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小姐”与“万金和尚”:修行人对情爱的迷失与超越
【玉琳国师 】
人生如梦,万物皆空。
再好的山水,落是无常。
再珍贵的生命,
也不过是来来去去,
一看痴迷嘛。
——《玉琳国师》对白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看过大大小小很多的佛教电影、电视剧,有如《一轮明月》那般深沉的,也有如《虚云百年》那样诚意满怀的……
但有那么一部电视剧,讲了祖师的故事,却显得那般轻巧浪漫,那就是《玉琳国师》,出产地正是宝岛台湾的第一道场——佛光山。
全篇电视剧演技全员在线,编剧也是绝对的无尿点,将玉琳国师面对千金小姐的纠缠的无奈与度化表现得充满戏剧张力,又不失历史真实。
虽然当年年幼的我,为玉琳国师的不解风情狠狠叹息了一把,但时至今日,却为玉琳国师为护戒体的决心着实感动了很久。
于是,出家以后我也积极地去学习了一些戒律,虽然皮毛知见,但是回想起历史上玉琳国师的那般志气,让我也觉得实为众生之楷模了。
其实,戒律包含了两个侧面:一是心上具足远离损害一切众生的能断心,二是彰显在外的行为能如法如律、恒时寂静。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戒律的话,那应当是由内心已经熄灭了热恼之火,依靠内在的寂静清凉彻底远离对一切众生的损恼之意,所以,展现在外面的行相如法如律、威仪庠序,给众生以安全无畏之感。
在想一想电视剧中,玉琳国师目光如炬,告诉珍格格“人生无常,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除了防止自己破戒,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其一颗清凉的善法相续之心。
因此,戒律的要求是菩萨需远离一切对众生的损恼之行,甚至可能引发损恼的贪嗔等根本烦恼也要远离。
如是发自内心的誓愿能断之心,发于身口就是符合真相的如理戒行。戒律的本质也在这里呼之欲出:调正心与身口的互相作用是令心保持平衡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清静的行持来自于安隐的内心,清凉的内心也必然付诸于庄严的行为。
不要将戒律看作行为的束缚,实际上戒律是我们对于内心烦恼的屏蔽,阻止我们与外在的恶法因缘形成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持戒的种类也有三种:
1
摄律仪戒:指身语意三门断除如毒素般对众生不利的十种不善业;
2
摄善法戒:指应竭尽全力去成办乃至微乎其微的所有善业,即六度万行的一切善法;
3
饶益有情戒:彻底断尽私欲之时,依靠四摄来直接成办饶益众生的广大事业。
娑婆世界苦情众生
我们作为凡夫,未必能够达到佛菩萨的清静,也达不到玉琳国师的决绝,所以在日常行持中,还是要以行为束缚为先,再逐步改善内心的种种恶思维。
我们不妨将戒律看成一种誓愿力,它依靠如法的受戒仪轨将善法注入到发誓者的心中,所以,从此起,受戒者本身就具有了任运自我保护的业种子。
再加上外在的持戒等将护行为的浇灌,此种子渐渐具足力量,甚至能够展现任运的防非止恶的功能,由是,持戒成为一种业习气,顺利地将持戒者带到涅槃彼岸。
我们虽然执着于电视剧中玉琳国师庄严的外貌,但是仔细想一想,真正庄严的,正是其临诱惑而不摇摆的净心净行。
因此,戒律是佛陀大悲心中任运流出的对内道弟子的保护罩,只有我们心甘情愿地将其套起,并且时时不离,即可在恬静中尽享三世诸法的智慧清凉。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