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览 | 出版社自评好书引领“深”阅读风尚
在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当下,出版机构纷纷自评好书,这其中有着何种对阅读情怀和文化传承的追崇?出版业从诞生始,即担负着开启民智的重要使命,知识分子“士志于道”的精神就汇集在这一本本的好书之中。
出版社自评好书蔚然成风
一到年底榜单多。2017年尚有余额,但各种媒体发布的好书榜单已漫天纷飞。其中,每年年底自评好书,已成不少出版机构惯例,尤其对于名社大社来说,自评年度好书已经成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引的一次公开发声,他们希冀通过有价值的好书的呈现,引领读者阅读经典名著,进而带动社会阅读风尚。
作为年度文化风尚与阅读指南的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评选,已经举办5年,2017人文社科“十大好书”近日评出。《诗的八堂课》位居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弦诵复骊歌》《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反异教大全》《欧洲漫画史》《世界报业考察记》《安魂曲:汉诺赫·列文戏剧精选集》《人生道路诸阶段》《晚清以降:西力冲击下的社会变迁》。在此之外,亦有“十大入围好书”评出,分别是:《俄罗斯抒情诗选》《清代学者象传校补》《小说鉴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百年战争》《蜜蜂的寓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珠峰简史》《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一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从书目看,在经典学术著作之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评选的亮点,主题出版类图书也引人注目。
社科文献出版社的2017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也在进行中,目前已经评选出人文社科类30种候选书单,就社科类来说,该社的《“卑贱者”最聪明》《城市白领新移民研究》《村落里的单身汉》《达·芬奇童年的记忆》《大战的起源》《癫狂与理智:你不得不知的世界金融史》《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美国科学在衰退吗?》《欧洲如何使非洲欠发达》《权力的生成:香港市区重建的民族志》《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一个知识共同体的学科贡献》《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中国新社会阶层:基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实证分析》入选。从候选书单来看,现实性、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人文思想及国际问题研究等诸多领域。
此外,还有诸如人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不少出版机构的“自评年度好书”活动也在进行中。中华书局“2017年度中华书局双十佳图书”评选会即将举办,在评委会投票之前,“中华书局读者心目中的双十佳图书”活动已经开展。
思想随笔成社科类图书热点
纵览整个11月,思想随笔成社科类图书的一大热点。广东人民出版社日前推出“百家小集”第三辑,收入许纪霖、鄢烈山、陈徒手、王奇生、何怀宏、张梦阳、胡文辉、李建军等名家思想随笔。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学者许纪霖的《小时代中的理想主义》,以寻访家国的情怀与变迁为主线,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发表的重要作品,共分“史记”“书生”“怀人”“家国”“天下”“情怀”六章,涉及关于近代史、学术史、知识分子史、地缘文化、文化批评等多种主题。许纪霖自称“无法归类的蝙蝠”,游走于左与右、传统与现代之间,学术立场中允、不激进。他对学界和社会文化事件触觉敏锐,以独特的角度和案例分析切入研究,从而观照出社会历史事件、现象、人物背后不为人所察觉的深蕴。
熊培云的思想随笔深邃而灵动,《慈悲与玫瑰》(新星出版社2017年10月版)是其新作,他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与过往作品相比,更内观地处理了人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还有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黄河之旅》(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版),他最知名作品是关于探寻隐者的《空谷幽兰》,该书是他追寻黄河的行走笔记,是对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黄河流域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古今变迁的全记录。
《慈悲与玫瑰》
熊培云
新星出版社
2017年10月
《黄河之旅》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11月
比尔·波特
在这些作品中,充盈着知识分子的家国天下之感。尤其许纪霖认为学界主流过于青睐对碎片化的研究。对于年轻人普遍认为小时代就要做小题目的态度,许纪霖给予反驳,提出作为知识分子,一要通过知性了解“道”,二要以自己的身心实践“道”。所谓“志于道”,正是一个读书人应有的家国天下情怀。哪怕不谈情怀,只做学问,要对问题都要有深入的研究,也要对问题的背景有很好的理解。只有获得了更大背景中的位置感,才能领悟所研究对象的意义所在。正如对人物的研究,离不开具体的地域(家)环境;对地域的考察,须放在国的视野中比较;而中国的风云变幻,又与世界潮流的涌动密切相关。由身而家及国至天下,人与世界是一个有机的连续体。
以赛亚·伯林说:有两种学者,一种是刺猬,另一种是狐狸。刺猬有一知,狐狸有多知。刺猬型学者热衷于建立体系,建构的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狐狸型学者,胃口很好,食谱广泛,对什么都有点兴趣,呈现的是一种“散状的智慧”。许纪霖自诩自己靠近狐狸的气质,他愿意产出关于“狐狸的智慧”的文章。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黄兴涛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九州出版社
2017年10月
乔丽华
《伯希和北京日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萧菁
除了这些思想随笔,近期还有如下优秀图书值得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著述的《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结合传统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途径,考察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内涵,分析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呈现出此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天下为学说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版),探讨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的独特性及复杂性,并重塑清末民初读书人的群体形象,挖掘近代读书人如何通过思想文化革命影响、促进社会政治革命,解说清末民初中国的变之深与变之痛。《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九州出版社2017年10月版)从鲁迅研究资料中仔细地爬梳出丝缕细节,谨慎建构鲁迅与朱安的关系,为全面认识鲁迅提供新视角。《当法律遇上经济:明清中国的商业法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版)从社会变迁中发现明清中国也有商业法律的主张,并以此探究明清经济史。《优游坊厢: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闲消费与空间变迁》(中华书局)以消费为切入点,以江南城市为案例,探讨明清城市内休闲消费活动如何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而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与权力纠结。《伯希和北京日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是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乔保罗·伯希和的义和团运动亲历记,再现1900年庚子事变惊心动魄的55天。以及同样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衣不蔽体: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服饰与身体》,讲述服饰背后的故事、中国服饰近百年的演变及其与历史潮流的联动关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