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经叱咤风云的图书策划人都在干吗? | 黄育海篇

2017-09-10 孙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江湖

已变


带着这个选题走访曾经“叱咤风云”的图书策划人,不少受访人笑:“好像我们已经不在了?”但又会觉得话题“很有趣”。


接触受访者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有人继续做书,有人投身电影,有人开始做知识付费,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远离内容这个行当。


从采访的结果也可瞥见,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图书策划“老枪”们,并没有放下他们的“武器”——只是,江湖已变。


上期我们报道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图书策划人都在干吗? | 苏静篇,本期我们推送黄育海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专题,分期分批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呈现他们最为鲜活的存在状态。

独家策划:

曾经叱咤风云的图书策划人都在干吗?


图书策划之二


黄育海

现在是做书最好的时候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手记

黄育海:现在是做书最好的时候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育海看了记者拉出的一长串“顶级策划人名单”,笑说:“这些人都认识我。”


2008年7月,在中国苦心经营了13年图书销售业务的全球第四大传媒集团贝塔斯曼全面退出在华图书销售业务。但“书友”所表征的时代,却被很多人记住。黄育海正是这一时代的亲历者。2001年,黄育海砸了国企“铁饭碗”,从浙江人民出版社辞职进入贝塔斯曼咨询有限公司担任业务发展总监,同时任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总编辑,兼任上海贝塔斯曼书友会编辑部总编辑。

  

很多人都请黄育海喝过酒。黄育海在做书友会的几年间,认识了几乎所有活跃在国内出版圈的民营书商。“我给他们报的订数都在5000册、1万册、甚至有些一次性能达到二三十万册。跟现在当当、京东报订的200本、300本不在一个量级。”黄育海时代的贝塔斯曼书友会一年的营业收入远超一些省市级新华书店零售额,峰值时能达到1年3个多亿。

  

另一方面,从将近18年做书岗转化成“卖书”身份的黄育海,不得不逼迫自己放弃一些坚持了多年的“执念”——只做顶尖、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经营书友会需要完全跟市场需求对接,大量书友会会员是中学生和年轻大学生。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这些书黄育海都会进销,但他表示,自己做书不会“碰这类作品”。

  

1981年大学毕业,在做了3年杂志记者后,黄育海结识了当时著名的评论家李庆西,经其引荐进入浙江文艺出版社。这算是黄育海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从此踏入出版圈30年”。在浙江文艺社头4年里,黄育海和李庆西一起策划了“新人文论丛书”。黄子平、陈平原、季红真等这些在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如今都成为相关领域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虽然现在看来,书中的某些观点还略显稚嫩,但这套书为黄育海带来的人脉和对书形成的最初品位意义远远大于今后他炮制畅销书带来的利益快感。

  

鲁迅、郁达夫、老舍、徐志摩、张爱玲等人的“全集”作品,在如今看来,有些“尺度依然很大”。“我们用注释的方式做了标注,希望更多人看到他们更为立体的思想流变过程”。黄育海在浙江文艺社促成了不少在今天看来已是畅销书外加常销书的“第一次”国内亮相。

  

2004年,拿着高额年薪的黄育海请辞贝塔斯曼,和余秋雨、吴晓波等人,以及多家出版社一起创立了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彼时,“九久”旗下的“九久网上书城”“九久读书人俱乐部”和《书城》杂志,迅速成为中国南部地区最大的图书网购渠道,以及全国独一无二的书友会,外加与专业期刊《读书》齐名的读书杂志。

  

2008年,当当网以及当时的卓越网要么拿到了巨额投资要么被收购,黄育海却没那么“走运”,在当时国内购书网站中排行老三的“九久网上书城”,因金融危机,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全面收缩国外投资业务,“收购协议都签了”,最终还是无果而终。

  

遭遇“变故”的黄育海一下子陷入困境。“九久网上书城”因没有后续资金跟进无法与当当和卓越亚马逊抗衡。2008年~2010年,黄育海全面调整业务,将原本只占1/3的出版业务拉升为主营业务,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炮制超级畅销书的“开挂”人生。

  

