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在展出 | “磅礴:杨识宏作品展” | 仰观宇宙,游目骋怀,于磅礴气势中洞察生命之微妙



展名/ Title : 磅礴:杨识宏作品展Majestic Momentum - Yang Chihung
策展人/ Curator : 

王绍强 Wang Shaoqiang
学术支持/ Academic Support : 殷双喜 Yin Shuangxi,王端廷 Wang Duanting,彭锋 Peng Feng
主办单位/ Organizer:广东美术馆 Guangdong Museum of Art支持机构/ Supporting Organization:亚洲艺术中心 Asia Art Center视频提供/ Video Source:
探索频道 Discovery Channel

展览时间/ Duration : 

2019.4.03 (Wed.) - 5.05 (Sun.)

展览地点/ Venue : 

广东美术馆(5 & 6展厅)

Exhibition Hall No.5 & 6

广州市二沙岛烟雨路38号

No.38, Yanyu Road, Ersha Island, Guangzhou


“磅礴:杨识宏作品展”于2019年4月3日广东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亚洲艺术中心为支持机构,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作为视频提供,王绍强馆长担任策划,殷双喜、王端廷、彭锋担任学术支持,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此次于广东美术馆展出的作品皆为杨识宏近年来的画作。回溯艺术家杨识宏的创作生涯,他的艺术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由西方美学向东方精神的发展历程。“意识流”系列作品体现出于艺术家对于东方书韵的当代性尝试,“旋生旋灭”的笔触亦将人类意识的连续性和抒情性于画布上挥洒自如。彩色的作品与黑白作品回环相扣,相映成趣,在东方淡雅含蓄的意味后渲染出西方视觉文化中特有的浓郁色彩张力。这些气势磅礴的巨幅画作都折射着艺术家对宇宙和宏观世界的感受及对微小生命的思索。


 意识流系列 




意识流是1890年开创的学说,意指人的意识具有流动性,不是有条不紊的。后来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36-1939)发展出意识与潜意识的研究。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引用意识与潜意识的研究而落实于艺术创作及社会批判。艺术家杨识宏“意识流”系列作品深受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意识流文学”(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Literature)写作影响,即是其观念的表达不是片段的衔接,而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自现代主义诞生以后,艺术表现转向内在世界,对内在真实的探讨,如同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前者是显性的,后者则为隐性的;更关注内心的世界。

 

在抽象绘画创作过程中,中国水墨式的用笔与西方绘画的色彩渲染,二者形成对立互补的视觉张力。杨识宏作品中的绘画性与表现性,则来源于书法性用笔与表现性着色的对立与和谐,从而达到艺术家在作品上思想与情感的投射。

 

作品《乾坤》和《山河岁月》创作于2016-2017年,画面中凝聚天与地、山与水、昼与夜,白与黑等张力性的表现。以黑色性的书写、韵律感的传达为基调,通过肌理、线条、形与色彩,隐约的山水云气的意象与天地圆融,表达着空间关系。


乾坤 Universe 152x195.6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6


山河岁月 Time & Earth 152.5x198.2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6


我觉得意识流的创作理念像是锐利的两面刃,一面剖开水墨画坚韧的皴法枷锁,一面剖开西洋绘画窒闷的唯物史观美学。

——杨识宏


 巨 人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德国与奥利地音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勒的创作构思宏伟,篇幅庞大,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解。在马勒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大胆、冒险及怪诞而突显新奇,而这种新奇被融入到优美的、充满性灵的、深刻的音乐之中。

 

艺术家杨识宏的此件画作题为《巨人》,这与马勒的交响乐《巨人》在艺术主题上产生共鸣。


画面中的抽象扭力、疾速动感以及时空摆荡,在画布间重生。画布和颜色的释放,让观者感受到和谐的音韵感。粗宽的笔触挥洒和轻盈短促落笔与丰沛的色彩,为杨识宏的大型画布酝酿出万钧之力与磅礴之势。


巨人 Titan 223.5x172.7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6


 对 位 


杨识宏在绘画创作上运用生气勃勃的笔触与丰沛的色彩,营造出引人注目的动态。创作于2016年的作品《对位》,虽限制在画面边缘与边界之内,但艺术家强有力的绘画布局却像生命源泉一般涌出画布,而艺术家的内心愿景确成为隽永的静观。这是作为东方艺术家对生命情境领悟的思维模式,从自然的更迭中感悟到万物的兴旺与衰败。或许这就是生命和对立面之间的对话。


