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这个中国人一记神操作,竟解决了困扰全球百年的难题,全球震惊!而他究竟有多年轻,你可能想都想不到?!

2018-03-16 德国优才计划 德国优才计划


自然《Nature》,世界顶级科学期刊,

这里诞生了全世界无数诺贝尔奖获得者,

能登上《Nature》的学者们,

要么是来自世界顶级实验室,

要么是世界顶级团队。

令人望而生畏的是,

《Nature》的毙稿率高达90%,

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

要想成为那10%的人,都是难度极大。


而就在刚刚,有个中国人一出手,

就一天两次登上《《Nature》

一次性就占据了两个席位!

《Nature》自创建149年以来,

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绝对堪称“神操作”!

他令全世界为之惊讶!

更震撼的是,

他还是登上《Nature》最年轻的一位中国人!

他究竟有多年轻,你可能想都想不到!


他,就是曹原。



1996年,他出生于四川成都,

3岁时一家人迁往深圳。

他自幼就十分的聪明,

读小学时,往往老师刚说出题目,

余音未消,他就能喊出答案,他说:

“我那时经常接嘴、插嘴,或者和老师顶嘴。”

他特别喜欢捣鼓电子产品,

经常跑去深圳的电子市场,

能耗去整个下午,

然后买上一大堆电子原件回家,

拆了装,装了拆的去研究电子线路。

他特别热衷的就是科技类课外书,

《科学探索者》一本书,

他就前后后翻了好几遍。


2007年9月,他顺利考上了,

以“超常教育”闻名的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在这里,他更加放飞自我:

课桌、椅子、黑板都没能逃过他的“毒手”,

甚至连老师的讲台都给他拆了;

而在课堂上经常踊跃发言的他,

提出的一些问题,

竟然有时让老师都难以回答

他在学校搞个实验室,

还在家里弄个实验室,

当时做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

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

偷偷把妈妈的银镯子放了进去,

人工“合成”了硝酸银。


这些事惊动了校长,可校长却连连称赞:

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是个天才!

并当即决定送他进少年班,

进行“超常教育”。



而他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月读完初一,

三个月读完初二,

不到半年读完初三,

2009年9月,

才13岁的他就考上了高中!


高中学业繁忙,他仍旧鼓捣个不停,

放学回家都10点了,

他还要再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

捣鼓各种化学试剂,

这些实验都很折腾人,又有一定的风险,

但家人的支持和学校的开明,

让他尽情翱翔在科学的天空。


别人都是中学三年,高中三年,

而他只用了两年时间,

就把初中、高中的课都读完了!

他说:“在学习中,重要的不是老师,

也不是特别的教材与习题,

而是自己愿意钻研的学习兴趣,

以及善于钻研的自学能力。”


2010年,14岁的他参加高考,

成绩公布,考出了理科669的高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他抢到手,

并被选去了驰名中外的、

用来培养未来科研领域领军人物的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能在这个少年班里面的哪个不是天才?

都是经过激烈竞争才能夺得一席之位。

群雄环绕,

更有一群“可怕”的老师督促着他们,

可这样的环境对他来说却是“如鱼得水”!


他求知若渴,

经常穿梭于各大教授的办公室,

一脸认真地去逐一请教,

还时时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

和教授一起去探讨;


那么多的天才中,

唯独他让教授们念念不忘:


物理学院丁泽军教授,因教学严谨、苛刻,

让许多学生“闻风丧胆”,人称“丁老怪”,

而偏偏,就他入了“丁老怪”的法眼,

一提起他,“丁老怪”就赞赏有加:

“很聪明的家伙!

计算机物理课程中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章,

他没花多少时间,也就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丁泽军教授)


曾长淦教授也自豪地说:

“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

他还发了一篇PRB理论文章,

(PRB,物理学术期刊)

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太厉害了。”

我实验室出了很多位郭沫若奖,

但他在其中还是显得卓尔不群,非常特别。


“他是如此的令人放心,

只要把题目交给他,他一定能做出来! ”


 聪明人很多,可他却还很主动,

计算遇到困难,

他永远会想尝试其他的软件方法。


(曾长淦教授)


才气过人者往往恃才傲物,

但他却非常低调沉稳,不骄不躁,

勤学之余他还喜欢天文摄影,

他说:

“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

(这话好像霍金也说过,

敢情天才都是如出一辙?!)


(曹原摄影作品)


少年班那些学霸们谁都不服谁,

只有提起他才会表现得十分钦佩:

“真的是怪物啊!”