转头过来做书,市场已大不一样。曾经经他之手引入国内的“张爱玲”“徐志摩”“钱锺书”遍地开花,中国的当代知名作家的要价也越来越高。安妮宝贝税后版税能达到600万元,余华等一线作家的要价也不菲。此时,黄育海敏锐觉察到外国文学这个市场空白点。“当时在国内,读者仍以阅读托尔斯泰文集、《简爱》这类外国古典文学为主,尽管译林社、上海译文社做过一些,但规模不大。”

  

在贝塔斯曼期间,黄育海签下了两个重要版权,为他此后经营“九久”外国文学板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个是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个是《克林顿自传》(译林出版社出版)。尽管贝塔斯曼撤出中国,但黄育海却攒下了极好的版权资源。欧美排行前三的顶级作家JK·罗琳、丹·布朗、斯蒂芬·金,除了极少数作品流落在外,大多数版权都在黄育海手中。国外版权方甚至放言,“黄走到哪里,版权就给到哪里”。据黄育海粗算,丹·布朗《达·芬奇密码》累计销量至今超过500万册,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累计销量也有近百万册。就算在眼下,这些畅销书每年都有将近10万册的滚动销量。

  

主攻外国文学以来,从丹·布朗、斯蒂芬·金、阿加莎·克里斯蒂到略萨,欧美近年畅销书的70%,当代出版界公认的100个经典作家中的50%都被黄育海“纳入囊中”。2017年“九久”的造货码洋达到4个亿,按发货6折计,有将近2.4亿的销售收入。

  

一次大的变化出现在2011年前后。“九久”开始做外国儿童文学读物,大量引进国外顶尖的儿童文学、科普、艺术教育、绘本等作品,推出了“诺奖童书” “大作家小童书” “大红狗系列”等,其中“大红狗”系列已经有近300万册的销量。眼下童书已占到“九久”产品比重的40%。2014年,九久读书人及旗下99kids被博洛尼亚书展官方提名为“全球最佳童书出版商”。

  

尽管选书标准跟成人书的“经典”性没有太大差别,但从市场角度看,黄育海还是感觉到了童书经营的特殊性。

  

跟国内一线作家不同的是,外国儿童读物的作者大多没办法进校园讲座,针对家长和老师群体的推荐让黄育海觉得有太多功课要做。近年,国内出版商对国外版权的疯抢也对黄育海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黄表示,自己“依然拿到的是最好的资源”。

  

对于纸质图书的将来,黄育海始终保持乐观,他笑说,5年前盛大文学的陈天桥放言“纸质书5年就完蛋”,现在不也好好的。

  

黄育海说,对于高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经典读物的追求不管环境如何变,他的出版初衷都不会改变。跟不少老派出版人相似的是,他并不排斥电子读物和视频,但始终觉得,要汲取精神养分,纸质图书还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拿着书,可以有思考的时间。”他也期待,外国儿童读物未来能像成人读物一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潜力,“成人外国读物阅读已经占据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外国少儿读物除了绘本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况,还有很多优秀的读物值得出版。”黄育海甚至觉得,比起几年前实体书店的颓势,现在是做书最好的时候。前不久,他去过一趟“南国书香节”,一路从广州购书中心和深圳书城逛回,城市人群的消费升级在他看来已经切切实实回归到阅读层面。很多改造后的书城一楼都将原来的百货又换成了图书,虽然运营方式跟多年前不同,但至少说明“图书是可以给书店带来效益的”。而他原本以为南国书香节会抢了广州购书中心的人气,没想到“里面依然熙熙攘攘”,黄育海觉得,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并没有减弱,不管是从知识层面还是个人成长方面,他需要做的是,从经典的作品中选出“具备畅销特质的”。

  

但对于消费者注意力分散的当下,如何能够切中时代脉络,引爆新的畅销书,黄育海坦言,判断是最困难的事情,需要对摸不着的大趋势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基于理性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做出决策。”“所有的反应都必须迅速及时”,就像现在,“九久”的编辑每天都有可能跑到黄育海面前,对他说:“老板,这本书,我们马上研究一下?”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