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侯元东 马元福 李钿钿: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施策略与行动路径
引用格式
侯元东,马元福,李钿钿.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施策略与行动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2):50-57.DOI: 10.3969/j.issn.1673-8454.2023.02.005.
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
创建实施策略与行动路径
侯元东 马元福 李钿钿
摘要:文章基于温州智慧教育长期实践探索以及普遍存在的系列深层次问题,确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迭代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全面育人、系统思维整体推进、聚焦智能变革集成迭代、综合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标准化实施典型经验复制等五大策略,以及“大共同体”建设、教育数字化改革、智慧教育发展、数字资源集约供给、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等六大推进路径,整体推进全域智慧教育迭代升级。通过温州教育“数字大脑”汇聚省市县校数据,建成“好学温州”应用门户,形成“治教端”“助学端”“惠民端”三大数字应用终端架构赋能全域;出台县域智慧教育发展水平评估标准,指导促进县域智慧教育发展;通过智慧校园2.0创建指标体系,从环境融通、数据赋能、教学变革、素养提升、体制保障等五个方面打造“智慧校园”立体场景,基本形成“教育数字大脑+智慧校园”的数智教育迭代转型模式。
关键词:智慧教育示范区;数字大脑;教育信息化;教育治理;区域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3)02-0050-08
作者简介:侯元东,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高级教师,本科(温州 325000);马元福,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推广科高级教师,硕士(温州 325000);李钿钿,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推广科二级教师,硕士(温州 325000)
一、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背景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数字中国的建设发展。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两个先行”,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智慧教育先行示范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两个先行”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领域促进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以及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指标。
智能时代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提供了前沿技术支撑,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网络化、可持续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新的使命[1]。因此,加快智慧教育发展,以构建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新生态为目标,全面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2],成为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温州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应对教育变革,开展智慧教育探索起步早、发展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2011年开始谋划“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到2021年温州成功入围教育部第二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十年的努力见证和成就了温州智慧教育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螺旋提升的迭代探索过程。
温州实施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以来,聚焦数字中国、教育强国和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智慧教育+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的政策叠加优势,总结前期实践经验,前瞻未来教育发展,立足需求导向、应用导向和全国引领示范的目标导向,坚持“综合集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创新迭代”的技术路线,坚持政府主导、服务宗旨、融合核心、数据驱动的推进策略,集成部门力量加强政策保障、集成部门数据推进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集成科研机构和企业社会力量创新路径,不断推进新技术背景下的体制机制、教育理念、教学环境、资源供给、师生素养、育人模式、教学方式等全方位变革,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迭代提升智慧教育。
二、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前提与困境
近年来,温州持续加大智慧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把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牵引,通过战略构架、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等举措,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阶段性、螺旋式提升,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见图1)。
图1 温州智慧教育创新实践与探索发展脉络
2013年11月,温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快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了“立足智能环境,发展智慧教育”的目标方向和基本框架,努力构建现代智慧教育服务体系。2016年,智慧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温州试点建设,同年全面实施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2017年启动教育大数据建设“151”工程,与阿里巴巴等企业联手打造未来教育“温州样板”。2019年,温州被评为全国七个“青少年创客教育生态区域”之一,温州市与两个辖区县(市)作为区域和13所学校被列入省教育厅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2020年,提升打造温州教育“数字大脑”,推进覆盖全市教育和学校的数字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温州作为浙江省唯一推荐区域,入围教育部第二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这是对温州近十年智慧教育探索发展的肯定,更是对温州智慧教育后续再创新、再发展的鞭策。
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部署之初,教育部就明确指出“智慧教育示范区”六个维度的建设任务[3]。诸多专家学者也为推进智慧教育的实践与落地提出许多卓有价值的观点,归结起来就是有赖于智能教育的核心支撑作用:一是智能教育通过技术赋能教育,从而支持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二是智能教育通过技术赋能学习服务,从而支持智慧教学法的形成;三是智能教育通过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支持智慧学习评估的建立等[4],为温州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提供了引领方向。
但当前区域智慧教育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校际发展不均衡和新技术应用挑战,以及信息安全制约大规模的创新应用、大规模因材施教需要强大的专业支持、配套的政策保障机制等[5]。温州智慧教育经过前期的奠基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深层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智慧教育推进没有现成路径,也不可能完全借鉴,需要基于实际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二是由于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还不成熟且处于持续发展阶段,使智慧教育存在教育技术产品不好用、数据孤岛、资源泛化、应用不成体系等问题,需要优化产品和数据、平台和应用,实现综合集成;三是传统教育信息化建设体制和推进机制不适应新时代智慧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管理、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之间相互隔离,需要从制度机制方面加快变革重塑。
