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悟丨《金刚经》 念来念去念什么?

2015-12-26 一心 腾讯佛学

点击本文标题下【腾讯佛学】添加关注,点击【查看历史信息】阅读之前发送内容。

▲ 诵念经典 清净身心(资料图)

文:一心

去年将近年底,和一位大学生聊天,他谈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会,对其中不少的经典尤其是《大学》和《心经》几乎是倒背如流。他言谈举止汪洋恣肆、慷慨激昂,甚有激情。有一次在净业寺,还邂逅到他背着自己心爱的古琴,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与三两好友抚琴弹唱。终南山中这悠远的古琴声,传递的不仅仅是几个年轻人的激情,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后来,他和我联系,让讲讲《金刚经》,说一定要学习《金刚经》。恰好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们的经典选读课上刚学过《金刚经》。

一般对经典的学习,思路是梳理版本,搞清字词,弄通段落大意,尤其搞清本经所出现的历史年代。但是这种学术研究的路子一般人不会用,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用功多,耗时大,结果依然是云里雾里不明白。这种方法,只有在对经文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去运用才会见效快。而要想对经文比较熟悉,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读诵,多读多诵,常诵常明。

于是我和他说,你先把《金刚经》读一百遍吧,不懂不要紧,只要坚持念一百遍。我的要求是“念的时候别急,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念清、念圆”。他很用心,几乎每天都念,还没过年就念了快五十遍。

直到接到他的电话,我才明白,他念《金刚经》是为了让自己“不倒霉”,而念的结果是自己“倒霉”了。他说这句话,是我没想到的。因为我们不能纯粹的将这部经与自己的人生际遇就这样直接而快速的链接起来。这样的逻辑,似乎就是不倒霉接着念,倒霉就不念了。这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念《金刚经》念什么?其实,诵念《金刚经》,念的是清净、念的是无我、念的是觉悟、念的是奉献、念的是坚定。

诵念经典,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清净。

信教不信教的人,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儒家的很多经典也是通过诵念来学习的。对于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经典,诵习非常重要。通过诵习,可以收摄自己平时的散乱心。散乱心熄灭,便会升起清净心。这时候,心也明,眼也亮。

金刚经》作为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之所以历久不衰,就是因为它是般若类经典的重要代表,经文中透露出来的就是一种人生大智慧,念的次数多了,就会显发。

诵念《金刚经》,可以更多的体会“无我”。

我们在生活中,我执甚胜,一切都是“我”的,《金刚经》的一大智慧就是“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放不下“我”,自在何在?因此念《金刚经》,念的是“无我”,这需要在经文的重复念诵中去体会。念到一定程度,并未觉知是“我”在念,亦不知是“谁”在念。只是这一念,念下去便不间断,期间无有杂念,无有“我念”,只是在一片诵读声中去觉受。

诵念《金刚经》,念的是觉悟。

《增一阿含经》有言:“常念自觉悟,勿着于非法。”诵念的过程中,自己本有的心性会慢慢打开,打开的过程就是觉性提高的过程。因此,要常自念觉悟。觉悟什么呢?《杂阿含经》有言:“觉悟彼诸恶,安住离欲心”。

让自己从恶的念头中觉悟出来,将心安住在离欲心上。将自己放下,用一种谦卑、恭敬的心面对一切。这样才能让自己觉悟。当然,更重要的是觉悟到《金刚经》的空性,不知执着于一切。

诵念《金刚经》,念的还是奉献。

《金刚经》中虽然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是这种梦幻泡影并不代表放弃,并不代表消极,而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就是奉献精神。觉悟到了自身的渺小,就应当学会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快乐、自在。有了这样一种奉献的精神,处处收获的是快乐。所谓助人为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诵念经典不能局限了自己,应该是越诵心越明,越乐意去奉献。

诵念《金刚经》,念的是坚定。

我们在生活中,要想有强大的心,就先要让这颗心坚定下来。坚定的念下去,自然会有坚定的心。

《金刚经》之所以被称为《金刚经》,据说就是取了“金刚”之意,一种说法认为:般若智慧无比犀利,犹如金刚一样能摧妖伏魔;一种说法认为般若智慧坚不可摧,即使连金刚这样坚硬的东西亦可催破。因此,念《金刚经》,体会到其中的般若智慧,心念无时无刻都是无比坚定的。

当初之所以让他念一百遍,本意是想让他通过诵念进而体会到这些。且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到时候,自己的体会结合经中的意旨,自然会在个人心性中内化为具有正能量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倒霉”。

腾讯佛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