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兽之间第二批药丸已备齐

神兽之间 2022-09-29

「 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 」

在电影The Matrix中,当Morpheus(梦神/睡魔/引路人)摊开双手,展示出红色药丸与蓝色药丸,Neo所面临的选择事关谎言或真相虚拟或现实甘为幸福的傀儡或承担自由意志。而与电影不同的是,在这个世界,你可以在红药丸与蓝药丸间随时切换,用不同视角观察外部、审视自我。神兽之间相信:真理并非绝对之物,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有可能作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01

用六个关键词

剖析打开一首诗的正确方式

《别去读诗》

#诗歌#文学理论

Don't Read Poetry

[美]斯蒂芬妮·伯特 著

袁永苹 译

未读 | 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0-7-1


一本教人如何读诗的书,为什么要叫“别去读诗”?诗歌——不是“诗”,而是一首首的诗歌——能够庆祝新生、抚慰垂死之人,促使你辞职、找到新工作或根本不工作,给你带来如同猜字谜、缝纫、打篮球一般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感觉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哈佛大学英语系教授斯蒂芬妮·伯特用六个关键词,剖析了打开一首诗的正确方式。她消解了我们对诗歌这门艺术的紧绷状态,打破偏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诗歌如何相互影响、交流,带领读者走进看似艰涩的当代诗歌之门。


    为什么叫《别去读诗》?斯蒂芬妮 · 伯特说别去读的“诗”,是那种单一的、没有灵魂的、千人一面的诗,“诗”这一个词掩盖了诗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让诗成了一个令人畏惧的单一概念,堵住了每个人通往诗歌的道路。诗歌就像你听的音乐一样,是一种工具,音乐用声音创造事物,诗歌用词语创造事物。所以我们要去读不同的作品、不同的类型,走进不同的诗人的内心世界,获得不同的体会。

    @未读

&

02

雷蒙德·卡佛经典成名作

中译本十年后再版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学#小说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美]雷蒙德·卡佛 著

小二 译

新经典文化 | 南海出版公司

2020-10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使卡佛在美国文坛声名鹊起的重要作品,收录有《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水》《第三件毁了我父亲的事》《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等名篇。卡佛以精炼的情节、冷峻的风格与留白的叙事处理见长,在此集中,卡佛敏锐地捕捉到了各色人物在经历生活种种波折后隐而不露的痛苦、孤独和惆怅等情感体验。在这些疏离克制的字词背后,是卡佛试图呈现的生活真相: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充满着隐而不露的伤痛与失落,却也依然有继续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勇气。


    卡佛说:“在我们过的生活和我们写的生活之间,不应该有任何栅栏。”在他笔下,那些羁绊纠缠的恋侣、茫然失措的年轻人、互不理解的父子、捉襟见肘的家庭,无一不以其深刻的真实性映射着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如今,十年过去了,感谢卡佛,让我始终相信那些关于生活本真的严肃探讨依然有效,依然值得,依然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救赎。

    期待十年之后,再读卡佛,又是怎样一番感慨。

    (卡佛的老粉们你们在哪儿!)

    @丛琪(本书责编)

&

03

物理大师的最后24堂跨界人生课

《费曼的彩虹》

#物理学#传记

Feynman's Rainbow: A Search for Beauty in Physics and in Life

[美]伦纳德·蒙洛迪诺 著

雍寅 译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10


费曼被称为“现代爱因斯坦”,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备受比尔·盖茨、乔布斯、埃隆·马斯克、拉里·佩奇等科技巨头的推崇。本书作者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物理学家”,擅长把深奥的前沿物理理论讲述得通俗明了。在费曼人生的最后几年,他贴身陪同、深度访谈,侧写了费曼最后的人生故事,也记录了费曼与诺贝尔奖得主盖曼之间的竞争以及弦理论的开端。


    有谁不爱费曼先生呢?当我读完这本有趣的小书之后,最感动的就是当作者问道:您有什么遗憾吗?费曼先生回答说:我可能无法亲眼看着我女儿米歇尔长大了。

    @秋天(后浪营销编辑)

