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义丨宗萨仁波切:《心经》导读
点击本文标题下【腾讯佛学】添加关注,点击【查看历史信息】阅读之前发送内容。
心经(来源:资料图)
文:宗萨仁波切
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医疗体系也进步了。我们的沟通系统让我们如此繁忙。我们变得所谓有效率的同时,也有了“压力”。在某种程度说,这也是非常堕落的时代。一些普世价值、对家庭伦理的价值观都在减弱。这也是人们不再思考表象之下的深意的时代。我们甚至忘记了思考以后会发生什么,孙辈会吃到什么我们也不在意。虽然这个时代如此堕落,但看到各位在周日大早听教法,我觉得很欣慰。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可能找不到比这个更无聊的主题了,这也是最不能让大家产生利润的主题。你对目前拥有的一切,觉得有些不自在,有不安全感,这是我们内在的佛正在踢我们,其实是一种佛陀的加持(blessing)。这个时候,你能来听佛的教法,这是你积累的功德的示现。
我可能是最没有资格和诸位分享佛陀教法的人。心经是一个经典,佛陀的教法只能由初地菩萨以上的菩萨来诠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能在一刹那思维十万件事物,得出十万个问题的答案,面见十万个佛,也能对十万众生教导教法。我惟一的特质,是对佛陀的教法有些虔诚心。同时,这个教法也是大乘的心髓教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不能用我们特二的逻辑去分析和用概念来思维的。以我们的能力,要分析这么深的教法是非常弱的。我只希望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探讨。
首先,我要调整自己的动机,来和大家分享教法,不是为了让大家留下我是个好老师的印象,希望利益到大家,其次,希望所有的神、鬼、恶鬼、龙、阿修罗都能来听。希望你们,想要追随佛法的人,也调整自己的动机,和自己内在的慈悲能够沟通。
禅坐:不要进行任何的祈请,不要观想,不要持诵经咒。学习不做任何事情的艺术。我们已经做的太多。如果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可以带来正面的影响,我们早就成菩萨了。现在坐直、你的心可以去莫斯科,也可以留在香港,不用想什么主题……我们作为人类,有一件事做得不够的,就是思维。我们也思维,但思维的都是外在事物。如果只是坐着,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难以忍受。我们人有很多不喜爱的事物,有两样我们特别不喜欢:无聊和孤独。但它们又彼此相关。
无聊与孤独,来自于很根本的不安全感。所谓的不安全感不是股市崩盘或者脑子里长了肿瘤,而是对存在的不安。是我坐在这儿吗?我是他的什么人吗?我是她的男朋友吗?我对她来说,是什么呢?我需要给到他什么信息吗?有的人想来想去到最后甚至要用剃刀割自己,这都是因为关于存在的基本不安全感。当然这种非常根本的不安全感,从表面来说,不是很明显。我们已经成功地在表面上对这种不安全感麻木,但并不表示它消失了,它是所有不安全感的国王。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学位、社会工作,帮我们麻木根本的不安全感。芥辣对麻木不安全感特别有作用。我们购物,各种体位和各种情趣玩具,我们注册加入一些俱乐部,还有各种白金卡,贵宾卡,但这些东西只会麻醉我们意识的灵敏度。就像现在有一种治疗头痛的药,麻木脑神经,所以我们感受不到头痛。
由于根本不安全感一直在那里,这就是为什么你早餐时心情良好,到了晚餐时,心情又变得非常坏。今天让你不高兴的事,可能第二天又让你变得很高兴。都是因为这种根本的不安全感。为什么我们无法去除这种根本的不安全感?
