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落地!“试管婴儿”费用可报销,杭州明年起实施,一个4000亿规模市场将至,这些公司已布局
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也能提高市场渗透率,从而提升行业景气度。
来源:综合自数据宝、中国证券报、财联社、艾美达医药咨询等
辅助生殖纳入医疗保险报销政策落地!据浙江日报,从2023年起参加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和推动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相关扶持政策日渐完善。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前景带动下,不少上市公司也在加紧布局。
01
辅助生育纳入医保政策落地
根据杭州市政策,在杭州市范围内具有特定辅助生育资质的省、市三甲医疗机构治疗期间,接受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治疗的费用,“西湖益联保”将给予一定限额的补助,其中胚胎培养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胚胎移植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在年度限额范围内可按项目实报实销,超过限额以上部分由被保险人个人承担。
消息面上,今年10月底,国家卫健委召开人口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协调出台更多的配套措施;要健全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工作机制,强化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图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在此之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曾公开表示,积极推动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
有机构表示,目前辅助生殖费用较高,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之后,将使更多人有机会进行辅助生殖治疗,长期看将有利于推动辅助生殖行业健康发展。
02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国家接连推出“二孩政策”和“三孩政策”,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
今年8月份,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在此之前,多地医保管理部门均表示,将逐步探索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其中,湖南省医保局今年5月曾表示,将逐步探索将医保能承担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苏州市医保局也表示,适时将临床需求量大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畴。
此外,早在今年2月份,北京医保局也曾发布通知,拟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
除上述地方外,还有福建、江苏、广东、江西、四川等十几个省出台三胎实施政策,其中均提到辅助生殖。同时,江西、四川、湖北等地也发布过拟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的消息。
此外,多地也适时发布促进生育等相关政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都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各省市都在《规划》中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
03
人类生育力状况持续恶化
据环球网,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称,近半个世纪以来,男性的生育能力呈现断崖式下跌,而且还在不断加速。据英国《卫报》15日报道,研究表明,在1973年至2018年间,全球男性的平均精子浓度从每毫升1.01亿个减少至4900万个,降幅达51.6%。
自2000年以来,男性精子浓度平均每年减少2.64%。造成这一现象的真正元凶尚不得而知。报道称,有一种假设认为,现代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以及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此外,专家表示,抽烟、喝酒和肥胖等也可能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
据《财经》,和男性生育力持续下降一样,女性的生育力状况也在持续恶化,中国的不孕不育人群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女性为主)上升至90年代的10%-15%左右,2015 年已高达15%。现在有不孕问题的人群中,男、女方各占一半。
和男性生育力现状类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环境因素造成的内分泌紊乱及相关疾病也在持续上升,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比例等,从而导致女性不孕。此外,更大的工作压力和养育压力也造成产后抑郁的增多,拉低了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这些都造成女性人群的生育能力和男性一样,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04
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前景广阔
快速增长的不孕患者、渗透率和人均费用,是影响我国辅助生殖市场需求的三大核心驱动因素,同时也推动着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测,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患病率将超过18%,不孕不育患病人数将从2018年的约4800万对增长至2023年的约5000万对。
随着IVF(体外受精,即“试管婴儿”)技术不断成熟,人们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互联网知识科普等,患者对于IVF的接受度逐渐提升,从而使得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对比来看,2018年美国辅助生殖服务的渗透率达到30.2%,同期我国仅为7%。
