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险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

中国保险学会 中国保险学会 2024-02-05

本文字数:3635

阅读时间: 7分钟


2023年第1期目录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

阳光资产管理公司课题组

摘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对我国保险业提出了新要求,即人民性、政治性、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助力绿色发展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与此同时,新形势下保险业也面临气候变化与治理、老龄化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低利率市场环境等因素带来的资产负债管理挑战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高标准考验。面对新要求、新挑战,保险业应基于自身特点,在继续发挥风险管理作用的基础上,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居民财富的管理工具,为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抓住绿色转型、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健康中国、科教兴国等重大机遇,实现新发展。


种植业保险保障贡献:模型与方法

王克  张夏  张峭  徐洋

摘要:合理有效评估我国种植业保险对参保作物损失的保障作用,对正确认识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水平,推进种植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测算种植业保险的损失保障作用,关键在于科学测算参保作物的损失。由于缺少小尺度区域作物单产数据,使得与参保作物尺度相匹配的损失难以被准确测算。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细胞分裂”模式的作物期望损失测算模型,在大尺度区域作物单产损失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的方式获取小尺度区域作物期望单产损失,进而测算种植业保险对参保作物损失的保障贡献。以河南小麦和新疆棉花为例,验证了本方法具有可行性;测算的结果与调研数据吻合,也表明测算的种植业保险保障贡献数据具有信度。研究还发现,赔付率和保障深度这两个指标均高估了种植业保险对参保作物损失的保障程度。


PPP地震巨灾保险风险分配模式

比较与选择

刘玮  孙双琳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框架下政府与保险机构在地震巨灾保险中的风险与风险分配机制。首先对PPP地震巨灾保险全生命周期公私共担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需进行分配的主要是市场需求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之后在风险分配原则的指导下,明确各阶段不同类型风险的责任主体,并构建风险分配模型。最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模拟,对不同风险分配比例的三种市场需求风险分配模式和三种偿付能力风险分配模式进行比较与选择。研究表明,通过财政补贴地震巨灾保险保费的方式,政府可以承担部分市场需求风险,提高保险覆盖率。承保地震灾害损失的偿付能力风险主要交由商业保险和再保险机构负担,超出市场化机制责任分层和地震巨灾基金支持的重大地震灾害损失由政府承担,能够促进公私长期稳定合作,是推进完善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的较优模式。本文拓展了PPP模式风险分配框架在地震巨灾保险中的应用,为地震巨灾保险模式选择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近期未决赔款准备金估计研究

殷崔红  ZHOU Jun  王晓全

摘要:传统的准备金估计方法主要基于流量三角形,通过稳定的发展因子预测未决赔款准备金。流量三角形中近期事故的准备金是未决赔款准备金中最大的部分,其受发展因子的影响也是最显著的,因此所有发展因子的稳定性对近期未决赔款准备金的估计尤为重要。但由于大额赔付的影响,发展因子的稳定性受到很大挑战;由于保单生效日期的不同,近期事故的暴露单位一般不同,相应赔付额度也将不同,但传统的准备金估计方法基本不考虑暴露单位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近期未决赔款准备金估计方法,充分利用个体保单的赔付额和暴露单位信息,将保单按风险强度分类,避免由于赔付额差异大造成的准备金预测不准确等问题,并进一步给出保单组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汇总方法;最后,基于一组车险的索赔数据,比较了经典方法和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在近期未决赔款准备金估计上的表现,说明本文构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弱势群体的保障型人身保险需求

——基于“风险感知”理论的分析

毕泗锋  傅文亮

摘要:普惠保险的服务对象为弱势群体,但长期以来学界与业界面临如何有效甄别弱势群体的研究难题。本文基于“风险感知”理论,使用保险公司82万份微观保单数据,以投保人收入、职业和教育三个代表性指标捕捉弱势群体特征,探究弱势群体的保障型人身保险需求规律。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保险消费决策中存在较强烈的“未知风险”与“恐惧风险”感知,其保险总需求相对较低,但等量收入增加引致的边际保险需求(保险保障/收入)却相对较高。进一步,弱势群体家庭中的“中青年”或“男性”成员为被保险对象时,边际保险需求显著增强;弱势群体的边际保险需求存在地区差异,经济与保险较为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其边际保险需求更高。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甄别弱势群体的解决思路,弥补了现有文献有关普惠保险服务对象研究偏窄及偏少的短板,研究结论可为政府普惠保险政策制定以及保险公司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区域差异视角下的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替代率缺口及解决路径探寻

