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学者 | 一位211高校老师带孩子赴美名校访学的心路历程(五)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章无关
前言
本文是我,一位211高校教师赴美访问学者的经历,申请的是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问学者公派项目。
从申请到到最终成行大概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希望申请到自己喜欢的美国高校的外导迟迟没有结果,所以就耽误了几个月,也曾纠结赴美访问学者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影响,相信许多国内的高校教师、医生或有意赴美做访学的同行都有类似的想法和顾虑。
最近无意中翻到当时申请的一些资料和我带孩子及家人赴美做访学的一些照片和视频,心潮澎湃,整个访学的过程和经历,不仅仅对我、更有对我的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开始决定做访学时的各种顾虑和担心都是多余的。
我把自己的经历尽可能的按照片段分享给有赴美做访问学者的高校教师同行、医生或其他企业管理人员等借鉴。我的分享是看到当时的申请资料和流程、访学期间的照片和视频想到哪些就算那些,也时不时根据自己的经验给现在打算做访问学者的朋友一些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我一些反馈,比如大家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和过程以及感受,我会根据大家感兴趣的话题陆续发给大家分享。
12
“不知道”是个什么项目?
在办理报到手续的过程中,因为大家都在按照同样的程序办理报到手续,于是我就开始陆续认识和接触到很多国内来的其他访问学者了。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但也让我们重新认识“访问学者”这个概念的经历。访问学者初到美国,前述报到流程中也提到了,有一个环节是,访问学者需要申请一个SSN号码,也就是Social Security Number 社会安全号码。也称社会保障号码,需向社会安全署(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申请。SSA属于联邦政府部门,所以美国各州的SSA申请SSN的程序应该差不多,所以各位有意美国访问学者申请的同行可以借鉴。
在美国Google Map还是蛮好用的,帮了我们很多忙,我们先是用Google Map了解到费城宾大附近的社会安全署的办公室(Social Security Office),查到了这个办公室的工作时间,也通过网站查询了需要带的资料、护照、DS-2019表,I-94表,赶上班的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到达SSA办公室,排队拿号,等待SSA officer受理我们的申请,同时发现几位同样是国内来的申请者也在等待,老公总是一个善于交新朋友的人,很快就和一位年龄差不多的国内来的朋友搭讪上了,因为都是来申请SSN的,所以老公以为对方和我们一样是访问学者身份,当对方问我们何时来的费城,来做什么时,老公很自然地介绍了我们刚到不久,夫人是国内高校老师,此次来宾大做访问学者的,顺便问了一下对方也是来宾大做访学的?看到老公和那位新朋友的对方自然地进行着,无意中发现,当对方在回答老公这个问题时,老公貌似没听懂的样子,倾过身体,再问了一遍“您这次来费城也是做访学的?”,对方再次回答了一次“post Doc”,我是再他们第二次问答这个问题时听到的,猜想到估计这位同仁说的是此次来做“博士后”项目的,“Post Doctor”,对方用很快也很不太清晰的英文发音“post Doc”,他们聊到这个时候,正好赶上那位同仁被叫到号码去班里了,互道“good luck”后,我看到老公凌乱地站在原地,若有所思又口中念念有词的重复着什么,“不知道”,“不知道是个什么项目?”。好奇的我,问老公在叨叨什么,老公告诉我:我问那位朋友此次来费城是不是也是做访问学者的?他说他不是来做访问学者的,他是做“不知道”这个项目的,“不知道”是个什么项目?我笑的有点弯了腰,人家是来做“post Docotor”的,简称,“post Doc”,发音快了点,你听成“不知道”了……于是看见老公更加凌乱地叨叨了一句,“Post Doc”,“不知道”,我的傻博士哎……
如图,SSN卡的图片供大家了解:
本节分享小结:申请SSN卡需要携带:1,护照;2,DS-2019表;3,I-94(入境时海关官员钉在护照页上的那个东东)。去访学所在地附近的社会安全署办公室申请即可。
13
美国访问学者原来只是“J”类签证持有人,你也可以申请的
一直以为访问学者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人群,相信很多朋友也都这么认为:海外访问学者是指具有一定学术背景、科研实力或 工作经历的学者前往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专业领域短期科研、交流访问和学习,旨在帮助交流访问学者本人获取新知识、拓展新视野,从而在学术领域/职业发展领域取得新突破的人才交流项目,除了传统的教育医学、科研领域外,访学在诸如法律、传媒、管理等诸多专业领域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延伸,成为帮助访问者快速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在相关领域获得专业精进和创新突破的最佳途径。
直到遇到上次分享时那位“Post Doc”仁兄,后来也慢慢结识到更多在美做访学的同仁,比如在美国做交换生的大学生、在医院或医学院做访学的医生、在哈佛做访学的央视某主持人、在某单位做访学的国内政府工作人员、在美陪孩子读书的全职妈妈,还有博士后项目等,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持有J类签证。
