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灵量子金贤敏:第四次工业革命只有AI不行,要用光子提升算力 | 星科技•芯片半导体

联想之星 2023-10-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腾TencentX Author 青腾


前沿科技

芯片半导体



最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量子信息的开创者,这代表人类操控单量子态,及其迈向产业化的可能。

通过光子、量子等方式的新架构,可以克服人类在面临物理极限时,对计算能力的推进,改变算力的增长方式。这也成为AI大模型所必须结合的对象。由此方可擦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更多火花。

近日,青腾TencentX发布图灵量子创始人兼CEO、上海交大教授金贤敏的演讲,分享了他主导的光子芯片等一系列前沿科研实践,以及硬科技公司的创业经验。


以下为金贤敏演讲:

01

面临物理极限,

AI要和算力结合


我们图灵量子聚焦于量子计算,但是,芯片是底层。所以,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光子芯片时代”。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有几十吨重,但算力很小。它1946年诞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到1958年,有了第一个集成电路。它就像玩具一样,甚至比玩具还糟糕。但是,由于这个集成电路的诞生,人类操控信息的能力和速度,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手机、电脑里的电子芯片,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在集成度、算力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上发展被称为摩尔定律——当然,最近已经停止了——这种速度的扩张,使我们对电子信息的操控已经快到极限。

我们经常听到7纳米、5纳米,甚至现在有1纳米电子芯片的讨论。硅的晶格常数就是0.543纳米,已经非常接近物理极限了。

那么,到了结构小得不能再小的原子级别,人类的计算能力如何往前推进?这不是一个远期的,而是近期就存在的瓶颈问题。

最近AI大模型很火。之前一直在提AI赋能百业的特点。现在,AI大模型更加推高了人工智能和算力结合的新热潮


但AI大模型是一种暴力美学——除了数据和算法之外,一定要有强大的算力。它用一种暴力美学的方式,带来奇点和变化。

微软的CEO说,ChatGPT可能是工业革命级别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定义非常高,哪怕是第三次信息革命,和蒸汽机、电气化相比依然有争论。第四次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只有ChatGPT一个大模型可能还不够。

这种模型应用的不同方向,以及数据的更新迭代,对算力的需求是巨大的,而成本是巨高的。甚至这个热潮起来以后,很多创业公司都面临算力的问题。

所以,我的理解:一个新的工业革命,只有AI大模型不行,还要和算力结合

我们可以畅想这样一个变化,并且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变化足够大,足够去畅想。

02

算力供给、需求失配,

用光子等新架构提升算力



从最近的报告可以看出,算力的需求是一个改变斜率的过程。人工智能的需求已经在几年之内推高了这个需求,这个需求的斜率远远超过了摩尔定律的斜率。这种算力供给和算力需求的失配,可能是未来十几年的格局。

通过新的架构去改变算力增长的方式,比如用光子、量子等办法提升算力,这是主流的共识。


经典的办法,是1个核、2个核……个数按N的方式增长的方法。

最近用光学神经网络的方式,用光子的相干性,用M自由度,可以实现倍数的并行性。

而量子计算是在指数上,用M自由度和N个核,就会出现M的N次方这样的算力提升。

所以,无论是光子计算还是量子计算,都通过更多自由度的并行,带来算力提升。

以前我们做过一个Benchmark,就是50个光子的量子计算系统,其算力相当于1台天河二号。可能到52光子,大家还没有感觉;但是,达到60光子,就相当于1024个天河二号。这展示了这个指数级增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宇宙的原子个数是2的240次方,也就是说,如果不用新型的计算范式,用传统的计算范式,哪怕是用1个原子去做一台计算机,全宇宙的计算能力也只相当于240个量子体系所形成的计算能力或表达的物质状态。