三、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策略构建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是智能时代教育从数字化加持迈向数字化的全面升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全国引领的智慧教育“温州样板”是温州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时代使命和实践责任。面向“十四五”新一轮的智慧教育发展,温州将整合推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和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任务,加快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
(一)策略制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存在一系列多面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问题,亟待深化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并要求创新突破,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改革。面对已然来临的智慧教育时代,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数字化改革思维,深化教育与数字技术全面融合,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施策略的逻辑起点,如图2所示。
图2 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施策略
1.紧盯因材施教全面育人
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明确了“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的智慧教育发展方向,围绕“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强化顶层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育者为主导,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智慧化、泛在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满足社会化、自主化学习需求,推进大面积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2021年6月发布的《温州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创造性地将全面育人与全人教育理念有机整合,其理论基础是全人教育和全面发展共同追求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精神实质,更加突出智慧教育要从技术层面发挥人的主体观、终身发展观和整体环境观。
2.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
智慧教育是一项推进教育整体变革的复杂系统工程,基于智能技术建立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6]。面对智慧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谋划推进工作。
系统思维在横向层面表现为: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大共同体”平台建设推进机制,以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指数和智慧校园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教育“数字大脑”体系建设为创新引擎,以“试点探索—示范提炼—复制重构”为创建路径,科学有序逐步推进,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要素环境、创新体制机制、重塑流程架构,探索形成支撑和引领智能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在纵向层面表现为:温州贯彻落实“迭代更新、持续提升”的智慧教育发展思路,进一步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与“十四五”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序衔接,提出到2025年的建设发展目标,打造未来教育发展新高地。
3.聚焦智能变革集成迭代
智慧教育发展本质是以构建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新生态为目标,全面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2]。智能时代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提供了前沿技术支撑,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网络化、可持续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新的使命[7]。
温州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确立了“综合集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创新迭代”的技术路线,提出“三个坚持”,即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服务宗旨、坚持融合核心的推进策略;明确“三个集成”,即集成部门力量加强政策保障、集成部门数据推进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集成科研机构和企业社会力量的创新路径;立足“三个导向”,即立足需求导向、应用导向和全国引领示范的目标导向,不断推进新技术背景下的体制机制、教育理念、教学环境、资源供给、师生素养、育人模式、教学方式等全方位创新迭代和智慧提升。
4.综合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2021年初,浙江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促进了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构建“152”工作体系,并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纳入数字社会改革体系,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提供政策保障、氛围营造和方法理论指导。同时,浙江省又被列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试点,全域均衡优质推进智慧示范区的创建成为教育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温州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的政策叠加优势,将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点任务清单,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和年度目标考核,并实施区域结对等措施来促进全域的创建工作。
5.标准化实施典型经验复制
教育评估事关教育发展方向[8]。为确保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相关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制定温州市县域智慧教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中小学智慧校园2.0创建指导性指标体系和教学新型空间应用指南,研制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和手摇式升降课桌椅等团体标准、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参数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配置标准、装备建设技术规范等,初步构建了一套具有科学性、普适性特点的智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市级智慧教育示范区,设立学校项目示范试点,开展全过程的项目绩效评估,将通过定期发布年度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的办法,加快典型案例挖掘,提炼模式经验,在此基础上实现示范成果快速复制重构,以及全域智慧教育迭代升级。
(二)模型构架
依据《方案》,构建实施了“一二四五六”的创建框架(见图3)。所谓“一二四五六”,“一”是坚持“一个核心”,即以数字化推进教育整体智治和教育教学智慧迭代;“二”是建立“两大体系”,即建立多主体联合参与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教育“数字大脑”智能服务平台;“四”是落实“四项任务”,即实现智慧校园覆盖全部学校、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人工智能教育覆盖全部学校;“五”是实现“五高目标”,即高水平提升信息化融合应用、高品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高质量推进规模化教育、高效力推进因材施教、高智能助推教育现代化治理。“六”是实施“六大行动”,即大共同体建设行动、教育整体智治行动、智慧教育迭代行动、资源智能供给行动、创新人才培养行动、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行动。
图3 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模型构架