我们没有兴趣去热爱孤独和无聊。书店那些畅销书没有教你如何爱上孤独和无聊。我们是很孤独的吗?是的。你也会很孤独。但是没有人跟你分享这事儿。我们和情人一起去了京都,看到樱花烂漫,以为共享了樱花的盛放,但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因为你和你的情人从来不会看到同样的东西。你的观点,也不是我的观点。
在现在的世界,讲心经有什么用呢?我们不是在讲很抽象的世界和平,和谐之类的概念。心经甚至能教你如何购物完后没有罪恶感,心经可以帮你教养小孩,你所教养的小孩面对的世界和我们面对的世界将是不一样的。我们所有的洗脑的工具都已经落后五十年了。我们别说五十年之后怎样,连明天怎样我们都不知道。心经可以帮助我们欣赏亲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说,心经具有超自然,超现实的能力。
心经就像一个符咒。一些特别的字音,你念很多遍后,就会产生力量,我们就叫它真言或者陀罗尼。般若波罗密多咒是一切咒中的无上的咒,没有比它更高深更好的咒了。字面上讲,心经也有护佑的意思。保护大家免于各种的病苦。
大家可能会问,它如何保护我们?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人类营造的概念,以及对概念的僵化理解产生的。你产生了一个念头,比如你有个葡萄柚。因为我们没有觉醒,无法全然地看待葡萄柚。我们能看到葡萄柚的颜色,但我们能看到它无常的那一面吗?我们能看到它的缘起吗?我们能知道葡萄柚是个概念吗?
我们对于葡萄柚就变成了一个僵化的概念:这葡萄柚从哪里来的?亚洲的?欧洲的?好吃不好吃,我们就被这些概念带跑了。
我们有各种各样概念。就连我们坐在这里,也是一些概念。比如,坐在你前面那人,太高。你旁边的人,好像忘记早上刷牙了。这个房间里会不会有流感病毒,我应该带口罩吗?我带口罩会不会让人觉得我生病了?这样的概念到处都是,充满宇宙。可以一直延伸到政治、经济、科学和技术,但人们照样死亡,照样生病,三十年前,感到无聊至少还需要一些时间,但现在感到无聊,可能一瞬间就产生了。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不要落入概念里。也免于自己陷入僵化中。
用现代语言讲,心经就像开会时做的会议记录。就像佛界的高峰首脑会议。这个目标是解决所有众生的问题,而不是只是针对人类。在历史上来说,这个高峰会议召开的地点是灵鹫山。参加的菩萨非常多,我们需要一个主席,释迦牟尼。当主席有点很难,因为伟大的领袖从来不讲话。他们只是说,good~伟大领袖必须懂得如何引导对话,说出精髓。佛陀的加持力和他的悲心,让舍利弗来发问(即心经中的“舍利子”),与会的都是了不起的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罗汉,不是那些不能跳出自己的框框来想事情的小人物。
这次会议的成果,就产生了今天所谓的大乘的佛教。它的影响绵延久远,人们花了上千年来研究当天会议所讨论的主题。它的决议是非常简洁的:到底是什么造成所有的痛苦呢?另外,从实际层面来说,甚至还有个咒:dayata,揭谛揭谛(音:gadei gadei),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任何能让我们离开痛苦和执着的咒,都是吉祥的。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可以翻译成gone,不只是去,而是整个消失了,所以是过去式。从哪里去哪里?第一个揭谛,是从世俗到出世(胜义)。我们购物的时候,好像我们能活一千年似的,我们跟对方讲我爱你的时候,意思是问你也爱我吗?这些快感,就好像草上的那滴露水,随时就能从草上掉下来。那些时尚、时髦餐厅,食物以及家庭,都是短暂的现象,但我们却以为是固定的。我们所谓的家就像是旅馆,登记入住,再结账出来。我们的祖父母可能都已经check out了,然后你的儿女又搬进来住了。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能可能来入住。你今天喜欢的明年可能就不喜欢了。只是我们认为它们是固定的,以为所有家庭成员都能永远住在一起。对于大部分的人,他们是真正相信所有人在一起会永远保持下去。
比如像今天这样的一个周日早上,大家不是睡到很晚起来,被心里的感觉驱动,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你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你的心有一些骚动,你开始聪明到对一些世俗情形变得不那么相信。你开始进入第一个“揭谛”。假设你能够真心有这种感觉的话,你的轮回已经凹一个洞了。就好像车子被撞到凹了个洞,你的轮回世界不再那么完美,这是好事情。否则,我们和猪有什么差别?
