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顶礼供养文殊师利菩萨!

2016-05-10 妙道 腾讯佛学

点击本文标题下【腾讯佛学】添加关注,点击【查看历史信息】阅读之前发送内容。


文殊菩萨(资料图)

文:妙道

文殊礼赞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东台望海峰望海寺,聪明文殊师利菩萨。南台锦绣峰普济寺,智慧文殊师利菩萨。中台翠岩峰演教寺,孺童文殊师利菩萨。西台挂月峰法雷寺,狮吼文殊师利菩萨。北台叶斗峰灵应寺,无垢文殊师利菩萨。南无五台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做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

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文殊师利菩萨是梵语,梵名Man~jus/ri^,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之一。


文殊菩萨(资料图)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佛经中常称文殊菩萨为文殊师利法王子,也称为妙吉祥菩萨,在《华严经》的描述中他和普贤菩萨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他们合称为“华严三圣”

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右侧。若以此二胁士表法,文殊师利显智、慧、证,可以用世间话来说表理论;普贤显理、定、行,也可以说表实践;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

再者文殊菩萨在左表破邪,普贤菩萨在右表显正。我们常见的带剑文殊,手持利剑,骑着狮子,表智慧之威猛,能破金刚般的烦恼。狮子的吼声在众兽中最大,表唤醒沉迷在生死轮回中的众生。

文殊菩萨具足一切智慧,是三世诸佛之师。修习文殊般若法门,可增长福德、智能,得到聪慧,并可了知诸法真实意。文殊菩萨有十种无上大愿。诸佛子若能依着十大愿精进修行,定能得到文殊菩萨慈悲护佑,并能发胜菩提心,恒求福慧圆满具足,证悟自性,利益无量众生,福德不可思量!

文殊菩萨的道场在我国山西的五台山,也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无数信徒心中向往的圣地。这在《华严经》里有明文:”东北方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一万人具,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山西五台山(资料图)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佛祖释迦牟尼住世时足迹并未到过中国,但五台山却是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中国古称震那(China)国,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汉明帝时,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等入中土后,以天眼神通观之,即知此山乃文殊住处,兼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

唐时法藏著《华严经探玄记》卷15说:“清凉山则是代州五台山也。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此山及文殊灵应等,有传记三卷。”

唐华严宗四祖澄观在所撰《华严经疏》中亦说:“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


五台山佛教(资料图)

五台山佛教的兴起和佛寺的兴建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以后,诸帝也都崇佛。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并以此为定课,不论事务多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

天宝年间,刘谦之随侍高齐三王子入五台山参访圣迹,见到诚笃坚志的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引火自焚其身,而使他深受感动,内心自念:“王子能为法舍身,我又何尝不能?”

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叹身遭宫刑,非佛法器(佛经中记载,以男根不具,列为“非器”,不得出家),不如前往清凉山(五台山),专志修行。

于是奏请当朝皇上准允在清凉山上专心修行,以期日后能有所成。皇上许之。刘谦之遂不再返朝,在五台山上住了下来,整日里持名阅经。后竟长出胡须,复得大丈夫相,让皇帝大为震惊。

有一天,刘谦之忽然心眼开通,领悟法要,竟然造出了《华严论六十卷》留传后世(见《大唐内典录》)。皇帝重佛,朝野风从,一时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等,纷纷施财信佛,立寺建塔,至山瞻礼灵迹。

● 近期热点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常识丨从佛法的角度看 男欢女爱的“实相”竟然是这个!

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到底意味什么?

玄奘大师真的是唐太宗认下的御弟吗?

腾讯佛学 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