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说:遇到佛法前 全家人只有我活着

2017-07-29 腾讯佛学

我的人生,因遇佛法而改变

我曾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人在快乐的时候似乎是想不到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的,所以那时我离佛很远。

但命运的转变是由不得人的,就像每天的天气。当我十五岁那年就要进行中考的当儿,幸福突然抛开了我们。


-1-

寻找人生答案

父亲在我中考前夕突然病倒,几天后就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拖着最后一线希望,母亲和姐姐陪他一同前往上海。

空荡荡的房间里,我第一次成为这个家的主人。虽然深夜醒来,难免会有凄凉的寂寞感泛上心头,但繁重的功课又使我不得不暂时淡忘这一切。

年少的我第一次领教了厄运面前人的渺小、人的微弱、人的无奈。

中考结束,父亲也从上海回来了。没过几天,还没等他看到我的录取通知书,他就匆匆忙忙甩下我们娘仨先走一步了。

痛定思痛,我实在想不通命运对我们的捉弄,便打算从文学作品中寻找生死的答案。


林语堂是那样的幽默和机智;梁实秋是如此的轻松与悠闲;周作人又带给我们闲适和平淡;徐志摩则让我们品味浪漫与燃烧……

可是在他们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们的生命却都没有奏出华彩乐章,相反,却是同样的黯淡与灰色:医院中全身插满管子;监狱里苦苦挣扎;空难的一声巨响……

至于最伟大的文化战士鲁迅,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一个都不饶恕”,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铮铮铁骨与磊落胸怀,同时似乎又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放不下的执着。

至于外国的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海明威,最后竟然都选择了以同样的方式——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尽管他们都已站在了世俗人生的最高处——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这样的归宿岂能作为我们的样板?也有人说,到了他们那个境界,生死都无所谓了。

但我总觉得这句话经不起推敲,同时也不负责任——结束自己的生命到底高到人生的什么境界?

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是我最后接触的,但印象却最深: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是否就是人生?如果人生就是这样的虚幻多变,又谈何生活的意义?


-2-

留下我一个人活着

三年的技校生活总算结束了,我第一次能将自己挣得的薪水交给母亲。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知她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操持着家务。

当辛酸终于熬到了头时,她的身体却彻底垮了下来,尽管此时家境已日渐好转。终于在九二年的夏天,她住进了医院——尿毒症,这种比癌症还要可怕的病,在她身上已潜伏很久了。

当医生告诉我诊断结果时,我一连串地发问道:为什么?为什么这些不幸全要落在我头上?医生的回答客观得近乎冷漠:谁都可能碰上,包括我自己。

单位——医院——家,在这条三点一线的轨迹上奔波了近半年,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被我骑成了一堆废铁。最后终于争取到了让母亲前往上海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的机会。

为此我中止了工作,在九二年腊月二十八的凌晨,我们登上了“江申一号”的甲板。

寄居他乡十一个月,其中的辛酸一言难尽,好歹我们还是回来了。正当我们欢喜地为九四年的春节忙碌时,姐姐却因婚姻的破裂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镇定住自己,强打起精神,来安慰我那伤心欲绝的母亲。夜间,独自一人睡下时,我常常被噩梦惊醒,泪湿双襟。

人力与业力的拔河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势力悬殊的战争。数十万元的代价,也只让母亲的生命多维持了一年半。这一次她又住进了医院,前后仅仅七天,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极度的痛苦中,我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日记:




我是一株孤独的草

春雨浇头

夏阳炙烤

肃杀的秋风吹过

我已失去了生命的绿色

连日的冬雪又将我深深掩埋

岁月难挨

生机渺茫

我不知道

我的生命是腐烂

还是燃烧

母亲的丧事结束,一个完整的家庭也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3-

遇到佛法,从此得救

生活还将延续下去,它根本不会顾及一个弱者的吁请。而我也必须生存,凡夫的生命也不是那样的不堪一击。但我必须找到新的生命支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带着满腹的苦楚、满腔的心事、满怀的疑惑,我开始接触了佛教。

来到九华山,当时刚好在举办地藏菩萨圣诞的纪念活动。

钟鸣悠远,青烟袅袅,躲过了热闹的人群,我和一两位刚刚认识的青年出家人交谈,谈人生、谈历史、也谈哲学、宗教……

最后,我们三人都在深夜的虫鸣声中沉默了:我们的归宿将在何处?


临别时,他们送我一套录音带——《倾听恒河的歌唱》,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而内容却是满含血泪的沉重,我也仿佛成了其中心酸的一个音符。

对于佛法,我了解的仅仅是一点儿零星皮毛,但我已隐约知道未来要走的路了。

六个月后,我结束了一切俗事杂务,冒着严寒来到了雪花纷飞的九华山,开始了另一段人生的旅途。

在这条路上没走多久,我就决定剃发出家了。既然家徒四壁,那就干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吧。

再后来,我就来到了佛学院,并决定在这里长住下来。

曾经问过自己,生命是腐烂还是燃烧。既然现在认定佛学院是一个大熔炉,那答案当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本文摘自《智海浪花》,作者佚名,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近期热文

学佛居士就得有居士的模样!

净慧长老:修行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佛教这么“看风水”:有其原理 但不究竟!

《绣春刀》:如何在人生的“修罗战场”中保持自我?

动人感悟:佛法之道 是让心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