在我之前讲的这个佛界的高峰会议中,舍利弗问了个问题,因为舍利弗知道,能够安住在智慧里是很重要的。他就问观世音,你如何达到般若波罗蜜多的呢?因为舍利弗能看见,当时观自在正安住在自在中。这是能够遣除一切痛苦的方法。观世音有一些教法,类似“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果有人捏了你女朋友屁股怎么样?难道看到时你就念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吗?更难的是,如果你中了十亿乐透大奖,难道会想起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吗?如果你遇到挫败,运用智慧已很困难,但当你太欢乐时,运用智慧更困难。
你要会拿出来你的剑用才行。观世音菩萨是这个世界上最忙的一位。因为他便在一切地方。在印度,他是湿婆神,在斯里兰卡,他是一个庄严的男神,在中国,他甚至是个女的。所以舍利弗最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当然舍利弗的发问,是受到佛陀加持(即,与佛陀心意相通)引发的。为了回答舍利弗的问题,观自在菩萨就在佛陀的加持中开示。于是有了这部心经。
要知道五蕴的意思,这里的知道,不是你想象的知道,而是彻底的知道。
宗萨仁波切(资料图)
现在我来做个总结:有一个机器,它的名字就叫做轮回。假想它正在顺时针转(如果逆时针方向转就是涅槃)。里面有很多的机械零件,但其中有三个最重要的零件:
第一个零件是ignorance(无明)。当你看一个事物,一个包或者手表,或者你正在听贝多芬,或者你正在吃芥辣或者冰激凌,闻到一些香味,比如喜马拉雅的燃香或者臭豆腐,还有触,你被温柔的手碰到的感觉,被什么东西弄到兴奋。对于这个世界产生能和你互相作用的东西,你被这些东西的标签分心。
换句话说,你从来没有看到真相。我正在看手表,就被手表的样子分心了。因为我在英国待过一阵子,所以我喜欢皮带型的表带,对金属表带不太接受,我觉得还是皮带高雅,喜欢不太厚的形状,手表品牌叫做“彩虹”,因为我对彩虹很着迷。我看待一些朋友,所谓很好的朋友,我把他们当作可以忽略的人,这就是好朋友的意义(坏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世界的一套方法,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的心投射的东西,有些东西让你非常兴奋,比如我遇到有些人,看到鲜艳色彩就很兴奋,还有人看到摩托车的轮胎就很兴奋。你把自己投射出来的东西当作是真的。这就是机器里的第一个重要的零件ignorance(无明)。
第二个零件:karma,就是由于无明(相信你的心的投射是真的),所产生的各种活动和行动。
第三个零件:reaction。就是由行动产生的后果。人因此产生情绪,高昂或者低落,导至我们要杀了谁,或者执着于快乐的续集。这些反应带来更多的投射,这些投射让你更加信以为真,使的轮回机器转动得更加快而有序,因为有你的投射作为源源不断的燃料。这就是轮回机器转动的原理。
如果干扰这几个零件,它就会变得运作不良。你感受到无聊,饥饿,寒冷,焦虑,生气,还有生理上的感觉,感觉你眼睑闭合的感觉,虽然细微到你每次都会忽略,你穿的衣服,柔软的落在皮肤上的感觉,耳环的重量,地板坚硬的程度,不管你感到什么,你选择,只是看着。
五蕴,色受想行识。观自在对色蕴讲的最多的。所以就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一段。在座的对佛教还不是了解的,可能听到这些话会让你失去平衡。对于空即是色,完全搞不清楚。完全超越我们的想象和能够理解的程度之外。但你要知道,观世音在讲到这里连停都没停,另外又讲了四句出来。直接体验到空性只有实修的方式才能达到。
镜子里没有脸;镜子里有反射像,这两件事是同时存在的。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但是把它运用在自己世界里比较困难。一切事物都是镜子里的反射。你的得失、你的价值、你的家庭、你的敌人,它们不异于空,空不异于它们,它们即是空,空即是它们。实际体验上,要真正明白和安驻于这个境界非常困难。我们有习性。有接受和否认的习性。