&

04

1-4季创作幕后全纪录

首次公开

《黑镜:创作内幕》

#科幻#影视

Inside Black Mirror

[英]查利·布鲁克 / 安娜贝尔·琼斯 著

江山 / 尤林 译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10-1


乌合之众、娱乐至死、全景监狱、算法困境、过度传播……《黑镜》的“编剧脑洞”从何而来,灵感如何孕育?“科技”与“人性”的矛盾从何而来?《黑镜》主创团队如何构建剧中的科技、社会、政治、心理维度,构思刺痛观众的思想实验,从无到有地打造出一个基于现实的幻想世界?那些反转不断、逐步击溃观众心理防线的故事,又从哪些经典之作中吸收了灵感?本书收录了数百张高清全彩剧照、片场照、服化道设定图、科幻道具开发过程图,全面展示《黑镜》“近未来社会”的视觉图景。数十位美术指导、艺术总监、CG艺术家、道具艺术家、插画家、服装师、化妆师在访谈中分享了他们的工作方法、设计理念、开发过程与实操细节。


    前四季&特别篇的完整主创对谈,包括创剧人/总编剧+制片+分集导演+美指+服装+演员+配乐+选角,畅谈灵感如何孕育实现,配以丰富剧照/概念图,豪华精装完美复刻原版,黑镜迷必收的官方幕后解密书。 

    读时同期在编辑恐怖片相关书(梦幻联动),也就格外注意了黑镜恐怖惊悚的成分:继承汉默恐怖片的遗产;吸收《阴阳魔界》《魔界奇谭》和斯蒂芬·金的养料;白熊一集即《柳条人》×僵尸看客设定;特别篇拼盘形式参考自《死亡之夜》。 

    感叹美指道具组牛逼,这剧的科幻质感很大程度仰赖于虚构电子设备的实体化效果,设计理念超前,经费烧得值! 

    几处火花:白色圣诞的约会杀人女服装搭配是皮裙网衫→给观众无意识中释放女S的信号;解惑了记忆显示器那集为啥叫鳄鱼…

    及我关心的:从英国四台跑路到网飞,究竟是预算的诱惑还是人情的叵测?

    @穿山(本书编辑)

&

05

女性与性别的社会学研究

《看不见的女人》&《现代性的性别》

#社会学#文化研究

The Sociology of Housework

[英]安·奥克利 著

汪丽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9

&

The Gender of Modernity

[美]芮塔·菲尔斯基 著

陈琳 译 / 但汉松 校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丛书: 守望者·镜与灯

2020-6


家务不仅是一项女性工作,也是一种大多数人必经的日常生活经验,英国社会学研究领域先驱安·奥克利的社会学经典著作《看不见的女人》将家务作为工作研究,回到女性本身,通过她们的眼睛来看待家庭主妇的职业。她着眼“女性与家庭事务”这一话题,采访了40位都市家庭主妇,研究女性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对从事繁复单一的家务的感受,以及她们对不同家务抱持的态度等,并从这些表述后透视家庭内部的结构和分工。


《现代性的性别》对女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创新而激动人心的探索,挑战了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理论,并大胆质疑了某些女性主义观点,这些观点或是将现代性妖魔化为内在的父权制的产物,或是假定了一个有关现代社会男性经验和女性经验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将文化历史和文化理论相结合,聚焦于19世纪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怀旧、消费、女性书写、大众化的崇高、进化、革命和变态等概念进行了检视。她从比较和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对来自英语、法语和德语传统的大量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涉及社会学理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颓废文学、政论文章和演讲、性学话语,以及通俗情感小说等多个领域。


    年岁渐长,突然在身边中年女性的朋友身上看到母亲的影子:统筹家务、劳心劳力。今天,女性或许比父母一辈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但在婚姻中,很多女性仍然陷入琐屑的家务统筹者这一角色中。希望通过这本《看不见的女人》,通过社会学角度的专业解读,女性在家务中的付出乃至困境能够被看见、被关注。

    @章昕颖(策划编辑)


    《现代性的性别》是文学理论经典之作,透过女性主义理论棱镜重读现代,将原本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体验置于分析现代性的中心地位,突破了单一的、直线发展的传统现代性理论视角。知名青年学者但汉松精心校译,强烈推荐。

    @陈蕴敏(责任编辑)

&

06

在实在论的思辨转向中思考“物”