不过,这也意味着我国辅助生殖市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我国,辅助生殖总周期数达到80万周期,假设有20%的不孕不育患者接受不孕不育治疗,按照1/3的成功率,国内不孕不育患者理论空间可达到2400万例。假设每例患者治疗不孕不育平均花费为2万元,则不孕不育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48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快速发展,但昂贵的费用、治疗耗时长等因素,也压抑着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
对比来看,不断升级的试管婴儿(IVF)技术,在综合妊娠率方面,比常规药物治疗和人工授精的更高(约40%-60%),由此成为生殖中心的主要盈利项目。
目前,IVF技术分为“四代”,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分别为:第一代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解决女性不育不孕问题;第二代的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解决男性引起的不育问题;第三代的植入前基因诊断与检查(PGT),解决由特殊遗传病引起的不孕不育,即优生优育问题;第四代的胚胎转移技术(GVT),适用于卵子线粒体有缺陷的人群,能帮助有卵巢功能,但卵子质量差的女性。
费用方面,根据兴业证券研报显示,常规IVF-ET、透过ICSI进行IVF、PGT(PGD/PGS)的平均费用分别为35000-50000元、37000-52000元、70000-100000元。
基于此,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也能提高市场渗透率,从而提升行业景气度。
05
辅助生殖赛道投资机会梳理
从产业链角度看,受益于辅助生殖赛道的细分行业众多,大致可分为几大类。
上游方面,涵盖促排卵等辅助生殖常用药物、孕激素等检测试剂、培养液等医疗器械,相关的上市公司包括丽珠集团、仙琚制药、金赛药业(长春高新子公司)、翰宇药业、利德曼、安图生物、贝康医疗、华大基因等。
中游方面,主要为互联网+辅助生殖服务企业,包括好孕帮、贝贝壳、微医、美柚、孕趣等。
下游为服务于终端客户的辅助生殖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例如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锦欣生殖等。
辅助生殖行业产业链全览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以辅助生殖药物为例。
根据米内网统计的2018年重点城市样本医院产品市占率数据显示,丽珠集团在亮丙瑞林微球、尿促性素、尿促卵泡素中的市占率分别为32%、52%、100%;重组促卵泡素方面,默克雪兰诺、默克、金赛药业市占率分别为67%、27%、5%;孕激素方面,仙琚制药在黄体酮注射液、黄体酮胶囊的市占率分别为81%、41%。
另外,作为整个辅助生殖产业的核心,下游的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是直接服务客户的终端,由于需要获取生殖中心牌照,且资质认证难度大,因而有着既深且宽的政策护城河。
从国内的竞争格局看,由于公立医院机构优势明显,目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除此以外,基因筛查/诊断(PGD/PGS)领域也衍生出了一些投资机会。
第三代试管婴儿的技术也称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PGD/PGS),是指在IVF-ET的胚胎移植前,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诊断是否有异常,筛选健康胚胎移植,防止遗传病传递的方法。这就涉及到遗传学诊断技术。
所谓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用于在胚胎植入着床之前对早期胚胎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胚胎的23对染色体结构、数目,通过比对分析来检测胚胎是否有遗传物质异常。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诊断是否有异常,筛选健康的胚胎移植,防止遗传病传递的方法。
目前,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领域的PGS/PGD通用检测手段,包括荧光原位杂交 (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SNPs)、比较基因组杂交(CGH)、二代测序(NGS)检测,不同的技术有着不同的特点。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特点 资料来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华金证券研究所
06
多家上市公司切入辅助生殖赛道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多家上市公司已切入辅助生殖赛道。麦迪科技去年与锦欣生殖签署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锦欣-麦迪”旗舰生殖中心,此外,公司还通过收购海口玛丽医院有限公司布局辅助生殖领域。
国际医学在今年10月公告,下属医院——西安高新医院获批试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试运行期限一年。
达嘉维康全资孙公司嘉辰医院已建设辅助生殖(IVF)中心,包括胚胎培养室、精液处理室、移植手术室、胚胎冷冻室。
汉商集团在2021年布局武汉同济生殖医院。同济生殖医院是国内领先辅助生殖机构,不仅拥有湖北省唯一的人类精子库,还是全国第一家获批的湖北省生育力保存中心。
除了上述直接拥有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外,还有国药现代、圣诺生物、双鹭药业、仙琚制药、共同药业等布局辅助生殖所需的药品及器械领域。
今年以来,辅助生殖相关概念股表现一般。汉商集团、达嘉维康等龙头跌幅超过20%,昌红科技、共同药业、圣诺生物等跌幅更是超过30%,仅麦迪科技一只个股年内逆市上涨超过20%。
从业绩上看,沃森生物、昌红科技、麦迪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净利增幅超过20%,仙琚制药、重药控股、汉商集团等净利增幅超10%。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