《方案》提出到2023年,实现区域教育“数字大脑”主要功能学校覆盖70%以上,建成智慧校园700所、新型教学空间5000个、人工智能教育校800所,打造智慧教育有影响力学校50所、有影响力区域3个,培养有影响力的首席信息官50名、有影响力的智慧教育名师300名的重点目标任务,通过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评审。到2025年的建设发展目标,即建成新型教学空间8000个,实现智慧校园建成率100%(其中智慧校园2.0学校300所),区域教育“数字大脑”主要功能学校覆盖率100%,县(市、区)骨干教育网万兆光纤覆盖率100%,人工智能教育学校覆盖率100%,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参训率100%,“学在温州”数字服务体系覆盖率100%,打造一批协同办公“一屏掌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全民泛在”、具有温州教育辨识度的场景应用,形成教育智治“一张图”,全面支撑全民教育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学习。
四、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行动路径
基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策略,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八)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中提出的:建设智能化校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的行动理念,温州提出“六大行动”推进路径,并将其作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大共同体”建设行动
温州将“大共同体”建设行动列为“六大行动”路径之首。“大共同体”建设行动,其根本为推进机制的建立与创新,主要强调在不断强化党政机关实施主体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统筹,加快建立政研合作共同体、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智慧教育新型共同体等系列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数据驱动的智慧教育转型发展,提升区域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教育信息化2.0的根本目标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形成与信息时代匹配的新型教育。[9]这里的“新”重在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适应智能时代的包容、公平、绿色、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智慧教育体系,完善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终身持续学习体系[10]是前提和基础。
(二)教育数字化改革行动
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将数据驱动作为实现教育整体智治和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核心任务。当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启动,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加快实现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需打造教育“数字大脑”,建立统一、安全、便捷的数据交换通道,提升教育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等处理能力,并推动教育数据有序流动,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共享。[11]
温州着力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全域覆盖打造“1+3+X”智能体系,即构建一个教育数据中枢,建设治理、资源和学校服务三大数字服务中心,建设X个应用场景,建成“好学温州”应用平台和“温州教育智治一张图”,实现数字化综合集成智能服务,赋能全域教育教学,实现基于真实应用的大数据智能辅助决策,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三)智慧教育发展行动
发展智慧教育是温州全面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改革新征程的起始点。一是实施区域(县域)智慧教育发展指数评估行动,根据区域智慧教育基础指标、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指标、区域学校智慧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制定标准,并开展年度评定,出具指导报告,促进区域智慧教育发展。二是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2.0学校创建行动,实现学校从数字化向数据赋能的智慧教育发展。智慧校园2.0学校将围绕新基建、学校管理、教育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方式、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开展变革,特别是在数字赋能、人机协同和人工智能教育上重点发力,实现教学管理决策、教学模式、综合评价和学生信息素养的真正迭代升级。
(四)数字资源集约供给行动
智慧教育时代,高质高效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为教育教学全过程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温州围绕“全民智慧学习一张图”,以本市“数字大脑”为基础,搭建“好学温州”数字资源服务中心,综合集成国家、省级等资源平台,集成温州教育影院、温州市中小学云图书馆、“温州学问通”名师在线(答疑)、“少年瓯越行”智慧研学实践劳动、云阅卷、“学前三朵云”等市级应用系统,引入第三方购买服务的优质资源系统,打造泛在学习资源体系,构建覆盖全市、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单点登录的服务体系,实现“一人一空间、一空间一特色、应用促教学”的目的,并逐步实现智能推送,支持个性化应用。
(五)创新人才培养行动
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生拥有着“数字土著”的另一重身份,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整合。2020年,温州完成中小学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实现学校“1+X+Y(区县创客实践中心+区域创客基地+学校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全覆盖,建立“GMC”模式(温州创客教育专家组+创客教育讲师团+创客教育指导师)师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作,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创客教育生态区域”(2019年)。
在此基础上,按照“5133”的思路出台《温州市中小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5”即实施“五个一”工程,主要是推进“一校一创客团队、一校一创新项目、一校一AI课程、一校一智能空间、一校一品牌活动”建设;“1”是指构建区域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平台;“33”是指打造基础普及类、社团拓展类、高阶提升类”的三阶课程体系、 “十百千”三层次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和“学校+教师+学生”三维度创新素养评价体系。“三阶课程体系”目前已完成基本构架,正不断积累丰富资源;“三层次师资培养体系”将推进设立十个名师工作室、培养百名骨干教师、实现千名人工智能教育持证上岗教师;“三维度创新素养评价体系”动态监控实施成效,提升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成效,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
(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
在技术与教育双向赋能的浪潮中,教师迫切需要重新定位角色,提升核心素养。温州统筹组织、师训、人事和技术部门的信息化培训功能,建立虚拟的“未来教育技术学院”信息化素养培训平台,全域实施“一把手”校长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制,建立机关处室(单位)数字专员制,开展由校长、分管校长和信息化执行官组成的“微团队”专项培训,提升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开展信息化骨干教师系列培训,发挥温州市未来教育技术学院讲师团作用,提升教育信息化指导力;加强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完善立项、开题、中期指导和结题考评制度,提升区域信息化应用研究力;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学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校本培训,全员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从而形成“一平台四能力”的信息化培训体系,力求为技术融合的教学提质增效。
五、结语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是利用新一代智能技术驱动教育的大变革,更是一场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跨越。加快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打造智慧教育“样板工程”,要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特色发展与区域协同相结合;二要坚持问题导向与创新引领相结合;三要坚持专家引导与集思广益相结合;四要坚持示范建设与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相结合[2]。
