别出心裁的灯……而且展示品每天会更换。文景是一个策划团队,书店空间对编辑的意义是什么?
姚映然:今年艺文季所有的空间其实也是文景编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书店肯定是。在文景编辑的心目中,书店恐怕一切社会生活的展开地,可以独处、可以交友、可以思考、可以带娃、可以工作的地方,这地方因为有书,所以有无限可能。它是个枢纽,更是个栖息地,我们喜欢待在书店。
Q
我在参观的时候,文景渠道营销总监、有间书店的店长浦渊介绍说,有间书店的一些文创品和图书产品,在北京库布里克书店有专柜展示,以及在微店也有相应的产品呈现,因此,艺文季并不仅仅局限在48小时,而是衍伸到了线下。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对品牌推广来说非常重要。从图书策划到营销方面,文景是如何强调自己作为一个有独特品位的品牌?
姚映然:我们做书时尽最大可能站在作者身后,让作者的想法来发声,让作者的文字来打动人。我们做品牌时时刻站在读者和受众的角度,思考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能通过什么方式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