对位 Counterpoint 203x153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6


 生 之 欲 



艺术家杨识宏独特而殷实的艺术修养得力于个人对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中国书法的融汇。作品《生之欲》创作于2017-2018年。稍纵即逝的色彩效果,流线结合的轮廓和油彩,令人联想到水墨画落笔的谨慎和精密。其敏锐的绘画性触感,增添作品的深度与质地的韵味,从而呈现出艺术家心境的体悟转换,对强烈纠结的意识转变为对生命根本价值的探讨。


生之欲 Lust for Life 203x274.5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7-2018


 传 奇 



本次展出的杨识宏画作,在笔触与色彩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与动态感,整体上有一种特殊的视觉结构,即画面笔触的韵律。可以观察到画面的光影运动,这种光与影的互动,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忽明忽暗的视觉体验。而这种“明暗”的体验,其实正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之一。

 

此巨幅画作《传奇》长三米九,高一米九。曾是2015年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杨识宏个展展出作品之一。这个尺寸的作品观者可以欣赏到艺术家对于画面所具有超常的深厚的驾驭和掌控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来自于长期不懈地创作所获得的艺术修养,更来自艺术家内心充沛的精神力量。艺术家杨识宏在画面中表达了一种精神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他内心具有稳定坚实的精神性含量,进而演绎了一段神秘的传奇。



传奇 Legend 195x39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3-2014


 水墨系列 


无题(3件) Untitled 33.8x32.8cm(each)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0


自杨识宏受邀参展在韩国举办的“世界书艺双年展”起,即开始萌发水墨创作的思考,并在2007年开展了此系列的创作,基于对中国书法的理解与实验,杨识宏将之命名为“意识流”,其后衍生出“狂草”系列。对于一位长久以油彩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而言,水墨媒材象征着另一套美学传统及形式内容,而这正是艺术家所尝试挑战破除传统的思维窠臼。

 

本次展出的三件小尺幅水墨纸本作品《无题》创作于2010年,如怀素之狂草,迅疾骇人,风驰电掣,一挥而就,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在创作时进入下意识、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境界。





·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王绍强,1968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94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美术系,200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为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物。


  



关于学术支持 About Academic Support



殷双喜,1954年生于江苏泰县,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历史与理论系,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馆展览委员会委员、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杂志编委、《油画艺术》执行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获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2008)、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美术奖 · 理论评论奖”(2009)。


曾担任第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澳门专题展评委(2007),第11届、12届全国美展评委(2009、2014),第6届“艺术中国”AAC评委会主席(2011),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评委(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2014),第4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8)。

 

历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报刊上发表美术理论及批评文章250多万字。


出版专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2006,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现场:殷双喜美术评论文集》(2006,河北美术出版社)、《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2008,河北美术出版社)。


主編及编著:《穿越世纪 - 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副主编,2001,河北教育出版社)、《吴冠中全集 · 第4卷》(主编,2006,湖南美术出版社)、《走向现代:20世纪中国雕塑大事记》(主编,2008,河北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丛书》(总主编,2009,江西美术出版社)、国家重点图书《新中国美术60年》(分卷副主编,2009,人民出版社)、《周韶华全集 · 第7卷》(主编,2010,湖北美术出版社)、《黄永玉全集 · 第2卷》(主编,2011,湖南美术出版社)等。

 



王端廷,196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四次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分别留学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研究院(1997 - 1998)、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文学与哲学学院艺术史系(2002, 2003, 2010, 2018)。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委员,欧美同学会会员。  


长期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研究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发表论文三百多篇。


出版专著:《迷狂的独行者 - 雷蒙 · 饶可让的绘画艺术》(1996,上海文艺出版社)、《人体艺术欣赏》(1997,山西教育出版社)、《百年困惑 - 现代美术》(1999,吉林美术出版社)、《西方美术史》(1999,时事出版社)、《后印象派》(2000,人民美术出版社)、《立体派》(2000,人民美术出版社)、《巴黎画派》(2000,人民美术出版社)、《静沐西风 - 西方艺术论说》(2003,人民美术出版社)、《从现代到后现代》(2005,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现实主义》(2008,人民美术出版社)、《超前卫艺术》(2008,人民美术出版社)、《王端廷自选集》(2015,辽宁大学出版社)、《重建巴别塔 - 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2015,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等20部。


出版译著:《抽象绘画》(2013,金城出版社)、《走进当代艺术》(201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彭锋,1965年生于湖南祁东,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国际美学协会中国代表,从事美学理论研究和教学,艺术批评和策展实践,以及剧本创作。


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涉及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等方面。策划展览近百次,包括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首届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