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叛性解读

《迈向思辨实在论》

#哲学

Towards Speculative Realism: Essays and Lectures

[美]格拉汉姆·哈曼 著

花超荣 译

拜德雅 |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丛书: 拜德雅·人文丛书

2020-10


本书成书于2010年,收录了当代著名哲学家格拉汉姆·哈曼在1997—2009年的11篇论文和讲座稿,每章独立成篇。这11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当今哲学界风头正盛的思辨实在论思潮。本书可以被看作是哈曼学术思考的起点,作者从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叛性解读开始,展示了由他所提出的“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逐步发展的思想历程。在本书中,作者呼吁我们重新思考“物”及其多种存在方式。


    新千年重要哲学思潮“思辨实在论”代表著作,引领我们在汹涌物质浪潮中重新认识“物”,拯救自己于溺毙,泅渡至存在之岸。

    @邹荣(本书责编)


&

07

英国导演德里克·贾曼

生前最后一部日记

《慢慢微笑》

#电影#随笔

Smiling in Slow Motion

[英]德里克·贾曼 著

王肖临 译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丛书: 一頁·艺文馆

2020-9


《慢慢微笑》是英国导演德里克·贾曼生前最后一部日记,记录了他在身患重病后,在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创作能力日趋衰减之时对生活、艺术、疾病、爱情的深刻思考。他以优美又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日常中的种种艺术思考和实践,回忆了与朋友交游的青春时光,记录了病榻之上的肉体与灵魂经受的煎熬,同时抒发对英国社会动态和艺术创作环境的深深忧虑和愤慨,文字中同时充盈着欢欣与痛苦、愤怒和宁静。


    红是一种强烈又涵义丰富的色彩,既是疯狂与激情,也可以是血色与疼痛,所以我选择了红色PVC材质作为本书的外封,叠加在内封的贾曼照片上,就是想让读者透过红这种色彩去看见贾曼的视界。除了色彩的叠加,还有PVC材质和纸本的叠加,通过一种重叠的概念,让读者的视角和贾曼的视角达到一种平行,通过设计师之手连接起来。

    @山川(书籍设计师)

&

08

好莱坞鬼才导演

大卫·林奇首部自传

《梦室》

#电影#传记

Room to Dream

[美]大卫·林奇 / [美]克里斯汀·麦肯纳 著

胡阳潇潇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书: 电影馆丛书

2020-8-1


《梦室:大卫·林奇传》是一部回忆录与自传“合璧”的传记,由克里斯汀·麦肯纳与大卫·林奇合作完成:克里斯汀先用传统的传记写作方法完成一个章节,林奇则在通读后做出补充和修改。为了写作此书,克里斯汀采访了与大卫·林奇有关的一百多位人士,包括他的前妻、家庭成员,以及合作过的演员、经纪人、音乐人、同事等。借用他们的回忆,勾勒出林奇人生的不同阶段。林奇通读后,会在此基础上做出回应和补充。人生中的重要抉择,经典作品《橡皮头》《象人》《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等的拍摄历程,影像背后的人世沉浮,丰富曲折的感情生活,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跨界实践……大卫·林奇首次敞开心扉,以轻松、坦诚的语言,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


    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家伙每天都得刮胡子,传言他在厕所里做了什么,然后白色的液体就流出来了。你其实不清楚一个人是怎么开智的,但身体里有种东西引导你该如何去做……所以我想,今晚我也要试试。

    @引自“美国牧歌”章节

&

09

日本当代文坛中流砥柱

好的短篇小说像水一样

《烧船》

#日本文学#小说

舟を焼く

[日]宫本辉 著

信誉 译

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书: 短经典精选

2020-10


宫本辉是日本当代文学大师,是枝裕和电影《幻之光》的原作者,《烧船》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短篇小说集用七则质量相当、篇幅平均的故事延续了他一贯的和风古韵。宫本辉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难能可贵地坚守着古典美学,故事淡雅如水,下笔轻盈,满心慈悲。他写海面的月影,写沙滩上的覆舟,写父亲胸口的气息……借这些诗化的意象,把生老病死之中的“失去”意味具象化,变得可感而可悲,余韵悠长。


    在《烧船》之中,宫本辉绝不会去在形而下的“不伦”之上多做文章,而仅仅将之视为人生的一种“形态”。与其通过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常用的“非日常性”去追求人生,宫本更愿意将生与死、爱与欲视为人生的“日常”。《在路上起舞》的乞讨母女也好,《钓深海鱼》中的畸形家庭也好,宫本都会在普遍性之上对其抱持着相当程度的敬重与悲悯。《钓深海鱼》中小铁对“小河马”说的话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腔棘鱼生活在深海中,“是啊,就像你一样啊”。而在宫本看来,众生何尝不都是生活在深海中呢?

