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退休学者:对科研没兴趣的年轻人 还是早日脱离硕博苦海吧

2016-11-15 蒋百川 募格学术

本文转自科学网蒋百川博客

我从事科学研究一辈子,现在退休下来,想写一点自已的经验和体会与年青人分享。大多数人读了以后,表示欣赏。也有个别人,乘机叹叹苦经:无权无势,拿不到科研经费,拿的一点工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买房子,等等等等。这些我都可以理解,我希望国家对科研人员多关心一点,研究工作不象生产工人,毎天都会出产品,有时候二、三年没有成绩,但说不定五、六年,七、八年会有惊人的成就。国家富了,有条件养这样一批人。在美国,拿国家科研经费的人员中留传一个笑话:“什么是国家科研基金?其实就是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去满足一小撮(得到经费的)人的好奇心而已”。

 

科学研究作为一项事业是崇高的。它代表了人类的理想与探索的精神,作科研工作的人应该掌握他所研究的领域人类已积累起来的知识,他的工作应致力增进人类对这个领域的认识,并且应该将自已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全人类。这些话说起来是很激动人心的,但真正实行起来是很累的。所以做科研工作的人,既要有远大的抱负,又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选择科学研究作为自已终生的职业的人,主要应该是出於他的个人兴趣。这一点在许多文章中经常被提到,但是仍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因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还有因为其他原因去考研,其实是浪费了国家的资源,也害苦了自已。没有兴趣,便作不出好的研究工作,周而复始,只会每况越下。我劝这些年轻人,早早看破“研究生” “硕士” “博士” 之类的光环,脱离苦海,寻觅适合自已的幸福工作与生活。只有兴趣做科研的人,才会感觉每天做的事情有意义,越做越有劲,有了一个发现和突破,更有一阵狂喜,这样地周而复始,便会形成一种正反馈式的循环。因此,喜欢做科研的人会感到科学研究是一种享受,不喜欢做科研的人,则感到一生关在实验室里实在会很无聊。尤其是还没有做出一点名堂的时候,看见别人在金融行业或者产品销售上已经赚了大钱,尤其是老同学中有拿到大笔科研经费或者升为教授、院士而名利双收时,要问一下自已,我能否永远甘心清苦、耐受寂寞?

 

做科研工作的人必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遇到随便什么东西都要问个为什么。如果对各种事情漠不关心的人,好像也不大适合做科研。科学研究就是对知识的探索。科学研究通常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以开放的思维,经过有系统的调查,发现新的事实和规律。


这里所说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实证的方法,它包括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这种对知识的探索,大致应符合三个特点:1)求真- 是为获取对一件事物的性质的真知灼见。2)求规律- 是为获取事物的普遍性和事物的因果关系。3)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是可以总结和传播的。为了符合这些特点,我以为科研工作者必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粗心大意、丢三拉四的人,恐怕不适合做科研工作。


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有忘记自已的住址的故事,陈景润有走路撞到电线杆的故事,为什么他们都是大科学家?其实我上面所讲的粗心大意是指在科研的时候。在进行实验或观测时候,要能注意细节,保持整洁详细的工作纪彔,这些都是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曽有人说过,科学家的工作有点象偵探,在工作时,要能留意每一个细节,并且有很强的联想与分析能力。特别是有些现象与结果不是事先预料到的,能否抓住并去作进一步研究与分析,还是以为仅是一个意外或误差而加以忽略,这完全取决于他的科学素养。有许许多多故事会提到某科学家“碰巧” 发现了什么,其实所有这些巧合,完全在於他的头脑已经有所准备,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长时间的冥思苦想,他是不会有 “碰巧” 的发现的。所以年轻人、特别是研究生,不要期望会碰到这样的事情,认真学习科研工作的每一步,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认为做科研工作必须是最聪明的人,科研工作与其他事情一样,它的工作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聪明就是能早日学习并掌握这种工作方式,其实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有心去学习,做学生时向老师学,独立工作后向同事或同行学,向书本学。


与“聪明” 相比较,我倒认为 “认真” 的品质对做科研工作的人最重要,只有对研究的问题真正认真的人,才会勤于思考,深入钻研。在我的领域工作久了,认识不少国外同行,其实人都一样,许多人都是在湊热闹。在年会上谁报告了一个新的进展,大家都会跟一阵子,过几年这件事没戏了,又会冒出另一个“新” 东西来继续热闹一番。有一次我在国内访问,就有一位博士后问我,今年我们学科的国际年会上的 “热点” 是什么。我就问她,她现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她说还在找。我告诉她,自已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不要去跟“热点”,年会上毎年都会选择几个方向作专题报告和讨论,年年在变,你怎么跟得过来?后来也不知道她听进去没有。这种跟风的人,是自已不想认真钻研和思考,因此永远没有出色的发现和成就。

 

最后,现在许多年青人用写文章或在人家文章后面留言的方式,抱怨他们的处境,抱怨目前没有多少人在真正做科研,做出来的都是垃圾、抄袭等等。其实我要告诉这些同学,你们现在的环境比我们当时要好得多了。


我在1966年5月下旬参加过研究生考试,过了没几天,6月1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次年我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当工人,直到1978年再考研,才进了中科院。在大约12年当工人时,每日要完成一定的产量指标。文革以前,大学生分配进工厂劳动一年后,便进技术科当技术员,或者是研发新产品或者是管理日常生产。但是我劳动一年到期后去厂里问询此事,回答说现在是文革,你是知识分子,就是要接受工人的再教育,以前那是修正主义。去大学找原来的老师,说想做点科研,实验做不了,理论题目也行。老师对我讲,你还是回去好好上班,不要还想着做科研了。就是在这种没有时间、没有指导,再加更无额外报酬的情况下,我还是凭着自已的兴趣做出过一些工作,而且还为以后的科研打下了基础。


我现在说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标榜自已,而是想说你越是认为是低潮的时候,越是要坚持,好像做投资买股票,要买跌。当然这个比方也不很恰当,因为科学无国界,你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在国外,人家那里没有那么多问题。我们现在不努力,只能越来越落后。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免费微课

加入募格科研专业群,参加优质免费微课,还能和同专业的小伙伴讨论~您只需添加群工作人员芒果(微信号mugemangguo),留下你的专业方向即可入群(具体专业名单戳此处)。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热门图文TOP5

1、如何阅读、整理外文文献?三位学术牛人教你几招

2、走近大学失意青椒:有的未升副教授被炒,有的拼命代课

3、专科毕业的姐姐问我读研有什么用?这是我给她的答案

4、这样的导师你想要吗?来看复旦教授分享的研究生培养法

5、博士毕业三年工作感想:上升前景远比待遇重要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点击图片进一步了解募格编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了解更多募格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