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现场 | 亚洲艺术中心参展2020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 展位 E02



亚洲艺术中心 Asia Art Center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TAIPEI DANGDAI |E02展位 | Booth:E02
艺术家 Artists: 李真杨识宏、董小蕙、关根伸夫、小清水渐、原口典之、法贾希迪、韩迪欧、乌米·达赫兰、洪祝安Li Chen、 Yang ChihungDong Shawhwei、Sekine Nobuo、Koshimizu Susumu、Haraguchi Noriyuki、Fadjar SidikHandrio、Umi DachIanHong Zhu An
展览地点 Venue:台北南港展览馆1馆4楼 Taipei Nangang Exhibition Center, Level 4, Hall 1台北市南港区经贸二路1号No.1, 2nd Jingmao Rd., Nangang Dist., Taipei 
时间 Date:尊贵藏家预览 VIP Preview贵宾预展:1.16(四)14:00~17:00开幕酒会:1.16(四)17:00~21:00
公众开放 Public Days1.17(五)11:00~18:001.18(六)11:00~18:00 1.19(日)11:00~17:30


亚洲艺术中心受邀参展2020年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于“画廊精萃”的展区E02展位呈现华人及印尼战后抽象艺术、日本物派之精彩作品,以及李真(1963-)首次在艺博会展出的雕塑作品“凡夫”系列《光纤之一》,此作为2017年台北当代艺术馆MOCA Taipei“‘世’一场自愿非愿的游浮”展览中发表的“凡夫”系列作品之一,探讨人类在现代网络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杨识宏 

 ———

Yang Chihung



(左)杨识宏 Yang  Chihung  飞扬 Fly Upward   117x171cm 

  布面丙烯 Acylic on Canvas  2017

(右)杨识宏 Yang  Chihung  峥嵘 Outstanding  203x153cm  

  布面丙烯 Acylic on Canvas  2014





董小蕙

 ———

 Dong Shawhwei




(左)董小蕙 Dong  Shawhwei  

雨季又来 I  Rainy Season  I  80.1x53cm 

雨季又来 II  Rainy Season II   80.1x53.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6

(右)董小蕙 Dong Shawhwei  

老院子-意象 II  Courtyard Image-Symbol  II  97x130cm 

老院子-意象 I  Courtyard Image-Symbol  I   97x13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0


本次参展艺术家及重要作品包含:杨识宏(1947-)2019年于广东美术馆举办“磅礴 - 杨识宏近作展”展出的重要作品《峥嵘》,此作气韵生动、气势磅礴,展现了东方绘画的含蓄与诗意,杨识宏将中国书法的理解转化为抽象艺术的用笔源泉,体现出一种东方式的深厚内蕴与精神平衡。董小蕙(1962-)“老院子”抽象系列油画,将出自院落周遭的所见景物,经过进一步的提炼后,透过造型上的省略、简化等抽离过程,最后分解成符号性或点、线、面的抽象结构元素。洪祝安(1955-)水墨作品《无题》呈现于艺术沙龙区。其早期作品多以符号表现,近期则改为抽象的表现方式。在绘画表面留下垂直刮痕,或用各种材质吸水性的差异,创造半透明质感。



李真

——

 Li Chen

李真 Li Chen  光纤之一 Optical Fiber(1)  45x37x70cm  

泥土、木块、麻绳 Clay, Wood, Hemp Rope  2012



“我们可能是回避现实的社群‘幽闭者’,

在网络中自满并公开隐私,求得寂寞的虚荣”

─── 李真 



李真用“凡夫”系列《光纤之一》诠释人类愿意自溺拘束的倾向。他以观察人们对科技依靠的状态,来说明人性的荒谬。虽然人是向往自由,却又惯于受缚,总是矛盾的在群体中制造存在感,游荡于两个对立状态的寂寞与虚荣。作品《光纤之一》安静且不抗拒的站立,被层层麻绳环绕成球状,只露出头部和脚部,身为观者可能会为它感到不适与悲悯;但仔细观察,发现它并不是该有的不安,而是在肉体捆绑下精神成瘾。