    @信誉(本书译者)


    《烧船》的古典美令我惊讶。这些故事的滋味让我觉得像是上好的米酒,初入口时很淡,微甜,但是一点也不稀,非常润泽,顺着舌头和喉咙慢慢滑过,咽下去时没有感觉,香气却挥之不去,放下酒杯还能久久停留,甚至在未来某个失意的瞬间,还会猛然回来,萦绕齿间。我想我会一直把这本书放在身边,以备人生的不时之需。

    @四工(本书责编)

&

10

法和经济学的新方法

《信念共同体》

#社会学#经济学

The Republic of Beliefs

[印]考希克·巴苏 著

宣晓伟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3


著名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曾作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见证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他曾作为印度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参与了印度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这两段经历让他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意图良好的法律制定后,往往没有多少人遵守,沦为一纸空文。更耐人寻味的是,同样是“纸上的墨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法律如此有效?这促使他从理论上思考“法律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为什么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为什么又常常失效?”在此背景下,巴苏教授考察了已经渗透到现实政策世界的新古典法和经济学,剖析了其方法论中的根本缺陷——对执法者和执法对象做出了不一致的假设。基于此,他运用现代博弈论,将执法者和执法对象纳入统一的假设框架,分析了法律如何通过创建“焦点”改变人们的信念,从而影响人类行为,并称之为法和经济学的焦点方法。焦点方法表明,法律要真正发挥效力,就需要构建起一座座执法和守法的信念大厦,一个个执法和守法的信念共同体。


    对法律问题的讨论常常在起点上就吵得不可开交,而且任何略为深入的讨论都很难绕过这个争议点,那就是:什么才算法律?它是某个最高存在所下的道德律令?还是主权者(无论是君主还是国会)的规定?是道德直觉的外在表达?还是沿袭已久的习俗?

    传统上,学界常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两派:认为法律独立于人类意志而由外部给定的自然法派,和认为法律由人类通过某种立法机制为自己制定的实在法(positive law)派。

    可是,正如哈耶克所指出,这种二分法其实并不成立,由人类活动和互动所产生(因而并非独立和先在于人类活动)的东西,未必是人类有意识的『制定』的,大量分散局部的互动可以自发的产生某种秩序,换句话说,人工产物未必是人为设计的结果。

    近几十年来,随着博弈论(特别是托马斯·谢林的协调博弈理论)在社会科学中日益深入的应用,哈耶克的这一思想逐渐被发展成了一种更为严格、更加形式化的理论,学者们用数学语言阐明了习俗等社会规范如何从人际互动中产生,并持久化和制度化而成为法律,Kaushik Basu这本《信念共同体》大概是第一本被引介到中文世界的有关这一理论进路的系统性介绍,值得关注。

    @神兽织缣(神兽之间首席知识架构师)

&

11

一份考现档案

收录一百七十多处珍贵的“隐字现场”

《隐字上海》

#摄影

Uncovered Signs in Shanghai

摄影:格里董、施佳宇、沈健文

封面与标题字体设计:应永会

编辑:Mira Ying、Richor Wang

设计:陈妍、杨恒斌

(大气设计事务所)

出品:The Type


或许你曾见过这样的画面:在上海旧城厢的里弄深处、尚未被市容更新进度“照顾”到的街角,还能见到一些书写颇为讲究的手工招牌;或在已经被拆除的建筑构件背后,露出了上个世纪的手绘文字,犹如考古现场般令人惊喜。然而,在上海这座日夜兼程翻新面貌的城市,街区不断地变宽、变窄或消失,偶然的邂逅并不能体现这种变化的迅猛与残酷。城市的缝隙不断地曝露或被填平,“隐字”也注定要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不断涌现、又不断消失。


