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讲堂 | 马树青:绘画 - 劳作与思考


主讲嘉宾Guest Speaker: 马树青 Ma Shuqing    

时间Date: 2018.6.8 (Fri) 2:00pm 

地点Venue: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Asia Art Center (Beijing)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798 Art Dist., No.2, Jiuxianqiao Rd., Chaoyang Dist., Beijing


引言:


从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到2002年回国于北京798艺术区创建工作室,艺术家马树青始终执着于抽象绘画的探索研究。在观念绘画与视觉绘画之间,马树青一面思考着关于绘画的观念,一面执着于视觉绘画的呈现方式。在画面上反复涂抹留下的时间痕迹和色彩与色彩重叠之间带来了不同的空间观看经验,通过可视的绘画过程向观者渗透着艺术家生命的真实状态,在深思熟虑接近纯粹极简的色彩之间流露着传统绘画的温暖。

 

亚洲艺术中心于2018年6月8日迎来第九期艺术讲堂,我们特别荣幸邀请艺术家马树青为本期讲堂主讲嘉宾,向大家分享他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探索与研究。




·



关于艺术家



马树青,1956年生于天津,1985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就读于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自由绘画专业,1994年移居法国巴黎普罗旺斯,2002年回到北京于798艺术区建立工作室,2015年任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特聘教授。现居北京、巴黎。马树青的绘画行为造就了一个独立的以色彩和时间构建的二维视觉空间。从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开始,马树青便执着于抽象绘画的探索研究。他的绘画体现了自我和精神性渗透于绘画过程的真实还原,呈现出纯粹极简的色彩与视觉感官空间。在画面处理上,马树青将长时间繁复的油彩涂抹、丰富的色彩呈现,都隐藏在了“底层”,在表层则保留了单色调、简明清新的色块。在艺术家看来,这种艺术手法既保留了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在直觉上带给人视神经的直接触动,也保留了绘画中的不确定成分。而这种不确定的成分正是艺术家一直以来思考的“多于绘画”的问题——绘画技能以外的思考。重要个展包括:“叠加与重复 - 马树青2018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8)、“粉·尘 - 马树青”(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6)、“马树青的绘画”(璘宝轩画廊,上海,2015)、“劳作 - 马树青个展”(成艺术,北京,2015)、“如何画出一幅性感的画 - 马树青 2015”(中间美术馆,北京,2015)、“触摸 - 马树青个展”(奥沙画廊,香港,2014)、“进行时 - 马树青作品展”(元典美术馆,北京,2014)、“彩·絮 - 马树青绘画艺术展”(梅江国际艺术馆,天津,2013)、“自絮 - 2011 马树青作品展”(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北京,2011)、“空间 - 绘画:马树青个展”(十方艺术空间,杜塞尔多夫,2011)、“马树青个展”(空谷艺术空间,杭州,2011)、“马树青个展”(德国驻华大使馆,北京,2010)、“马树青个展”(KLAUS LEA 画廊,慕尼黑,1996)、“马树青个展”(FINKEL 画廊,慕尼黑,1995)、“马树青个展”(KLAUS LEA 画廊,慕尼黑,1993)。重要群展包括:“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6)、“超越形式 - 中国抽象艺术展”(年代美术馆,温州,2015)、“今日中国抽象绘画”(波鸿美术馆,波鸿,2015)、“秩序的边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不是绘画:关于绘画边界的探索”(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5)、“形无形 VISIBLEINVISIBLE III”(鸿坤美术馆,北京,2014)、“抽象与自然”(筑中美术馆,北京,2014)、“2014’- 抽象艺术第七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2014)、“尺寸:马树青、倪军近作展”(西五艺术中心,北京,2014)、“中国 - 德国:今日抽象绘画”(卡史巴-路德维希-宝兰德尔基金会,多特蒙德,2012)、“在当代 - 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融汇‧拓新 - 海外归国艺术家绘画作品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2012)、“马树青、梁铨双人展”(久久画廊,阿莎芬堡,2011)、“中国抽象绘画”(Galerie Frank Schla & Cie,埃森,2011)、“马树青/张肇达抽象绘画双人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0)、“水彩作为理由 - 2010 杭州水彩艺术邀请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0)、“中国当代艺术展”(现代美术馆,斯德哥尔摩,2010)、“无物之阵 - 当代抽象艺术学术邀请展”(湖北美术馆,武汉,2010)、“MENSA”(空白空间北京,北京,2004)、“如何画出一幅性感的画”(Seidlvilla Das Haus Fur Schwabing,慕尼黑,1995)、“中国旅法艺术家联展”(BELLEFOID 画廊,巴黎,1995)、“慕尼黑美术学院联展”(慕尼黑美术学院,慕尼黑,1989)。曾获“1987 油画《牧牛图》参加第一届中国油画展(获优秀奖),1987”、“第六届全国美展 油画《嫁女》入选并评为优秀作品,1985”、“获德国 KUNST RAUM DAXER HEIMHAUSEN 奖学金,1992”。

亚洲讲堂 相关阅读

* 第八期 - 叶永青:通过艺术生活

* 第七期 - 杨识宏:计白守黑

* 第六期 - 沈克龙:大漆语言的现代性思考与实践

* 第五期 - 陈琦:我为什么做木刻水印

* 第四期 - 鲍栋:绘画的历时与共时

* 第三期 - 杭春晖:从文与质的互换谈起

* 第二期 - 马树青:绘画从观看说起—我的教授杰瑞·瞿纽克纪录片《超越色彩的空间》讲评

* 第一期 - 艺术家姜吉安带您认识现成品绘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