很多人有收集癖,收集丈夫,收集太太,收集的习惯让自己布施的慷慨下降。特别是古董,当然,可能我们不会收集古董情人。我们喜欢秘密做一些不守规定的事情。做一些不道德的事,如果你可以不秘密地做,那就不叫做不道德了。有的地方传授智慧慈悲,却是最普通不起眼的地方。就像孔子思想,可是我们在实际的行为上不是按照儒家做事的,喜欢走旁门左道。行为和举止都是有攻击性的。你看谈管理的书籍,都是在教你怎么攻击:类似secure、效率,这些字眼背后都深藏着对暴力的喜爱。没有人喜欢小心行事,仿佛我们喜爱麻烦似的。我们喜欢放手一搏。虽然我们口头上争取个人权利,实际上我们骨子里,却喜欢奴役他人。
我们喜欢错误的见解,不喜欢真理。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人生的高峰已经过去,接下来往下走,你听了会怎样?好像这样讲,我会惹来很多麻烦。各位可能做了美容整形手术,你心里明白,你是做过手术的人。微笑也要小心微笑,要不不小心就露出马脚。很久以来,帝王都希望万岁,但没有人万岁。我们有所有这些习性。从心里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进到你自己的体系中运作,是非常困难的。
没有任何借口不来修禅定。有的人说,等到心理比较平和时再来修禅定。这样的讲法比较奇怪,永远有昏沉和掉以轻心,任何时刻只要你能找出一分钟,都应该练习禅定。这并不复杂:
坐着,观看你身体的存在,观看你的感觉。实际上并没有两个心:一个心观看另一个心这样的事情。心就像是“灯“,可以照亮外界,也是自明。没有灯,你看不到外界,也看不到灯。这就是佛教里所讲的“自觉”。比之深奥的技巧,会有一步步教导的方法,我建议你们要有具格的老师,就像你想成为施瓦辛格,你就需要私教。这个私教必须知道你所有的优缺点,什么能够启发你,知道你的人格特殊的地方,知道什么让你沮丧,什么让你兴奋,这位师父至少要对你有仁慈的心。最低程度也要能够做到观照你的心理健康和快乐。你也可以有几位训练师,同时存在也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几位训练师会造成困惑。
训练心灵的方式有无量多。一路到包含大手印、大圆满的法门。你的感知、你的念头会开始发生变化。(注:即转念得度)。大部分人对世界的视野都非常狭隘。我们的世界小到像一个虫在树上钻洞,以为那就是整个宇宙。你的人际关系、工作、家庭,所有这些焦点都需要改变。顺带一提,如果你喝酒也可以改变焦点,喝了两三杯威士忌下肚,你就觉得一件件脱光衣服也没关系。但如果你只能借由酒精达到,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酒精威力失去,你会更深陷在情绪里。
刚刚讲过轮回的机器有三个重要的零件:
ignorance,karma,reaction,当你朝相反的方向转时,就会有相应的改变。在古代的时候,要求僧人带一块人骨放到眼前,思维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这样。这样的一个技巧,就是为了逆着轮回之轮的方向转。学习不被卷入所有的散乱。这样做,第一个零件的功能就开始减弱。接下来,第二、三个零件也会相应失去功能。轮回就会瓦解掉。所以当你发愿,反方向去转轮回的轮子。你就踏入第一个揭谛。
色受想行识,展开说,受蕴也是一样。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无眼耳鼻舌身意。我不会每个都讲,你要注意的是,连四圣谛也是空。苦即是空,空即是苦。道即是空,空即是道。智慧即是空,空即是智慧。证悟是空,空即是证悟。佛即是空,空即是佛。
希望通过这个说明,当你再看到“空”不会当成一个否定的概念。它不是否定,也不是接受。上帝即是空,空即是上帝。月称菩萨问:向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传授空性呢?答案并不是说空性很高深,你只能教研究生。当一个人听到空,毛孔都竖起来,热泪盈眶,就是适合空性教法的学生。
虽然传授空性教法的时候,有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性架构,这就是佛教哲学学院所教的。但如果你确实想了解空性,那些工具是不足够的,只是佛教并不拒绝那些工具的使用。某种程度上,西方哲学家中,例如尼采,已经触及到空性。但是尼采对空性理解的程度,就是他永远不会接受在佛前供花供灯这类事情和空性有什么关连。尼采在宗教上有些不正常。
佛教其实有很多方便法门,还有中国哲学里的一些偈子,来自庄子、老子的思想,其实都是非常具有空性的哲学。庄子已经想到,是我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我?已经赤裸裸地在表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智慧。有个体系让我们明白,蝴蝶和庄子是无二无别的,是双修双运的。我相信,它们是有善巧方便法的。