今年,The Type与三位追踪这些文字的摄影师——格里董、施佳宇、沈健文——共同制作了《隐字上海》这本小书,收录了他们过去六七年间拍摄到的一百七十多处珍贵的“隐字现场”。这些“隐字”中的绝大多数已被再次遮盖、粉刷,甚至随着建筑的拆除而彻底与我们告别。如今你只能在各种街景地图里“数字考古”,看到它们曾经所在的街区。

&

12

与遥远未来的人类对话

《最初与最后的人》

#科幻#小说

Last and First Men

[英]W.奥拉夫·斯塔普雷顿 著

潘震 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知了

丛书:猛犸译丛

2020-08


《最后与最初的人》将20亿年、18代人类的“历史”浓缩在一本并不算厚的小说中。作者创造性地以“最后的人类”作为整篇小说的叙事者,让读者切身体验了“人类观察员”这一角色。本书时间尺度宏大,震撼人心的宏观描写比比皆是,但也不乏细腻入微的微观刻画;虽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探讨的话题却不止于此,人性、人类文明、时空概念、永恒与消亡……总的来说,这本来自近百年前的科幻小说有着十足的野心,无论是浩大的科幻宇宙还是深邃的哲学世界,它都不想让读者错过。


    和人类短暂的生命相比,宇宙的时空尺度宏大到无法想象,而我们总是幻想世界末日,浓墨重彩地渲染人类最后的悲剧性时刻,往往忽略了人类只是茫茫宇宙中渺小的一员,甚至,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也不过是闪烁繁星中的一颗。那么当最后的时刻来临,人类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无力挽回的结局?他们会如何为人类群体总结陈词?最后的人类挣扎着给时间另一头的人类所传达的是怎样的信息?长达20亿年的人类旅途又是如何走到了尽头,途中有着怎样的风景?而你,又期待什么样的答案呢?

    @Y&Y(本书责编)

&

13

最后李献计说

他像是经过了整个人生

李献计历险记

#动画#短片

导演: 李阳

编剧: 李阳

主演: 年轻优秀的飞行员 / DEERPLAY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 日语

上映日期: 2009-12-05

片长: 20分钟


李献计是一位患有差时症的病人,一直以来,他都坐在电脑前玩一款据说没有打通关过的游戏,为此李献计不惜以卖肾为代价。李献计在高人指点下得知要想打通关这款游戏,就要花50万元买一种兴奋剂,为此李献计经历了一段充满传奇的旅程,可是因为差时症的原因,那段旅程在他记忆里被奇迹般地缩短了。李献计不顾一切想玩通关这款游戏是因为传言只要打通这款游戏,就可以回到过去,李献计想要回到和王倩分手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献计终于打通关了这款游戏,可是结果却并不是他最初想象的那般,可是李献计并没有放弃,直到慢慢老去……


    一位患上“差时症”的病人,竭力通关一款游戏,为的是能回到过去,寻回已分手的爱人。虽然这是一部11年前的动画电影,但它的故事、手法、腔调,完全没有滞后。画面有审美,内容有智慧,粗粝却文艺地通过爱情讲哲学,通过时间讲空间。

    @对倒(神兽之间店长)

&

14

百余件重磅作品

11个章节演绎“时间的形态” 

时间的形态 ——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展览#现当代艺术

时间: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地址:西岸美术馆展厅2&3

策展人:玛切拉·莉丝塔(MarcellaLista)


西岸美术馆开启与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签署的为期五年的展陈合作项目。这不仅是蓬皮杜中心在亚洲的首个合作项目,更是中国首次与国外顶级美术馆共同运营文化机构的尝试。美术馆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设计。开馆后首先呈献两个重磅展览,分别是“时间的形态”(TheShape of Time)与“观察”(Observations)。“时间的形态”作为首个常设展,汇集了来自蓬皮杜中心的百余件馆藏作品,向公众介绍中心在艺术收藏方面的定位和历史,以及相关藏品同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重要渊源。


    毕加索、夏加尔、亨利·米肖、蔡国强、杜尚、蒙德里安、博伊斯……大量如雷贯耳的艺术家作品能一次性目睹,实在难得,看得很过瘾!

    @某不知名推荐者


以上排序,不分先后

- END -



「 Which is your choice?」

第一批💊传送门


本周线下活动,点击前往报名

智酷青年文化买手

⚡︎

Smart & Sexy


点击了解神兽之间会员权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