关根伸夫

________

Sekine Nobuo

 

(左)关根伸夫 Sekine Nobuo  G25-7  80.4x65.3cm  

金箔、日本纸 Gold Leaf on Japanese Paper  2016

(中)关根伸夫 Sekine Nobuo  B30-7 巴洛克式窗户 B30-7 Baroque Window  91x72.8cm  日本纸 Black Lead Foi, Japanese Paper  1989

(右)关根伸夫 Sekine Nobuo  G10-16 新生代 G10-16 New Birth  53x45.5cm

 金箔、日本纸 Mixed Media and Gold Leaf on Japanese Paper  1987


日本物派大师

始于1968-1970年间的“物派”,是日本战后现代艺术极具象征意义的团体,寻找属于亚洲特有的形式,实践东方哲学的思维以及对于当时西方文化的质疑。


关根伸夫(Sekine Nobuo, 1942-2019)此次展1980年代的“位相绘画”系列作品, 及2019年在世时最后一档个展于亚洲艺术中心发表的“空相 - 皮肤”系作品及创作手稿。以金箔、黑色铅箔、手工日本纸及综合材料创作的“位相绘画”系列,以“黑色”、“金色”象征着阴阳的不同面向,并意欲探讨三维立体雕塑与二维平面绘画之间的共性,在“位相”的定义下,绘画只是拓朴学的超越三维度,甚至达四维度空间中的空间层次之一。“空相 - 皮肤”系列将拓扑学(位相几何学)的理论结合艺术实验,探讨物事“形变质不变”的状态。“空相 - 皮肤”画布的可塑性,记录着艺术家创作时的张力,如同宏大世界的缩影。


原口典之 

_______

Haraguchi Noriyuki


原口典之 Haraguchi Noriyuki  纸上作品1 - 姿态 Work on Paper 1 - Gesture 

纸本铅笔、描图纸、纸蜂窝 Pencil on Paper, Tracing Paper, Paper Honeycomb  

76x56cm  2019


原口典之(Haraguchi Noriyuki, 1946-) 是“后物派”中“日大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代表人物,他擅长以工业材料创造富有社会批判性的装置艺术,在倾向于使用自然媒材的物派团体中独树一格。2019年原口典之特别为其台湾首展、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的“物,及其动势 - 原口典之”所创作的《墙与钢索》将废弃的累赘之物与被忽视的遗忘之物,经他之手成为重获新生的回忆载体,又或是重审历史的证物。作品中的合板、钢索、铁、石膏虽仍保有浓烈的工业材料质地,其表面光泽却已黯淡,在分别完结自身属于“物品”之功能性的使命后,重拾“物”的本性。




小清水渐 

_______

 Koshimizu Susumu



小清水渐 Koshimizu Susumu  工作台 - 山胡椒木 Work Bench - Spicebush

尺寸可变 Dimensions Variable  栗木、钢 、山胡椒木  2010


小清水渐(Koshimizu Susumu, 1944-)对于雕塑和空间感的掌握,使得他的创作在“物派”艺术中独树一帜。探讨物体中固有但不可视的本质,关注其物质性,并透过并列物件的手法,揭露雕塑的本质。主要探讨物体中固有但不可视的本质,关注其物质性,并透过并列物件的手法,揭露雕塑的本质。1970年代小清水渐转而特别关注物体表面结构,之后便持续创作 From Surface to Surface系列,营造木头、织品、帆布等物质表面的对比与冲突。


小清水渐 Koshimizu Susumu  
工作台 - 山胡椒木 (局部)Work Bench - Spicebush ( Detail )