佛教不共的地方,是它一方面会给你胜义谛的教授,但同时不会拒绝世俗谛上的方便法。这就是为什么在东方哲学里会有一些互相矛盾的说法。听闻这些见地,你会产生一些信心。举例来说,你从来没有去过北京。你做了一点努力,这就是第一个揭谛。接下来是无法停止的确信:你要去北京,北京确实就在那里。你不会想要撤回这个想法。不希望撤回愿望,不可阻挡,这是第二个揭谛gadei,然而,这非常困难。
你到了某个地方,在那里可以从远处看到北京。这就已经不是一种相信了,因为你能看见它。这就是“波罗揭谛”,然后你到了北京,到岸了,不需要再走了,这就是“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建立菩提心。
第二个揭谛,是最难的。修行的人到了某个阶段,散乱成了提醒他的工具。你家里的东西被偷走,你不知道谁是小偷。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有些东西不见了。然后你才会开始想要知道是谁来到偷东西,你寻找蛛丝马迹,开始感觉来偷东西的人,好像是你朋友的侄子。你开始注意他,这是第二个揭谛——你的心到了他那边去。但之后,你发现其实是你朋友偷的。下次你这个朋友来找你的时候,你会特别注意他。而对其他人放松警惕。就好像你的心,由于重新确认情况,不断归零一样。
接下来才会到达没有散乱的地步,他不需要专注了。没有散乱,才没有专注。
做一个心经教法的总结:五蕴即是空。空性即是五蕴。时间、空间也都是空性。你所投射的这些并不是它真实的本来面貌。对了解这些真理的人,这样的心,是对任何事都没有恐惧的。当你年幼的时候,你的玩具坏了,你会哭。长大成人后,玩具坏了,你不会哭,你知道那不是真的,只是个玩具。同样的道理,所有世间的价值,名誉、赞誉、被人忽略、快乐、得失,都像玩具一样。当我们智慧和慈悲心成熟以后,以上所说的都是玩具。虽然这么说,它们还是会诱惑到你,捕捉到你。要用这样的方式,尝试理解心经。
我提到过要瓦解禅定。这是基于心经中“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一句。那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当你乘一条船到了对岸,你必须抛弃那条船,才能到岸上去。所以你要瓦解禅定。禅定是船。当我们在座上时,你要有觉察,这种觉察你要把它带到座下。现在,我们的修行和生活,两者的鸿沟是非常大的。训练自己修行的时候不是限定在某个点,在双方争辩非常厉害的时候,训练自己维持#觉观#的能力,随时随地持有菩提心。修观的菩提心。但相对来说升起世俗菩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发愿,你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利益众生。(注:不要忘记回向,比如,回向给自己维持菩提心。)
在佛界高峰会议的后段,佛从三昧起,称赞舍利弗和观世音的对话。这很难,因为真理是无法口耳相传的。但是对没有了解真理的人,你又要加以开示、说明。天人、阿修罗、闻法,皆大欢喜。为了了解心经,有很多经可以作为参考。金刚经、维摩诘经,都是解释空性的很重要的经典,无价珍宝。
有个偈子是说,莲花不会从干枯的地方生出来,莲花生于水与泥。所以菩提心就是从烦恼中生出的。这些都是非常高深的经典,都是究竟的教法。但同样的道理,佛不是真的给教法。讲个例子,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佛陀派遣他的弟子去看维摩诘,但每一位都拒绝去看他,各有各的理由。比如阿难尊者拒绝去看维摩诘,佛问为什么?阿难说,那一位哟,聪明到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佛问怎么啦?阿难说,有次佛生病的时候,阿难去配药,路上遇到维摩诘,维摩诘就对他说,“你真是错到离谱啊!佛怎么会生病啊?他可是开悟了的。”阿难尊者就觉得自己糗大了,正要转身回去。维摩诘又说,你得去拿药啊!阿难面露惊讶之色,维摩诘接着说:“你应该拿药给佛,这样你还能累积点儿功德。”
很高兴和大家讨论这么深奥的教法。回向给妓女、加油工人,学者,希望更多人对心经产生兴趣。
图文选自网络,腾讯佛学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腾讯佛学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