“我们都觉得他可能成为下一个庄小威,

这一点都不言过其实,

因为他实在是太强了,就是传说级的人物。”



而他非但有当下的荣耀,

还有更辽阔的远方。


除了他个人的才华与努力,

中国科大确实也为他创造了一切条件:

2012年,他作为首批交流生,

被中科大派去美国密歇根大学,

回国后,他就写了这样一篇短文:

《 曹原:安娜堡的回忆》

回忆了在美国的交流学习生活,

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弟学妹,

能有这种宝贵的机会。

地球村是如此充满活力,

我们应做它的主人,

加油吧,世界会因你而精彩!


2013年6月,

他获得中科大“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

同时被牛津大学选中,

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



2014年,

他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

郭沫若奖学金。



不久,

他在牛津大学实践时的导师陈宇林教授,

推荐他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他随即远赴重洋,在美国麻省理工,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四年来,

他一直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电性,

这项研究,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

可他之后的研究成果,

成为了能改变全世界的“神操作”!


我们都知道,

从发电站到用户的传送过程中,

能量传输是肯定会有损耗的,

而且损耗量是非常巨大的。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发现,

当汞被冷却至接近0K(-273℃)时,

电子可以通行无“阻”,

从而将能源损耗降到最低,

这个“零电阻状态”被称为“超导电性”,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

昂内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悲剧的是,超导体要在,

接近绝对零度(-273℃)的环境下,

才能显现其近乎0损耗输电的能力,

而这其中的材料,

冷却成本却高得让人绝望!


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

都开始了各种试验,

去寻找这种“低成本超导材料”。

1980年时,有人发现了铜氧化物,

这种材料达到超导状态的最高温度,

约为133K(-140ºC),

但是铜氧化物结构难以调整,

无法实现超导机制,

在超导体的研究上这只是进步了一小步。

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B. Laughlin说:

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

徘徊了30年,

试图解开铜氧化物超导的秘密 ......



而今天,我们这位中国的少年,

就成为了照亮黑暗的那盏明灯!


2017年8月,

他的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

只要将两层石墨烯,

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

它们就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

即刻显现超导特性!


然而研究过程起初并不顺利,

实验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

如何将两层石墨烯之间的转角,

精确控制在1.1°(魔角)附近,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

他依旧信心满满的说:

“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

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

“吃一堑长一智,做的多了,

慢慢有经验了,自然就攻克了。”


之后的半年多来,

他夜以继日的呆在实验室里,

克服了样品无法承受高热、

机械部件有滞留回差等重重困难之后,

震惊世界的石墨烯传导试验终于成功了!



2018年3月5日,

这个重磅消息瞬间引爆全球,

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Nature》,

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

他的关于石墨烯超导的论文!

此时距离发现超导体,

已过去足足107年了,

世界终于迎来了这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而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就是中国人,曹原!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Yuan Cao(曹原)


我国“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

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是1997年,那时他27岁,

读潘建伟的故事点击此处


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施一公,

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那是在1999年,当时他32岁;

读施一公的故事点击此处

……


而他登上《Nature》才刚刚21岁!

还一次性当天就发表了两篇!


而刚拿到这篇研究成果的论文时,

《Nature》等不及排版,

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

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

有网友评价:

《Nature》应该为能刊发曹原团队的文章,

而感到荣幸不已,甚至都已迫不及待了!


中国网友们都炸锅了


而此时距离1978年3月8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立,

刚好40周年,

这个轰动全球的研究成果,

恰巧成了他回馈给少年班40周年,

最重磅的厚礼!

面对全世界如此大的殊荣,

对外,他就说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一个扎实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的人,

未来一定不会太差。”


英雄出少年,

作为一个中国人,

他延续了华夏英才的优秀,

也扛起了中华民族的荣耀,

他已是传奇!


而回看中国科大少年班40年间,

输出的卓越人才不胜枚举,遍布全世界,

81级骆利群,38岁就出任,

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

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82级卢征天,旅美时,

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现任中国科大千人计划教授;

85级杜江峰,中科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87级庄小威,34岁便成为,

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

物理系双聘正教授,

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

96级尹希,未满32岁就晋升为,

哈佛大学正教授,打破华人记录;

98级陈宇翱,80后的中国科大教授,

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


中国少年人才不胜枚举!



少年强,则中国强,

中国培养出的这些中国好少年,

也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强盛之路!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愿他们都不辜负祖国母校的培养,

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强盛贡献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为曹原,点赞!

为祖国,祝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