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研究|本刊编辑部: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平行论坛综述

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09-09

引用格式

本刊编辑部.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平行论坛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5):23-30.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3.05.003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研究

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专栏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平行论坛综述

本刊编辑部

摘 要: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使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聚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围绕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数字化软硬件建设、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功能应用扩展等问题,分享世界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践经验,共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大计。通过主旨报告与经验分享,与会嘉宾对今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努力方向达成共识。一是深刻认识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积极革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深刻认识跨国别、跨区域开展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密切协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水平;三是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积极意义,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保障边远地区和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实现更为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育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教育新生态;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数字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8454(2023)05-0023-08


一、论坛基本情况


  2月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总体目标是“宣传、交流、引领”。宣传就是要积极宣传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大成就;交流就是要广泛交流世界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践经验;引领就是要不断扩大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影响,打造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品牌。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出席论坛并致辞。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分别作主旨报告。国际劳动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戴晓初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及技能系统数字化转型方法。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蕾切尔·林奇(Rachel Lynch)、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广州领事馆前总领事冯马丁、瑞士驻华大使馆科技与教育处副主任付思玫分别介绍了本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分享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典型经验及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出发,重点分析了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意义。广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处长张家浚介绍了从不同层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欣斌,从各自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出发,介绍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作论坛总结发言。

  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各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职业院校及数字技术企业代表400余人现场参会,同时还有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我国3000余所职业院校及各界代表线上参会[1]本文对论坛基本情况、专家观点及建议进行梳理,以期促进相关工作者对数字时代背景、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助力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


二、开幕致辞主要嘉宾观点


  翁铁慧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与行业产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数字化势必为职业教育带来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加多元的同时,促使职业教育评价模式更加科学、治理体系要加更智能。

  翁铁慧强调,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10余项,设立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标杆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相关项目20余个,构建了服务优质、资源共享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了基础。

  翁铁慧倡议,世界各国秉持互惠互利理念,深化互学互鉴与合作,携手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互联互通格局,共同推动国际职业教育数字化迈上新台阶。[2]

三、主旨发言专家观点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文康农表示,为了更好地支持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1000个数字村庄倡议”。当前,中国已经贡献了10个最佳数字村庄的实践,并且将在2023年年底前建成100个数字村庄。

  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96亿,需增加50%粮食供给才能养活全人类。文康农表示,应对粮食安全挑战,必须关注和重视正在改变农业和农民的数字化转型;移动通信、遥感服务以及分布式计算的普及,显著提高了个体农民在获取信息、提高能力以及进入市场的机会;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在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等项目,帮助满足数字化时代下农村和农民的新需求。

  文康农介绍,农民田间学校采取边做边学的学习模式,强调以直接观察、讨论和田间实践的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土壤、种子繁殖和品种试验,以及与数字化相关的越来越多的技术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在中国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农民田间学校项目,助力中国的减贫、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农业等工作。

  文康农表示,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村庄发展”试点项目已经在4个农民田间学校所在省份开展。这一项目相比较农民田间学校项目,尤其增加了商业内容,邀请一些电商平台参与了农民培训,指导农民在农业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移动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并且能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这一项目旨在培养出新一代农民,让他们不仅精通技术,还熟知管理和营销。他提出,在203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更多产、高效和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支撑,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职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将会加速这一进程的实现。[3]

  (二)从“人工智能+教育”向“教育+人工智能”转变

  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运用,是对现有教育的赋能增效,更是对未来教育的重塑。袁振国指出,智能教育在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仍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技术应用,轻“人”的发展;二是重技术功能,轻教育规律;三是重已有条件,轻未来想象;四是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他将这种情况称为“人工智能+教育”,是“冷”智能。

  教育事业以人为对象,是有情有义、有温度的活动。对此,袁振国提出,“人工智能+教育”要向“教育+人工智能”转变,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即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促进人自由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为目的,不断创设并开辟新的教育场景和教育形态;以解决问题、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为引导,让技术为育人服务,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智能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教育是人与人的联系,智能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通过人、依靠人、为了人,并以是否促进人的发展为衡量标准。袁振国进一步强调,人的发展主要通过内因起作用,通过人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变化。数字教育的根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字技术如不能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那么数字教育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有限的。[3]

  袁振国认为,智能教育在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助力缩小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三)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需进行转型与升级

  孙善学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大国。他介绍,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立项建设203个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带动省级立项建设的专业资源库达到582个,覆盖职业教育的19个专业大类。其中,有多达2154所学校、2838家企业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当中来。截至2022年11月22日,203个教学资源库共收录了网络课程近20万门,学习资源总量达到近500万条。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正式推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述资源库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列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向更多教师和学生开放。