法贾希迪 

_______
Fadjar Sidik 


法贾希迪 Fadjar Sidik  空间动能 Space Dynamics in Green 

90x7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996


法贾希迪(Fadjar  Sidik, 1930-2004) 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1947年加入社会写实主义画会,受教于印度尼西亚艺术巨匠古拿弯及苏达梭,1952年于加查马达大学就读文学,1954年于日惹艺术学院就读艺术创作。有别于同侪印度尼西亚艺术家所追求的具象绘画,法贾希迪致力创新抽象形式与构图的视觉语汇,对印度尼西亚现代抽象艺术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贡献。其创作以科学性的几何图形描绘自然景象,探讨自然、空间、自我的三元关系以及其中的宇宙秩序平衡,反映印度尼西亚当地民俗文化与精神。法贾希迪的作品为国家机构收藏,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国家画廊、内卡艺术博物馆,新加坡国家画廊、OHD美术馆。




韩迪欧

_____

Handrio

韩迪欧 Handrio  抽象构图 Abstract Composition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72x92cm  1967


韩迪欧(Handrio, 1926-2010)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普哇加达,他师从于印度尼西亚写实主义大师巴苏基‧阿卜杜拉(Basuki Abdullah)(1915-1993) 门下。在印度尼西亚的日据时期,在雅加达的启民文化指导所(Institute for People’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Guidance)及人民权力中心(Centre of People’s Power)师事于印度尼西亚画家Sudjojono (1913-1986)及Agus Djaya (1913-1994)。韩迪欧的作品具有写实与超现实主义的风格,1950年代,他藉由切割几何平面将绘画转变成半抽象风格。这种风格与日惹画派流行的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装饰主义大相径庭。韩迪欧凭借他画作中缤纷突出的用色在同辈日惹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感性而直觉的韩迪欧,透过视觉符号的节奏感展现作品中的音乐性,干净利落的线条隐喻艺术家对于时空运转的感受和理解。他的作品无论是静物主题或几何构图,皆呈现了乌托邦的理想相貌。 





乌米·达赫兰 

__________

Umi DachIan

乌米·达赫兰 Umi Dachlan  无题 Untitled  

79x90cm  布面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1979

乌米‧达赫兰(Umi DachIan, 1941-2009) 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井里汶。她是印度尼西亚万隆画派The Bandung School第二代艺术家。印度尼西亚战后艺术史,正重新建立其作品应有的学术地位。作为万隆理工学院美术系第三位女性毕业生,达赫兰展现了与其他万隆画派艺术家相同的创新与创造力。她师从万隆理工学院美术系教授艾哈迈德‧萨达利(Ahmad Sadali)(1924-1987),并依循他的作画原则。直到1969年至1999年,持续创作并逐渐走出艾哈迈德‧萨达利(Ahmad Sadali)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艺术语汇,在印度尼西亚抽象绘画之中奠定地位。

达赫兰的作品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复合媒材进行创作,例如使用古代硬币赋予作品古典象征意义,于作品表面营造出特殊的肌理质感,如1979年作品《无题》。她与自然万物有极为深切的连结并因此深受感动,大自然的一切也成为她创作灵感来源。她内在的哲学因子及喜欢自然美景的个性,使其作品带有丰富的质感和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




洪祝安
_______
Hong Zhu An


洪祝安 Hong Zhu An  无题 Untitled  53x52.5cm  

纸本水墨设色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013


洪祝安(Hong Zhu An, 1955-) 出生于中国上海。早期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与四川美术学院就读,师承于八大山人研究学者汪子豆先生和黄维一教授,1997年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和新加坡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2001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生活及工作于新加坡。洪祝安的绘画创作结合书法,透过反复层迭的渲染色块,使画面呈现简单宁静又古雅的氛围,其视觉效果亦启发多重的抽象诠释。本次展出水墨设色纸本作品《无题》,反映出一种精神状态,让观者进入深沉且不断延长的冥想及沉思状态。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s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青烟-李真新作展》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如山之想六十年 - 庄喆个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