如果采用量子计算系统,人类的算力可以远远超越这个天花板。所以,这种新型的架构计算,还是非常让人惊喜的。


去年诺奖发给了量子信息的开创者,其中Anton Zeilinger也是我的导师的导师。这代表了人类去操作单个量子态的可能,并且有望在近期迈向产业化。

它与人工智能的潜在结合,使大家看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很多可能性。

03

光子芯片 + 量子智算,

“芯算软硬”一体结合


我在这一领域,已经有20年时间了。有时经常提到,风口是等来的,而不是转方向转来的。

在这20年研究过程中,在顶尖的科学成果、团队建设以及设备上,有很厚的积淀。我们形成了以光子芯片为底层、以算法应用为全链条的技术团队。

所以,我们创立图灵量子以后,短短两年时间得到了多方认可,有四轮融资,估值近30亿元。


我们通过光子芯片的办法,可以大规模操控单量子态。如果1个量子有M个状态,N个量子原则上就有M的N次方。大家经常听到的是2的立方,M不一定是2。

这种大规模的操控所代表的能力,是指数级的能力。当然这个系统目前还不够大,还在几十个级别。

同时,这种大规模的网络和调控还可以向下兼容,实现人工智能光子处理器,以及未来连接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光电共封装的CPU的中心化处理方式。无论是量子计算高的地方,还是光电共封装这种计算低的地方,都可以形成有高有低的搭配。

我们有自主化的高精密飞秒激光直写装备和大规模流片,以前我们只敢想象几十个器件的集成,现在我们可以做到几万个器件的集成。

并且,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不像电子芯片已经迭代了几十年,我们光子芯片领域,设计、流片、封装都自己做,可以快速迭代,能在早期避免被卡脖子的格局。

最近,GPU也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即使做出芯片以后也没人用。所以,软硬一体的结合,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生态丢失,早期的迭代没有跟进的话,即使后来能够去做一些东西,也不会有市场。


所以,作为国内的光纳米芯片和光纳米计算公司,我们觉得有必要做“芯算软硬”一体的结合。它很难,特别是跟GPU编译器抢人才,也很贵,但我们觉得一定要做,去培养这个生态,形成快速迭代的软硬一体的格局。

我们经常说芯片被卡脖子,甚至能设计出来,但是做不出来。我们从底层出发,在无锡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正式量产之前的中等规模生产线),去年打桩和订购设备,预期在明年年中到年底可以建成。这种中试线不只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光量子计算和光子计算的应用,还可以驱动包括激光雷达等前沿应用的产业化集群。

芯片、算法的底层驱动,是我们图灵量子的定位。

说赋能百业,我们没有能力跳进每一个行业,但是有了这个底层,就有很多事情可以期待。我鼓励团队:Apple是改变人类的沟通方式,谷歌是改变搜索方式,图灵量子是改变人类的计算方式。

04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抓住前景大、护城河高即可


最后分享一下关于科学家创业的想法。


我梳理了一个“硬科技的不可能三角”。天下没有太好的事情,同时做到市场空间大、护城河高、应用成熟不可能。如果有这种好事的话,早已经很卷了。

我们作为硬科技公司,抓住的是未来预期前景大,同时护城河高、前沿科学领域迭代久,但是往往应用场景落地难的。

所以,大家经常谈的是营收,我觉得这不虚,这是由这个领域决定的。因为落地难等问题,都涉及投资和团队凝聚这些困难。

我经常鼓励团队的人,像鸡汤一样的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是一种坚持。我们看到ChatGPT爆火以后,有时特别感慨。希望各个领域能够看到几年以后的爆点,并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

我以前养成一个习惯,我们组是比较狠的,因为要求三年重复完全看起来不可能的实验。我2006年到2008年在清华做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实验,但是坚持下来,终于取得成功。

经过坚持,就能够感觉到,有些东西不是说会看到明天发生——这是平庸的;还是要看到一些难而正确的事情,并且去坚持。

用重复、笨的方式去坚持,以及用狠的方式,比如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以命相博的方式去推进,才能在重大的科技变革上去推动,使它变成可能。

我希望所有青腾的小伙伴,能够在硬科技领域或新兴技术、新兴市场的开拓中,互相学习,心里有火,眼中有光,脚下有路,杯中有酒。


END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