在美国国务院官网、美国大使馆官网上,对美国访问学者的对应解读是:美国政府热诚欢迎外国公民赴美参加交流访问项目。申请人必须首先被美国的正规项目主办方录取,然后才能申请交流访问学者签证。一旦录取,美国教育机构或项目主办方就会为申请人提供申请签证所需的批准文件。
交流访问学者项目所对应的J类签证旨在促进教育、艺术、科学领域人员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参加者包括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参加公司、机构和办事处在职培训的人员;小学、中学和专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赴高等教育机构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的教授;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赴医疗或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培训的人员;以及赴美进行下列活动的国际访问学者:旅行、观测、咨询、研究、培训、分享或示范专业知识/技能、参加有组织的民间交流项目。
美国国务院官网对J类签证的分类更细致,包含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普通的企业管理人员,医生,也包含交换生,但有一类J类签证我们国家的申请者不适用,那就是美国夏令营营地counselor,这类以交流访问学者同样签证身份申请者每年都有很多从欧洲、澳洲等其他国家申请赴美,在夏令营营地里做营地辅导员,很可惜,虽然,体验式营地教育在西方国家发展了几百年,但营地教育在中国也只是这几年才慢慢开始的事情,所以我们国家也没有有经验的营地导师,所以每年J类签证里的营地counselor我们国家没有人能申请到,希望很快也可以。
所以,在我们大部分人看起来高大上的访问学者,其实只是J类签证的持有人之一而已,适合上面提到的很多人。所以,只要你有一颗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心,打开眼界去和国际上同领域同仁一起学习和研究的愿望,你都可以申请J类签证去美国做访问交流。而且,访问学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对访问学者的定位,访问学者其实是留学的一个小群体,是所谓的成人的留学,而且比一般的留学门槛低,没有SAT/ACT这样的入学考试、也没有托福/雅思这样的语言硬性要求、更没有留学期间的GPA等考试,访问学者是留学大军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访问学者个人的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和交流访问,只要你积极参与,总会有收获。
至于接待访问学者的sponsors,好多人不知道,以为所有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可以接待访问学者。其实不然,只有美国国土安全局和美国大使馆授权的机构才可以接待访问学者,所以好多访问学者申请者不知道这些,就通过海选的方式,进入所有自己知道的有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站,然后花大量时间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教授和副教授等,看能否找到邮件和电话这样的联系方式,之后写邮件或电话联系该教授,殊不知,这样的大海捞针式的搜索,往往花时间又没有效果。最重要的是,美国全国四年制高校有3000家以上,而美国国土安全局和大使馆授权可以接待访问学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只有600多家,这600多家的名单每年都有可能变化。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对了可接待访问学者的sponsors;然后,最重要的是,找到这些机构里和自己专业、研究兴趣、课题、曾发表过的论文等相匹配的教授和副教授;最后,通过研究这些目标教授的履历和特点,来准备自己的访学计划书,以及cover letter,类似于留学申请,访学申请也是一个花时间和精力的过程。
下面我按照professor and Research Scholar和Physician搜索了一下在这两个方向上可接待中国访问学者的sponsors的截图,供大家参考。大家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去找自己感兴趣同时又有美国国土安全局和大使馆授权的可接待访问学者list,接下来,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在这里机构里去搜索和自己专业匹配的外导了。当然,要想搜到和自己匹配的外导,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下次分享时,我们继续向大家介绍如何快速匹配到专业、兴趣等各方面对口的外导。如果大家有需要了解,也请在微信推文下面的留言板块告诉给我们,以便我们有针对性帮助大家。
本次分享小结:首先,其实,访问学者是适合很多人的,包括中小学老师、普通企业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医生、新闻工作人员包括全职妈妈等等;其次,美国国土安全局授权的可接待访问学者的机构也就600多家,而且每年都会更新,大家一定要有针对性去搜索目标访学sposors。
14
在美期间访问学者们都在做什么?
