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异国求学的研究生,应该如何与教授相处? | 留学圈

2017-06-30 中国教育报 募格学术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美国研究生留学如何与教授相处?绝大部分美国大学教授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学识渊博,对教学和科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他们非常受尊重,在大学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课堂上教授和同学之间有个和谐氛围,学生才能在困惑着找出答案。


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应该非常professional的。上课时,教授一般希望学生能够完成课前规定的阅读,带着想法和疑问去上课。在课堂上教授希望学生能够和她/他合作,教授会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做出回应,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问题。有些问题,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可以和教授可以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千万不能以不礼貌的方式来挑战教授。


课堂之外,教授一般都会设有Office Hour。在这个时间内,学生可以去教授办公室获得个别辅导。记住综合性大学的教授一般都从事科研工作,工作压力特别大。如何不是在office hour最好不要去打扰他们。另外,如果你有事请教,最好把自己的问题简单明了地写在纸上,同时带上笔记本,课本等资料。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同时给教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有些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同邮件的方式来问。邮件的标题要简短明确,正文要简单,有调理,语法准确。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最好不要用邮件。另外,在发邮件前一定要确保自己实在是找不到答案了。一些在书本或教学大纲上轻易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最好不要问。


归纳收集到的回答,有三种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良好的写作能力,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1

   良好的写作能力


“坦率地讲,写作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只是中国学生觉得难,每一个学生都觉得难。”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西戈(Siegal)教授说。为什么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西北大学教授说:“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这是最大的问题——缺少自己的观点。”


许多中国学生为什么觉得写作难,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我们在读本科时没怎么写过这样的文章,老师也没教过。”


是不是英语水平限制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很多教授说,英文水平确实会有些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到美国读书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英文水平自然有高下之分,但并不是说英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写出的文章水平也低。对教授们而言,提出观点和证明观点更有价值。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不少教授指出,大量阅读是必需的。中国学生常常抱怨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一位历史系教授告诉我,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著作对她的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范德比尔特大学工程学院的乔纳森(Jonnason)教授说:“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多读。一个读过50本书的人肯定比只读过2本的人写得好。”此外,不少美国教授指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不足也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很难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

   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多位教授在问卷回答中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前人或其他人提出的观点。对于中国学生习惯以考试成绩高低论优劣的思维模式,他们颇有微词,也颇为担心。他们认为,考试分数决不是唯一尺度,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评判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斯坦福大学教授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创新,你的美国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祝你一臂之力。但是,这需要你有尖锐的看问题的眼光去质疑,而不是重复那些别人已经发现的理论。”一位纽约大学的教授说:“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实在有些遗憾。”


为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此重要?因为提问可以把阅读从静态的、单向的“看”变为动态的、双向的“交流”,这是一个深度理解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思考所读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言之有物,是否准确明白,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恰当的研究方法。


提问除了对理解学术文章大有裨益,对于有效的社会交流也起着很重要作用。首先,提问可以帮助交谈双方发现共识所在,这在协作或者团队合作中尤其重要。其次,提问有利于控制话题走向。以课堂讨论为例,通过提问可以帮助你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来,这样还会担心自己无话可说吗?再其次,提问可以让交流的目标更加明确,让交流的过程更加有效,避免“鸡同鸭讲”的状况。

3

   

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在答卷中抱怨:“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群体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下了课也是这样,他们从不到我的办公室来。”这样的评述虽然可能被解读为对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但不能否认中国学生表现得确实不够积极。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


是中国学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吗?许多中国学生表示,他们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从小我的父母和老师就告诫我,找到了正确答案再讲出来”﹔“没想清楚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浅薄的表现”﹔“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美国教授们并不了解中国学生的这些想法。


建议那些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的中国学生先尝试与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诉他们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样的一对一交流会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并转化成参与课堂讨论的动力。事实上,当你发现自己想的与别人不同时,恰恰应该说出来,与对方交流。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机会吗?


上面谈到的美国研究生留学如何与教授相处的三种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有适应性的学生尤其重要。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并思考,我们的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学习时表现如何,哪些能力的欠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成功,如何提高学生所需要的这些能力。在教育国际化浪潮中,我们必须反思是否为培养全球化人才做好了准备。


(作者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热门图文TOP5

1、头疼英语、生活困顿……学术大师们也有这样的青葱岁月

2、袁隆平:自称“80后”、正处“90前”,仍为稻粱谋

3、这个北大直博生不得了:一作发Science 20篇论文总影响因子大于120

4、核心学术期刊《求索》原主编受贿数额巨大被双开 学术腐败敲响警钟

5、从小到大试卷都会返还给学生,为何大学不这么做?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