  孙善学表示,不管未来教育改革在模式、技术甚至逻辑上发生怎样变化,以及可能出现哪些颠覆性变革,都离不开教育资源这个基础。职业教育正面临新一轮教育革命的筑基过程,一定要把数字化资源建设这件事情抓好。他强调,下一步,资源库建设要进一步引领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化是一个新的更大的领域,信息化重心也越来越转向数字化。《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做大做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这是一个鲜明的指向。不管将来教育改革在逻辑上、模式上、技术上发生什么变化,甚至教育出现颠覆性的变革,都离不开教育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是职业教育面临新一轮教育革命的筑基过程,我们一定把这个事情抓实抓好。”

  展望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孙善学认为,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探索资源库的互联网出版许可和认证;二是探索课程学习成果的认证,开发课程电子证书、技能微证书;三是用资源库建设支撑国家高水平专业或专业群建设;四是开发资源库的英语等多语种内容,推动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3]

  (四)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

  杨欣斌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设立专篇,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相关战略规划出台,为数字中国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中国为例,数字化方面有数字中国、宽带中国、“互联网+”、新基建;5G方面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进5G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杨欣斌表示,数字化大致从10个方面驱动职业教育转型,包括教育生态从平面到立体、思维模式从一维到多维、知识体系从单一到跨界、教师能力从一元到多元、教育技术从单一到复合、教材呈现从纸质到数字、教学场景从传授到互动、学习方式从静态到动态、管理模式从传统到智慧、教学评价从粗放到精准。[4]

  提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数字化转型,杨欣斌介绍,深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建立数字化转型五环模型,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创新与实践高地;推动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具有原创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数字化背景下的专业标准迭代更新,建成15——20个国际领先的专业标准;推动数字化背景下的课程标准优化升级,建成50门左右国际领先的课程标准;开发完成职业教育专业国际认证“深圳协议”;教师和学生数字化能力提升效果明显,形成特色经验;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与推广中心。[4]

  在整体部署方面,杨欣斌表示,深职主要通过十个方面进行,即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开放与合作、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夯实数字基座。

  杨欣斌认为,过去几年,发展数字技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技术快速变革的政策优先选项。随着数字技能被广泛应用,人们对数字技能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在激增。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数字化转型战略。而在这背后,是数字技能已经日渐成为社会所有职业、部门横向需求的发展现实。

  (五)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韩锡斌提出,不应把信息技术狭隘地视为工具,而是视为可以撬动整体性系统变革的契机,这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不同视角。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不仅仅是推进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破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韩锡斌表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发展的根本路径,所以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也要紧扣这个特征。从横向看,要研究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来破解校企合作难题,让双方共同设定教学目标、共同开发数字化资源,尤其是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的建设;从纵向看,要把中职、高职、职本甚至基础教育贯通起来,要研究如何解决终身学习的数据记录和资历认证及转化。未来,要注重企业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和力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课程、实训实习资源,以及设定学习评价标准等,帮助职业教育在坚守自身特点的条件下,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4]

  韩锡斌进一步提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还需借助数字化创新要素,实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系统工程,培育持续的动力机制和常态化支持机制,促进多方参与,在教育理念、基础设施、人员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施力,构建发展共同体;还要与偏远、农村地区发展相融合,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新生态。

  (六)数字化资源应用要做到时时处处可用、方方面面覆盖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明显特征,也是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应然逻辑。张慧波表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主体不仅包括职业院校,还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等。他提出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335”共建共享模式,即实行国家统筹谋划、省级错位推进、校级建用并进的3级管理体系,由传统的单点合作机制转变为点对点、点对面等3类合作机制,创新形成政行企校的5种合作渠道,强化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多年从事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张慧波表示,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中,我国坚持了“能学、辅教”的资源应用定位。有学习意愿并且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师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进行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教学和培训的双重目标,彰显了职业教育对社会产业经济和人才培养的支撑性。但各个学校的数字化水平差异仍然明显,地区效率差异也非常显著。

  张慧波提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应用要做到时时处处可用、方方面面覆盖。要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数字化资源平衡充分地覆盖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职业院校、每一个学生,实现资源的“方方面面覆盖”。[5]

  (七)从不同层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和发展

  张家浚表示,“借助数字学习资源的精准供给和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我们积极探索实训模式改革,提高了实训成效”。早在“十一五”前后,广东就开始探索建设数字化实训室,后又通过职业院校各类项目工程的推进,包括数字化标杆校的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的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引领和带动全省的学校数字化建设。

  张家浚认为,教育数字化的步伐不会停,实现数字化赋能,需要扎实推进、分步实施。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打造好标杆模范,也需要发挥好每所学校的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通过项目推动,引导学校从需求出发、以应用为先,从不同层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和发展。