费清  刘方涛  张蕊  田梁裕  张路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保障能力承压的同时,也面临着替代率和待遇给付水平的区域差异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区域差异出发,通过人口预测和模型构建,测算了2025-2050年全国省级地区的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缺口规模和趋势,以及2020年东部地区72座城市的替代率和待遇缺口情况。测算结果表明,受平均工资水平、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退休职工人数等因素的影响,在给定的目标替代率下,养老保险替代率和待遇缺口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中长期,基于工资增速高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增速的假设,各地区平均替代率持续降低,待遇缺口呈指数化增长趋势,区域间差异也不断扩大。在考虑第二支柱补充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基础上,中长期待遇缺口虽有所缓解,但缺口的绝对值仍很大,需要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予以补充。据此,本文建议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中,应注意替代率和待遇缺口的区域差异,在待遇调整幅度、基金调剂等方面适当倾斜;同时,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养老基金的积累规模,扩大养老保险第二、三支柱覆盖范围。


高风险还是高风险厌恶?

基于微观重疾险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正位  丁佳敏  张伟强

摘要: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然而,逆向选择理论并不总能得到有力的实证结果支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保险市场可能存在正向选择效应。因此,逆向选择(高风险的人更积极地购买保险)和正向选择(由于风险厌恶程度等私人信息的存在,积极购买保险的人出险概率更低)的存在性问题,一直受到反复的讨论。某保险公司在2018年3月推出了一款激励版重疾险,用户运动达标即可获赠保额,除此之外与其他重疾险产品并无显著差异。如果重疾险市场中存在正向选择效应,那么风险厌恶程度更高的用户更有可能被“运动激励价格折扣”活动所吸引。而激励版重疾险的购买情况表明,购买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偏高,说明重疾险市场内存在明显的正向选择效应。本文的实证证据并不能说明重疾险市场吸引了风险概率偏高的人群,无法支持市场内存在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本文丰富了信息不对称,尤其是正向选择与逆向选择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医保药品目录改革、

健康改善与医疗服务利用

高鹏  陈佳  黄秀娟

摘要:本文以2016年国家首次确立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并建立慢性、重大疾病药品准入机制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医保药品目录改革调整对居民患者健康和医疗费用经济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优化医疗服务利用,但也会显著增加患者个人的医疗费用经济负担,这一结论在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数据缩尾处理、PSM-DID和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该政策在患者和医疗服务机构两个层面表现出异质性,并通过不同医疗费用补偿方式、医保筹资水平和不同医疗机构类型等渠道对患者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医保药品目录改革政策实施后,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有所降低,但也显著增加了住院医疗费用、人均医疗费用总支出、住院天数和人均卫生总费用。


预约保险合同迟延申报的困境及解决

李雯雯

摘要:预约保险合同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作为本约的航次保单,其有限的约束力和被保险人迟延申报的现象导致了保险人的保险责任能否溯及保险责任开始以前的保险事故的困境。此系由预约保险合同作为预约的本质、《海商法》第224条的僵化适用、未考虑善意迟延申报和“善意”标准不明所共同导致。改变预约保险合同作为预约的独立性,会导致告知义务淡化,也会使保险金额和保险价值存在不确定性。解决上述困境,应当区分善意与恶意的迟延申报,以迟延申报的数量、保险金额及相应保费、申报信息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和保险合同本身的约定作为善意的认定标准,并赋予货运保单于善意的迟延申报时,对保险责任开始前的保险事故的溯及力,同时建议在《海商法》修改时明确预约保险合同作为预约的性质,以及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恶意迟延申报时解除合同的权利。

编辑:于小涵


中国保险学会

构建保险大社区

微信:iicbxzx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保险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

中国保险学会 中国保险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