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很多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来自国内的很多访问学者,从他们那里请教了一些他们在美国访学期间都做些什么方面的研究交流,以期自己也能充分利用好难得的访学机会,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稍稍整理了一下,罗列在此和大家也一并分享。
很多在美做访问学者有相同的感慨:“从毕业工作到来美国前,好久没有心情像目前在美做访问学者这么安安静静地潜心搞科研了!”。
很多访问学者觉得在研究思路方面有了很多拓展,有时候虽然不能每个环节都亲手做实验,但是多看看外导和他们的团队怎么做,观察他们怎么带研究生,也是开阔眼界的好方法。他们觉得,平时我们花时间再细致地读论文、看文献,也不会有与国际同行、教授一起身临其境,边做实验边交流细腻而丰富的收获。
访学期间随时都会有自己领域内各种规模的Seminar,参加研讨的往往都是之前只在文献上看到的领域内的国际大牛们,而且与国内有点不同的地方是,在这些研讨会上,学者们之间的交流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彼此间热烈的探讨、碰撞往往产生出许多新想法新思路。
工科的访问学者如果项目机缘、时间适宜,有些访问学者与所在访学院校,以往频繁出现在“文献上”的著名教授外导联合发表SCI文章并不鲜见,一起撰写研究的过程中,对于学术水平的增益,以及学术声誉的提升效果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访问学者,挑选一些自己领域内或相关领域内感兴趣的课程,可以随意免费听课,收获也不少:随着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内与国外教授在带学生方面,差别没有原来那么明显了,海外课堂上鼓励学生对于疑问直接提出问题,甚至质疑,采取讨论的方式,讲清楚讲明白。轻松的氛围和多元科学、且无例外的严格的考核,印象突出。
我们在国内常常在各个领域中看到这样的学者 —— 学术水平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限于英语口语沟通能力,有国际会议时,往往有这样那样的交流尴尬,令人令己遗憾。作为访问学者,如果坚持在访学目的院校中与大家交流、学习,英语沟通能力方面增进是不容小觑的,短短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不仅仅有学术交流的成果,能以一口流利且领域内精准专业的英语与同行交流,将是一件美妙而惬意的事情。
众所周知,在国内学术生态圈去行政化还未完成的时候,搞科研教学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纷繁打扰”,而在海外做访问学者期间,由于暂时与国内的行政事务隔离,在学术方面,甚至在与随行子女、配偶的感情沟通方面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访问学者说,原来在国内由于早出晚归做科研项目,也缺乏耐心,上小学的儿子不太听自己的话,跟自己的感情也不那么亲密,而这近一年时间在美国的大学里一起生活,一起自驾郊游,发现原来仅仅上小学的儿子心里有那么多有趣的想法和缤纷的憧憬。感觉自己与孩子可以从心理的层面上沟通了。
本节分享小结:从前辈们这里总结分享的赴美访问学者可能取得的各种收获:1,可以安心做科研;2,更多机会参加各种国际同行大牛们的研讨会;3,与国际同行一起科研,提升专业英语沟通和表达能力;4,真正和家人陪伴的经历。
凡事说得好,经历过一次,也算得上半个“专家”了,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让有兴趣的同行少走弯路,大家想知道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下面的留言表留言,在接下来的分享过程中,结合美国访问学者申请的合适阶段和大家分享并解答大家的问题。
更多文章
1
访问学者 | 一位211高校老师带孩子赴美名校访学的心路历程(一)
2
访问学者 | 一位211高校老师带孩子赴美名校访学的心路历程(二)
3
访问学者 | 一位211高校老师带孩子赴美名校访学的心路历程(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