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付嘱丨“照见五蕴皆空”一句 是《心经》之心!
心经
夫《心经》一书,乃世出世间圣贤豪杰之神术也。是以得其旨者,御大千而王天下,如黠童牧羊,鞭策指挥之间,靡不得其所者也。
究其关键,则“照见五蕴皆空”一句,又此经之心焉。
今有人于此志在闻道而欲兼善一切,舍是书而他求,所谓夜行而弃烛,非愚即狂矣。
大抵道之不明,世之难治,皆根于我相,我相既立,见可欲者即欣然而悦之,悦之而不满所怀,即勃然而怒矣。
天机由是而塞,好恶由是而偏,以故本有智慧光明,埋没尽矣。
以日用而观之,则爱憎交战于灵台,情识浮沉于宠辱;以今古而观之,七雄五伯之相戮,汉唐宋元之得失,虽复尽善不尽善不可同年而语,及乎非武则乱不可定,非智则国不可守,要而言之,皆不出我相也。
是以真性日昧,妄想日浓,质朴日漓,世道日下。故曰以智治国,国之贼;有我治人,物之敌。
夫贼之与敌,虽父母施之于子,必不能行。宁惟不能行,将必反目而攻之矣。
如来知我相之毒天下,其害甚大。所以即一念而开色心,即色心而开五蕴,即色尘而开十二处。又即五蕴而开十八界。
使夫众生悟知身执、心执俱本于我相,我相根本又生于无明。支支相缘,苦集相起。
故达无明之所由生者,则真性自朗;
达色心无性者,则一念不可得;
达五蕴无性,则色心亦不可得;
达十二处之所由生者,即如庖丁解牛,了无全牛矣。以十二处观现前此身,亦无全身可得也;
达十八界之所由生者,则知色心二法,外则析为六尘,内则析为六根,中则即将现前分别历历觉知之心,又析为六识。
嘻!非我佛大慈深悲,则我相之根,毒害之本,众苦之垢,岂易拔易涤哉!
涤垢如寒涛漱石,拔根如金刚破物;漱之不已,石必终易;破之不已,物必终空。石易终穿,物空我废,所谓若亏其一,必丧其两耳。
夫物我既忘,则本心自露,故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也。若夫将此光照出世,则觉路可登;照世间,则古道可复。
余故曰《心经》一书,世出世之神术也。
般若总部,其名有八,文则六百余卷,惟此经又六百卷雄文之关键也。
此经之关键,又“照见五蕴皆空”一句是矣。“照见五蕴皆空”,又本乎色心二法,色心二法又本乎瞥起一念;瞥起一念,又本乎真心。
惟真心初本澄湛,本无根尘物我,而独立于五蕴之先,绝无所感。
则一念瞥起所由,虽大智高明之士,扣其瞥起所由生,竟无有能酬者也。
小子于此亦疑之久矣,安得有破疑之大师,我以身肉充供,亦所甘心焉。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本文节选自《卍字续藏》第26册,腾讯佛学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