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又又又有博士把母校告上法庭,背后原因值得关注!

 
关注「学术桥」,关注学界最新动态

研究生为了在毕业前有限的时间内发表学术论文,往往只能选择热门的大众化的、迎合学术期刊的口味的、短平快的课题,并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这种硬性规定不符合教育长期性和创新偶然性的规律。


研究生毕业率要降低?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毕业 !


来源:中青在线、 中外学术情报


3月20日,上海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柴丽杰向法院提交诉讼书,被告是自己的母校。他请求上海大学依法对其博士学位申请评定


大概就是经过就是柴博士2017年完成了博士答辩,博士论文答辩通过了,但是学校没有给博士学位,为什么不给呢?


上海大学校方规定是发2篇C刊,但是学院要求发3篇,作为学法律的他觉得学校有自治管理权,但是学院没有,学院要求的3篇是不合理的,所有他提出了诉讼。


他表示很多C刊花钱就能发表,但是他认为这样是可耻行为就不屑,最后他毕业就发表了2篇C刊,所以被扣压了学位证。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真正的意义绝对不是他能不能拿回学位证的问题了,而是中国第一次学术自治与审查的案例,将会对未来的学术自治提供法律依旧。


本案的核心就是学院到底有没有权力划定自己的标准,导师有没有要求划定自己的标准。现在很多硕博士毕业不了,不是因为过不了学校的要求,而是过不了学院或者导师的要求。


所有这个案件可能影响千千万万的硕博士的毕业问题,如果胜诉,那么这就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章无关


高校‘研究生毕业需发表论文’的要求并无相应的法律依据,既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催逼学术不端,并影响研究生的身心健康。”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建议修订《学位条例》有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进行合法性审查,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等,让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回归于人才培养,而不仅是发表论文


“并无相应的法律依据”,胡卫的这一表述,与上面这位博士生的诉求颇为相似。


事实上,早在2017年,华中师大的范军教授也曾在一次学术论坛上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范军称,就文科来说,C刊总数是有限的,而博士及教师的发文需求特别大,“C刊给出大半位置也不够”,目前一些学校要求博士毕业要发两篇C刊,“都快把博士生包括导师逼疯了”。


范军还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学术GDP”,用来讽刺这种现象的成因。


但就目前的科研评价、就业与人才选用标准来说,论文显然是最重要的指标。在此情形下,不管是培养方,还是学生自己,都难免会在论文发表质量和数量上处心积虑。


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敬请畅所欲言。


延伸阅读

揪心!盐城化工厂爆炸有毒物泄露后的防护,博士们这么说

强化成果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完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