2021年是温州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起步之年,是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元年。2021年以来,通过顶层设计、整体部署和实施推进,温州智慧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形成了数据赋能、迭代升级的示范区创建思路和推进策略的基本模型,但仍处于创建的起步阶段,距离打造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实现育人模式全新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对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础教育新格局、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缔造新技术、新技术推动新教育,站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来思考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我们研究未来教育的基本起点。[12]智慧教育不是简单化、表面化的智能教育,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智慧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从智慧理念创新、政策经费保障、专业队伍建设、师生数字素养等全方面深化推进,最终破除制约新时代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障碍壁垒。智慧教育未来的发展,要以数字化驱动教育体系和制度重塑,构建智能时代新型教育治理关系、人机关系、教学关系、家校关系、产教研关系,以教育治理主体、师生发展主体、评价导向主体等的“自我革命”,牵引带动教育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全方位变革。
参考文献
[1]韩民.教育现代化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8):10.
[2]雷朝滋.雷朝滋: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中国教育网络,2019(9):2.
[3]任昌山,项阳.任昌山:“智慧教育示范区”进展与未来[J].中国教育网络,2021(9):24-26.
[4]杨倩,许峰.简论研究生培养中的多元化智慧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51-157.
[5]恽敏霞,刘春香.区域智慧教育的转型发展:模式、策略与路径[J].教育传播与技术,2021(3):3-7.
[6]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2020GSE“5G时代的智慧教育”论坛举行,发布5G智慧教育云平台[EB/OL].(2020-08-22)[2022-11-28].http://sli.bnu.edu.cn/a/xinwenkuaibao/yanjiudongtai/20200822/2039.html.
[7]韩民.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J].终身教育研究,2020,31(3):3-6.
[8]杜瑞军.什么是好的教育评估——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评估的理性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5):24-40.
[9]杨宗凯,吴砥,郑旭东.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J].教育研究,2018,39(4):6-22.
[10]黄荣怀,杨俊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J].新华文摘,2022(13):2.
[11]杨宗凯.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N].中国青年报,2022-04-11(5).
[12]关成华,陈超凡,安欣.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趋势与未来教育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7):13-21.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nd Action Path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mart Education in Wenzhou
Yuandong HOU1, Yuanfu MA2, Tiantian LI2
(1.Wenzhou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Wenzhou Zhejiang 325000;2.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Section, Wenzhou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long-term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smart education in Wenzhou and the analysis of a series deep-seated problems that generally exist, the article sets the goal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iteration, puts forward five strategies including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 promoting systematic thinking as a whole, focusing on intelligent reform and integration iteration, comprehensively giving play to the superposition effect of policies, and standard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ypical experience replication. The article also implements the six major promotion path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Community, the reform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education, the intensive supply of digital resources, the way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so as to promote the iterative upgrading of smart education in the whole region comprehensively. The “digital brain” of Wenzhou education gathers the data of provinces, cities, counties and schools, builds an application portal of “learning Wenzhou”, forms three digital application terminal architectures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end”, “the student-aiding end” and “the people-benefiting end”, enables the whole region along the path of smart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sue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ounty-level smart education to guide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smart education. The Smart Campus 2.0 index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scene of the smart campus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integration, data empowerment, teaching reform,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ystem guarantee, thus basically forming an iterative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educational digital brain+smart campus”.
Keywords:Digital brain; Smart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E-learning; Educational governance; Regional practice
编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
本期期刊文章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