  (八)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具有释放人类潜力的巨大潜能

  戴晓初认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个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具有释放人类潜力的巨大潜能,将为人类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戴晓初在分享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技能系统数字化愿景及计划时提出,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满足数字经济和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对可持续发展和新冠疫情后以人为本的复苏至关重要。

  据戴晓初介绍,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也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软件资源建设,将之作为数字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为从业人员组织的电子学习实验室和职业教育数字化培训课程等都是此类资源。

  论坛上,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前总领事冯马丁、瑞士驻华大使馆科技与教育处副主任付思玫分别介绍了本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并针对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们都提到,德国与瑞士的教育体系具有强流动性和高渗透性,职校学生有非常畅通的升学路径,这有利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来自相关国际组织和澳大利亚等国相关负责人的分享,同样让与会者受益匪浅。[5]

四、闭幕总结观点


  最后,陈子季对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行了深入解读和介绍。

  陈子季指出,自2022年以来,职业教育战线坚持内容为王、应用为要、育人为本,聚焦资源、应用和人才培养三个重点任务,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坚持内容为王持续丰富资源、应用为要拓展服务功能、育人为本赋能高质量发展,建成了一个更立体、更丰富、更智能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陈子季表示,实践证明,数字化的本质是重构职业教育生态、关键是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策略是成熟先上分步实施。下一步,国家将在这些建设经验成果基础上,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继续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以更高站位、更远谋划、更实举措,从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充分赋能、有效公共服务、扩大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进一步增加资源的数量,提高资源质量。继续汇总历史沉淀资源,鼓励各试点省份和优秀职业院校开发国际化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增加平台的资源总量。同时,加强资源的质量监管,创新资源质量反馈和评价机制,对知识内容不实、技术规划老旧、使用评价不高的,按一定比例予以淘汰。二是进一步拓展应用模块,丰富应用场景。鼓励国内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实行联合,根据教学、管、评、研和社会公众的使用需要,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应用服务。三是进一步建立标准,深化数据联通,建立系统完善的资源开发接入运维、监测评价、安全保障等标准体系,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职业教育数字化工作安全有序。

  陈子季用“三个强”概括了本次论坛特点,即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人员广泛、代表性强,形式灵活、创新性强。他认为,本次论坛在深刻认识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跨国别跨区域开展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教育数字化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积极意义等方面形成的共识,必将有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开拓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径。

  陈子季希望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原则,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助力发展中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进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五、论坛共识


  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需求的变化,要求教育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当前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这也是党的二十大要求“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应有之义。综合论坛专家观点,可以总结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首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总体上已经迈过了解阶段、兴趣阶段,正经历评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校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但就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而言,仍面临着或理念、或硬件、或软件等系列问题。其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整体性、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需要从资源平台、人员素养、应用场景等着手,用数字化思维破解困局,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实现从大规模的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的个性化培养系统性变革。最后,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各国应该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职业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体系,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6]

  论坛专家认为,数字化开启了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新时代,世界各国应以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为契机,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为本国人民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使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参与不同文明的传承创新,推动不同文明的深度互动。论坛形成以下共识:深刻认识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积极革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刻认识跨国别、跨区域开展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密切协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水平;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积极意义,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保障边远地区和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实现更为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行[EB/OL].(2023-02-14)[2023-04-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zyjy/202302/t20230214_1044721.html.

  [2]沈天音.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J].上海教育,2023(8):41.

  [3]杨洁.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N].中国青年报,2023-02-27(05).

  [4]梁丹.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观察[N].中国教育报,2023-02-15(03).

  [5]袁秀月.专家学者研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EB/OL].(2023-02-15)[2023-04-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902635708507722&wfr=spider&for=pc.

  [6]刘仁有.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综述[J/O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6[2023-04-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117.G4.20230322.1409.002.html.



Digitization Empowers a New Eco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veiw of the Parallel Session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World Digital Education Conference

Editorial Office of CJIE


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ed “promoting 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report to the Party Congress, emphas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and a learning country for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The chang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demand,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digital strategic action, make promot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the primary task of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um of the World Digital Education Conference focuses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theme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modeling: Digital Enabling New Ecolog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ing aroun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igital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struction, improvement of digital governance ability, improvement of digital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pansion of digital function application and other issues, shar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digit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keynote report and experience sharing, the participants reached consensus on the direc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First, we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nd actively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chnical talents; The second is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digit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cross countries and regions, establish platforms, smooth channels, and close cooper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digit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rd, we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digitization for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We should u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vulnerable groups such as remote areas, women and children enjoy a fair right to education, and achieve more inclusive and fair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New ecology of education; Digital resources; Digital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Digital literacy

编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



往期目录|超链接版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4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3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2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1期





点击此处 在线投稿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