出版专著:《回归:当代美学11个问题》(2009,北京大学)、《美学导论》(2011,复旦大学)、《方案:2011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2012,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学通史现代卷》(2013,江苏人民出版社)、《跨界交响 - 美学在艺术中历险》(201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学通论》(2016,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回在场》(2016,中国文联出版社)等。


出版译著:《实用主义美学》(2002,商务印书馆)、《美学入门》(2008,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的语言》(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等。



关于艺术家



杨识宏,1947年出生于台湾,1968年毕业于台湾艺专美术科(现台湾艺术大学),1979年移居美国。他是第一位获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P.S.1当代艺术中心“国家工作室”计划奖助的华人艺术家。1989年获得“杰出亚裔艺术家奖”。


重要个展:“磅礴 - 杨识宏近作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计白守黑 - 杨识宏意识流系列近作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7)、“永恒的当下 - 杨识宏近作展”(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2015)、“复调的诗学 - 杨识宏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4)、“心境 - 杨识宏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2)、“杨识宏的创作基因”(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2011)、“存在的痕迹”(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1)、“岁月 ‧ 流光 - 杨识宏创作历程40年”(台湾美术馆,台中,2010)、“象由心生 - 杨识宏作品展”(历史博物馆,台北,2004)。


重要群展:“文兮归来 - 中国当代艺术展”(深圳美术馆,深圳,2016)、“1960 - 台湾现代艺术的滥觞”(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6)、“文化.精神.生成”(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威尼斯,2013)、“非形之形 - 台湾抽象艺术”(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2)、“新东方精神II - 承启”(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0)、“开新 - 8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04)、“台北 ‧ 纽约 : 现代艺术的遇合”(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1991)、“当代艺术中的古典神话与意象”(皇后美术馆,纽约,1988)、“台湾当代九人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1978)、“中华现代绘画十人展”(东京都美术馆,东京,1977)。


公共收藏:阿尔德里奇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亨廷顿美术馆(美国)、阿肯色艺术中心(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美国)、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美术馆(台中)、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高雄山美术馆(高雄)、广东美术馆(广州)等。


·


关于广东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是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造型艺术博物馆,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文化事业机构,于1997年11月28日落成开馆。2011年6月29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同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共设有12个展厅,展区面积8000平方米,户外雕塑展示区面积5000平方米。其总体设计和布局体现出与美术馆功能性质的统一性。


广东美术馆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作品和海外华人美术作品为收藏对象,以中国近现代沿海美术和广东当代美术为收藏重点,藏品以绘画、雕塑、陶艺为主体,兼收对美术史构成意义的各美术品类以及有关的美术图书和文献资料。


展览统筹/ Exhibition Supervisor:

邵姗 Shao Shan,李宜霖 Alan Lee

项目负责/ Project Managers:

林薇 Lin Wei,晏旺 Angela Yan,徐浩洋 Erick Xu

展览协调/ Exhibition Coordinators:

廖呢喃 Liao Ni'nan,许冰煌 Xu Binghuang

展陈设计/ Exhibition Designers:

徐浩洋 Erick Xu,吴韵璇 Spring Wu

展场陈列/ Exhibition Executors:

袁喜明 Yuan Ximing,方坚明 Fang Jianming,

张晓芳 Amy Zhang 

新闻推广/ Media Promotion:

梁洁 Liang Jie,苏恬巧 Emily Su

公共教育/ Education Program:

刘端玲 Liu Duanling

视觉设计/ Graphic Design:

Gwangjun.com,唐大为 David Tang 

相关阅读

* 亚洲现场 | 广东美术馆 “磅礴: 杨识宏作品展”开幕掠影及相关活动回顾

* 今日开幕 | 广东美术馆“磅礴:杨识宏作品展”

* 亚洲展讯 | 广东美术馆“磅礴:杨识宏作品展

* 计白守黑 | 艺术是获取逝去时光的唯一方式

* 亚洲现场 | 计白守黑 - 杨识宏意识流系列近作展

* 明日开幕 | 计白守黑 - 杨识宏意识流系列近作展

* 亚洲展讯 | 计白守黑 - 杨识宏意识流系列近作展

* 永恒的当下 - 杨识宏近作展 在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开展

* 杨识宏获选为探索频道 Discovery Channel“亚洲先锋”之一

* 复调的诗学 - 杨识宏个展

* 时间的刻痕 - 杨识宏的心灵世界 (文/艺评:殷双喜)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s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神游:管伟邦个展》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容 - 洪祝安个展 》




即将展出 Coming Exhibition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生逢其时 - 小林敬生&陈琦 作品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