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市场规模将达22亿元,出版界波澜不惊?

2016-03-30 龚牟利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5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已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9.0%,其中仅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就将近3亿元,预测2016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元。”一连串漂亮数字来自某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有声书市场报告,对于目前平淡的国内出版市场无疑是一大诱惑。

  

但出版界似乎波澜不惊。

  

自七八年前数字可下载有声读物产生以来,“有声书是下一个金矿”“有声书爆发”这样的预言就不绝于耳。“狼来了”喊多了大家已习以为常,但这次好像“狼”真的来了!至少欧美市场的确如此。

  

欧美也是多年前就称有声书为“下一个出版金矿”,但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才实现了真正的爆发。在欧美阅读市场,近两年有声读物犹如一匹突然杀出的黑马,以两位数增速发展,迅速崛起为市场主流出版类型。美国出版商协会(AAP)数据显示,美国2015年前三季度有声书依旧是整体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板块,同比增长高达37.7%,其总体市场规模约为1.6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1.5%左右。这基本是来自出版社的收入。而根据美国音频出版协会(APA)的数据,美国2015年音频出版市场逾20亿美元。2015年英国市场有声读物购买数量增长27%,已经占到图书购买总量的3%。国际出版商也从中看到了机会,例如企鹅兰登书屋英国专门将有声读物开辟为独立部门,并与BBC达成独家合作;博尼尔出版社也在积极拓展有声读物市场。对于英美出版社来说,有声读物不仅仅是账面上的数字,而是有1.5%~3%的实际收入。

  

但国内出版界为何兴奋不起来?因为暂不论数据的准确度,16.6亿元有多少能流入出版社口袋里就很值得怀疑。就像多年前业界集体呼吁发展电子书,目前出版社年收入也仅2亿元左右,并且以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为主导。有声书的发展会不会重走电子书的老路?至少从目前来看是如此。

  

据易观智库数据,懒人听书、酷我听书、氧气听书等占据了当下听书市场绝大多数份额。如果从更广的音频运营角度来看,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则是市场的主导者,蜻蜓FM、荔枝FM号称拥有百万计的听众,喜马拉雅FM甚至号称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由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团队建立,吸引多轮风投,如喜马拉雅FM已获得2轮共计6500万美元的融资,C轮融资在即;蜻蜓FM更是已经获得了D轮融资,估值高达 25 亿元人民币,领投方为创投“国家队”——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内目前的听书网站、APP均已逾200家,很多电子书阅读软件也添加了“听书”功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从资本积累、人才和技术储备上,国有出版社想占有一席之地已不容易。

  

与电子书的发展类似,版权成为听书应用的发展瓶颈之一,如酷听听书的总作品量仅8100种,因此很多听书机构将UGC(用户自生产内容)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如喜马拉雅FM与阅文集团、青岛出版集团分别就网络文学和美食类出版物进行版权合作,可谓有竞争也有合作。相比于内容,赢利模式或许更令人担忧。从目前的情况看,上述多家听书、音频平台绝大部分是免费提供内容,并且目前仍然处于烧钱状态,之前的收费企业早已被拍死在沙滩上。但英美市场一直都是收费状态,尽管收费方式不一,如零售、无限订阅、捆绑销售以及图书馆销售等方式,但价格不低于纸质出版物,美国的有声书平均价格在20美元左右。这与英美多年来通过磁带、CD等介质消费有声读物的习惯有关,2014年美国仍有30%的有声读物是通过磁带或CD销售出去,2015年英国的这个数字是40%。

  

目前国内主流听书、音频平台采用的仍是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营销策略,用免费的内容吸引流量,依靠广告等盈利,仍处于资本输血阶段,什么时候剪断这条资本脐带自力更生,仍然需要观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订阅商报请点击:线上商城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